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102章 针鸣九霄,医道永续

针灸鼻祖涪翁传 第102章 针鸣九霄,医道永续

作者:字游世界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9:07:04 来源:全本小说网

暮色漫上医道司飞檐时,程高攥着王二狗的手腕往药庐跑,靴底碾过满地碎叶沙沙响。

少年的掌心全是汗,后颈还能感受到方才涪翁拍他肩膀的温度——藏好《针经》,等钟响三声再出来。

王二狗被拽得踉跄,怀里的油布包差点掉地:程大哥,师父是不是又要...又要一个人打那些坏蛋?

程高突然顿住脚步。

药庐外的老槐树下,那口枯井的石盖半掩着,缝隙里透出极淡的艾草香——是师父惯用的引气散。

他蹲下身,指尖在井沿敲了三下,石盖下传来空洞的回响。

王二狗立刻趴上去,用牙咬开布包,将抄得工整的《针经》塞进暗格,发顶翘起的呆毛随着动作晃了晃:藏好了!

此时的医道司正沉入墨色里。

涪翁立在偏门影壁后,腰间玉佩贴着皮肤发烫。

他能听见巡夜禁军的脚步声在东墙根响过,也能闻见西院药圃里防风草被夜露打湿的苦香——但最清晰的,是房梁上那道极轻的瓦砾碎裂声。

来了。他低笑一声,袖中赤针突然地轻鸣。

三枚透骨钉破风而来时,涪翁正弯腰拾起脚边半块砖。

钉子擦着他耳际钉进影壁,在青砖上凿出三个细孔,孔里渗出暗红血珠——是淬了见血封喉的鹤顶红。

他直起身,望着房脊上晃动的黑影:沈无冥,你哥沈无尘的毒针还欠我半招,你倒急着来补?

房上的人僵了僵,黑巾下传来阴鸷的冷笑:老东西倒记性好。

当年在药庐,要不是你那破针坏我好事,《针经》早该在太乙教坛上烧了祭旗。话音未落,七道银芒从七个方向攒射而来,正是太乙教七星追魂钉。

涪翁不退反进,右手食中二指并作针势,往胸前膻中穴虚点——玄针续脉。

暗劲顺着经络游走,本要攻心的毒钉突然偏了三寸,钉进他身侧的木柱,柱身立刻泛起黑青。

他趁机欺近屋檐,左手在腰间鱼纹玉佩上一按,藏在砖缝里的赤针应声而起,化作红芒直取对方咽喉。

赤针封喉!

沈无冥没想到这老渔翁竟能近身,慌忙后仰,黑巾滑落半角,露出脖颈处衔珠玄鸟的刺青——和三年前那批刺客分毫不差。

赤针擦着他喉结划过,在墙上钉出个焦黑的洞。

他踉跄着后退,靴底踩碎两片瓦,哗啦啦落进庭院:你早知道我们要抢《黄帝经》?

天禄阁烧医典时,我就知道有人怕民间医道活过来。涪翁抄起脚边铜钟的撞木,你们抢的哪里是书?

是天下人手里的救命本事。他手腕一振,撞木重重击在铜钟上——

钟声穿透夜色,惊起满院寒鸦。

东角门地被撞开,二十名持戟禁军潮水般涌进来,为首的张御史举着火把,火光映得他额头冷汗发亮:逆贼在此!

拿下!

沈无冥脸色骤变,从怀中抖出一把细如牛毛的毒针:给我烧了经阁!他身后的刺客立刻分散,两人扑向藏着《黄帝经》的东厢房,余下的挥刀缠住禁军。

涪翁脚尖点地跃上房梁,袖中玄针如游龙出渊,地挑落刺客手中的火折子。

那刺客腕间一麻,火折子地掉在青石板上,溅起几点火星又熄灭了。

想烧医典?

先过我这关。涪翁的声音混着钟声震得人耳鼓发疼。

他屈指一弹,玄针钉入最近刺客的曲池穴,那人立刻软倒在地,手中钢刀当啷落地。

另一边,程高和王二狗举着药杵从药庐冲出来,王二狗抄起捣药罐砸向放火的刺客,罐里的苍术粉扬得漫天都是:叫你烧我师父的书!

沈无冥见势不妙,虚晃一招刺向涪翁面门,趁机往院外逃去。

涪翁早料到他会跑,左手在腰间玉佩上连点三下——那是方才从张御史身上的,此刻正贴着沈无冥的衣襟。

玉佩里的赤针突然发烫,沈无冥顿觉胸口发闷,脚步一滞。

涪翁趁机甩出最后一枚黄针,那针带着金芒破空,地击在他手中的毒针上。

毒针应声而断,沈无冥踉跄着撞在院墙上,黑巾彻底滑落。

月光下,他脸上纵横着几道旧疤,正是三年前涪翁用赤针留下的痕迹:你...你早把玉佩做了记号...

我等这一天三年了。涪翁一步步逼近,玄针抵在他喉间,说,谁指使你们篡改医典?

沈无冥突然笑了,血沫从嘴角溢出:你以为...杀了我就能断根?

太医院陈大人...要的是皇家子嗣的脉...脉...话音未落,他喉间发出轻响,七窍渗出黑血——服了毒。

陈大人?程高攥着药杵的手紧了紧。

张御史举着火把凑近,火光映得沈无冥脸上的疤更狰狞:是太医院令陈延!

他上月还说要整顿医道司...

传朕旨意!

众人惊觉皇帝不知何时立在院门口,龙袍被夜风吹得翻卷,目光如刀:即刻查封太医院,拿陈延及其党羽!他转向涪翁,目光软了些,先生没事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涪翁弯腰拾起地上半卷《黄帝经》,指尖拂过被毒针划破的边角,摇头轻笑:医典破了能补,人心破了才难治。他抬头望向程高,少年正蹲在王二狗身边,替那被毒针划伤的刺客扎针解毒——和当年跪在雪地里求师的小徒弟,终于有了几分医圣的模样。

夜更深了。

程高捧着从暗格里取出的《针经》走向涪翁时,见师父正站在经阁前,月光落在他发间,竟添了几分霜色。

老人转身,从怀中摸出枚青铜古印——医道传承印的纹路,不知何时已完整如新。

明日,把《黄帝经》主卷移交医道司。涪翁将古印塞进程高手心,你记着,医道不是一人之学,是天下人的火种。

程高攥紧古印,掌心传来温热的触感。

他望着经阁里堆叠的医典,突然想起今日堂外那些举着旧书的百姓——原来火种从来都不在高阁,而在每个肯把医道揣进怀里、藏进墙缝、传给子孙的人心里。

东墙根的雄鸡开始打鸣时,涪翁蹲在药庐前的石凳上补渔网。

王二狗捧着新摘的艾草凑过来:师父,明日移交医典,您去不去?

涪翁把断了的网线穿进针鼻,但不是以涪翁的名义。他抬头望向渐亮的天色,嘴角扬起点笑,以李柱国的名义——那个当年在天禄阁校书的小官,该出来认认这些活的医典了。

程高站在廊下望着这一幕,突然听见怀里的古印发出极轻的声。

他低头,见印面上新浮现出一行字:医道永续,在民不在宫。

东方既白。

晨光漫过医道司朱红门扉时,程高捧着裹着明黄缎子的《黄帝经》主卷,掌心被缎子磨得发烫。

他抬眼望向前方——本该隐在渔翁斗笠下的师父,此刻正站在石阶中央,束发的木簪换成了青铜笔笄,那是天禄阁校书官的旧物。

李柱国?人群中突然有人轻声惊呼。

前排挤着个白胡子老丈,手里攥着卷边角磨破的《五十二病方》,当年在天禄阁抄书的小李郎!

我给你们送过槐花茶的!

涪翁(此刻该称李柱国)转头,眼尾的笑纹里浸着晨露:张伯的茶,比太医院的参汤还提神。他接过程高手中的经卷,指尖在缎面上轻轻一按,今日移交,不是藏进高阁,是要抄成百部千部,让每个药庐里都有一部《黄帝经》。

人群爆发出欢呼。

王二狗挤到最前面,举着块擦得锃亮的青铜碑——碑身还带着刻刀的新痕,师父!

传承印碑刻好了!他鼻尖沾着石粉,手指在两个字上用力抹了抹,我刻的名字,比程大哥的字还周正!

程高摸了摸碑上自己的名字,刻痕里填着朱砂,像滴滚烫的血。

赵子衡站在他身侧,望着碑上赵子衡三个瘦金体,喉结动了动:当年我在太医院骂民间野医,如今能站在这里......

医道不分高低,只分真心。李柱国将《黄帝经》递给医道司司长,目光扫过程高,程高,过来。

程高上前半步,师父的手掌落在他后颈,和三年前雪夜拍他肩膀时一样有力:你总说我是鼻祖。

可鼻祖该是你——他指了指碑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是你,是二狗,是天下所有肯把医道揣进怀里、传给子孙的人。

我啊,不过是个守火种的老渔翁。

程高突然眼眶发酸。

他想起雪地里跪了三天的自己,想起第一次用赤针救婴孩时师父藏在袖中的手——原来那些严苛的考验,都是在替他把火种焐热。

师父!王二狗突然拽他衣角,

晨雾未散的江面上,不知何时泊了条旧木船。

船尾立着个戴斗笠的渔翁,正弯腰整理渔网,竹篓里的鲫鱼扑腾着溅起水花。

李柱国的青铜笔笄在风里晃了晃,他低头解下腰间的鱼纹玉佩,塞进程高手里:替我收着。

您要走?程高攥紧玉佩,指节发白。

医道司的火种有你们守着,李柱国转身走向江边,斗笠压得低低的,声音却清晰,可涪水上游的老妇人还在等我治腿疾,巫山脚下的小子被蛇咬了,总不能等医馆开到家门口。

王二狗追过去,被程高一把拉住。

少年望着师父的背影,突然扯着嗓子喊:师父!

过年要回来吃腊肉!

渔翁的脚步顿了顿,抬手挥了挥。

船桨划破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将他的身影揉碎在晨雾里。

...

五年后。

程先生!村东头张婶的孙子抽风了!

程高刚放下给赵大娘扎针的玄针,闻言立刻背起药箱。

穿过涪翁医馆的青石门楣时,他瞥见廊下新立的石碑——上面的名字又多了二十三个,最末是王二狗三个歪歪扭扭的字。

村东头的草房里,三岁的小娃蜷在炕头,小脸涨得紫红。

程高摸了摸孩子的脉,指尖微沉——是急惊风。

他取出银针,在灯上烤了烤,曲池、合谷、人中......

轻些!张婶攥着他的手腕,我听人说,当年涪翁扎针,孩子都不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程高抬头笑:那是您没见我当年扎歪针,师父拿药杵敲我手板。他进针的瞬间,小娃突然打了个挺,又软软瘫下。

张婶抹着泪去摸孩子的额头,突然愣住:不烫了!

程先生,真和传说里一样......

什么传说?程高替孩子盖好被子。

说涪翁有三根针,青针治风寒,赤针破阴毒,玄针......张婶掰着手指头数,窗外突然传来脆生生的童声:玄针续脉起死回生!

黄针......黄针点穴活死人!

几个光脚的小娃扒着窗沿,鼻涕泡在风里晃:程先生是涪翁再世!

程高走出草房时,夕阳正把医馆的匾照得发亮。

他望着远处的江水,想起某次整理医典时,在《针经》末页发现师父的批注:医道如江,我是上游的石子,你们是奔涌的浪。

涪水江畔的草庐里,李柱国蹲在火塘边熬药。

竹架上的医典堆得比人高,都是这些年他走乡串户时收的残卷。

吱呀——

他转身去关被风吹开的窗,余光扫过案头新收的旧书。

那是个裹着油布的纸卷,边角沾着暗红的渍,不知是血还是朱砂。

李柱国擦了擦手,展开纸卷。

前半段是熟悉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可翻到第三页时,他突然顿住——

泛黄的纸页上,赫然画着根从未见过的银针。

针身刻着云雷纹,针尖处隐约有个字,周围用极小的字写着:黄针引气,可通天地......

风从窗缝钻进来,纸页哗啦翻卷。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