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113章 凤鸣朝堂 北望山河

乾清宫的烛火通常燃至深夜,今夜却歇得早些。朱常洛难得未有堆积如山的奏章急需批阅,得以在晚膳后,于暖阁中稍事休憩。他斜倚在软榻上,手中并非经史子集,而是一份誊抄工整的《臣轨》残篇注疏,据传为唐时上官昭容所作见解,字迹娟秀灵动,见解却犀利老辣,于权谋、治国、文采之道皆有独到论述。

他看得入神,心中却不禁泛起一丝复杂的惋惜。如此才情,如此政治智慧,却因身为女子,毕生困于深宫帷幕之后,其能真正施展的抱负,十不足一。纵有经天纬地之才,终难逃依附皇权、最终成为权力牺牲品的命运。“女子不仕”的铁律,如同无形的枷锁,禁锢了古往今来多少可能的“上官婉儿”?这份武魂所带来的,不仅是学识的增益,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惺惺相惜与难以释怀的遗憾。

正沉思间,皇后柳青瑶端着一盏参茶轻轻走入。她见皇帝神情专注中带着些许感慨,便未立刻打扰,目光无意中扫过御案,恰好看到一份摊开的奏章,那是来自四川的捷报。

“陛下还在为政务劳神?”柳青瑶将茶盏轻轻放在案几上,柔声问道。

朱常洛回过神来,放下手中的残篇,笑了笑:“偶得前人遗泽,略有感触罢了。不算劳神。”他顺着皇后的目光,也看到了那份捷报,“哦,是石柱宣抚使秦良玉平定奢崇明叛乱的详报。此役打得漂亮,川东南定矣。”

柳青瑶闻言,眼眸微微一亮,竟流露出几分不同于往日温婉的钦羡之色,轻声叹道:“臣妾也听闻了这位秦将军的英名。一女子之身,代领夫职,执掌宣抚司,训练白杆兵,不仅能保境安民,更能临危受命,率军平叛,阵前亲冒矢石,大破贼军……真是古之冼夫人、平阳昭公主一般的人物!令人好生敬佩。”她的语气中带着真诚的赞叹,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向往。深宫妇人,所能接触到的外界英杰事迹有限,秦良玉这般传奇女子的事迹,无疑在她心中投下了巨大的涟漪。

朱常洛心中微微一动。他看着皇后眼中那抹光彩,再想起自己方才对上官婉儿的惋惜,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脑海!

是啊!上官婉儿之才,困于宫闱;而当下,不正有一位女子,以其赫赫军功,打破了“女子不预外事”的成见,堂堂正正地立于朝堂叙功之列吗?秦良玉!她并非通过科举或钻营,而是以最硬核、最不容置疑的军功,为自己赢得了地位和尊重!

“青瑶,你说得对!”朱常洛忽然抚掌,眼中惋惜之色尽去,换上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秦良玉,诚乃当世奇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其功其能,岂能因女子之身而掩其光华?”

他站起身,在暖阁内踱了几步,思路愈发清晰:“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岂可固于陈规,自缚手脚?秦良玉既能练兵平叛,保一方平安,其才便当为国所用,岂止于一土司之任?朕当重赏之,更要重用之!以此为例,昭告天下:凡有才学能力者,无论出身,无论男女,但能于国有利,朕皆不吝爵禄,量才施用!”

柳青瑶见皇帝如此反应,先是微怔,随即明白自己的话无意中触动了皇帝的心思,脸上不禁露出欣喜的笑容。她虽无意干政,但能看到一位女性英杰得到应有的认可和重用,亦感到与有荣焉。

“陛下圣明!若能如此,实乃国家之幸,亦为天下有才之女子,开一隙光明之路。”她轻声附和道。

朱常洛心中已然有了计较。秦良玉,这把钥匙,或能撬动那扇紧闭了千年的门。他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将这把钥匙插进锁孔。

翌日,文华殿侧殿。此地不似正式朝会那般开阔,却更显隐秘与重要。朱常洛于此单独召见了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和提督东厂太监王安。

骆养性率先呈上的是国内舆情汇总。内容涉及新政在各地的实际反响、士绅动向、灾情民意等。朱常洛仔细翻阅,对其中的关键点了然于心,尤其关注江南士林对新政抵触及厂卫侦查的反馈,批示道:“舆情如水,可疏不可堵。对合理之议当倾听,对恶意造谣、阻挠国策者,则需固定证据,依法严办,以儆效尤。”

随后,王安上前,他带来的则是东厂侦缉的海外情报。数名精干番役抬上一幅巨大的、新绘制的《寰宇海陆略图》,其上不仅标注了大明疆域及周边藩国,更依据近期收集的情报,增添了更多细节。

王安手持细杆,指向地图,声音平稳而清晰: “陛下,据多方探查,可确知如下: 其一,日本国,德川幕府统治渐稳,推行锁国令,严禁倭寇出海,然其对大明仍心存觊觎,尤重白银与生丝贸易。其国内武士阶层庞大,战力不容小觑,水军亦有一定实力。近期,其与荷兰人接触频繁,恐有勾结。 其二,朝鲜,经倭乱及此前建奴胁迫,国力大损,对我朝依赖日深,忠心无贰。然其国内党争激烈,政令执行效率低下。需防其成为漏洞。 其三,南洋诸国(吕宋、爪哇、暹罗等),西夷(西班牙、荷兰)势力扩张迅猛,占据要港,垄断香料贸易,欺凌土人,亦时常劫掠我商船。当地华商势力不弱,但缺乏朝廷支持,处境艰难。荷兰东印度公司尤为活跃,其舰队实力强劲,乃我心腹之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其四,中南半岛:

安南国(后黎朝):南北分裂,权臣郑氏与阮氏对峙,内乱不休,然皆表面上尊奉大明。其地物产丰饶,然政局不稳,易生边衅。

东吁王朝(缅甸):近年来势强盛,扩张**强烈,屡与暹罗(泰国)冲突,且对我国云南边境土司地区时有侵扰蚕食之心,需严加防范。

其五,西南及西北:

乌斯藏(藏地):藏巴汗政权与格鲁派(**喇嘛)争斗激烈,局势复杂。蒙古诸部(如土默特、和硕特)时常介入。其地虽遥,然关系西陲安宁,不可不察。

吐鲁番汗国:信奉伊斯兰教,势力一度东扩,占据哈密卫,威胁河西走廊。近年来虽稍敛,然其心叵测,收复哈密,打通西域通道,必与其有一战。

鞑靼土默特部:自俺答汗后渐衰,部分西迁至青海地区,与当地蒙古部落及藏人势力交错,时常扰边,亦是我朝经营青海、巩固西陲所需应对之势力。

其六,蒙古诸部,情况最为复杂。可大致分为三部分:

漠南蒙古(察哈尔部为主):林丹汗虽败于满桂,然实力犹存,桀骜不驯,时而寇边,仍自称蒙古大汗,意图统辖诸部,乃我北疆直接之患。

漠北蒙古(喀尔喀三部):距我较远,与察哈尔部不和,时而冲突,态度相对暧昧,既可争取,亦需防范。

漠西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渐强):势力西移,目前与我国直接冲突不多,然其扩张势头迅猛,未来必成大患。 其七,奴儿干都司旧地及黑龙江流域,建奴势力瓦解后,当地女真余部(野人女真)及各少数民族部落林立,互不统属,一片混乱。罗刹国(沙俄)之探险队已有零星东来渗透之迹象,虽规模尚小,然其心叵测,不可不防!”

王安的汇报条理清晰,情报详实,将大明周边错综复杂的局势勾勒得一清二楚。朱常洛凝视着巨幅地图,目光锐利,仿佛要穿透图纸,看清那些远方的野心与危机。他心中已有初步谋划,但仍需与重臣详议。

三日后,一次小范围的御前会议在文华殿内殿举行。与会者仅有孙传庭、杨涟、孙承宗、熊廷弼,以及奉召与议海事但亦需了解全局的王承恩。

朱常洛首先让王安简要重复了周边情报要点。巨幅地图悬挂于侧,令人直观地感受到帝国所处的战略环境。

待王安言毕,朱常洛开门见山:“周边情势,诸位爱卿已了然。辽东虽定,然四境不安,强敌环伺。朕意,未来数年,战略重心当置于北疆及东北,稳固根本,再图其他。于此,朕有些初步想法,望诸位畅所欲言,共议良策。”

他首先抛出议题:“首要者,乃彻底收复奴儿干都司旧地。此地久悬域外,部族混杂,罗刹人已有东顾之兆。朕意遣精兵强将,水陆并进,重建卫所,招抚诸部,永绝后患。弼庭,你久镇辽东,以为如何?”

熊廷弼略一沉吟,朗声道:“陛下圣断!奴儿干都司确应速复。然其地广人稀,气候苦寒,补给艰难。用兵不宜过多,需精而锐。可派一员大将,率数千精兵,配以强大水师辅助运输策应,以辽东汉军及归顺女真部族为向导,步步为营,建城寨,屯田土,恩威并施,方可持久。若遇罗刹人,则需坚决打击,绝其妄想!”

“善!”朱常洛点头,目光转向孙承宗,“孙先生,对于辽西那些首鼠两端、曾附逆建奴的蒙古部落,又当如何?”

孙承宗抚须道:“陛下,此等部族,畏威而不怀德。当命满桂、赵率教等部,自广宁、义州出塞,携大胜之威,进行扫荡。可分化瓦解,惩首恶,抚胁从,夺其草场,弱其部众,务必使其无力再为边患,亦可将辽西与辽东更紧密联系起来。”

朱常洛颔首,最后将目光投向最核心的问题:“至于漠南蒙古林丹汗,乃我朝心腹大患。虽经挫败,元气未失。朕意,待时机成熟,当集结重兵,联合一切可联合之力量,甚至漠北喀尔喀,主动出塞,寻求与其主力决战,务求将其逐出漠南,收复国初故地!然此乃国之大事,需慎重。诸位可有良策?”

杨涟(于谦武魂)此刻慨然出列,语气激昂:“陛下!林丹汗志大才疏,内部纷争不断,正是天赐良机!然北伐漠南,非仅军事,更需政治。当广派使者,联络漠北及蒙古诸部反察哈尔之势力,许以互市之利,共击林丹。粮秣辎重,需提前数年囤积于宣大、蓟镇。更需一威望素着、能统筹全局之帅才!”他之言,深得于谦当年统筹北京保卫战之精髓,着眼于大局与后勤。

孙传庭(范仲淹武魂)则补充道:“杨公所言极是。臣以为,此战宜缓不宜急。当先巩固辽东、惩戒附逆蒙古,清除侧翼隐患。同时,加大与蒙古诸部贸易,既可获利,亦可收买、分化其心。待我准备万全,林丹内部矛盾更深时,雷霆一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且战后治理更为关键,需设州府,移民实边,方能使漠南永为藩篱,而非再次丢失。”他的思路更重长远谋划与根本治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王承恩亦开口道:“陛下,若行北伐,水师虽不能直接参战,然可由登莱、天津海运粮饷至辽西、蓟北口岸,能大大减轻陆路转运之耗,保障大军供给。”他之建言,体现了郑和武魂带来的海运思维。

朱常洛认真听着每一位大臣的意见,时而点头,时而沉思。这场小范围的廷议,汇聚了当前帝国的核心智囊和统帅,他们的意见虽有侧重,但都支持向北经略的战略方向,并在具体策略上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深化。

“诸位爱卿之议,甚合朕心。”朱常洛最终总结道,“如此,方略可定:近期以收复奴儿干、清剿附逆蒙古为主,巩固东北;同时积极备战,囤积粮草,联络漠北,等待北伐漠南之最佳时机。水师保障海运,格物院加紧军械生产。此事关乎国运,需诸位同心协力!”

“臣等遵旨!”众人齐声应道,神情肃然而振奋。

战略方定,朱常洛并未忘记另一件要事。数日后,一道来自皇帝的嘉奖圣旨,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飞驰送往四川石柱宣抚司。

圣旨以极其隆重的笔调,盛赞了秦良玉“忠勇性成,韬略素娴”,“代夫履职,克绍箕裘”,“训练劲旅,保境安民”,更在平定奢崇明之乱中“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奇功卓着”,特旨褒奖:

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荣誉性极高衔)、“镇东将军”(虽为虚衔,然地位尊崇)衔,实授“四川总兵官”(此为核心!打破土司局限,成为朝廷正式统兵大将)! 其麾下白杆兵,赐号“忠贞营”,纳入朝廷经制之军序列,粮饷由朝廷直接拨付。 赏赐金银绸缎无数,并特许其于石柱立“功勋坊”以彰其绩。

朱常洛更是亲笔所书两首御制诗:

其一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

蜀锦征袍自翦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虽是前世崇祯帝所赐,然而朱常洛对其敬佩之心深重,故而亲笔所书。

这道圣旨,在朝野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褒奖之厚,已属罕见;而授以实职总兵官,统辖一方军务,更是本朝未有之先例!尽管有其战功赫赫、且本身拥有土司身份的特殊性作为缓冲,但仍无疑是在“女子不仕”的铁幕上,撕开了一道清晰的口子。

奏章送至石柱时,据说秦良玉本人亦深感意外,随后便是感激涕零,面向北方叩首谢恩,誓言必竭尽忠贞,以报皇恩浩荡。

朱常洛并未在朝堂上对此事进行过多讨论,他以不容置疑的功绩和封赏,悄然落下了一枚重要的棋子。他知道,秦良玉的任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这条路上必然充满争议与阻力。但有了这个成功的先例,他便有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和说服力。

上官婉儿的武魂所带来的遗憾,似乎在这个遥远的川东女子身上,找到了一个现实的、充满力量的回应。凤鸣之声,已悄然响起,虽初时清越,却预示着更深远的变革可能。而帝国的战略目光,已越过长城,投向了那片广阔而充满挑战的北方山河。北疆的长风,似乎已带来金戈铁马的预兆。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