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从窑洞到省府 > 第163章 见面

从窑洞到省府 第163章 见面

作者:固定的仙人掌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5 07:00:59 来源:全本小说网

寒风裹着冷雨,敲打着市委大楼的老式玻璃窗,窗沿下挂着细细的冰棱。李泽岚站在楼下门厅里,跺了跺沾着泥水的皮鞋,把藏青色西装外套的扣子扣到最上面一颗——这套衣服是苏晴送他的上任礼物,上个月在县城百货大楼买的,平时在阳山跑乡镇穿的都是旧夹克,今天特地翻出来,连里面的羊毛衫都熨得平平整整,就想让这场迟来的“拜见”多些郑重。手里的牛皮纸袋被他护在怀里,怕被雨打湿,里面装着连夜整理的材料:七拱镇农户按了红手印的证词写在方格稿纸上,字迹带着乡音的质朴;顺通公司的项目清单是从县交通局抄录的,每页都标了日期和经办人;还有一份改了四遍的工作汇报,从乡镇调研情况到桑蚕试点规划,每一条都写得详实,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份准备做得有些“过分仔细”。

提前跟苏晴父亲通过电话,市委办的小赵早就在二楼楼梯口等他,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衬衫,外面套着件深蓝色公务棉服,冻得鼻尖发红,笑着迎上来:“李县长,林书记刚结束班子会,特意说您来了直接去办公室。”引着他往楼上走时,小赵还压低声音补了句,“林书记今天把下午的调研推了,您能多跟他说会儿。”李泽岚心里稍稍松了口气,脚步却依旧沉——2011年的基层,“规矩”二字比文件上的规定更重,他9月到阳山上任,本该上任后就来拜见市委领导,却因为扎进乡镇调研拖到现在;更重要的是,陈卫国是老阳山人,在县委书记的位置上已经待了8年,根基深、人脉广,他这个“外来户”想推动工作,难免要多几分谨慎。

到了三楼书记办公室门口,小赵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沉稳的“进”,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场。李泽岚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深棕色的木门,一股带着空调暖意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着台老式壁挂空调,出风口微微送风,机身外壳有些泛黄,却是这冷冬里最实在的暖意。墙角摆着一盆翠绿的绿萝,藤蔓顺着花盆边缘垂下来,给素净的房间添了几分生机。

办公室比他想象中朴素,墙面是刷了多年的白灰,有些地方已经泛黄,还贴着几张2010年的旧报纸,大概是去年用来挡空调管线缝隙的,边角卷翘着,透着股经年累月的踏实。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老式实木办公桌,桌面边缘有明显的磨损,是上几任书记传下来的老物件,桌角放着一个搪瓷杯,杯身上印着“清远市第二届党代会纪念”的字样,看款式是三年前的,杯沿磕了个小缺口,却被擦得锃亮。桌后坐着的男人,就是清远市委书记林建明。

李泽岚的目光第一时间落在他身上——五十岁上下的年纪,头发用发蜡梳得整齐,两鬓有几缕显眼的花白,没染,就那么自然地露着,反倒透着股不掺假的坦荡;鼻梁上架着一副银边老花镜,镜片是圆形的,是当时机关里常见的款式,镜腿有些松动,他说话时会下意识用手指往上推一下,动作熟练又自然;身上穿的深灰色衬衫是的确良面料的,领口系着深色领带,没有松开,外面套着件藏青色薄毛衣,袖口露出一点衬衫边,显得规整又不刻板;手腕上戴着一块上海牌机械表,表盘边缘有些磨损,表带是棕色皮质的,显然戴了很多年,表盘上的指针指向十点十五分,走得很准;他的手指比一般人粗些,指节分明,是早年在基层插队时干农活留下的痕迹,此刻正握着一支英雄牌钢笔,笔尖悬在笔记本上方,却没落下,显然是在等他开口。

“林书记,您好。”李泽岚快步上前,微微躬身,双手把牛皮纸袋轻轻放在桌角,生怕碰倒桌上的搪瓷杯,“我是阳山县的李泽岚。按理说,我9月底到阳山上任,10月就该来向您汇报工作,可这两个多月一直忙着下乡镇——七拱镇的桑蚕园、小江镇的砂糖橘基地、青莲镇的移民村,跑了个遍,想先摸清基层的真实情况,反倒把‘拜见’这事给耽搁了。今天特地来,一是赔罪,二是想跟您好好汇报下阳山的工作,说说眼下遇到的难处。”

他说得诚恳,眼神里带着几分歉意,没有半分客套。这话不是编的——2011年的阳山,乡村公路大多是土路,10月秋雨过后更是泥泞不堪,他第一次去七拱镇时,坐的面包车陷进泥坑,他和陈默一起推了半小时车,裤腿全湿透了;在小江镇,他跟着果农去看砂糖橘园,发现运果的路窄得只能过三轮车,稍微重点的卡车根本进不去,果农说“今年橘子熟了,运不出去,只能贱卖给贩子”;更让他感触深的是,每次跟乡镇干部聊起路的问题,大家都欲言又止,后来才知道,陈书记在阳山待了8年,很多干部都是他一手提拔的,没人敢轻易提不同意见。

林建明放下钢笔,指了指办公桌前的木椅,声音比电话里更温和些:“坐吧,泽岚。苏老弟昨天还跟我打电话,说你这孩子‘轴’,到了阳山就扎进乡下,连家都顾不上回,苏晴怀着孕还得惦记你。”他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口热茶,杯底还沉着几片茶叶,“赔罪就不必了。我当干部这么多年,最不喜欢的就是‘刚上任就跑机关’的人——今年市里正抓‘基层调研年’,把时间花在老百姓身上,比天天来我这儿汇报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泽岚坐下,腰杆不自觉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没敢放松。他知道,林建明肯定清楚陈卫国在阳山的情况,却没主动提起,这是在等他说真话。

林建明把搪瓷杯放在桌上,指尖轻轻敲了敲杯沿,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股温和却锐利的劲儿:“说说吧,这两个多月在阳山,看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都跟我讲讲。不用藏着掖着,也不用顾忌谁,咱们基层干部,说点实在的。”

李泽岚心里一暖,林建明的坦诚让他少了几分拘谨。他打开牛皮纸袋,拿出工作汇报,却没直接念,而是抬头看着林建明:“林书记,我先跟您说件最急的事——路。这两个多月跑下来,农户反映最多的就是路。七拱镇有段桑蚕运输路,2009年修的,现在才用两年,到处是裂缝,上个月下雨后积水能没过脚踝,农用车得绕三公里才能走。有个养蚕的农户跟我说,今年蚕茧因为耽误运输,少卖了五千多块,那是他家大半年的收入。还有青莲镇移民村的路,今年秋天塌了,到现在还没修好,老人扛着东西走田埂,摔了好几次。”

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些:“更难的是,这些路的施工方是个叫顺通的公司,我去查了下,注册地址是岭背镇的空门面,里面连办公桌椅都没有。可就是这么个公司,这几年接了阳山近半数的道路项目,预算超支是常事——七拱镇那段路,预算120万,实际花了180万,超支的60万只写了‘临时材料费’,没附任何清单。我后来才知道,这家公司今年7月注销了,9月,陈卫国书记的侄子陈亮就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名字就差一个字,接的还是阳山的道路维修项目,青莲镇塌了的那段路,就是他修的,没走招标流程。陈书记在阳山待了8年,下面的人都知道这层关系,没人敢提异议。”

林建明没说话,指尖轻轻按着桌沿,目光落在清单上,镜片后的眼神依旧平静,却微微蹙了下眉——显然,他对陈卫国的“小动作”有所察觉,但没想到会这么明显。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李泽岚的声音,还有空调出风口轻微的送风声,窗外的雨声似乎都小了些。

“路不通,产业也没法推进。”李泽岚又说,语气里多了几分急切,“市里今年不是下文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吗?我想在阳山推桑蚕试点,选了几块荒坡地,跟农户都谈好了,可启动资金卡在财政局,张副科长说要‘核实土地性质’。我跟自然资源局核对过,那些地全是合规的,之前种玉米产量低,农户早就想改种桑树了。我找陈书记商量,他说‘老项目别揪着不放,重点看未来’,可路不修、钱不到,未来怎么推进?他在阳山待了8年,大家都习惯了按他的思路来,我想推动点新事,总觉得处处受限。”

他说着,拿出农户的证词,递到林建明面前:“这是七拱镇农户材料,他们都盼着能把路修好、把桑树种上。我知道陈书记是老阳山,对当地情况熟,可基层工作不能只看‘熟不熟’,还得看老百姓满不满意。现在我有点力不从心,想调项目档案,交通局说要县委办终审,陈书记不签字就拿不到;想推进试点,资金批不下来,再拖下去,明年春天的种植季就错过了。”

林建明拿起证词,翻了几页,看到上面密密麻麻的签名和红手印,眉头皱得更紧了些,手指在“陈亮新公司”的名字上顿了顿。他把证词放在桌上,端起搪瓷杯喝了口茶,热气在他面前氤氲开来,模糊了镜片。沉默了大概半分钟,他才开口,声音比刚才沉了些:“泽岚,陈卫国在阳山待了8年,确实有他的处事方式,有些工作惯性不是一天两天能改的。但基层干部的核心是‘为民’,不管待多久,都不能忘了这个根本。”

他没有直接批评陈卫国,却把话锋转向了实际解决办法:“今年市里给各县批了一批‘乡村道路修缮专项款’,下周会下文,阳山能分到一部分。你回去后,可以以‘桑蚕试点配套道路’的名义,打个报告上来,把七拱镇、青莲镇那些急着用的路列进去,我让人盯着流程,尽量快些批。这样既不跟老思路起直接冲突,又能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

李泽岚心里一震,林建明的办法既稳妥又有效——用“专项款”和“试点配套”的名义推进,既绕开了陈卫国的阻力,又给了他做事的“尚方宝剑”。

“至于桑蚕试点的资金,”林建明又说,指尖轻轻敲了敲桌面,“你让财政局把‘核实土地性质’的具体问题列出来,形成书面材料报给市里,我让市农业局和自然资源局联合督办。就说这是市里重点关注的试点项目,需要跨部门协同推进。这样一来,他们也没法再用‘核实’当借口拖延。”

这话看似平常,却带着明确的支持——让市里部门督办,既给了财政局压力,又帮他打破了“按老规矩来”的僵局,比直接打招呼更有力度。

李泽岚握着笔的手紧了紧,心里涌起一股暖流:“林书记,谢谢您。我回去后马上准备报告,一定把路修好、把试点推起来,不辜负您的信任,也不辜负阳山老百姓的期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建明笑了笑,摆了摆手:“不用谢我,要谢就谢你自己——肯沉下心去基层,肯为老百姓较真。陈卫国在阳山待了8年,有他的优势,但也需要新鲜思路来激活。你是年轻人,有冲劲、有想法,只要守住‘为民’的初心,慢慢推进,总会看到效果的。”

他看了看手腕上的上海牌手表,又补充了一句:“后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用总等着‘拜见’,可以让市委办转接个电话,或者把材料报上来,我会看的。咱们干部干事,不用讲那些虚礼,也不用怕‘得罪人’,把事干好、让老百姓受益,才是最硬的道理。”

这话彻底打消了李泽岚的顾虑——林建明不仅给了他解决眼下困难的办法,还默许了他可以“突破常规”,不用被陈卫国的8年根基束缚住手脚。

李泽岚站起身,再次向林建明道谢,拿起牛皮纸袋,轻轻退了出去。走到走廊尽头,他回头望了一眼书记办公室的门,心里的沉重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坚定的力量——他知道,2011年的冬天,阳山的僵局终于有了松动的迹象,哪怕面对的是待了8年的老书记,只要守住“为民”的初心,就一定能把事干成。

下楼时,雨已经停了,天空透出一丝微弱的光。李泽岚拿出手机,给苏晴发了条短信:“见过林书记了,路和试点的事都有眉目了,放心。”然后加快脚步,朝着阳山走去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