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通玄,五行归胎
第一章 静室坐照,心入鸿蒙
人道洞天的中枢城深处,有一间终年不见天日的静室。
静室内无窗无门,只有中央铺着一块由六界灵玉混合玄铁铸就的蒲团,蒲团周围刻满了循环往复的“静心符文”。楚雄已在此静坐三年。
这三年里,他收敛了天道法身的威压,散去了万道剑阵的锋芒,甚至将言敕之能深锁于神魂深处,只用最纯粹的“心”去感受天地。窗外的轮回之树绿了又黄,洞天外的虚空星辰生了又灭,他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仿佛化作了静室的一部分,与砖石、符文、灵玉融为一体。
“坐照者,心与物照,物与心通。”楚雄的神魂在识海中轻声呢喃。
自人族一统、六界安定后,他便察觉到自身道韵中藏着一丝“滞涩”。天道法身包容万道,却也因此杂而不纯;万道剑阵锋锐无匹,却少了一份“藏锋”的圆融;言敕之能言出法随,却过于依赖法元,难脱“术”的桎梏。
他知道,自己需要一次彻底的“洗练”——不是向外求取法则,而是向内回归本心。而“坐忘”,便是最好的途径。
坐忘之境,源于上古道家心法,分三层:初境“遗形”,忘其身外之物;中境“去知”,忘其心内之识;上境“坐照”,忘物忘己,与道合一。传说达到坐照巅峰者,可入“天人合一”之境,自身便是规则,一念可化领域。
楚雄的神魂在识海中缓缓沉浮,如同漂浮在混沌中的一叶扁舟。他先“遗形”——将肉身的感知剥离,不再在意四肢百骸的存在,只留下一缕纯粹的意识;再“去知”——将千年修行的记忆、法则的感悟、神通的运用尽数封存,让识海回归初生时的空白。
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如同将万丈高楼夷为平地,将奔流江河导回源头,每一次“遗忘”,都伴随着神魂撕裂般的剧痛。但他的道心坚如磐石,知道唯有彻底清空,才能真正容纳新的“道”。
三年后的某一日,当最后一缕“记忆”被封存时,识海突然剧烈震颤。
原本空白的识海中央,出现了一点微光。微光渐渐扩大,化作一片鸿蒙紫气,紫气中,仿佛有天地初开的景象:清浊分离,阴阳交汇,五行初生……楚雄的神魂融入紫气,分不清哪是鸿蒙,哪是自己。
“这便是……坐照?”
他没有思考,却瞬间明悟——此刻的他,已无需“思考”。他的心意便是天地的心意,他的感知便是法则的感知。静室外飘落的一片树叶,其叶脉的走向、飘落的轨迹、蕴含的生机,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心”中;洞天外掠过的一道虚空乱流,其蕴含的混沌之力、撕裂的法则碎片、消散的轨迹,也同样被他“照见”。
他缓缓“睁开”识海之眼,看向自身的经脉。以往奔腾不息的灵力,此刻竟化作五条细微的溪流,分别呈现青、赤、黄、白、黑五色,对应着木、火、土、金、水五行。
这五条溪流在经脉中缓缓流淌,彼此滋养,相互转化:木溪注入火溪,火势更旺;火溪汇入土溪,土质更厚;土溪融入金溪,金气更锐;金溪流入水溪,水性更柔;水溪反哺木溪,木势更盛……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
“原来,后天五行的根基,早已在我体内。”楚雄的神魂明悟。
他修行万道,包容诸天法则,体内灵力早已蕴含五行属性,只是以往被更强大的天道法身与剑符之力掩盖,未能显现。如今坐忘洗练,杂质尽去,五行之力便如同褪去泥沙的真金,终于显露本源。
“既然如此,便凝此五行,铸我圣胎。”
楚雄的心意一动,识海鸿蒙紫气中,五条由纯粹意念凝聚的五行锁链缓缓探出,如同温柔的手臂,将经脉中的五色溪流轻轻缠绕、牵引。
木溪化作一株青芽,在紫气中扎根生长,枝繁叶茂,散发着生生不息的气息;
火溪化作一团赤焰,在青芽间跳跃燃烧,温暖而不炽烈,蕴含着转化的力量;
土溪化作一方黄壤,托举着青芽与赤焰,厚重沉稳,承载着包容的道韵;
金溪化作一柄白刃,环绕着黄壤旋转,锋芒内敛,暗藏着肃杀与守护的矛盾;
水溪化作一汪黑泉,浸润着黄壤,滋养着青芽,柔韧而深邃,蕴含着随形就势的智慧。
当五行之力在鸿蒙紫气中各安其位,形成一个微型的“五行循环”时,楚雄的神魂猛地沉入其中,与五行之力彻底交融。
“凝!”
一声无声的敕令在识海响起。青芽、赤焰、黄壤、白刃、黑泉骤然收缩,如同被无形的力量压缩,最终凝聚成一枚拳头大小的“胚胎”。
胚胎通体五色流转,外层包裹着淡淡的鸿蒙紫气,内部可见五行法则如同星云般旋转,隐隐有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这便是后天五行圣胎。
与天生便蕴含法则的“先天圣胎”不同,这枚圣胎完全由楚雄自身灵力与意念凝聚,承载着他对后天五行的全部理解,更与他的神魂紧密相连,是他坐忘洗练后的“道基之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当圣胎彻底稳定的那一刻,楚雄缓缓睁开了双眼。
静室内的静心符文骤然亮起,与他眼中流转的五色光芒交相辉映。他没有刻意释放力量,却让整个人道洞天的五行法则都微微震颤,仿佛找到了源头。
“坐照通玄,五行归胎……”楚雄轻声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新生的清澈。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与天地间的五行之力建立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联系。抬手间,无需灵力催动,静室角落的铁灯便自行弯曲,化作一柄小剑(金);指尖划过,空气中的水汽凝聚成珠,悬浮于空(水);心念动处,蒲团上竟钻出一株青翠的小草,迎风摇曳(木)。
这便是后天五行圣胎的威能——掌控后天五行之力,如臂使指,随心而动。
第二章 五行领域,天人合一
离开静室的第一日,楚雄来到洞天的试验田。
格物院的弟子们正在培育一种新的“灵稻”,这种灵稻需同时吸收金、木、水、火、土五种灵气才能成熟,培育难度极大,试种了十次都以失败告终。
“国师!”弟子们见到楚雄,纷纷行礼,脸上带着苦恼,“这灵稻太娇贵了,要么金气过盛导致茎秆脆裂,要么火气不足难以灌浆,始终找不到平衡。”
楚雄走到田埂边,没有查看灵稻的长势,只是闭上眼,将心神沉入后天五行圣胎。
刹那间,试验田内的五行之力在他“心”中清晰呈现:东边的金气如同尖锐的细针,密度远超灵稻承受范围;西边的火气如同将熄的烛火,微弱得几乎不可察;土气分布不均,低洼处过厚,高处过薄;木气与水气虽相对平衡,却与其他三行脱节,难以形成循环。
“原来如此。”楚雄睁开眼,心意微动。
识海中的后天五行圣胎轻轻旋转,一股无形的“规则领域”以他为中心扩散开来,笼罩了整个试验田。领域内,楚雄的心意便是五行法则的“指令”:
过盛的金气如同被温柔的手抚平,尖锐的锋芒收敛,化作温润的光泽,均匀地渗入每一株灵稻的茎秆;
微弱的火气得到补充,从周围的空气与土壤中汲取能量,变得温暖而稳定,恰到好处地包裹着稻穗,促进灌浆;
分布不均的土气开始流动,低洼处的厚土向高处蔓延,高处的薄土与低洼处融合,最终形成平整而肥沃的土层;
木气与水气如同被注入活力,主动与金、火、土三行连接,形成一个相互滋养的循环——木借水润,火借木燃,土借火生,金借土藏,水借金生……
弟子们惊讶地看着眼前的景象:原本形态各异的灵稻,在片刻间变得挺拔而饱满;茎秆不再脆裂,稻穗泛着健康的金黄色;甚至连土壤的颜色都变得均匀起来,散发着浓郁的生机。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一位年长的格物师喃喃道,他能感觉到试验田的五行之力变得前所未有的和谐,却看不到任何灵力波动,仿佛这一切是“自然发生”的。
“这便是‘天人合一’的规则领域。”楚雄微微一笑,收回领域,“五行之道,在于平衡与循环,而非强行堆砌。你们记住,培育灵稻的关键,不是控制五行的多少,而是引导它们‘自洽’。”
弟子们恍然大悟,纷纷躬身行礼:“多谢国师指点!”
楚雄的五行领域,并非依靠蛮力操控五行,而是以自身圣胎为“模板”,在领域内构建一个完美的五行循环法则,让天地间的五行之力“自发”地向这个模板靠拢,达到平衡。这比单纯的“控制”更省力,也更契合天道,是真正的“规则层面”的干涉。
几日后,南诏国传来急报——境内的“火山脉”突然异动,地底的火气失控,引发了连环地震与火山喷发的前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赵灵儿虽全力镇压,却难以平息狂暴的火气。
楚雄闻讯,即刻赶往南诏国。
火山脉前,赤红色的岩浆如同沸腾的血液,在地表的裂缝中翻滚,灼热的气浪夹杂着硫磺的气息,几乎让人窒息。赵灵儿祭出女娲圣灵珠,释放出柔和的水之灵力,试图压制火气,却如同杯水车薪,圣灵珠的光芒都在急剧黯淡。
“师父!”赵灵儿看到楚雄,眼中燃起希望,“这火气太狂暴了,像是被人刻意引动,里面还夹杂着一股不属于五行的‘戾气’!”
楚雄走到裂缝边,“照见”地底的景象:一条巨大的火山灵脉被一股黑色戾气缠绕,原本温顺的火气被戾气刺激,变得狂躁不安,如同脱缰的野马,冲击着灵脉的束缚。
“是当年万魔之体残留的虚无戾气。”楚雄瞬间明悟,“它虽被净化,却有一丝本源渗入地底,此刻借着火山活动复苏,正试图污染五行之火。”
他没有动用言敕,也没有展开天道法身,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后天五行圣胎全力运转。
刹那间,一个覆盖整个火山脉的五行领域展开。
领域内,楚雄的心意化作一道无形的“清泉”,先以金气为“刃”,精准地切割着缠绕在灵脉上的虚无戾气——金气肃杀,专破阴邪;再以木气为“绳”,缠绕住被切割的戾气,防止其扩散——木气坚韧,能困万物;随后以土气为“葬”,将戾气包裹、镇压于地底深处——土气厚重,可纳污秽;最后以水气为“润”,滋养被戾气损伤的灵脉,以火气为“炼”,净化残留的戾气本源,让火山灵脉重新恢复平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请大家收藏:()从仙剑开始的修行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