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105章 暗潮奔涌 金石为开

辽东的春日,总带着几分虚假的暖意。白日阳光晒化表层冻土,露出底下黝黑的泥泞,一到夜晚,寒潮卷土重来,又将一切重新封冻,周而复始,仿佛这片土地自身也在艰难地挣扎喘息。

距离赫图阿拉百余里外的一处无名山谷,隐蔽在原始密林深处。谷底一条未完全封冻的溪流旁,升起十几缕极其微弱的炊烟,几乎与林间的雾气融为一体。几十个身影蜷缩在临时挖掘的地窝子或简陋的兽皮帐篷里,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神中却残留着狼一般的警惕与凶悍。

皇太极靠坐在一块背风的岩石下,身上裹着件脏污不堪的貂皮大氅,原本略显富态的脸颊深深凹陷下去,胡须杂乱,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闪烁着冷静乃至冷酷的光。他正仔细听着一个刚刚冒险潜回、浑身还带着寒气的老猎户禀报。

“…………明狗主力大部仍驻赫图阿拉清剿,熊廷弼坐镇沈阳,曹文诏部四处弹压,吴三桂的骑兵像梳子一样在外围巡弋……各寨降的降,散的散,苏克素浒部的苏纳那个软骨头,竟带头帮明狗安抚部众,分发粮食……”老猎户的声音嘶哑,带着刻骨的仇恨。

皇太极默默听着,脸上肌肉微微抽搐,但并未发作。代善在一旁猛地捶了一下地面,低吼道:“这群忘恩负义的奴才!当初就该……”

“够了,大哥。”皇太极的声音低沉而疲惫,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他环视着周围这群惊魂未定、缺衣少食的残兵败将,这是他们兄弟二人所能收拢的最后一点力量,不足百人,且大多带伤。父汗暴毙,都城陷落,八旗精锐损失惨重,曾经的辉煌如同梦幻泡影。

“明军势大,正值气盛,硬碰无异于以卵击石。”皇太极冷静地分析道,更像是在说服自己,“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活下去,像林间的老参,把根深深埋进土里,等待时机。”

“等?等到什么时候?”代善红着眼睛。

“等到明人自己出问题。”皇太极的目光投向南方,仿佛能穿透重重山峦,看到那座庞大的帝国,“他们的皇帝赢了辽东,未必就能赢朝堂上的党争,赢东南海上的风波,赢国内无穷无尽的流民……朱家皇帝,坐不稳江山的时候,还少吗?”

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压下肺腑间的刺痛(赫图阿拉最后的爆炸还是震伤了他):“传令下去,所有人,化整为零,以三五人为一队,向南、向东分散潜入深山老林。记住,活下去,联络所有未曾降敌的旧部,收集一切明军的动向情报。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轻举妄动,更不许劫掠附近村寨,暴露行踪!”

他要将这把最后的匕首,彻底藏入阴影之中。失败磨去了他的骄狂,却淬炼出更深的隐忍和狠戾。他知道,属于努尔哈赤的时代结束了,未来若还想有逐鹿的机会,必须换一种方式,一种更阴暗、更耐心、也更残酷的方式。

南京城的春雨,缠绵而阴冷,淋湿了秦淮河的画舫,也淋湿了夫子庙旁各大茶馆里士子们的心。

聚贤楼,南京城里数一数二的大茶馆,往日是清流文士们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所在。自徐国公案发后,这里的氛围变得微妙而压抑。往日高朋满座的盛况不再,茶客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声音压得极低,眼神闪烁,交换着彼此心照不宣的惊惧与猜测。

靠窗的一桌,坐着几位身着襕衫、看似儒雅的中年文人。其中一人,乃是国子监的一位博士,姓周。他轻轻呷了一口碧螺春,看似随意地低声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徐公爷……唉,实在是咎由自取,辜负圣恩啊。”这话听起来像是附和朝廷,但那声叹息,却带着兔死狐悲的凄凉。

对面一人接口,声音更低:“只是……这厂卫之势,是否太过煊赫?听闻骆养性回京时,抄没的家产装了近百船!其中……难免没有罗织构陷、借题发挥之处吧?”此言一出,桌上几人都沉默下来,眼神复杂。他们惧怕厂卫,内心深处又何尝不对那庞大的财富动了别样心思?若那些钱财能用于国事,或是……流入士林之中……

另一人谨慎地看了看四周,小声道:“慎言!没见那几日满城的揭帖?句句戳在心窝子上!北疆将士血战,我们在后方……有些事实在是……唉,如今陛下圣烛独照,乾坤朗朗,吾辈更当洁身自好,谨言慎行,方是正理。”他这话半是真心,半是提醒。皇帝的手段,他们算是领教了,不仅狠,而且准,更占据了道德和大义的高点,让人无从辩驳。

这时,邻桌一个一直独自喝茶、相貌普通的青衣男子忽然放下茶钱,起身离去。经过周博士身边时,似乎不经意地袖口滑落一小卷纸卷,悄无声息地落在周博士脚边。

周博士心中一惊,待那青衣人走远,才假意俯身整理鞋袜,迅速将纸卷捞入袖中。回到座位,他借袖遮掩展开一看,上面只有一行小字:“漕粮改海之议,乃断江南根基,公等岂能坐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博士的手猛地一抖,纸条险些掉落。他脸色瞬间变得苍白,额角渗出细密冷汗。漕运,这才是真正牵动江南无数官绅、士族、商户命脉的核心利益!朝廷若真要动漕运,改走海路,那掀起的风浪,将比徐国公案恐怖十倍、百倍!

他再也坐不住,匆匆起身告辞。桌上的其他人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不安。茶馆外的雨还在下,淅淅沥沥,仿佛敲打在每个人的心头。徐国公案的余波未平,新的、更可怕的暗流,似乎已在脚下开始涌动。金陵城的繁华之下,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东南海面,往日千帆竞渡、商旅不绝的盛景,如今已被一种肃杀恐怖的气氛所取代。

一艘悬挂着“郑”字大旗的快船,如同嗜血的鲨鱼,粗暴地拦下了一艘试图驶往月港的广船。广船船主陪着笑脸,双手奉上一包沉甸甸的银元:“军爷息怒,小小意思,不成敬意,买杯茶喝。这‘报水’……可否宽限几日?此次货物尚未脱手,现银实在……”

“少废话!”郑氏船上的头目一把抓过银元掂了掂,狞笑一声,“这点钱,打发叫花子呢?我们龙头发话了,今年的‘报水’加三成!现银交割,概不赊欠!拿不出钱?也行,船货扣下,人跟我们走一趟!”

广船船主脸色惨白:“加三成?军爷,这……这实在是逼死小的啊!往年都不是这个规矩……”

“规矩?”头目啐了一口,“老子的话就是规矩!不想交?可以啊!”他一挥手,身后几名凶神恶煞的水手立刻举起鸟铳,对准了广船船员,“看看是你的骨头硬,还是老子的铳子硬!”

类似的场景,近日在东南沿海频频上演。郑芝龙在失败和焦虑的刺激下,彻底撕掉了最后一点伪装,将“报水”变成了**裸的抢劫。他的舰队四处出击,不仅针对过往商船,甚至开始袭扰沿海村镇,强征钱粮壮丁,美其名曰“筹备军资,共御西夷”。

一艘误入这片海域的葡萄牙商船也未能幸免。船长试图用几门老旧火炮和火绳枪进行自卫,但在郑氏舰队数量众多、速度迅捷的快船和纵火船的围攻下,很快就被迫降帆投降。

勃尔格的代表,那位名叫费尔南多的葡萄牙商人,被带到郑芝龙面前时,虽然强作镇定,但眼神深处的愤怒与鄙夷却难以掩饰:“郑将军,这就是你承诺的‘海上安全’?你对盟友的商船也如此对待吗?”

郑芝龙独眼睥睨着他,冷笑道:“盟友?老子现在缺钱缺粮缺船!你们红毛鬼答应老子的船呢?炮呢?屁都没见到一个!现在跟老子讲盟友?想要安全?可以,按老子的新规矩,交钱买令旗!否则,这片海上,就没有安全的地方!”

费尔南多强压怒火:“将军,您这样做,是在与所有人为敌!包括您的皇帝!”

“皇帝?”郑芝龙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皇帝老子的兵在陆上厉害,到了海上,还得看老子脸色!少废话,交钱,还是沉船?”

疯狂的扩张和掠夺,为郑芝龙带来了短期内巨额的财富,但也将原本可能中立的沿海士绅、商贾乃至普通百姓彻底推向了对立面,更与荷兰人、葡萄牙人等西方殖民势力关系急剧恶化。翁翊皇数次苦谏,皆被斥回。郑芝龙如同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将所有的筹码都押在了“武力威慑”这一条路上,却不知脚下已是万丈深渊。东南海疆,被他搅得浊浪滔天,血雨腥风。

文华殿偏殿,气氛有些凝滞。

朱由检、小石头、李自成、张献忠四人再次站在了御前。他们手中拿着的不再是自己的策论,而是对方撰写的那份。朱常洛要求他们相互评析,这道旨意,比让他们自己写策论更难。

朱由检率先开口,他评析的是小石头的策论,语气带着一贯的严谨甚至刻板:“柳文耀之策,勇则勇矣,然失之过刚。打造无敌水师岂是易事?需耗国库几何?历时几载?期间若海疆有失,又当如何?一味主战,非老成谋国之论。”他引经据典,将小石头的方案批得几乎体无完肤。

小石头听得眉头紧锁,鼻息粗重,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并未立刻反驳,只是紧紧攥着拳头。岳飞武魂带给他的不仅是勇武,更有对“战略”二字的初步理解。他知道,朱由检说的某些方面,确有道理。

轮到小石头评析李自成的策论,他憋了半天,才闷声道:“李自成说的让老百姓有饭吃,有点道理。当兵的粮饷足了,家小安定了,才肯用命。但废除海禁…… 是不是太急了?没了约束,奸商海盗岂不更猖獗?还得先有能镇得住场子的水师才行!”他试图将岳飞的“冻死不拆屋”与海疆现实结合,虽粗糙,却点出了关键。

李自成评析的则是张献忠的策论,他摇头道:“八大王这计策,太险了。郑芝龙那样的人,是能轻易驾驭的吗?让他坐大,到时候尾大不掉,反倒成了心腹大患。老百姓刚过上几天安生日子,经不起他们这般狗咬狗,折腾的还是百姓。”他始终站在民生角度思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献忠被三人评点,尤其是被李自成说“险”,反而嘿嘿一笑,浑不在意。他评析朱由检的策论时,小眼睛里闪着狡黠的光:“襄城伯这章程写得是好看,引经据典,俺老张一半都看不懂。不过,光靠严海禁,怕是禁不住吧?海边那么多张嘴要吃饭,你禁了海,他们咋活?活不下去,不还得当海盗去?到时候剿不胜剿。要俺说,堵不如疏,得给他们点甜头,但又得拿着刀把子看着!”

四人你一言我一语,起初还带着火药味,渐渐地,竟开始有了一些争论之外的交流。他们发现,对方的策略虽然看似与自己南辕北辙,但细究之下,似乎又都有那么一点道理,都能弥补自己策略中的某些不足。

朱常洛高踞御座,静静地看着这场越来越激烈的“攻守同盟”,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这些未来的栋梁,在争论和碰撞中,学会理解不同的立场,看到问题的复杂性,懂得权衡与妥协。

“好了。”待到争论声稍歇,朱常洛才缓缓开口,“看来这几日,你们都用了些心思。”

四人立刻安静下来,垂首听训。

“海疆之策,乃至治国之道,从来非黑即白,非此即彼。朱由检之‘正’,柳文耀之‘刚’,李自成之‘民’,张献忠之‘奇’,皆有其用,亦皆有其弊。”

他的目光扫过四人年轻而逐渐褪去稚嫩的脸庞:“为君为帅者,当如匠人持器,知斧凿之利,亦知墨绳之准;当如医者用药,晓人参之补,亦晓大黄之泻。何时用正,何时用奇,何处当刚,何处怀柔,皆需因时、因地、因势而异。其根本,在于一个‘衡’字。”

“今日之后,尔等需明白,将来无论镇守何方,执掌何事,眼中不可只有一方天地,一种声音。需知,尔等四人,将来或许政见相左,或许各镇一方,但终究都是大明的臣子,肩负的是同一片江山社稷。朕希望你们记住今日之争,更记住今日之‘衡’。”

四人闻言,神情皆是一肃,心中似有所悟,齐齐躬身:“臣等谨遵陛下教诲!”

这堂御前课,远比任何兵书战策或经义文章,更深刻地烙印在他们心中。

遥远的隐秘海湾。

王承恩的试验舰,已然披上了第一层防腐防蛀的桐油涂层。黝黑的船体在阳光下反射着沉稳的光泽,流畅的线条从船首延伸至船尾,巍峨而神秘。巨大的龙骨和肋材被牢牢包裹其中,如同巨兽的骨骼,沉默地积蓄着力量。

船坞旁,新立的工匠学堂里,十几个被挑选出来的少年工匠,正跟着那位从澳门请来的葡萄牙匠人,笨拙地念着拉丁字母,学习着最基本的几何绘图和力学计算。王承恩偶尔会悄无声息地出现在窗外,看着那些充满求知欲的年轻面孔,眼中流露出难得的欣慰。

郑和武魂带给他的,不仅是视野,更是一种传承的使命感。他知道,一艘船,迟早会朽坏;但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技术和人才,才是大明海权真正的、永不沉没的龙骨。

他收到了一份来自京中的密报,详细描述了郑芝龙近日的疯狂行径以及东南海疆的混乱局面。王承恩看完,只是轻轻将密报凑近烛火,看着它化为灰烬。

他的脸上无喜无悲,只有眼神愈发深邃坚定。

跳梁小丑,终将自取灭亡。而真正的力量,总是在沉默中生长,在风雨来临之际,方能显其砥柱本色。

他转身,再次望向那艘即将完成的巨舰。

海风渐起,波涛拍岸,仿佛在预示着不远将来的惊涛骇浪。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