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402章 火种会自己找路

针灸鼻祖涪翁传 第402章 火种会自己找路

作者:字游世界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5 19:07:04 来源:全本小说网

晨雾未散,涪水江畔的晒谷场上,那口昨夜摔破的陶碗已被安置在场心,碗中盛满了清冽的晨露,折射着天边第一缕微光。

七十二根浸润着先贤残念的古针,就那么斜斜地插在碗边的湿泥里,仿佛一丛在废墟中倔强生长的银色野草,既卑微又孤高。

涪翁蹲在碗边,清瘦的指尖轻轻拨动一根针尾。

那针,纹丝不动。

他挑了挑眉,又试了另一根,依旧如磐石般扎根土里。

昨夜,他已亲手解开了自己与针囊的血契禁制,可这些曾随他沉江三十余年、与他心神相连的“老伙计”,竟不肯轻易离土。

他唇角勾起一抹熟悉的冷峭弧度,低声自语,像是在嘲讽,又像是在质问:“怎么?还在等什么?等我李柱国跪下来,三拜九叩,求你们去救人?”

话音未落,一阵赤足奔跑的轻快脚步声传来。

六岁的阿禾跑到他身边,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肃然。

他没有说话,只是伸出小手,将那烙印着双环交脉印的掌心,轻轻覆在冰凉的陶碗碗沿上。

嗡——

掌心古印微光一闪,仿佛与碗中露水、泥中银针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共鸣。

“先生,它们不是不愿走。”孩子闭上眼,声音低得像梦呓,“它们怕……怕又被人当成宝贝藏起来,供起来,最后又变成一堆没用的死物。”

涪翁拨弄针尾的动作猛然一僵,整个人如遭电击。

他怔住了。

他一直以为这些真的傲慢随他,是神兵利器的矜持。

直到此刻他才明白,这些承载着无名医者遗愿的古针,它们最深的恐惧,不是被折断,不是被遗忘,而是被“珍藏”!

是被束之高阁,眼睁睁看着世人病死痛苦,自己却无能为力!

就在这时,一阵骚动从人群中传来。

村妇张寡妇抱着她那被救回来的孩子,用力挤到了最前面。

那孩子脸上病气已消,正好奇地睁着大眼睛打量着一切。

“扑通”一声!

张寡妇竟直挺挺地跪了下来,不是对着涪翁,而是对着那口破碗和那丛银针。

她从怀里掏出一枚早已磨钝了的缝衣针,针鼻处还系着一截褪色的红线。

这是她过世的娘留给她的念想,她娘活着的时候,就是靠这根针,给全村人缝补浆洗,换取几口活命的粮食。

“李……李先生……”她声音发抖,满是惶恐与期盼,“我……我没钱买药,也没本事学您那神仙手段……可这根针,它跟我娘一样,一辈子都在帮人……它……它能不能,也算一块锅底灰?”

她说完,像是用尽了全身力气,颤抖着将那枚粗陋的铁针,小心翼翼地插进了破碗边的泥土里,与那七十二根古针并列。

话音未落,异变陡生!

那枚锈迹斑斑的缝衣针,竟微微发烫,针身上仿佛有微弱的红光一闪而逝!

紧接着,一丝比蛛丝还细的淡金色光晕,顺着湿润的泥土悄然蔓延开去,如藤蔓般,缠上了离它最近的一根古针!

那根古针发出一声轻微的颤鸣,针身上雕琢的模糊人脸,竟仿佛对着那枚缝衣针,轻轻颔首。

涪翁的喉头猛地一紧。

这不是灵力共鸣,这不是玄法感应!

这是人心在认路!

是一种最质朴、最纯粹的慈悲,跨越了材质与品阶,得到了先贤残念的认可!

他猛然起身,双目如电,扫过场边所有屏息凝神的村民。

他抓起墙根的竹帚,大步走到碗边,竟是毫不怜惜地“哗啦”一扫,将那七十二根古针连同张寡妇的缝衣针,全部扫进了那口破陶碗里!

“叮叮当当”一阵脆响,仿佛金玉落于瓦舍。

他将那盛着一碗针的破碗,用力推向晒谷场正中央。

“都听好了!”他的声音如洪钟贯耳,震得所有人心中一凛,“从今天起,这碗,不叫破碗,叫‘百家针钵’!里面的针,谁都能取,谁都要还!取针时不许贪多,一根足矣!还针时不许私藏,用完便归!谁家有心怀善念的针、刀、锥子,但凡救过人、补过衣、有过功德的,都可以放进来,与先贤为伴!”

人群死寂。

片刻后,赵篾匠默默地走上前。

他解下腰间那柄用了半辈子的剖竹小刀,在粗糙的左掌心上,毫不犹豫地一划!

一道血痕裂开,殷红的血珠滚滚而下。

他没有将血滴在自己身上,而是伸出手,让那鲜血一滴一滴,落在“百家针钵”的碗沿上。

他将昨日用过的那根毫针,从怀中郑重取出,轻轻放回钵中,而后,他对着那碗血、那钵针,一字一顿,声若闷雷:

“我,涪水村赵大栓,今日在此立誓!凡经我手之针,必为活命而用!若有半点私藏谋利之心,教我十指枯朽,此生再编不得半只竹筐!”

血珠滚落的瞬间,整只陶碗发出一阵愈发强烈的嗡鸣!

三百六十里外的涪水江底,那片由光针组成的巨大星图,应声大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直盯着碗看的阿禾忽然抬头,眼睛亮得惊人:“先生,它记住了!赵伯伯刚才那滴血,在那个印上……成了新的一笔!”

涪翁眯眼望着阳光下那些终于开始骚动、迟疑着向针钵靠近的身影,心中一片雪亮。

他终于彻底明白了——这所谓的“医道传承印”,它真正的纹路,根本不在他李柱国一个人的体内。

它在人间烟火的每一次选择里!

在张寡妇献出缝衣针的虔诚里,在赵篾匠划破手掌的誓言里,在未来每一个凡人拿起针、伸出手的决绝里!

正午,日头高照。

李二娃和狗剩两个半大孩子,正蹲在晒谷场的角落里,手里各攥着一根干枯的芦苇杆,模仿着赵篾匠昨夜救人的动作,在彼此的手臂上比划着。

他们没胆子去碰那钵里的真针,更不敢真扎,只是用芦苇杆的尖端,在皮肤上轻轻点着。

“这儿,这儿是赵伯伯说的……手三里?”

“不对!你歪了!得再往下一点!”

阿禾抱着那根曾刺入涪翁心口的蒙针,悄悄走到他们身后。

他看着李二娃比划了半天,还是找不准位置,便将手中的蒙针递了过去。

“白袍爷爷说,”阿禾用稚嫩的声音,转述着某种他才能听见的教诲,“第一针,不用扎得准。要用‘想救他’的心去扎。”

李二娃接过那根沉甸甸、带着奇异温度的蒙针,看看狗剩,又看看自己的手,他一咬牙,闭上眼睛,学着赵篾匠的样子屏住呼吸,猛地一刺而下!

“啪!”

芦苇杆应声而断。针尖偏了足有一寸,扎在了手三里之外的空处。

然而,就在芦苇折断的刹那,那“百家针钵”中,一根斜插着的古针突然“噌”地跃起半寸,针尾在空中微微一晃,仿佛一位严厉的老师,对着笨拙的学生,无奈却又欣慰地点了点头。

一直关注着这边的赵篾匠一个箭步冲过来,他扒开李二娃的手臂一看,只见那被芦苇杆扎中的地方,竟泛起一圈淡淡的红晕,皮下气血隐隐流动,正是气血受引之象!

“成了!成了!”赵篾匠浑浊的老眼里瞬间涌出热泪,他一把抱住两个孩子,声音哽咽,“不是靠手法……是靠这颗心,是这颗心,引动了针意啊!”

涪翁始终冷眼旁观。

此刻,他眼中那最后一丝属于宫廷御医的矜持与傲慢,也悄然散去。

他忽然从阿禾手中抽回那根蒙针,闪电般出手,一针刺入自己左手的合谷穴。

真气流转,针尾嗡鸣。

他反手将那兀自震颤的针尾,塞回阿禾冰凉的掌心。

“记住,”他声音低沉,不带一丝感情,“从现在起,你不是我的徒弟。你是你自己的师父。”

阿禾被针尾传来的浩瀚气感震得小脸发白,他仰头,不解地问:“那……以后有人问我是谁教的,我不能说是先生你吗?”

涪翁的目光,越过阿禾的头顶,望向那边正激动地教狗剩辨认足阳明经的赵篾匠,又看向钵中那一片来自农妇、樵夫、织女的粗针钝刃,缓缓道:

“你就说,是‘烧锅的人’教的。”

话音刚落,阿禾心口处的双环交脉印骤然向外扩张!

一道前所未有的碧金色光流,自他胸口狂涌而出,却并未冲天而起,而是如植物的根须般,深深渗入脚下的大地,穿透泥土,跨越百里,直直连向江底那片巨大的光针阵眼!

“万脉归心”,终成于斯!

子夜,万籁俱寂。涪翁独坐江畔,篝火在他面前噼啪作响。

忽然,他感觉脚边的泥地微微一动。

低头一看,一只锈迹斑斑的铁针,正从湿润的泥土中,一寸一寸地缓缓“爬”出!

针身上,依稀刻着半个模糊的“安”字——那是长安天禄阁藏书的旧物标记!

是它!那根跟随他一路南下的信物!

涪翁心头剧震,还未等他伸手去捡,那枚锈针竟自行腾空而起,针尖调转,对准北方,而后“嗖”地一声,贴着水面疾射而去,速度竟比江中游鱼更快!

他猛地追至岸边,只见江心那片由三百六十根光针组成的星图,突然起了剧烈的波动。

一道极其细微的光流,竟从庞大的阵列中脱离出来,如一条灵巧的银色游龙,逆流北上!

它追上了那枚锈针,与之合二为一,其轨迹,坚定不移地指向北方故都!

涪翁迎风而立,半白的发丝在夜风中狂舞。

他望着那道消失在夜幕中的流光,许久,喃喃自语:

“原来……火种,从来不用人送。”

“它自己,会找路。”

而在千里之外,通往关中的古道上。

一名背着半旧药篓、风尘仆仆的老游方郎中,正拄着杖歇脚。

突然,他腰间悬挂的一个小铁匣,发出了剧烈的震动。

他惊疑地解下铁匣,打开一看,只见匣中平躺着的七根祖传银针,此刻竟齐齐倒竖而起,针尖不受控制地颤抖着,一致指向遥远的南方!

仿佛在回应一个跨越千里的古老召唤。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