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的北宋欢乐多 > 第252章 绩效启蒙与暗度陈仓

朕的北宋欢乐多 第252章 绩效启蒙与暗度陈仓

作者:周三吃瓜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20:37:00 来源:全本小说网

太子赵言那场“玉扇换汤包”的绩效闹剧,如同一枚投入深水的石子,在赵小川心中激起了远超表面的涟漪。它促使赵小川下定决心,要将绩效的理念,更早、更系统地根植于继承人的心中。与此同时,北疆的重建、经济的暗战与舆论的攻防,也在绩效的框架下,以不同的节奏和面貌,紧张地进行着。

一、 太子的绩效启蒙:从“獠牙”到“算盘”

数日后,一支看似寻常、实则戒备森严的车队,悄然离开了汴京,向北而行。马车里,坐着年仅六岁的太子赵言,以及被特意指派来“寓教于乐”的翰林学士苏轼。此行的目的地,正是北疆“星火”项目正在秘密选址重建的新基地。

“苏学士,我们真的是去看会咬人的大獠牙吗?”赵言扒着车窗,看着外面飞速后退的田野,既兴奋又有些紧张。他记得父皇训斥他时,曾提过“星火”是在打造守护家国的“獠牙”。

苏轼捋着微须,笑道:“殿下,那并非真的獠牙,而是比喻。比喻一种……嗯,一种能让咱们大宋变得更强大、让敌人不敢欺负我们的力量。”

“是像狄将军那样,很能打仗吗?”赵言追问。

“不全是。”苏轼摇头,努力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释,“狄将军的勇武,是一种力量。而‘星火’所做的,是打造出能让像狄将军这样的勇士,变得更强,或者能让更少的勇士,发挥出更大力量的东西。比如,更锋利的刀剑,更坚固的盔甲,或者……一些意想不到的巧妙器具。”

他顿了顿,引入绩效概念:“这就像殿下您读书写字,一开始很慢,可能写一个字要费很大力气,绩效不高。但通过不断练习,掌握了方法,就能写得又快又好,绩效就提升了。‘星火’所做的,就是找到让‘打造刀剑’这件事,绩效变得更高的方法。”

赵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脑袋里开始模糊地将“绩效”与“变得更好、更厉害”联系起来。

几经辗转,车队抵达了一处位于深山密林中的新营地。这里比之前的玄都观裂谷更为隐蔽,入口处伪装成了废弃的矿坑,内部则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重建工作。沈括亲自出来迎接,他比在汴京时清瘦了许多,但眼神中的执着与锐利却更胜往昔。

没有过多的寒暄,沈括直接带着太子和苏轼参观了正在搭建的工坊核心区。

“殿下请看,”沈括指着一个刚刚垒砌好的、结构明显更为复杂的锻炉介绍道,“这是根据上次遇袭的教训,重新设计的‘梯度回温炉’。它不仅能更精确地控制温度,节省炭火,提升锻造的‘绩效’,更重要的是,其内部设置了多个独立的燃烧单元和通风道,即便部分被破坏,其余部分仍能继续工作,提升了工坊在战时的‘生存绩效’。”

赵言看着那巨大的、尚未点燃的炉子,小脸上满是好奇。

接着,沈括又展示了利用临界温度数据,初步锻造出的几件小玩意儿——一枚边缘闪烁着暗金光泽、异常沉重的箭头;一片薄如蝉翼、却怎么也折不断的金属片;还有一个结构精巧、利用龙涎金超高硬度制作的齿轮模型。

“殿下可以试试,能否掰弯这片金属?”沈括将那片薄金属片递给赵言。

赵言用尽吃奶的力气,小脸憋得通红,那金属片却纹丝不动。他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它好硬!比我的木剑硬多了!”

“这就是提升‘绩效’带来的变化。”沈括借机引导,“用同样的铁料,我们以前只能打造出普通的刀剑,容易卷刃、崩口。但现在,我们找到了方法,能打造出更坚硬、更锋利的兵器。一个拿着普通刀剑的士兵,可能打不过一个拿着这种兵器的士兵。这就是‘绩效’在战场上的体现。”

苏轼在一旁补充:“殿下,您用玉扇换汤包,是没算清楚它们的‘价值绩效’。而这锻造之术,便是要算清楚,如何用最少的材料、最短的时间,造出最有用的东西,这才是‘绩效’的正道。”

赵言看着手中那片坚不可摧的金属片,又想起自己那轻易换出去的玉扇,似乎朦胧地触摸到了一点“价值”与“绩效”的边界。他仰头问沈括:“沈先生,那你们算得清楚吗?”

沈括与苏轼相视一笑,沈括郑重答道:“回殿下,臣等日日都在演算,不敢有丝毫懈怠。格物之道,绩效之本,便在于一个‘精’字,精确、精微、精益求精。”

太子的这次北疆之行,时间虽短,却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对“绩效”与“力量”最初、也最直观的烙印。这远比在深宫背诵圣贤书来得深刻。

二、 重建的绩效:速度与质量的平衡

送走太子后,沈括立刻回到了紧张的重建工作中。新工坊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绩效压力。一方面,朝廷和陛下寄予厚望,急需成果来平息朝堂非议,应对日益严峻的边防压力;另一方面,上次的教训犹在眼前,安全和质量绝不能放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沈公,按照您的要求,新锻炉的耐火砖需要特制,采购和烧制需要至少二十天,这会严重影响我们重启龙涎金锻造的进度。”负责物料采购的管事面露难色。

“二十天太久了!”鲁小宝急道,“咱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能不能先用以前的普通耐火砖顶上?”

沈括沉吟片刻,摇了摇头:“不行。临界温度远超普通炉砖承受极限,强行使用,不仅炉子寿命极短,更可能引发炉体崩裂,造成人员伤亡和安全事故。这看似快了,实则是巨大的绩效隐患,甚至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他走到工坊规划图前,手指点向几个区域:“我们不能干等。炉体基础建设和普通区域的建设可以同步进行。同时,研发组不能停!利用现有的小型试验炉,继续深化临界温度下的塑性变形研究,优化锻造工艺参数!绩效目标:在新型耐火砖到位前,完成至少五套不同工艺路线的可行性验证,并形成初步操作规程!”

他又看向负责安全的校尉:“防御工事的建设进度如何?”

“回沈公,外围三道暗哨、一道明卡已设立,内部预警机关正在安装,预计五日内可完成主体部分。但按照狄将军的要求,还需增设两条备用逃生密道,这需要更多时间和人力。”

“密道建设优先级提到最高!”沈括果断道,“与主体建设同步进行!必要时候,可以抽调部分非核心区域的建造人手!绩效目标:十天之内,必须完成所有主要防御设施和逃生通道的建设!这是底线!”

他必须在速度与安全、短期目标与长期稳健之间,做出最艰难的绩效权衡。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工坊的存续和未来的产出。

三、 经济暗战:绞索与反绞索

就在北疆密林深处紧锣密鼓重建之时,汴京的经济暗战也已悄然进入白热化。

正如寿王所谋划,江南等地生丝、茶叶的价格,在几股不明资金的推动下,开始异常上涨,吸引了大量游资跟风。与此同时,汴京几家与寿王府关系密切的钱庄,小幅提高了拆借利率,市场上开始流传“朝廷为支撑战事,即将加税并收紧银根”的谣言。

“陛下,三司使急报,江南丝价十日之内上涨三成,茶价上涨两成,且有大量不明身份的商人在扫货。汴京钱业同行公会也反映,市场拆借利率有所上扬,部分中小商号资金周转已显困难。”顾千帆将最新情况呈报给赵小川。

赵小川看着报告,冷笑一声:“果然来了。看来寿王是铁了心要在经济上给朕找麻烦。”

他早已做好准备:“传旨三司,即刻启动‘市场平准应急基金’。第一步,由皇商出面,在主要市场秘密抛售部分国库储备的生丝和茶叶,平抑价格,记住,要分批分量,避免引起恐慌。第二步,令市易司(掌管官营商业的机构)对外宣布,将增加下一季度的茶叶、生丝官营采购量,稳定市场预期。第三步,由户部协调,向几家信誉良好的大钱庄注入一笔低息资金,要求他们必须用于支持中小商号的正常借贷,稳定金融市场。”

这是一套组合拳,通过释放储备、稳定预期、注入流动性,来对冲寿王制造的经济波动。

“另外,”赵小川眼中寒光一闪,“让皇城司盯紧那几个带头抬高利率、散布谣言的钱庄和商人,收集证据。一旦时机成熟,朕要拿他们开刀,杀鸡儆猴!绩效目标:半个月内,稳定主要商品价格,将市场利率压回正常水平,并锁定至少一名与寿王府有直接资金往来的操纵市场者!”

四、 舆论战场:墨香与口水

经济战线硝烟弥漫,舆论战场也同样不平静。

寿王麾下的文人写的几篇含沙射影的赋文,开始在士林间小范围流传,内容无非是“重利轻义”、“奇技淫巧祸国”的老调重弹。太学之中,也确实有一些被鼓动的年轻学子,就“格物是否背离圣学”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虽未成气候,但也吸引了不少关注。

对此,苏轼在从北疆返回汴京后,立刻投入了反击。

他并未选择与对方进行口水战,而是凭借其在文坛的崇高地位和生花妙笔,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格物文会”。他邀请了诸多好友、门生,以及一些对格物学抱有好奇的开明士大夫。

文会上,他没有空谈道理,而是展示了“星火”项目(在不涉密的前提下)的一些成果和思路——比如利用水力驱动的大型鼓风炉模型,可以大幅提升炼铁效率;比如改进的纺织机梭子,能让织布速度更快;甚至还有沈括所着《梦溪笔谈》中关于天文、地理、生物的一些观察记录。

“……格物之要,在于明理致用!”苏轼慷慨陈词,“圣人亦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无知、无器,空谈仁义,何异于纸上谈兵?我辈读书人,当以天下为己任,这‘天下’,不仅在于经义文章,更在于这黎民百姓的衣食住行,在于这社稷江山的安泰稳固!格物强技,正是为了更好的利民、强国,此方是真正的圣人之道,最大的绩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演讲,结合着实物和道理,深入浅出,感染力极强。与会者大多为之叹服。随后,与会者们创作的诗词歌赋,也开始在更广的范围内流传,有效地对冲了那些负面言论。

绩效的较量,在太子的启蒙课堂、北疆的重建工地、汴京的市场与文会中,以各种形式展开着。看似纷繁复杂,其核心,却始终围绕着对“价值”的重新定义和对“效率”的极致追求。然而,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一股更大的风暴,正在这看似平静的博弈下,加速酝酿。寿王绝不会仅仅满足于经济和舆论的小打小闹,他真正的杀招,或许还在后面。

太子的绩效启蒙之旅,如同一阵清风,短暂地拂过了北疆重建营地紧张沉闷的空气,却也带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当那支小小的车队护送着未来的君主返回汴京的繁华与安稳时,留在深山密林中的“星火”残部,则必须面对更为冷酷的现实,以及迫在眉睫的生存与发展压力。

一、 新工坊的“第一炉火”与绩效争议

新型的特制耐火砖终于在预期时间内运抵,新设计的“梯度回温炉”开始了最后的砌筑。整个工坊的核心区域,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庞然大物上。

鲁小宝带着几个得力助手,几乎是趴在炉壁上,一寸寸地检查着砖缝的泥浆是否饱满均匀,角度是否精准无误。这是他们能否重启龙涎金锻造的关键,不容有失。

“沈公,一切准备就绪,可以点火烘炉了。”负责炉体建设的工头前来汇报,声音中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与紧张。

沈括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他没有多言,只是亲自拿起一支火把,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伸向炉膛底部的引火口。

“嗡……”

火焰触碰到特制的干馏木炭,发出低沉的轰鸣,随即,橘红色的火苗开始稳定地升腾,沿着预设的通风道,逐渐舔舐着炉膛的内壁。热量开始弥漫开来,驱散了山腹中的阴冷潮湿。

烘炉是一个缓慢而精细的过程,需要持续数日,让炉体均匀受热,逐步排除水分,达到最佳工作状态。这期间,需要有人不间断地看守,调整风门,控制火势。

“烘炉期间,三班轮值,每班必须由一名资深匠师带领,详细记录炉温变化、炉体表面状况,任何细微异常都必须立刻上报!”沈括下达了严格的指令,“绩效目标:安全、平稳完成烘炉,确保新炉达到设计性能指标!”

然而,就在烘炉进行到第二天,一个意外发生了。轮值的匠师发现,炉体中部某个区域的温度上升速度明显慢于其他区域,且表面出现了一道极其细微的、几乎不可见的裂纹。

“停火!立刻停火检查!”沈括接到报告后,毫不犹豫地下令。

“沈公,只是细微裂纹,而且温度偏差不大,是不是可以再观察一下?停火一次,耽误至少两天工期,燃料损耗也大啊!”有工匠提出异议,觉得沈括有些小题大做。毕竟,重建进度压力巨大,每一刻都很宝贵。

沈括脸色严肃,指着那处裂纹:“绩效,不是只看速度!安全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没有这个‘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这道裂纹现在看着小,但在长期高温和龙涎金锻造的极端条件下,它就可能演变成致命的缺陷!甚至可能导致炉体崩裂,前功尽弃!这个风险,我们冒不起!”

他力排众议,坚持停火。检查后发现,是由于该区域一块耐火砖在烧制时存在极细微的内伤,导致热传导不均。更换砖块,重新烘炉,确实耽误了时间和资源。

事后,沈括召集所有人,以此事为例,再次强调了绩效管理中“质量优先于速度,安全重于泰山”的原则。他明确表示,此类关乎根本的决策,不容妥协,相关的绩效考评,将更侧重于过程的严谨与风险控制的成效,而非单纯的时间节点。

这次小风波,给所有沉浸在重建热情中的人敲响了警钟,也让“稳健绩效”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二、 狄咏的西线策应:“辣椒炮弹”的有限应用

西线,镇戎军前线。

面对西夏铁鹞子频繁的袭扰和越来越大的军事压力,狄咏在稳固防守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破敌之策。他从苏轼处得知了“辣椒烟雾”在雄州试验的效果,同时也收到了朝廷关于谨慎使用、防止被敌人利用和栽赃的指示。

“这东西,用得好了是奇兵,用不好就是祸根。”狄咏看着几罐被秘密送来的、标记着特殊符号的“辣椒烟雾罐”,沉吟道。

他并没有大规模配发,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战术装备,配给了一支由他直接指挥的、最为精锐且忠诚可靠的斥候小队。

“你们的任务,不是攻坚,也不是正面阻敌。”狄咏对小队成员训话,“而是在西夏小股部队袭扰我后方粮道、或者潜入我军防线时,利用此物,进行驱散、扰乱,掩护我军行动,或制造局部恐慌。记住三点:第一,务必选择上风向使用;第二,使用后迅速撤离,避免纠缠;第三,绝不能被俘,若事不可为,优先销毁此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