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214章 谁听见了心火的声音?

那光并非凭空而生,而是从病榻上那些衰弱身躯的胸口处透出,穿过薄薄的窗纸,在夜色中明灭不定。

光点微弱,却带着一种顽固的节律,如同风中残烛,誓要燃尽最后一滴蜡油。

盲童被孩童们的惊呼声引来,他手中没有提灯,脚步却比任何人都稳。

他循着那奇异的光亮,走入第一户病家。

屋内,一个高烧不退的老人正痛苦呻吟,胸口衣衫下的皮肤,一团拳头大的光晕正随着他急促的呼吸闪烁。

村老们面露惧色,手持水桶木棍,就要上前扑打,嘴里念叨着:“邪祟附体,快打散它!”

“别动!”盲童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静。

他走到墙边,伸出瘦小的手掌,轻轻贴在冰冷的土坯墙上,闭上了那双看不见的眼睛。

周遭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老人粗重的喘息和那光芒诡异的跳动。

良久,盲童的眉心微微舒展,他轻声说:“不是鬼,是人心还记得怎么跳。”

他转过身,面向惊疑不定的众人,“都坐下,别出声。”他示意众人围成一圈,手搭着手,像儿时游戏一般。

随后,他自己盘膝坐于中央,口中低低地哼唱起来。

那调子,正是《针歌》中最舒缓宁静的安神段。

歌声仿佛有种奇异的魔力,它穿透了恐惧,抚平了焦躁。

圈外人的呼吸渐渐平稳,而屋内那团光,竟也奇迹般地不再狂乱跳跃,它的闪烁频率慢慢减缓,最终与众人平稳的呼吸同频,起伏之间,宛如一道温柔的脉搏。

柳妻一直默默立于村口,她没有进去,只是遥望着那十七户亮起微光的窗棂。

当所有光芒都稳定下来时,她仿佛感觉到什么,抬眼望向远处黑暗的山脊。

一道淡得几乎看不见的影子,在雾气中对她这边微微颔首,随即,便彻底消散。

次日天明,异象的余波未平,新的争端却已燃起。

东岸最富庶的三座村子,为了《心火录》首卷的归属,几乎要拔刀相向。

张家村的族长认为,此乃神物,应供奉于祠堂,日夜香火不辍。

李家村的巫祝则坚持,要将它在祭坛上焚烧,以示对“天火”的无上虔诚。

而王家村的读书人则主张,应立刻分抄,让每家每户都持有一份。

“荒唐!愚蠢!”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医手持半卷《误针录》的残本,气得浑身发抖,“心火无形,大道无名!你们争的是纸,抢的是墨,与真正的道义何干?这是亵渎!”

他的怒斥被淹没在更大的争吵声中。

利益、虚荣、偏执,像三股浊流,将人群搅得愈发混乱。

就在此时,柳妻带着盲童,缓缓走来。

她既不劝说,也不阻拦,只是平静地吩-咐女医堂的弟子,取来三十六只一模一样的陶碗,盛满清水,在争执最激烈的那片空地中央,摆成一个圆阵。

她一步步走入碗阵中心,环视着一张张或贪婪、或狂热、或愤怒的脸,声音清冷而有力:“你们都说自己信奉心火,敬畏涪翁。好,那今天,就让心火自己来选,它的根究竟该落向何处。”

话音刚落,天色骤变,夜雨毫无征兆地倾盆而下。

人群一阵骚动,都想找地方避雨。

那三村的头领更是觉得柳妻在故弄玄虚,准备拂袖而去。

“等等。”盲童忽然开口,他小小的身子蹲下,一手按在泥泞的地上,仿佛在倾听大地的震动。

雨滴砸入陶碗,激起一圈圈涟漪。

就在众人不耐烦之际,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

每一只碗的碗心,竟都浮起了一点针尖大小的微光!

那光芒如星辰坠入深潭,任凭雨点如何敲打,都毫不散乱。

更奇的是,那些光点并非静止,而是随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明灭呼应。

盲童依旧闭着眼,鼻子在空中轻轻嗅着,耳朵微微扇动,像是在捕捉某种无形的信号。

他猛地指向北方:“北村,李家母子,高热未退。心火在求援,光在催我们!”

众人半信半疑,但那碗中星光的指引如此清晰,不容辩驳。

一群人顾不上争执,也顾不上避雨,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北村狂奔而去。

推开李家虚掩的柴门,只见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怀中的幼儿正昏睡在床,两人面色赤红,气息微弱。

盲童快步上前,没有用手,而是将耳朵紧紧贴在母亲的胸口。

片刻后,他急切地断言:“热邪内陷,直冲心包!快!取井底刚打上来的寒泥,敷在他们的额头和心口!”他又转身对吓傻了的男人喊道,“用你的手掌,搓热,贴着她的背心,从上到下,匀速摩挲三十六息!”

家属慌忙照做。

半炷香后,奇迹发生了。

那母亲的眼皮颤动了几下,缓缓睁开。

她干裂的嘴唇微微翕动,喉咙里发出一阵含混的声音,竟是一句断断续续的《针歌》!

就在她哼出歌声的刹那,院外,那三十六只陶碗中的微光陡然大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光芒冲天而起,汇聚成一道光柱,将整个院落照得亮如白昼。

所有跟来的人,包括那几个之前争得面红耳赤的村老,都看呆了。

他们终于明白,柳妻所言非虚。

心火,真的会选择。

它选择的不是祠堂,不是祭坛,也不是书本,而是病榻上最需要它的那颗心。

“扑通”一声,张家村的族长第一个跪倒在雨水泥泞之中,无言地对着那光芒叩首。

三日后,风波平息。

柳妻召集了三十六村所有的父老乡亲,当着所有人的面,亲手拆毁了东岸村耗费心力刚刚建起一半的“传火坛”。

砖石被一块块撬下,分给了每个村派来的代表。

“心火,不在高台上,不在祭品里。”柳妻的声音传遍每一个角落,“它就在病榻边那一碗滚烫的米汤里,在寒夜里那一次用力的相拥里,在你们每个人愿意伸出的手掌里。”

她随即宣布了一项新的制度——“心火轮值”。

从今往后,每月由一个村子负责主理《心火录》的增补和修订,记录下当月发生的医案、体会、甚至是失败的教训。

而且,她特别强调,非医者优先执笔。

曾经主张焚书的李家村巫祝,此刻声音颤抖地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柳妻,我们……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如果我们写错了呢?岂不是污了圣典?”

柳妻的目光扫过他,扫过所有人,最后落在那本残破的《心火录》上。

她笑了,那笑容里有释然,也有鼓励:“错,也是火。烧过了,才有光。你们以为涪翁当年为何要亲手折断神针?程高前辈又为何要焚尽自己半生心血的手稿?他们不是要你们敬若神明,而是要打碎你们的敬畏,让你们敢于伸出手,去写下属于自己的第一笔!”

江雾深处,程高一身蓑衣,如同一块沉默的岩石。

每当夜深人静,他都会在三十六村的外围悄然巡行。

这晚,他看到一户人家的窗子后,灯火久久未熄。

他悄无声息地靠近,透过窗缝向内窥看。

灯下,竟是那个聋儿弟子。

他面前放着一只粗陶水盆,正用指尖一遍遍地轻抚盆壁,试图从水的震颤中,模拟和感受医书上所说的“结代脉”那若有若无的停顿。

他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抓不住那瞬间的真意,急得泪水如断线的珠子,一滴滴落入盆中,搅乱了水面。

程高没有进去,也没有出声。

他只是在窗外的竹林里,随手折下一根细长的竹枝,对着窗棂,轻轻叩击了三下。

那三下叩击,不轻不重,节奏却暗合“心律三拍”之法,一强两弱,中间带着一丝极细微的顿挫。

屋内的聋儿骤然一震,泪水停在眼眶。

他仿佛听到了什么,又仿佛什么都没听到。

他凝神静气,再次将指尖沉入水中。

就在那一刻,他感觉到了!

水面传来一丝微不可察的颤抖,随即是一下清晰的停顿,然后,律动才再次恢复。

就是它!

他终于捕捉到了!

聋儿破涕为笑,欣喜若狂。

他不知道,窗外那道身影早已悄然远去,只剩下几片竹叶,在夜风中微微摇晃,如同神针悄然归鞘。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盲童坐在江畔的青石上,身边陪着那个当初领他去见柳妻的小女童。

他忽然开口问道:“你说,我胸口印记里冒出的那点光,真的是心火的源头吗?”

女童认真地想了想,答道:“当然是师父给你的呀。”

盲童却摇了摇头,那双空洞的眼睛望向洒满月光的江面。

“可我总梦见,那火,是从很多很多只手上传过来的——有给我暖热身子的农妇的手,有在井边封印恶鬼的程师的手,有在雨中拆毁祭坛的柳姨的手,还有……那个跪在地上,用舌头去舔毒血,想要辨别毒性的,过去的我。”

他用手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胸口,低声自语,像是在对江水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也许,火从来就不只在一个人的身上。也许……我们所有人,才是那团生生不息的火。”

话音落下的瞬间,平静的江面,毫无征兆地泛起万千微光,如同星雨坠落水中,璀璨夺目。

江对岸,一直默默注视着这一切的程高,身形猛地一颤。

他低头看去,自己心口那道曾经灼热无比的旧印,此刻再无一丝光影透出。

然而,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意,却仿佛从天地万物、从那三十六村的每一个呼吸之间,倒灌回他的血脉之中。

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孤独的引火者。

他,也是被照亮的人。

这股由三十六村汇聚而成的暖流,带着新生的希望,沿着大江水脉缓缓流淌。

然而,当它向西南方向延伸七十里后,却仿佛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冰墙。

那里,是这片心火光网中唯一的一片死寂之地,一个连脉搏都已沉寂的村落。

在那里,火种从未落下,或者说,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什么东西,彻底掐灭了。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