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 第77章 钟鸣农时,帆载新知

朱墙玉碎:重生为后 第77章 钟鸣农时,帆载新知

作者:汐月砚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2 09:17: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共生号”抵达西洋的消息传回时,中原的秋收正忙。西洋国王特意派使者随船返回,带来了一架巨大的自鸣钟,钟面用珐琅彩画着大胤的桑棉田和西洋的葡萄园,钟摆摇动时,会发出类似中原编钟的清脆声响。

“国王说,这钟叫‘共生钟’,”使者恭敬地介绍,“既能报西洋的时辰,也能按大胤的农时敲响,提醒农人播种收割。”

皇太孙让人把钟挂在同源堂的钟楼里。每当农时来临,钟声就会穿过街巷,传到桑棉田边,田里的农人听到,就知道该浇水了,该施肥了,比看历法还准。

“这钟比农官喊得还管用,”河西的老农笑着说,“去年听着钟声响种的海稻,收成比往年多了两成!”

西洋的钟表匠留在了中原,和本地工匠一起改良“共生钟”。他们在钟里加了一套机关,能根据不同地域的农时调整敲响的次数——江南的水稻田听到的钟声,和河西沙地的海稻田不一样,精准得像老天在提醒。

皇太孙去作坊看他们调试钟表,只见西洋工匠用圆规画齿轮,中原工匠用榫卯结构固定钟架,嘴里说着混杂的语言,手里的活计却配合得天衣无缝。

“你们看,”他对身边的学子们说,“齿轮要咬合才能转,人也要咬合才能成事。”

学子们似懂非懂,却记住了作坊里的景象——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语言,却在为同一个钟忙碌。

“共生号”带回的不只是钟表,还有西洋的新作物:能榨油的向日葵,能做面包的硬粒小麦,还有开着紫色花朵的苜蓿草,据说既能喂牛羊,又能肥田。

皇太孙让人把这些种子分给各地的农官试种。向日葵在北疆的草原上长得最好,金黄的花瓣像一个个小太阳,牧民们用它榨出的油,煎肉格外香;硬粒小麦在江南试种成功,磨出的面粉做面包,比中原的馒头更有嚼劲,成了商道上的新干粮。

最让人惊喜的是苜蓿草。它在桑棉田间疯长,不仅牛羊爱吃,枯死后埋在土里,竟让土地变得更肥沃,棉花和桑树的产量都提高了不少。

“这草是土地的朋友,”淮南的老农摸着苜蓿草,对皇太孙说,“比蚕沙还管用!”

皇太孙立刻让人把苜蓿草的种植法刻到《天下共生大典》的新石碑上,旁边画着向日葵和硬粒小麦,像给石碑添了片小花园。

入冬后,西洋的使者又带来了新礼物——一本西洋的《农事全书》,里面画着他们的耕作方法和农具。皇太孙让人翻译成通语,和《天下农桑录》对照着看,发现很多地方竟能互相借鉴。

“你看他们的犁,”他指着书上的插图对农官说,“犁头是铁制的,比我们的木犁更耐用,改改就能在河西的沙地里用。”

农官们茅塞顿开,很快仿制出改良犁,果然省力又高效。西洋使者看到后,又把中原的曲辕犁图纸带回西洋,说要让他们的农民也尝尝“东方智慧”的厉害。

这年的除夕,同源堂的钟楼响起了“共生钟”的新年钟声。钟声里,中原的饺子、西洋的面包、南洋的椰糖、西域的奶酪摆在一起,不同国度的商人、工匠、学子围坐一桌,用通语和手势互相拜年,像一场真正的“天下团圆宴”。

皇太孙给萧煜和沈清辞端去一盘向日葵籽油煎的饺子,里面包着硬粒小麦磨的面粉和苜蓿草喂大的羊肉。“您尝尝,”他笑着说,“这饺子里,有西洋的太阳,有中原的土地,还有草原的风。”

沈清辞咬了一口,香得眯起眼睛:“这味道,像把天下的好东西都包在了一起。”

萧煜望着窗外漫天的飞雪,听着远处的钟声,忽然觉得,这钟声里藏着比帝王功业更珍贵的东西——是不同的人,愿意放下隔阂,一起听时间流淌,一起看种子发芽,一起把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

钟声穿过雪幕,传到商道上的驿站,传到桑棉田的草屋,传到西洋的港口,像一句温柔的叮嘱:天下很大,却能装下所有的不同;日子很长,却能让所有的不同,慢慢变成相同的温暖。

喜欢朱墙玉碎:重生为后请大家收藏:()朱墙玉碎:重生为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