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261章 针没断,是换了个法子活

天光未亮,江风带着露水的湿气扑面而来,阿禾依旧盘坐于江畔那块巨石之上,心神却早已沉入那场细微到极致的震动之中。

他摊开掌心,任由清晨的露珠在肌肤上滚落,冰凉,而后温润。

就在一滴露珠恰好滑落至他手腕内侧的“列缺”穴时,异变陡生。

那滴水珠并未像同伴那样继续滚落,反而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吸住,瞬间渗入皮肤,消失无踪。

下一刻,一股若有似无的微暖气流,自列缺穴处悍然升起,不偏不倚,精准地沿着手太阴肺经的脉络逆流而上。

阿禾心头一震,急忙凝神内察。

他惊骇地发现,这股气流并非外来之物,而是他自身经络中的气血,仿佛受到了某种古老而精准的号令,在露珠滴落的那一刹那,如久侯王令的精兵,自行启动,疏通关隘。

这哪里是露水?

这分明是一根无形的针!

恰在此时,柳妻端着一只铜碗从村中走来,她并未打扰阿禾,而是径直走到一位因腿脚淤滞而长年卧床的病者家门前。

她并未让病人喝下碗中接来的晨露,而是小心翼翼地将铜碗悬于病者膝下“足三里”穴上方寸许,碗沿与皮肤并未有任何接触。

奇异的一幕发生了。

病者那条久无知觉的腿膝下肌肉竟轻微地颤动起来,仿佛有无数根看不见的毫针正在其穴位深处穿刺、捻转,淤滞的气血竟发出冰雪消融般的细微声响,自行松动了。

柳妻的眼中闪烁着震撼与明悟,她对着赶来的阿禾低声呢喃,声音里带着一丝敬畏:“阿禾,我们都错了……不是我们在用天地间的灵气治病……是这片天地,在沉寂了千年之后,开始亲手替我们扎针了。”这匪夷所思的发现如同一道惊雷,在沙盘村炸开。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村中一位老妪,久患“郁结咳”,胸中之气凝滞如顽石,任何汤药都如泥牛入海,难入分毫。

这日午后,一个三岁稚童追逐着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一路嬉笑着跑到了老妪门前。

那清脆如银铃般的笑声,不偏不倚,正好回荡在老妪胸前“膻中”穴的正上方。

正在屋内昏昏欲睡的老妪,身躯猛地一震,随即爆发出剧烈的呛咳。

几声撕心裂肺的咳嗽后,她竟“哇”地一声,吐出一团拳头大小、腥臭无比的乌黑浓痰。

黑痰落地,老妪只觉胸口压了半辈子的巨石瞬间被搬开,气息豁然通畅,连浑浊的双眼都清亮了几分。

阿禾闻讯赶来,顾不得污秽,伸手搭上老妪脉搏,又以食指轻轻按压其胸前的“中府”、“云门”二穴。

他指下的经气,已不再是之前的紊乱阻塞,而是自行重组,其流转之势,竟与一本残破《针经》中记载的“欢笑通心络”的经气运行图,别无二致。

柳妻彻夜翻检着那些几乎快要散架的医门残卷,终于在一本涪翁的手记中找到了一句模糊的记载,她指着那行字,声音颤抖:“此法……涪翁曾记而未传,谓‘情动可代九针’……我一直以为是某种比喻,现在才明白,原来这针法,不是失传了,它是一直在等,等人心自己醒来,与天地共鸣。”天地间的异变,愈发离奇。

傍晚时分,江雾如常升腾,弥漫了整个村庄。

但如今的雾气,却不再是散乱无章的飘荡。

阿禾站在村口高处彻夜观察,亲眼见到一缕浓厚的雾丝,在流转到一户腿脚不便的病家屋檐时,竟自动分出一缕,如灵蛇般盘旋三匝,而后精准地垂落于窗棂之上,其形态,赫然是古针法中的“环跳”引针式。

次日,那病者惊喜地告诉众人:“我昨夜做了一个怪梦,梦里有个穿白衣服的影子,在我腿弯上轻轻点了一下,冰冰凉凉的,醒来后,这条麻了快一年的腿,竟然能动了!”柳妻闻言,取来一张素绢,覆于那病家窗外。

一夜过后,前去收取,只见那张素绢被雾水浸透,水汽凝结之处,竟隐隐现出几个模糊的字迹——正是“独活寄生汤”方中的三味主药,连用量都标注得精准无比。

她手捧素绢,猛然醒悟,脸色煞白:“雾不是在传递药方……它是在用自身的气机,根据病人的状况,现场配伍!”如果说雾气有灵已是骇人听闻,那接下来的风,则彻底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一场山风骤起,呼啸着掠过村中的晒药场,场上晾晒的数十种药材被卷上半空,随风翻滚。

村民们忙着抢收,唯有阿禾静静地立在场中,闭上了眼睛。

他清晰地感觉到,当一股特定的气旋擦过他的后颈“风池”穴时,他体内的“阳维脉”竟随之微微一震,一股暖流瞬间贯通全身。

他猛地睁眼,大喝道:“快!记下风吹的方向,还有那些药材移动的轨迹!”村民们虽不明所以,但出于对阿禾的信任,立刻七手八脚地记录下来。

半个时辰后,当众人将记录的轨迹在沙地上拼凑出来时,一幅玄奥无比的“风引通关图”赫然呈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幅图,与古籍中仅有寥寥数语提及,早已失传的“八风定穴法”的描述,竟是完全吻合!

柳妻当即找来一位中风偏瘫的患者,按照图上所示,仅仅是让他立于特定的风口,在特定的时辰站立了一炷香的时间,未施一针,未用一药,那条瘫痪了数年的手臂,竟颤颤巍巍地抬了起来。

柳妻望着漫天狂风,长叹一声:“风本无情,可当人心通医,这无形无相的风,就成了这世上最老的郎中。”风、雾、露皆有医意,那承载万物的大地呢?

阿禾心中升起一个大胆的念头。

他潜入江心,取来一块巨石下积压了不知多少年的旧泥,将其小心翼翼地铺在村塾的门前。

三日之后,那片泥面在阳光下自然龟裂,而裂开的纹路,纵横交错,竟清晰地构成了一幅“手少阳三焦经”的走向图。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幅经络图并非一成不变,每日随着日照角度的偏移,泥土上的纹路便会缓缓变化。

七日之后,赫然演变成了一幅完整的“奇经八脉”全图。

塾师最先发现了异样,他惊恐地发现,每当学塾里的孩童们齐声背诵《千字文》,念到“律召调阳”一句时,门前那片泥地上的经络图,便会泛起一层肉眼可见的微光。

柳妻听闻后,跪伏在地,伸出手指,轻轻摩挲着那些泥土的纹路。

就在指尖与泥纹接触的一刹那,她的心神一阵恍惚,一段无声的讲解,竟直接在她脑海中响起——那内容,正是医圣涪翁当年口述、却因故未能落笔的《诊脉法·胎息篇》!

她双膝跪地,泪流满面,轻抚着那片泥土,如同抚摸着先祖的遗骸:“地不是死的……它没有忘记……它在替我们,把失传的东西,一代一代地教下去。”夜深了,阿禾独自在村中巡视。

他看到一幕奇景,村里的盲妇正以手抚墙而行,她的指尖所过之处,墙缝间的青苔竟会微微发亮。

他心中好奇,悄悄尾随。

只见盲妇走到一户人家门前停下,那家有个孩子正因高烧而啼哭不止。

妇人似乎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走了进去,不知为何,她仅仅是将自己温热的掌心,贴在了那病儿后背的“至阳”穴上片刻,原本哭闹不止的孩子,竟奇迹般地安睡了过去,呼吸也平稳下来。

柳妻后来悄悄为那孩子查验,发现其体内“督脉”的淤塞之气,已然畅通无阻。

阿禾事后找到那位盲妇,想要请教,妇人却连连摇头,茫然地说:“我什么都不会,就是……就是走着走着,手自己就热了,摸到那娃儿,就觉得该贴一下。”阿禾久久伫立在村口,他望见远处漆黑的山道上,一个樵夫肩上挑着沉重的柴火,正一步步走下山来。

那樵夫的步履沉稳而有力,所过之处,路边的草木竟如叩首般,齐齐向他低伏。

阿禾深吸一口气,眼中的迷茫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明。

他对着身旁的柳妻,也像是对着这片已经彻底活过来的天地,轻声说道:“从今往后,不必再问谁是医者——凡心不动而脉动者,皆是针。”他的目光越过整个苏醒的村庄,最终,落在了村头那个最沉默的老人身上。

老人每天都坐在那块磨得光滑的青石墩上晒太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仿佛已经成了村口风景的一部分。

过去,阿禾只当他是个普通的老人。

但现在,在他的眼中,那画面却有了截然不同的意味。

仿佛那人和那块青石,早已长在了一起,成了一呼一吸的整体。

阿禾的瞳孔微微一缩,心中一个念头不受控制地冒了出来。

那块石头……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