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338章 最后一针,没扎下去

针灸鼻祖涪翁传 第338章 最后一针,没扎下去

作者:字游世界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9:07:04 来源:全本小说网

那声音尖锐而密集,像一场无形的暴雨,瞬间穿透了风声与水声的帷幕。

李青针的脚步一顿,那双见惯了生死疾苦的眸子,第一次显露出真正的惊异。

他循声望去,穿过熟悉的竹林小径,视线尽头,正是村中那座被他戏称为“针囊丘”的小土坡。

然而,今日的针囊丘,却成了一座庄严肃穆的道场。

上百名村民,无论老幼妇孺,人手一具自制的针具,星罗棋布地站满了山丘。

那些针具形态各异,有削尖的竹签,有磨利的石砭,甚至还有兽骨打磨的锐器,粗糙,简陋,却被每一双手紧紧攥着,仿佛攥着自己的命。

村中央,平日里只知埋头编织竹器的赵篾匠,此刻竟如宗师般昂然挺立。

他的声音被内力催动,响彻整个山丘:“老少爷们都听着!从今天起,咱涪水村不分什么郎中、病人!每人学三招,一招吹气导引,二招自按穴位,三招互扎驱寒!治得了自己,才算真正活着!”

话音刚落,整个针囊丘便活了过来。

一个刚过中角的孩童,正扳着一位白发老翁的肩膀,鼓着腮帮子,教他如何将一口气吹得又长又匀,引动丹田微热。

几个妇人围坐一圈,互相撩起裤腿,用竹针试探着在对方的足三里穴上轻轻刺下,口中还交流着酸麻胀痛的感受。

就连村口的几条土狗,此起彼伏的吠叫声都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节律,与人们的呼吸吐纳隐隐相合。

李青针静立在外围,如同一块融入暮色的山石。

他看着这幅荒诞而又神圣的画卷,看着那些最朴素的村民,用最笨拙的方式,探索着生命最本源的奥秘。

他眼中的惊异缓缓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前所未有的微光,仿佛星辰在深潭中亮起。

他懂了。

医已成俗,道已下沉。

当夜,月黑风高。

赵篾匠独自一人来到药圃中央,他怀里抱着一个布包,里面是白天村民们使用过的各式针具。

他挖开一个土坑,将这些凝聚了全村人希望与决心的“杂针”小心翼翼地放入,最后,从怀中摸出半块不知从哪个朝代传下来的瓦当,轻轻压在上面。

次日清晨,李青针来到药圃。

他一眼就看到了那处新翻的泥土,以及那半块瓦当。

然而,他瞳孔微缩。

一夜之间,那古旧的瓦当之下,竟生出了无数细密的根须,如银丝般钻入泥土,与旁边一株黄金的藤蔓死死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完美的圆环。

这已不是凡俗草木,而是民心愿力所化的奇迹!

李青针走上前,伸出手,指尖在那交织的根须上轻轻抚过,良久,他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巧的锦囊。

囊中,是他随身携带的最后一枚玄针。

此针通体乌黑,非金非铁,乃是他师门传承之物,蕴含着“医道传承印”的最后一道力量。

他没有丝毫犹豫,将这枚玄针悬挂在了瓦当与黄精藤交织成的圆环正中。

刹那间,奇变陡生!

嗡——

一声仿佛来自太古的低鸣,以药圃为中心,瞬间扩散至整个涪水村。

所有村民家中,无论是插在门梁上的石针,还是丢在床头的骨刺,亦或是孩童当玩具的竹签,在这一刻同时发出了剧烈的轻颤。

紧接着,每一件粗糙的针具表面,都浮现出了一道道细微如血脉的金纹,仿佛沉睡的巨龙在一瞬间苏醒!

“医道传承印”最后一次显效。

这一次,非因师徒相授,而是因万民共执!

第七日,郡城的车马再次踏破了涪水村的宁静。

一名紫袍使者在甲士的簇拥下,昂首走到村祠堂前,他手中捧着黄金百斤,以及一封烫金的诏书。

“奉天承运,新帝诏曰:闻涪水李青针,有活死人、肉白骨之能,医道通玄,乃天下之幸。朕初登大宝,求贤若渴,特诏李青针入京,总领太医院事,钦此!”

使者高亢的声音在祠堂前回荡,村民们却只是静静地看着,无人跪拜,也无人出声。

李青针缓缓从人群中走出,他既没有去看那耀眼的黄金,也没有伸手去接那封代表着无上权力的诏书。

他的目光,落在了祠堂前一根不起眼的木桩上。

那是一根数年前村民们合力竖起的“木针”,用以纪念他在此地开蒙授医。

“使者,”李青针的声音平静如水,“你看得见它在长吗?”

众人闻言,皆凝神望去。

那根巨大的木针,看似与往日无异,但若看得久了,便会发现,它的高度每日都在发生着肉眼难以察觉的增长,而表面的纹理,却比昨日更深邃,色泽也愈发趋近于名贵的紫檀。

使者一愣,不知如何作答。

赵篾匠苍老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它长得慢,是因为它扎得深。”

一句话,如洪钟大吕,震得那紫袍使者面色发白,语塞当场。

他看着眼前这群神情肃穆、目光如炬的村民,再看看那个视黄金诏书如无物的李青针,终于明白,这里已经是一个他无法理解的世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挥了挥手,带着满心的困惑与屈辱,狼狈退去。

当夜子时,李青针独坐于药圃之中。

他从怀中取出一部泛黄的《诊脉法》手稿残卷,这是他毕生心血的精华,也是他最后的珍藏。

他走到一根被称为“听脉桩”的主桩前,将残卷轻轻放入了桩顶的空腔之中。

就在手稿落入的瞬间,粗大的竹桩竟发出一阵轻微的震动。

紧接着,那中空的腔体内,竟传出了清晰的诵读之声!

“脉有三部,浮、中、沉……”

那声音,那语调,赫然是李青针自己十年前在此夜读时的声音!

他浑身一震,瞬间明了。

原来,村民们早已悄悄改造了这些竹桩,用最原始的共鸣腔原理,将他过往的每一次讲学、每一次诵读,都化作了振动,永久地“记录”在了这片土地之中。

李青针缓缓闭上双眼,静静聆听着自己年轻时的声音,在夜风中回响。

他仿佛看到了过去那个孤高清傲、一心追求医道巅峰的自己。

直至最后一句诵读结束,万籁俱寂,他才缓缓起身。

他将随身携带的铜针盒,郑重地置于听脉桩前。

没有触碰,盒盖却“啪”地一声自动开启。

盒中空无一物,只有九枚形态各异的古朴印记浮空而起,散发着柔和的光晕,在空中缓缓旋转。

那是他一生所学所悟的九种针法真意所化。

九枚古印盘旋三周后,最终如落叶归根,缓缓沉入桩前的泥土之中,消失不见。

黎明将至,天际泛起鱼肚白。

李青针最后看了一眼这片他付出了一切的土地,转身走向村外的涪水岸边。

他弯腰拾起一根被江水冲刷得光滑的枯枝,在湿润的沙滩上,缓缓画出一幅巨大而复杂的人体经络图。

每一条经脉,每一个穴位,都精准无比,仿佛是用最锋利的刻刀雕琢而成。

这幅图,是他医道成就的最终展现。

然而,笔画未完,江潮涌来,冰冷的江水瞬间漫过沙滩,将那幅绝世的经络图尽数抹去,不留一丝痕迹。

李青针脸上没有丝毫恼怒,也没有重新再画的意思,只是静静地望着波光粼粼的江面,仿佛在看一幅永远画不完的画。

不知何时,他的身后,赵篾匠带着全村的人,默默地伫立着,像一片沉默的森林。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上前,他们只是用目光,送别他们的引路人。

忽然,江风骤起!

狂风吹过村庄,吹动了挂在每家每户屋檐下的竹哨、芦管,吹动了药圃中交织的藤蔓,甚至吹过了那些被改造过的听脉桩。

一时间,一首前所未有的宏大曲调,响彻天地之间!

那声音,既非记录天地规律的《天地应律章》,也非阐述病理变化的《五运六气吟》。

它混乱、驳杂,充满了无数零碎的童谣、病人无意识的咳嗽节奏、孩童练习吹气的长短之音……这无数混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却又在冥冥之中,契合了某种更高、更玄妙的秩序。

这是涪水村的脉搏,是万民之声汇聚而成的、活生生的“道”!

在这恢弘的乐章中,李青针终于缓缓抬起了手。

他手中那根普通的枯枝,被他高高举过头顶,枝尖对准了自己的膻中穴——那是天下所有针法的起始,也是终结。

他的姿态,一如当年他初成名时,号令天下医者的“天下第一针”的姿态!

那一刻,风停了,乐章也为之一滞。

全村人屏住了呼吸,赵篾匠更是瞳孔骤缩,心几乎要跳出胸膛!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那惊天动地的一刺即将落下时,李青针的手腕,却以一种无法形容的韵律,轻轻一转。

那根高举的枯枝,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下一瞬,被他轻轻地插入了身前的沙滩之中。

没有惊天动地的气劲,只有“噗”的一声轻响。

枯枝斜斜地立在沙中,断口朝天,在初升的晨光下,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江风再次拂过,吹动那光秃秃的枝梢,发出了一声极轻微的响动,像是一声悠长的叹息,又像是一句无声的顿悟。

他转身,迎着朝阳,一步步向远方走去。

他的背影在广阔的沙滩上,显得无比渺小,又无比巨大。

他的脚印在身后留下七个深坑,每一步都蕴含着莫名的力量,其排列,竟与天上的北斗七星遥相呼应。

人已远去,只留下一片寂静的沙滩,和那根斜插在沙中,仿佛在向天地宣告着什么的枯枝。

万物无声,只有江潮在不知疲倦地涨落,一个崭新的黎明,正从那根枯枝的断口处,喷薄而出。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