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2章 六二 · 比之自内,贞吉。

译文:从内部亲附,守持正固可获吉祥。

含义:亲附发自内心,真诚而坚定(自内),并且坚守正道(贞),如此可得吉祥。象征内部的团结和发自真心的归附。

六二故事:

马蹄踏过泾水清澈的浅滩,溅起细碎的水花。伯夷与弟弟叔齐,在门客季随的引领下,终于踏上了周原的土地。与孤竹国的山峦叠嶂不同,这里沃野平旷,视野开阔。时值春耕,田间地头,农夫们各自忙碌,却秩序井然。更令伯夷惊异的是,当他这支小小的车队经过田埂时,那些正在劳作的农人竟会暂时停下活计,直起身,向他们投来淳朴而友善的目光,甚至有人挥手致意,而非商地常见的畏惧与躲闪。

“兄长,你看。”叔齐指着远处一片井然有序的民居,“虽是茅屋土墙,却户户整洁,炊烟袅袅,不见乞儿,亦无愁苦之色。”

伯夷微微颔首,心中那份自收到回信便萌生的期待,又真切了几分。这并非繁华锦簇的虚假繁荣,而是一种深植于泥土、发自内在的安宁与活力。

抵达西岐城,早有文王身边的近臣在城门处迎候,态度恭敬却不卑微。没有盛大的排场,一切从简,却让人感到无比舒适。他们被安置在一处清雅的客馆,虽不奢华,但一应用度整洁周全。

次日,伯夷便得到了文王姬昌的正式接见。并非在森严的朝堂,而是在一处种植着松柏的庭院中。几案设于树下,清风徐来,带着泥土与植物的清新气息。姬昌依旧是一身朴素的麻衣,笑容温煦,亲自在院门处迎接。

“伯夷公子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姬昌执手相迎,如同迎接一位久别重逢的老友。

“夷何德何能,敢劳侯爷亲迎。”伯夷深深一揖,心中暖流涌动。这份尊重,并非流于形式的礼数,而是发自内心(自内)的自然流露。

分宾主落座,侍从奉上清茶野果。谈话并非从天下大势开始,姬昌先关切地询问了旅途劳顿,又问及孤竹国的风土人情、年景收成。他的问题细致入微,眼神专注,让伯夷感受到对方是真心在了解他以及他来的地方。

渐渐地,话题转向治国之道。伯夷心怀试探,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侯爷,当今纣王无道,天下苦之久矣。然以下犯上,终非臣子之道。敢问侯爷,如何看这忠与仁之间的取舍?”

这是一个极难回答的问题,关乎立场,也关乎心迹。叔齐在一旁不禁为兄长捏了把汗。

姬昌闻言,并无不悦,反而神色更加肃穆。他沉吟片刻,缓缓道:“公子此问,直指根本。昌以为,忠君,固然是臣子本分。然,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君王的所为,已至民不聊生、社稷倾危之境,那么,真正的‘大忠’,或许并非愚忠于一人一姓,而是忠于这天下苍生,忠于天道仁德。我所行之事,并非为了取商而代之,而是尽我所能,护佑一方百姓,存续文明火种。此心此志,天地可鉴。”

这番话,没有豪言壮语,却字字千斤,掷地有声。它并非狡辩,而是姬昌内心(自内)真实信念的剖白。伯夷听罢,心中震荡不已。他看到的不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诸侯,而是一个心怀苍生、坚守正道(贞)的仁者。这与他自己所信奉的“仁政”理想完全契合。

接下来的日子,伯夷并未被奉为上宾束之高阁,而是被允许在周地自由行走观察。他去过乡间的“庠序”,听到孩童朗朗的读书声;他见过掌管刑狱的“司寇”审理案件,过程公正透明,罚当其罪;他甚至目睹了如何处理一起边境纠纷,周地的官员并非一味偏袒己方,而是依据盟约和情理公正裁断,令对方部落心服口服。

一次,他与几位周地的老农闲谈,问起赋税徭役。老农笑道:“咱西伯侯定的税赋,比商王轻多了,而且年年固定,从不额外加派。徭役也尽量不误农时。遇到灾年,侯府还会开仓放粮呢!这样的君上,咱们怎么能不拥戴?”

“发自内心啊……”夜晚,伯夷在客馆中对叔齐感叹,“文王之仁,非为邀买人心,而是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你看这里的官吏、兵士、百姓,其言行举止,皆有一种由内而外的端正与平和。这并非严刑峻法所能造就,乃是上行下效,潜移默化之功。”

叔齐也深有同感:“是啊,兄长。初来时,我尚有疑虑,如今观之,此地确与商纣治下有天壤之别。文王,真乃仁德之君。”

伯夷内心的归属感日益强烈。最初那份基于听闻和书信往来的好感,在经过亲眼见证、亲身感受后,已然升华为一种由衷的敬佩和认同。他的亲附之心,不再仅仅是寻求一方安宁的避世之选,更是一种对共同理想和价值的主动追随(比之自内)。他渴望留在这里,不仅仅作为客卿,更是希望能将自己的学识见解,贡献于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

数月后,伯夷再次求见文王。这一次,他不再是试探的访客,而是以决心归附的贤士身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侯爷,”伯夷郑重行礼,“夷这些时日,目睹西岐政通人和,仁义风行,方知天下真有王道乐土。侯爷之德,如春风化雨,夷心悦诚服。若侯爷不弃,夷愿效犬马之劳,虽才疏学浅,亦愿将平生所学,贡献于周地,追随侯爷,探求安邦济民之道。”

姬昌闻言,大喜过望,连忙上前扶起伯夷:“公子大才,昌渴慕已久!公子愿留,是我周地之福,天下百姓之幸!自此,你我便如师友,共扶正道!”

这次归附,源于伯夷内心深处的真诚认同(自内),并且建立在共同坚守仁义正道(贞)的基础之上。它不再是外在的依附,而是内在的融合与共鸣。这种纯粹而坚定的亲附,对于伯夷而言,找到了理想的归宿;对于周文王而言,获得了一位德行高洁的贤士;对于周地的事业而言,则增添了道义的光辉和力量。这无疑是一种稳固而吉祥(吉)的结合。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伯夷在西岐的亲身经历和深入观察,细致描绘了他的内心从好感到由衷认同、最终决心归附的转变过程,生动阐释了比卦六二爻“比之自内,贞吉”的深刻内涵。真正的亲附与团结,必须源于内心的真诚向往和价值观的深度契合(比之自内),而非外在的功利驱使。同时,这种亲附必须建立在共同坚守正道(贞)的基础上,方能稳固持久,带来吉祥(吉)的结果。伯夷与周文王的故事表明,由内而外、以道相合的联盟,其力量远胜于任何利益捆绑,是成就大业的坚实根基。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