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6章 上六 · 比之无首,凶。+总结

译文:亲附而没有首领,凶险。

含义:想要亲附却找不到首领,或者亲附者之间没有核心,群龙无首,局面凶险。象征亲附之道失去主导,陷入混乱。

上六故事:

商纣王的暴政如同野火燎原,中原大地哀鸿遍野。朝歌城外,炮烙之刑的焦糊气味尚未散尽,鹿台下的酒池肉林却已迎来新一批被迫献祭的少女。消息传至四方,诸侯心悸,百姓战栗。天下苦商久矣,反抗的种子早已在暗处萌芽,却始终未能破土成林。

东夷部落曾联合起事,却因各自为战,被商军分而击破,首领头颅悬挂于辕门;南疆九苗集结数万勇士,却因内部争夺指挥权,未战先乱,一夜溃散;北方鬼方、土方等部落虽骁勇,却缺乏统筹,屡次偷袭皆无功而返,反遭纣王派闻仲率军剿杀,血流成河。

“人心涣散,如沙聚散,虽众无用。”西岐城中,姜子牙立于渭水边,望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对身旁的伯夷叹息。

伯夷眉宇深锁,轻声道:“天下非无义士,亦非无勇夫,所缺者,一‘首’耳。”

这一日,来自东鲁、南鄂、北燕等地的密使悄然抵达西岐。他们并非光明正大地朝贡,而是趁着夜色,遮掩行迹,潜入文王姬昌所设的密室之中。

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而警惕的面孔。

东鲁使者率先开口,语气急切:“西伯侯仁德布于四海,天下皆知。如今纣王无道,天怒人怨,我东鲁愿与西岐结盟,共举义旗!”

南鄂使者却冷声道:“结盟可以,但联军统帅由谁担任?粮草如何分配?战利又如何处置?若事事以西岐为首,我等岂非沦为附庸?”

北燕使者更是直言:“昔日诸侯会盟,往往因权责不清而内讧。若要结盟,须先立约:战后共分商土,各立其国,互不统属。”

你一言我一语,看似热烈,实则各怀心思。有人想借周国之力削弱商朝,有人想保全实力观望风向,更有人暗中与朝歌仍有勾连,此次前来不过试探虚实。

伯夷坐在文王下首,静观不语。他看出这些使者眼中闪烁的不是同心同德的火焰,而是算计与猜忌的寒光。

姜子牙轻咳一声,缓缓道:“诸位之意,我已明了。然《易》有云:‘比之无首,凶’。若联盟无主,号令不一,纵有百万之众,亦如散沙。”

众人默然。道理谁都懂,可谁又愿真心奉他人为首?

不久,一个惨痛的消息传来:位于黄河孟津一带的几个小诸侯,不满商纣苛政,自发联合起兵。他们推举当地一位以勇武闻名的酋长为帅,集结三万余人,趁夜渡河,欲奇袭朝歌附近粮仓。

起初进展顺利,连克两座小城。消息传开,各方振奋,以为义军势如破竹。

然而,胜利冲昏了头脑。军中很快因战利品分配不均发生争执,几位头领互不服气,甚至拔剑相向。攻城略地的步伐被迫停滞。

商纣王得知消息,不怒反笑,对妲己道:“乌合之众,何足道哉?”

他命大将恶来率精锐铁骑五千,夜袭联军大营。是夜,联军正为谁该驻守前沿、谁该留守后方争吵不休,突闻喊杀震天,商军如虎入羊群,直捣中军。

那位“统帅”试图组织抵抗,却发现自己根本指挥不动其他部落的战士。各部各自为战,甚至争相逃命,互相践踏。

一夜之间,三万义军土崩瓦解,黄河水为之染红。那位酋长战死,头颅被恶来斩下,送往朝歌请功。

消息传至西岐,举殿寂静。

文王姬昌闭目长叹,良久方道:“此非将不勇,兵不精,实乃‘无首’之祸也。”

孟津之败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那些尚存侥幸的诸侯。人们开始意识到,反抗商纣,光有一腔热血远远不够,更需要一个真正值得追随的“首”。

而这个“首”,不仅需要强大的实力,更需要崇高的德行、清晰的纲领、以及凝聚人心的魅力。

西岐并未急于打出反商旗号。文王姬昌在姜子牙、伯夷、散宜生等贤臣辅佐下,埋头做着一件事:修身、聚贤、安民、立信。

他推广井田,减轻赋税,使百姓安居乐业;

他设立庠序,教化子弟,使礼义深入人心;

他招贤纳士,无论贵贱,唯才是举,使四方英才如百川归海;

他明正典刑,公正断狱,使境内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更重要的是,文王自身恪守仁德,勤政爱民,事必躬亲。他吃粗粮,穿布衣,与百姓共甘苦;他聆听民意,接纳谏言,甚至亲自下田劝农桑。

这种以身作则的领袖风范,逐渐超越了地域和血缘的界限,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伯夷曾对叔齐感慨:“文王之德,非刻意为之,乃发自本心。故能润物无声,使人心悦诚服。”

姜子牙则道:“为‘首’者,非以力压人,而以德服人。文王积德累仁,天下归心,此乃‘首’之根基。”

数年沉淀,西岐国力日盛,名声远播。越来越多的诸侯、部落、乃至商朝内部的失意贵族,开始将目光投向西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与之前试探性的密使不同,这一次,前来归附者大多带着诚意。

东海之滨的徐国国君,亲自带着族人渡河西迁,献上国玺,对文王道:“纣王无道,徐国小弱,不足以自存。闻西伯圣德,愿举国相托,甘为臣属,只求庇佑一方生灵。”

河西羌人部落首领,率众驱赶牛羊千头来附,誓言:“我等愿为周人前驱,弓马所至,誓死相随!”

甚至商朝老臣鬻熊,因屡次劝谏纣王被贬,也辗转投奔西岐,献上治国方略。

这些归附者,不再是各自为政的散兵游勇,而是真心认同周国理念、愿意接受文王领导的同盟者。

文王姬昌皆以诚相待,量才任用,妥善安置。他并不急于整合军事,而是先巩固政治同盟,明确纲领:“吊民伐罪,恢复天道”。

一个以周国为核心、以仁义为旗帜、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反商联盟,悄然成形。

“首”已出现,散沙开始凝聚为磐石。

然而,“比之无首”的凶险并未完全消散。商纣王虽昏聩,却并非毫无察觉。闻仲、恶来等将领不断建议先发制人,剿灭西岐。

一日,朝歌传来噩耗:纣王听信谗言,将屡次劝谏的王子比干剖心处死!

消息传出,天下震惊,诸侯悲愤,却也恐惧。纣王此举,意在震慑所有心怀异志者。

西岐内部也出现分歧。有激进者主张立即起兵,为比干报仇;谨慎者则认为时机未到,贸然行动恐重蹈孟津覆辙。

关键时刻,文王姬昌强忍悲愤,沉声道:“纣王残暴,天人共愤。然我辈举事,非为一己之仇,乃为天下公义。若因一时之怒而乱大谋,岂非辜负万千期盼我等之民?”

他采纳姜子牙之策,对外宣称“文王病重”,暂避锋芒,暗中却加速整合联军,操练兵马,等待最佳时机。

这一次,联盟没有因外部压力而溃散,反而在核心领袖的镇定领导下,变得更加团结坚韧。

“首”的存在,使联盟具备了应对危机的能力,避免了“凶”的结局。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天下诸侯早期反抗商纣时因“无首”而屡遭失败的血泪教训,与西岐后期以其德行和实力自然成为反商联盟核心的历程相对比,深刻阐释了比卦上六爻“比之无首,凶”的警世含义。生动展现了在寻求团结与合作的过程中,若缺乏一个德才兼备、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即使目标一致,也难免因内耗、猜忌和指挥混乱而陷入凶险境地。周文王通过自身修德、聚贤安民、确立纲领,逐步成为天下归心的“首”,从而化解了“无首”之凶,为最终伐纣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告诫我们,任何集体行动或战略联盟,都必须明确核心领导,且其必须具备足够的威望、德行与能力,方能凝聚力量,规避风险,导向成功。

故事总结与卦象启示

通过周文王时期各方势力归附的故事,比卦深刻阐释了“亲附”与“团结”的法则。它强调亲附不是简单的依附,而是一种基于诚信、选择和共同价值的智慧。

代表的当前状态:比卦代表一种亲附、团结、合作的状态。如同水附于地,强调亲密无间的关系。当前局面需要建立或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团队合作或战略同盟。

后期发展的方向:

诚信为本:亲附必须以诚信开始(有孚比之),这是建立任何关系的基石。

内心认同:真正的团结源于内心的真诚向往和价值观的契合(比之自内)。

谨慎选择:亲附对象至关重要,要明辨善恶,避免“比之匪人”,错误的选择会带来灾祸。

开放对外:在坚守正道的前提下,积极向外亲附贤者(外比之),可以广纳资源,壮大自身。

光明正大:亲附之道要光明磊落,宽容大度(显比),不强求,不胁迫,如此才能使人真心归附,形成稳固的同盟。

核心领导:亲附必须有一个德高望重的核心领袖(首),否则群龙无首,力量分散,凶险难免。

比卦的整体指引是:亲附贵在诚信、持久和守正(元永贞)。要主动亲附善者,远离恶人,并且亲附之道要光明正大,宽容而不强求。卦辞“不宁方来,后夫凶”提醒我们,亲附要趁早,要把握时机,后来者往往处境不利。团结的前提是有一个值得追随的、强大的核心。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