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45章 工程造价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第45章 工程造价

作者:陈同学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7 14:34: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林夏把第七份工程量清单的复核章盖在右下角时,计算器的电池突然弹出,滚落在堆积如山的图纸间。下午三点十五分,阳光穿过百叶窗,在“混凝土用量”那栏切出明暗交错的条纹,像给数字划了道警戒线。桌角的仙人球又扎破了手指,是上周帮施工队核量时碰的,那道细小的伤口现在还留着红痕,像根没擦干净的铅笔线。

“林工,幼儿园扩建项目的钢筋量对不上!”实习生小姚抱着蓝图冲进办公室,文件夹边缘卷成了波浪形。她把两份核算表拍在桌上,A4纸因用力过猛微微发颤:“施工队报的比我们算的多了三吨,王队长说‘现场损耗难免’,让我们直接按他的数走。”

林夏的指尖在“钢筋损耗率”那栏顿了顿——3%,是《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里明明白白的数字。他记得上周去现场勘查时,看见堆在角落的钢筋头比规定长度长了五公分,当时就跟王队长提过,对方拍着胸脯说“下次一定注意”,现在看来不过是句敷衍。铁皮柜第三层的《造价师手册》里夹着根锈迹斑斑的钢筋头,是老顾师傅退休前留给他的,说“这行的良心,就藏在这些看不见的损耗里”。

“带卷尺和游标卡尺,去现场核量。”林夏抓起安全帽,帽檐上还沾着上次去基坑的泥点。“告诉王队长,按规范来,多一分少一厘都不行。”他从抽屉里摸出个笔记本,第一页写着老顾的话:“造价不是算数字,是给建筑称良心——你笔下的每个零,都连着工人的汗。”

幼儿园工地的沙堆旁,散落着不少截断的钢筋。小姚蹲在地上数,声音带着气:“这些头头明明能再利用,他们直接扔了!”林夏没说话,只是用卡尺量了根钢筋头——长度12厘米,按规范可焊接再用,现场却堆了足足二十捆,像座沉默的浪费纪念碑。

王队长叼着烟过来,工装裤上的水泥渍像幅抽象画:“林工,至于吗?三吨钢筋,也就万把块钱,犯得着较真?”他踢了踢脚下的钢筋头,“现场赶工期,哪顾得上这点碎料。”远处的孩子们正在临时活动板房里画画,颜料涂在玻璃上,像片五颜六色的补丁。

林夏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5.3.4条拍在他面前:“规范说‘钢筋截断长度误差不得超过5毫米’,你这些料头平均长12厘米,相当于每根多浪费7厘米。”他指着孩子们画的未来幼儿园,画上的城堡有个大大的烟囱,“这幼儿园要住三十年,每笔浪费的钱,都是从孩子们的滑梯、绘本里抠出来的。”

小姚突然指着钢筋堆后面,那里有个用废料焊的小推车,车斗里放着个铁皮文具盒,是给工地旁的留守儿童做的。“王队长其实挺好的,”小姑娘声音软了些,“上周还帮孩子们修了秋千。”林夏注意到推车的焊接点很规整,不像随手糊弄的活计。

王队长的烟卷烧到了手指,他猛地扔在地上:“我这就让人把料头捡回来。”林夏看着他招呼工人搬钢筋,突然想起自己刚入行那年,老顾带他去核一个扶贫安置房项目。施工队多报了五十块砖的量,老顾在现场数了三遍,说“这五十块砖,够贫困户买袋面粉”。最后那五十块砖钱,老顾自己垫了,却在造价表上备注“现场节约,返还建设单位”。

中午在工地食堂热饭时,林夏的手机震了震。是母亲发来的视频,女儿举着张画在镜头前晃:“爸爸,这是你盖的房子!”画里的楼房歪歪扭扭,每个窗户都画着笑脸,最大的那个笑脸旁边写着“幼儿园”。母亲说:“孩子今天在幼儿园说,爸爸是‘给房子算钱的超人’,老师说这个比喻很形象。”

饭盒里的茄子烧肉已经凉了,林夏扒拉了两口,发现盆底沉着块姜——是妻子特意放的,知道他胃不好。上周加班到凌晨,妻子带着女儿来送夜宵,小姑娘在他的造价表上画了个太阳,说“给爸爸的数字晒晒太阳,就不冷了”。

“告诉囡囡,”林夏对着手机说,“爸爸算的钱,会变成她画里的滑梯和秋千。”他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这位老木匠总说“好手艺要算着料来,浪费就是亏心”。父亲的刨子现在还在他的工具箱里,木柄上的包浆,是几十年算着尺寸干活磨出来的。

下午两点十七分,林夏在审核市政道路项目的签证单时,发现张“夜间施工补贴”有问题。签证上写着“连续施工三晚”,但他调阅监控发现,其中一晚因暴雨停工,施工队却照报不误。预算员小李坐在对面,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计算器:“林工,这三晚也就多算两千块,甲方那边催得紧,要不……”

林夏的笔“啪”地落在签证单上,墨水洇出个小小的黑点。他想起去年审计的廉租房项目,施工队虚报了二十车砂石量,最后导致两户人家的阳台地面开裂。老顾当时拿着裂缝的照片,在造价会上拍了桌子:“我们多算的每一分钱,最后都会变成老百姓家里的裂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把监控截图附在签证单后,按实际天数算。”林夏在审核意见栏写下这行字,“通知审计部,对近半年的夜间签证做专项复核。”他从铁皮柜里翻出老顾留下的笔记本,某页贴着张泛黄的粮票,1983年的,上面写着“每一分都要用到实处”。

市政项目的张经理赶来时,手里拎着个文件袋,里面是两条烟。“林工,通融下,这钱甲方也不差。”他往林夏抽屉里塞,“你看这路赶在开学前通车,孩子们上学能少走两公里泥路,多算点钱不算啥。”

林夏把烟推回去,指着窗外正在铺的人行道砖:“你看那些砖,每块尺寸都是20×10厘米,多一毫米都铺不整齐。”他翻开老顾的笔记本,指着那张粮票,“三十年前,人们连粮食都算着吃,现在条件好了,就该浪费了?”张经理的脸突然红了,他袖口的标志——正是去年廉租房项目的施工单位,当时的项目经理因虚报工程量被追责。

傍晚五点,暴雨突至。林夏在检查工地临时设施时,发现工人宿舍的屋顶在漏水,积水顺着墙角流进配电箱。他爬上脚手架盖防雨布,脚下的踏板突然晃动,差点摔下去——踏板的固定螺栓松了,是施工队图省事没拧紧。

“林工,你的手!”小姚举着伞跑过来,看见他的手背被铁皮划破,血珠滴在防雨布上,像朵小小的红花。林夏却笑了,指着修好的屋顶说:“你看,省钱不能省在这些地方,不然要出人命。”

雨越下越大,监理突然打来电话,说幼儿园项目的基坑护壁出现裂缝。林夏抓起雨衣就往现场跑,泥浆灌进雨靴,每走一步都像拖着铅块。赶到基坑边时,发现裂缝比预想的严重,钢筋网已经外凸,而设计图纸上的护壁厚度,比规范要求少了五厘米。

“这是怎么回事?”林夏的声音在雨里发颤。结构工程师支支吾吾,最后承认“为了节省造价,优化了护壁厚度”。林夏突然想起造价表上的“优化节约”栏,那笔被省掉的钱,此刻正变成基坑上的裂缝,像张开的嘴在无声地呐喊。

“立刻停止开挖,连夜加固!”林夏对着对讲机喊,声音劈了叉。他让小姚联系应急抢险队,自己则爬上护壁检查,雨水混着汗水流进眼睛,视线里的裂缝越来越大。老顾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造价优化不是砍安全,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该花的一分不能少,能省的一分不多花。”

抢险队赶到时,雨势丝毫未减。林夏在临时指挥部里重新核算护壁加固的费用,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跳动,每敲一个数字,都像在给裂缝缝针。当他把“增加护壁钢筋用量”的补充预算报给甲方时,对方的负责人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最后说:“按你说的办,安全第一。”

晚上八点,裂缝终于稳定住了。林夏坐在工地的集装箱里,小姚端来杯姜汤,里面飘着片姜,是从他饭盒里找出来的。“林工,刚才幼儿园的老师来了,说孩子们画了画给你。”小姑娘把画递过来,上面是群孩子举着“谢谢叔叔”的牌子,背景里的幼儿园,烟囱冒着彩色的烟。

林夏的手机在这时亮了,是老顾的儿子发来的视频。屏幕里,老顾坐在轮椅上,正举着他的《造价师手册》:“告诉小林,那本账要算得明明白白,别让良心打了折。”老人的中风还没好利索,说话含糊不清,却把“明白”两个字说得格外用力。

深夜十点,林夏在整理造价档案时,发现小姚在《新手笔记》里写:“今天林工说,造价表上的数字会变成房子的骨头,算错了就会骨质疏松。”他笑了笑,在后面补了句:“就像老顾说的,好的造价师,能在数字里看见房子的筋骨。”

窗外的雨还在下,集装箱的灯光透过雨幕,在地上投下片温暖的光晕。林夏摸出女儿画的太阳,夹在正在审核的造价表里。他知道,明天还会有核不完的量、审不完的单、算不完的账,但这些琐碎的数字里,藏着最实在的责任——是幼儿园里的滑梯,是廉租房的墙壁,是市政路的砖缝,是每个普通人住进房子时,那份踏踏实实的安心。

晨光爬上窗台时,林夏已经站在加固后的基坑边。王队长带着工人重新绑扎钢筋,每根钢筋的间距都用尺子量过,误差不超过两毫米。小姚举着相机拍照,说要给造价表做“现场佐证”。林夏摸出手机,给妻子发了张照片,配文:“这些钢筋,会变成孩子们安全的乐园。”

很快收到妻子的回复,是段女儿的语音:“爸爸,你的数字要乖乖的,别让房子生病哦。”林夏笑了笑,把手机揣进兜里,转身去复核新的钢筋用量——阳光穿过云层,照在造价表上的数字,每个都泛着淡淡的光,像被女儿画的太阳晒过一样,温暖而坚定。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