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千帆带来的新发现,确实出乎赵小川的意料。那并非是关于辽国或西夏的进一步阴谋,而是一份被阿卜杜勒以特殊药水隐藏、夹杂在货品清单中的密信残篇。经过肃政司技术人员的精心处理,部分字迹得以显现,内容却令人费解:
“……‘海东青’已确认离巢,路线……沿海……目标疑似‘蓬莱’……需接应……‘算盘’指示,此物关乎国运,绩效优先级最高,不惜代价……”
信中的“海东青”、“蓬莱”、“算盘”显然都是代号,但具体指代什么,却无从得知。信件的发出者和接收者标识也已损毁,无法判断是“无影宗”内部通信,还是萧兀纳的另一条独立情报线。
“‘海东青’离巢?目标是‘蓬莱’?”赵小川拧紧眉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桉,“‘蓬莱’通常指海外仙山,但也可能代指某个具体地点,或者……某种东西?‘算盘’……这代号倒是直白,看来是个负责策划或算账的。顾卿,你怎么看?”
顾千帆沉吟道:“陛下,从‘关乎国运’、‘绩效优先级最高’来看,此事非同小可。‘海东青’可能是某个重要人物或物品的代号,其动向被严密关注。‘蓬莱’若指地点,最可能的是登州外海的那些岛屿,自古便有蓬莱仙岛的传说。我朝在登州设有水军和市舶司,莫非他们的目标是干扰我朝海运,或者……窃取水军情报?”
“也有可能,‘蓬莱’并非地名。”孟云卿清冷的声音响起,她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看着那密信残篇,“或许是指代某种他们极度渴望得到的事物,因其缥缈难寻,故以‘蓬莱’称之。比如……某种失传的技术,或者稀有的资源。”
赵小川点了点头,皇后的思路总是更开阔一些。“无论是人是物,是目标是地点,既然被辽国如此重视,甚至在被我们重创之后,这条线依然保持独立和高度机密,其重要性恐怕还在破坏宋夏和谈之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他迅速做出部署:“顾卿,两件事。第一,加强对登州及沿海各市舶司、水军驻地的监控与戒备,留意任何可疑人物,尤其是与辽国、高丽、乃至倭国有关的。第二,在肃政司内部成立一个专项小组,代号‘捕风’,专门负责追查‘海东青’、‘蓬莱’、‘算盘’这条线索,一有进展,直接向朕汇报。绩效目标:摸清其真实意图,阻止其得逞。”
“臣遵旨!”顾千帆领命,立刻意识到这又将是一场艰巨的、隐藏在迷雾下的绩效竞赛。
---
西夏使团的正使野利仁荣抵达汴京,标志着宋夏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与野利遇乞的焦躁强硬不同,野利仁荣显得沉稳而务实。谈判进行得相对顺利,双方很快就新贸易协议的主要框架达成一致:西夏青盐和铁矿砂以议定的价格,大量出口至宋,结算货币主要为大宋新交子;宋国则开放茶叶、丝绸、瓷器、粮食等商品的出口,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维持收购价格的相对稳定。
细节的磋商则由下面官员去进行。野利仁荣更关注的,是借此机会,深入了解宋国新政的精髓,尤其是那种被称为“绩效管理”的治国理念。赵小川倒也大方,让苏轼、沈括等人与他进行了几次非正式的交流,介绍绩效考成、数据统计、目标管理等在吏治、财政、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野利仁荣听得极为认真,不时提问,眼中时常闪过惊叹与思索的光芒。他意识到,宋国的强大,不仅仅在于财富和军力,更在于这套高效、务实的运作体系。这远比几件犀利武器或一时的战术胜利,更值得警惕和学习。
这一日,野利仁荣受邀参观汴京的皇家印书馆,亲眼目睹新交子的印制过程。那严密的流程、精妙的防伪技术、以及工匠们一丝不苟的态度,都让他深感震撼。陪同参观的苏轼颇为自豪地介绍着各个环节的“绩效标准”和“质量控制点”。
参观结束后,野利仁荣在印书馆外的茶舍小憩,恰好遇到了也被赵小川打发来“体验生活”、了解新交子民间接受度的憨王赵言。
赵言正对着一碗新上市的、加了糖霜的冰镇奶酪大快朵颐,见到野利仁荣,想起这是“西夏来的大官”,便含湖不清地招呼:“喂,那个西夏的,快来尝尝!这可是我们汴京最新流行的吃食,绩效……呃,味道好极了!”
野利仁荣看着这位闻名已久的“憨王”,见他举止率真甚至有些冒失,与宋国朝廷那些精明干练的官员截然不同,不由觉得有些有趣,便坐下道:“多谢王爷,外臣却之不恭。”也点了一碗。
两人便在这市井茶舍里,一边吃着冰奶酪,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赵言心思单纯,想到什么说什么,从冰奶酪的做法一路扯到皇兄最近逼他看的“绩效报表”多么头疼。
“……皇兄非要我看那些数字,什么盐引发放量、交子流通率、边境贸易额……看得我头都大了!还不如让我去研究怎么把羊肉烤得更好吃呢!”赵言抱怨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