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212章 铁火交织 经略南洋

泰昌十七年的春夏之交,战火与变革的风暴席卷帝国四方。在经历了初春的激烈爆发后,各方势力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或艰难推进,或迎来转折,帝国的命运在铁与火的交织中,勾勒出愈发清晰的轮廓。

北疆的战事进入了最残酷的相持阶段。罗刹人依仗其兵员补充和哥萨克骑兵的机动性,不断变换进攻方向,试图拖垮明军,寻隙突破。朱由检摒弃了任何侥幸心理,将麾下兵力运用到了极致。“铁血骑”与“神机炮营”组成的快速打击集群如同救火队,在广袤的边境线上疲于奔命,往往一昼夜便要驰援数百里。战斗多以遭遇战的形式爆发,惨烈而短促。明军凭借逐渐成熟的步炮协同战术和更为精良的火器,屡次击退罗刹人的猛攻,但自身伤亡也在持续增加,尤其是经验丰富的炮手和骑兵骨干损失惨重。

关键时刻,朱由检力排众议,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授予归附部落“侦缉游骑”更大的自主权,允许他们深入漠北,袭击罗刹人的后勤辎重队和零星据点,并以缴获物资的一半作为奖赏。此令一出,这些熟悉地形、来去如风的草原骑士顿时成为了插入罗刹背后的一把尖刀,极大地牵制了其前线兵力,缓解了明军正面的压力。

同时,他再次上书朝廷,不再仅仅是请求援兵和粮饷,而是详细陈述了组建一支完全由归附部落青壮组成、由明军军官指挥、装备轻型火器的“漠北义从军”的构想,旨在以夷制夷,将边境冲突部分外延。北疆的防线,在朱由检冷静而近乎冷酷的筹谋下,于血火中愈发坚韧,但也愈发依赖于对复杂边情的精准驾驭。

龙安州,《大明工商管理则例》的强力推行,在经历初期的剧烈阵痛后,开始显现出其长远威力。市场秩序得以规范,恶性竞争得到遏制,专注于技术和质量的工坊获得了喘息和发展的空间。更重要的是,柳文耀顶住压力,坚持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开始结出硕果。

经过“机枢坊”不懈的努力,新一代“泰昌式三代蒸汽机”原型机试验成功!其热效率较二代机提升了近两成,体积更紧凑,运行更稳定。虽然距离大规模量产尚需时日,但其展现出的潜力已足以令人振奋。

与此同时,受龙安成功经验的启发,并结合《则例》框架,在工部和格物院的协调下,位于山东莱州、依托本地煤矿资源的一家官营工坊,成功仿制并改良了龙安的织布机,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产的“莱州布”开始行销北方。虽然其技术和规模尚不及龙安,但这标志着龙安模式首次在异地成功复制,“星火”已现“燎原”之势。

柳文耀并未满足,他上书朝廷,建议设立“技术推广使”,专司负责将龙安及各地已验证有效的工业技术,向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系统性转移和指导,以避免各地重复摸索,加速帝国整体工业化的进程。龙安,正从技术的孤峰,试图成长为引领帝国产业变革的山脉。

东南海疆,凭借新式战舰的威慑逼退英荷联军后,张献忠并未沉浸在胜利中。他深刻认识到,被动防御无法根治海患,必须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南洋。在枢密院官员的协助下,他制定了一份详尽的《南洋经略方略》。

该方略核心在于“以商制夷,以夷制夷”。他一方面命令水师以“保护商路”为名,加强对马六甲海峡以东航线的巡航,并开始在航路要冲的小岛上建立简易的补给点和了望哨;另一方面,则大力鼓励和支持大明海商前往吕宋、婆罗洲等地贸易,并利用“海贸咨议司”的情报网络,积极联络与西夷存在矛盾的南洋土着首领,以提供武器、贸易优惠为条件,换取其拒绝西夷建立据点,乃至配合明军行动。

数支由水师退役老兵和冒险商人组成的“开拓船队”,在官府的默许甚至暗中支持下,扬帆南下,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贸易,更是在西夷控制的薄弱环节,为大明嵌入楔子。张献忠站在海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满剌加(马六甲)的位置,他知道,那里才是控制东西贸易的咽喉,也是未来与西夷决战的终极战场之一。海疆的战略,正从近岸防御,转向积极的远洋经略。

日本长崎,将军德川家光的病情依旧沉重,幕府内部的权力斗争已趋于白热化。就在这微妙的时刻,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到长崎大明使团馆驿:将军外戚派的核心人物、家光的舅父浅井久政,竟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向大明使团派来了密使!

密使带来了浅井久政的亲笔信函,信中措辞极其谦卑,先是重申对大明皇帝的敬意,随后隐晦地表达了外戚派在目前权力斗争中的困境,最后竟试探性地提出,若大明能在此关键时刻给予“适当的声援与支持”,待外戚派掌权后,愿“慎重考虑”放宽对明贸易限制,甚至允许大明商船前往九州个别港口。

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杨涟与孙传庭深知,若能扶持亲明派上台,东瀛局面将彻底改写。然而,风险也巨大无比。此举一旦暴露,不仅使团危在旦夕,更可能引发幕府的全面敌视,甚至战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乃险棋,亦是奇招!”孙传庭(融合范仲淹武魂)眼中闪烁着计算的光芒,“浅井氏急于求援,可见其处境不妙。然其承诺能否兑现,亦是未知。”

杨涟(融合于谦武魂)沉思良久,最终拍板:“风险虽大,然机遇千载难逢。可与之虚与委蛇,表示‘关切’与‘理解’,并允诺在商贸上给予其家族些许便利,以示善意。然绝不留下任何书面承诺,亦不直接涉入其内斗。一切,需待其真正掌控局面后再议。”他们决定以最小的代价,进行一场高风险的政治投资。东瀛这盘棋,因幕府内斗的加剧,已到了落子争劫的关键时刻。

紫禁城,夏日的雷雨冲刷着宫殿的琉璃瓦。朱常洛审阅着四方最新奏报:北疆朱由检以攻代守、组建“漠北义从”的方略;龙安技术突破与异地复制的喜讯;海疆张献忠主动经略南洋的雄心;东瀛幕府内斗升级、外戚派秘密求援的惊变。局面之复杂,机遇与风险之大,前所未有。

“北疆定王,能于血战中思变,提出‘以夷制夷’之策,颇具胆识。准其所请,着兵部、户部协助筹组‘漠北义从’,然需明定章程,严加控驭,以防尾大不掉。”

“龙安技术革新,星火燎原,此乃国之大幸!柳文耀居功至伟。‘技术推广使’之设,甚妥,着工部、格物院即刻遴选干员推行。帝国工业,当以此为契机,全面铺开。”

“海疆经略南洋,张献忠能识大势,主动进取,深慰朕心。然南洋水情复杂,西夷经营日久,不可冒进。准其方略,然告诫其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尤需注意与土着关系,勿使之生怨。”

“东瀛密使之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团处置极为妥当,既抓住机遇,亦规避风险。告诉徐允贞,枢密院需全力配合,加强对浅井派及幕府各派系之研判。此乃撬动东瀛国策之良机,然需如履薄冰,精准落子。”

他的决断,依旧沉稳而富有远见,在激流中为帝国把握着方向。处理完这一切,他走到殿外廊下,望着雨后天边那道绚丽的彩虹,目光深邃。

“北疆以血铸城,龙安以技兴业,海疆以商拓土,东瀛以谋破局……”朱常洛低声吟道,“这帝国前路,虽遍布荆棘,然亦处处暗藏生机。唯有时刻保持清醒,勇于任事,方能于这铁火交织的世道中,杀出一条通向盛世的血路!”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帝国的中枢,在这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盛夏,以其无比的定力与智慧,驾驭着时代的巨轮,坚定不移地驶向未来。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