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38章 冰河暗涌,九幽蛇影

腊月的寒风如同裹着冰碴的鞭子,狠狠抽打着辽阳城残破的垛口。西城水门外那个巨大的冰窟窿边缘,浑浊的河水已经重新冻结,只是冰层薄脆,颜色污浊,冰下隐约可见扭曲的尸骸轮廓,成为这场惨烈守城战最触目惊心的纪念碑。城头,幸存的守军士卒穿着单薄破旧的棉袄,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缩着,用冻得通红的双手,将能找到的一切东西——碎砖、冻硬的土块、甚至朽木——奋力堆砌填补着被轰塌的缺口。每一次动作都牵扯着身上未愈的伤口,呵出的白气瞬间凝结在胡须眉梢。

徐光启裹着一件厚实的旧羊皮袄,站在西门内侧临时搭建的望楼上。他的脸色依旧苍白,咳嗽时不时打断他的观察,冻伤的双手包裹在厚厚的棉布中,行动不便。但他的眼神,却比城外的坚冰更加锐利沉静,紧紧盯着远方建奴大营的动静。那连绵的营盘在灰蒙蒙的天际线下显得异常安静,只有零星的炊烟袅袅升起,偶尔能看到小股骑兵在营盘外围巡弋。

“大人,” 袁崇焕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风雪的寒意。他玄甲上的冰霜已经拍打干净,但眉宇间的疲惫难以掩饰,“探马回报,建奴主力已退至太子河以北二十里扎营,只留镶蓝旗一部约五千人,驻于河岸冰面之上,监视我城动向。努尔哈赤…似有暂缓强攻之意。”

徐光启微微颔首,目光依旧没有离开远方:“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天时于他不利,强攻徒增伤亡。他是在等…等开春冰消雪融,等我们粮尽援绝,等我们因冻饿伤病自行崩溃。” 他的声音平静,却道出了最残酷的现实。“之前”辽阳已成孤城,自断水路,补给断绝。拆屋取石、征粮制械的命令虽然暂时稳住了防线,却也彻底耗尽了这座城市的元气。城中的储备,尤其是救命的口粮和御寒的柴炭,正在飞速消耗。饥饿和寒冷,是比建奴刀箭更可怕的敌人。

“城中存粮…还能支撑多久?” 徐光启的声音低沉下来。

袁崇焕沉默片刻,艰涩地开口:“若按现有人口,每日只供两顿稀粥…最多…二十日。” 二十日!这数字像一块寒冰砸在两人心头。而这还是在最乐观的估计下,没有新的伤员涌入,没有发生瘟疫。

“二十日…” 徐光启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凛冽的寒气,再睁开时,眼中是破釜沉舟的决绝,“够了!传令下去!”

“其一,组织精干人手,趁夜潜出,于城外冰面布设火雷!位置要隐蔽,不求杀敌,只求惊扰迟滞!”

“其二,城头守军,轮班休整!冻伤者集中保暖医治!所有能收集到的柴炭,优先供给伤兵和老弱妇孺!”

“其三,继续加固城防!尤其是东、南两面!拆屋所得砖石木料,全用于此!城内冰陷陷阱,也要进一步完善!”

“其四,”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沉重,“每日口粮…减为一顿稠粥!告诉军民…朝廷援军已在路上!咬牙…挺过这寒冬!”

一道道指令,如同在冰层上艰难凿出的裂缝,维系着这座孤城最后的生机。徐光启知道,这二十日,是与时间赛跑,是与饥饿寒冷搏斗,更是等待那一线渺茫的生机——来自山海关的援兵和补给,以及那位陛下在京师掀起的雷霆风暴。

山海关,军械局作坊。

凛冽的寒风被厚实的土墙和油毡勉强挡在外面,但作坊内依旧寒气逼人。巨大的火炉熊熊燃烧,散发出灼人的热浪,与寒气形成诡异的对抗。叮叮当当的金属敲击声、拉动风箱的呼啦声、淬火时发出的“嗤嗤”声混杂在一起,喧嚣而充满力量。

孙元化只穿着一件单薄的粗布短褂,露出精壮的手臂,上面沾满油污和炭黑。他脸上那道被铁屑划破的伤口尚未结痂,在炉火的映照下显得有些狰狞。此刻,他正全神贯注地俯身在一门刚刚修复的佛郎机子铳旁,用特制的刻刀,小心翼翼地修改着子铳与母铳的接口凹槽。汗水顺着他棱角分明的脸颊滑落,滴在滚烫的铳身上,瞬间化作一缕白烟。

“孙头儿!” 一个满脸炭灰的年轻匠户小跑过来,声音带着兴奋,“成了!按您改的图样,新铸的那批‘万人敌’铁壳薄了三分,口子开大了半寸,刚试了一个,炸开的碎片多了三成!威力更猛了!”

孙元化头也没抬,手上的刻刀依旧稳定:“好。记下来。还有,告诉负责配药的,硫磺粉要碾得更细!掺入的铁砂,大小要均匀,用筛子过三遍!半点马虎不得!这是要人命的家伙,也是保命的家伙!”

“是!孙头儿!” 年轻匠户大声应着,眼中满是信服。这位新来的孙副主事,手艺精湛得吓人,要求更是严苛到近乎变态。但跟着他,能造出真正杀敌的好东西!

孙元化终于完成了最后一刀的修整,直起身,长长吐出一口带着铁锈味的热气。他拿起旁边一块粗布,胡乱擦了把汗,目光扫过作坊里热火朝天的景象:匠户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修复损毁的火铳,铸造新的部件,配制火药,组装“万人敌”……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专注和隐隐的亢奋。杨涟督师的信任和放权,如同给这座沉寂已久的军械局注入了强心剂。而孙元化,就是那根最硬的搅棍,将所有人的潜力都逼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十日之期…过半了…” 孙元化看着墙角堆积的、已经修复和新增的火铳、火炮,心中默算。压力如山,但他胸中那团被杨涟点燃的火焰,却越烧越旺。他要用这些亲手督造、改进的火器,轰碎建奴的铁骑,也轰碎压在自己身上的污名!

京师,锦衣卫北镇抚司秘档库。

这里没有诏狱的血腥,只有无尽的灰尘和陈年纸张的霉味。一排排高耸到屋顶的巨大樟木柜如同沉默的巨人,柜体上贴着泛黄的标签,记录着年份和案卷类别。空气冰冷,只有一盏孤零零的牛油灯在骆养性面前的桌案上摇曳,将他专注而冷厉的侧影投在身后无尽的黑暗档案柜上。

他面前摊开着几份颜色陈旧的卷宗,墨迹早已黯淡。一份是成化年间关于白莲教“香堂”作乱的记录;一份是正德朝追查妖人李福达谋逆案的详述;还有一份,则是嘉靖初年,震动朝野的“李午之乱”相关密档。

骆养性的手指在一行行蝇头小楷上缓缓移动,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他在寻找一个共同的符号,一个与怀中密匣里那枚血玉九头蛇印、那暗金地宫秘图上的核心标记,可能存在关联的线索。

“九头蛇…九幽…” 他低声自语,声音在寂静的秘档库里显得格外清晰。密匣里的东西指向一个名为“九幽”的神秘组织,其源头似乎远比朱纯臣、郑贵妃余孽更为古老深邃。他反复翻看着“李午之乱”的卷宗,其中提到乱党曾供奉一尊“九首妖神”,并持有一种奇特的“血符”,能惑人心智。描述虽模糊,却与那血玉蛇印的邪异气息隐隐相合。

他的指尖最终停留在一页残破的附录上。那是当年捕获的一名“九幽”外围头目的零星口供,其中一句被朱笔圈出,字迹已有些模糊:

“…总坛…非在人间…潜龙之渊…蛇…蛇窟…”

潜龙之渊?蛇窟?

骆养性猛地抬头,目光如电!他迅速从怀中取出那份暗金地宫秘图的拓片,在昏黄的灯光下仔细比对。秘图核心那扭曲蛇纹标记的旁边,用极小的古篆标注着两个字:“渊府”。

“潜龙之渊…渊府…” 骆养性眼中寒光爆射!线索,对上了!这“渊府”,极可能就是“九幽”组织的核心秘坛所在!而这秘图所指的地下宫殿,其入口…必然隐藏在京畿某处!

他将目光投向秘档库深处那片被黑暗吞噬的档案柜,那里存放着大明开国以来所有京畿地区的山川地理详图、前朝宫苑秘档、甚至…皇陵舆图!他需要找到与“渊府”标记对应的地点!这将是撕开“九幽”这头盘踞帝国心脏毒蛇鳞片的关键一刀!

翊坤宫

殿内暖意融融,数个鎏金炭盆烧得正旺,空气中浮动着清雅的梅香。然而,气氛却有些凝滞。

柳青瑶端坐在紫檀木案后,身上是一件尚未完工、但已初具雏形的明黄翟衣半成品,金线刺绣的九翚四凤在烛光下流淌着内敛的华贵。她面前,站着礼部右侍郎兼册封副使钱谦益。这位素有清名的东林干将,此刻脸上却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尴尬和为难。

“娘娘明鉴,” 钱谦益拱手,声音恭敬却透着无奈,“册立中宫,乃国之重典,仪轨森严,不可轻忽。按祖制,皇后凤舆需用紫檀为体,饰以金玉,由一百二十八名健妇抬行。翟衣需用江宁织造特贡云锦,金线需用足赤,珍珠需用合浦南珠,大小匀称,光泽莹润…内府报备,江宁贡锦年前已耗尽,合浦珠路因海寇猖獗,新珠迟迟未能抵京…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若仓促降等,恐…恐有损天家威仪,惹天下非议。”

他一边说,一边小心观察着柳青瑶的神色。这番话,半是实情,半是试探。实情是物资确实紧张,辽东战事耗费巨大,内库早已捉襟见肘;试探则是想看看这位即将正位中宫的“准皇后”,是否如传言中那般出身市井、不谙礼制,会因此事与礼部、内府为难,甚至惊动陛下。

柳青瑶静静地听着,指尖无意识地抚过翟衣袖口冰冷的金线。威仪?非议?她想起慈宁宫那些老封君们挑剔刻薄的目光,想起朱常洛肩上那副千钧重担。辽东将士在冰天雪地里以稀粥度日,浴血守城;户部、工部为了筹集军费军械焦头烂额…这个时候,为了她一个人的册封大典,去强求什么贡锦南珠?

她抬起眼,目光清澈而平静,看向钱谦益:“钱侍郎所言,本宫明白了。天家威仪,不在舆驾之奢,翟衣之华。陛下励精图治,宵衣旰食,所求者,是江山稳固,黎庶安康。如今辽东将士在冰城血火中苦战,朝廷上下当以国事军需为先。”

她顿了顿,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凤舆,可用宫中旧存修缮,不必新造,抬舆人数亦可减半。翟衣所用金线,若足赤一时难筹,可用成色上佳之赤金替代。至于珍珠…” 她微微一笑,抬手轻轻拂过发髻间那支素雅的银镶珍珠小簪,“本宫这支旧簪上的珠子,虽非合浦名品,却也光润。翟衣之上,不必缀满南珠,择紧要处点缀数颗,取其象征即可。其余用琉璃、米珠替代,亦无不可。节俭用度,以充国用,方为真正的母仪天下。钱侍郎以为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钱谦益愕然抬头,看着柳青瑶沉静温婉却自有一股凛然气度的脸庞,看着她发间那支并不华贵却意义非凡的小簪,再听着她那番“节俭用度,以充国用”的话语,心头如同被重锤狠狠敲击!羞愧、敬佩、震撼…种种情绪交织翻涌。他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真诚:“娘娘见识高远,心系社稷,仁德泽被苍生!臣…惭愧!臣谨遵懿旨!定当妥善安排,务使册封大典庄重而不奢靡,合礼而符圣心!”

柳青瑶微微颔首:“有劳钱侍郎了。” 暖阁内凝滞的气氛,在她这番识大体、顾大局的言语中,悄然化开。

乾清宫东暖阁。

烛火通明,朱常洛仍在批阅奏章。王安轻步进来,低声禀报了柳青瑶在翟衣用度上对礼部的吩咐。

朱常洛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有欣慰,有疼惜,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他放下朱笔,揉了揉发胀的眉心。

“青瑶…” 他低声唤道,疲惫的嗓音里带着一丝沙哑的温柔。他起身,没有唤人跟随,只披了件常服外袍,独自一人穿过寂静的宫道,走向翊坤宫。

翊坤宫西暖阁的烛火还亮着。柳青瑶已卸下那半成的翟衣,只着一件素色的家常袄裙,正就着烛光,仔细翻阅着一本厚厚的《农政全书》,纤细的手指在书页上缓缓移动,时而提笔在旁边的纸上记下几笔。侧影沉静专注,暖黄的烛光为她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

朱常洛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白日里朝堂的杀伐决断、辽东的血火煎熬、深宫暗藏的九幽蛇影带来的沉重压力,在这一刻,仿佛都被这暖阁中的安宁与坚韧悄然抚平。她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逢迎,只是用她最朴素的方式,守在他的后方,分担着他的重担。

他轻轻走了进去。

柳青瑶闻声抬头,见是他,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化为温婉的笑意:“陛下?这么晚了…”

“来看看你。” 朱常洛走到她身边,很自然地拿起她放在一旁的手炉,试了试温度,又塞回她微凉的手中。他的目光扫过案上的农书和笔记,“又在看农书?”

“嗯,” 柳青瑶点头,指着书上的一处,“看到前朝记载的一种‘御冬窖藏法’,于地窖中分层覆土存菜蔬,可保数月不腐。想着或许…或许能用在边关军屯存粮,或是京城百姓冬日储菜。”

朱常洛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心头一暖。他瞥见旁边小几上放着一碟尚有余温的烤红薯,显然是她的宵夜。他竟直接伸手拿起一个,也不顾帝王威仪,剥开焦黑的皮,露出里面金黄软糯的薯肉,一股甜香顿时弥漫开来。他掰下一块,自然地递到柳青瑶唇边。

“尝尝?朕小时候(穿越前)…在宫外,冬日里最馋这个。”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和暖意。

柳青瑶微微一怔,看着朱常洛眼中那抹卸下重担后的温和,看着递到唇边那块冒着热气的红薯,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她微微低头,就着他的手,轻轻咬了一口。甜糯温热的滋味在口中化开,暖意直达心底。

两人相视一笑,在这深宫寒夜,分食着一块最普通的烤红薯。暖阁外,是帝国深冬的凛冽与暗流汹涌;暖阁内,只有烛火跳跃的噼啪声和红薯香甜的气息。这一刻的宁静与温情,如同冰河之下悄然涌动的暖流,支撑着他们,去面对前方未知的惊涛骇浪。而新年元日的册封大典,将是这冰封时节里,帝国迎向未来的第一道破晓之光。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