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基制作”的会客室内,阳光透过百叶窗,在浅色的地毯上切割出明暗相间的线条。空气中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香气,却依然难以完全驱散那份初次正式会面所特有的、微妙的紧张感。
杜仲基坐在沙发上,姿态放松但不失专注。他的对面,是新生代小花宋雨齐和她的经纪人。宋雨齐本人比荧幕上更显清瘦,穿着一身得体的休闲西装,妆容清淡,举止文静。她双手捧着温热的咖啡杯,指尖微微用力,透露出内心的些许不安。
寒暄过后,杜仲基直接切入正题,他并没有急于展示宏大的项目蓝图,而是先诚恳地表达了对宋雨齐近期作品的欣赏,特别是对她表演中流露出的细腻情感和一种内在韧性的肯定。这番铺垫,让气氛缓和了不少。
然而,当杜仲基开始介绍《奔跑吧,兄弟!》的核心模式——强调高强度体力对抗、户外竞技、团队协作与生存挑战时,他敏锐地注意到,宋雨齐原本微微前倾的身体不自觉地后靠了一些,捧着杯子的手指也收紧了。她听得非常认真,但秀气的眉头却微不可察地蹙了起来。
待杜仲基的初步介绍告一段落,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宋雨齐与身边的经纪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得到鼓励性的示意后,她深吸了一口气,抬起眼看向杜仲基。那双清澈的眼睛里,充满了真诚的困惑和显而易见的顾虑。
“杜导,”她的声音轻柔,但问题却直指核心,“非常感谢您和团队的邀请,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认可。这个节目的构想非常宏大,我也相信它会非常精彩。但是……”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措辞,最终选择了一个最直白也最真实的问法:
“我……我很想知道,在一个听起来如此需要体力、速度,甚至有些……‘硬核’的节目里,像我这样的女生,究竟能做什么?我的存在,真的能带来价值吗?我……能行吗?”
“女生能行吗?”
这个问题,简单,却沉重。它背后蕴含的,不仅仅是对自身体能的担忧,更是对在一个看似由男性主导的竞技环境中如何定位自身价值的深层困惑。她担心成为拖后腿的“花瓶”,担心自己的特质与节目基调格格不入,担心所有的努力在绝对的体力差距面前显得徒劳。
杜仲基没有立刻反驳,也没有用空泛的鼓励搪塞。他理解,这种疑虑源于对未知挑战的理性评估,是负责任的表现。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平和地迎上宋雨齐带着探询和些许忐忑的眼神。
“雨齐,谢谢你提出这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他的语气十分郑重,“这恰恰是我们今天需要深入探讨的核心。你能这样直接地问出来,说明你对节目、对团队、也是对你自己的观众负责。”
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能”或“不能”,而是将问题巧妙地引向了更深的层次:
“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我想请你暂时跳出‘行不行’这个框架,思考另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团队,清一色都是力量型、速度型的选手,它的上限在哪里?它会缺少什么?”
这个问题让宋雨齐微微一怔。她身边的经纪人也不禁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杜仲基没有等待答案,而是开始缓缓地、像拼图一样,为她展示一种新的可能性:
“一个真正强大的团队,需要的不是同质化的能力叠加,而是互补性的化学反应。力量、速度固然重要,但观察力、同理心、沟通技巧、在压力下的冷静、以及一种不同于直接对抗的、以柔克刚的智慧,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甚至在某些关键时刻,是决定性的。”
他观察到宋雨齐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知道她开始接收这个信息,便继续深入:
“我邀请你,不是希望你变成第二个李辰或郑铠。恰恰相反,我是希望你能将你与生俱来的特质——那种细腻的观察力、那种温和却坚定的沟通方式、那种在看似弱势处境下依然能寻找突破口的韧性——带入这个团队。这些,是他们都无法替代的。”
“节目的魅力,不在于所有人都变成‘超人’,而在于每个人都能在挑战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并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团队贡献力量。”杜仲基的声音充满了说服力,“你的战场,可能不在泥潭的力量角逐中,但完全可能在需要敏锐洞察的谜题破解里,在需要耐心沟通的任务协调中,在团队士气低落时一句恰到好处的鼓励里。”
说到这里,杜仲基暂时停了下来,给宋雨齐留出消化和思考的空间。他端起咖啡喝了一口,气氛从单方面的阐述,转向了一种无声的交流。
宋雨齐低垂着眼睑,看着杯中晃动的咖啡涟漪,显然内心在进行着激烈的思考。杜仲基的这番话,没有否定她的顾虑,却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她看到了在绝对体力优势之外,另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
她知道,杜仲基的话只是一个开始,一个方向的指引。真正的答案,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具体的规划。但至少,最初那道关于“行不行”的坚硬壁垒,已经被敲开了一道缝隙,透进了些许不同的光亮。
她的疑虑并未完全消散,但一种想要深入了解、探寻这种可能性的好奇,已经开始悄然萌发。这次会面的目的,已经初步达到。
喜欢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请大家收藏:()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