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348集:账房里的新日历

大民富商苏半城 第348集:账房里的新日历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29 10:37: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纸页间的节气

民国十七年深秋,苏记账房的窗棂上爬着最后几片梧桐叶,风一吹就簌簌落进窗内,正好停在苏文砚摊开的账本旁。他指尖捏着支狼毫,笔尖蘸了浓墨,在“霜降”二字下方重重画了道横线,墨迹晕开时,门外传来伙计阿福的脚步声。

“先生,洋行送的新挂历到了,说是最新式的,红圈标着结账日,比咱之前记在本子上清楚。”阿福抱着本硬壳挂历走进来,封面印着西洋建筑,烫金的日期格外亮眼。他把挂历递过去,见苏文砚没接,又补充道,“掌柜的昨天还说,以后记账按洋历算,省得老算错日子。”

苏文砚抬眼,目光从账本上移到那本挂历上。挂历的纸页厚实,边缘还镶着金边,翻开来每一页都印着月份和日期,重要的日子用红圈标着,确实比他用毛笔在宣纸上圈画的清楚。可他指尖摩挲着账本上自己写的“霜降”,忽然想起二十年前,父亲也是这样在账房里教他认节气。

那时他才八岁,父亲把他抱在膝头,指着墙上贴的黄纸说:“文砚你看,‘霜降’一到,天就冷了,得让伙计去囤煤,不然冬天账房冻得手都握不住笔,客人来也没暖炉;‘惊蛰’一到,茶山的新芽就冒头了,得提前备好麻袋和秤,晚了就收不到好茶叶。”父亲的手指在“惊蛰”二字上轻轻点着,指尖带着常年握笔磨出的薄茧,“挂历记的是日子,节气记的是生计,错了日子能补,错了生计,苏家的招牌就倒了。”

后来父亲走了,苏文砚接了账房的活,每年都会在西洋挂历旁贴张黄纸,用毛笔工工整整写二十四节气。今年也不例外,他让阿福把西洋挂历挂在东边的墙,自己则从抽屉里取出张裁好的黄纸,研好墨,一笔一划写起节气来。

阿福站在旁边看,见他写得慢,忍不住说:“先生,咱直接把节气印在洋历上不就成了?省得您每年都写,手都酸了。”

苏文砚没抬头,笔尖在“雨水”二字上顿了顿:“印上去的是字,写上去的是心。你记着,咱苏记做的是粮油茶煤的生意,跟百姓的日子贴得近,节气错了,囤煤晚了,百姓冬天没煤烧;收茶晚了,茶农的茶叶卖不上价,咱的生意也做不长久。”

写完最后一个“大寒”,苏文砚把黄纸贴在西洋挂历旁边,用浆糊仔细抹匀边角。两张纸并排挂在墙上,一张是烫金的洋历,红圈醒目;一张是泛黄的宣纸,墨字温润,倒也不显得突兀。

转眼到了霜降前三天,苏文砚翻着洋历,见红圈标着的结账日还有半个月,却起身叫上阿福:“走,去煤场看看,该囤煤了。”

阿福愣了愣:“先生,洋历上没标囤煤的日子啊,而且离结账日还早,囤煤要花不少钱,会不会影响结账?”

“洋历不标,但节气标着。”苏文砚拿起搭在椅背上的长衫,“霜降一到,煤价就会涨,现在囤能省不少钱,而且咱得提前把煤运到各个铺子,不然等天冷了,客人来买煤,咱没货,人家就去别家了。”

两人往煤场走,路上遇见不少商户,大多是来问煤价的。煤场的王老板见苏文砚来,笑着迎上来:“苏先生还是老规矩,霜降前囤煤?我这几天正准备涨价呢,您来得巧。”

“可不是嘛,每年都得跟您抢这几天的便宜煤。”苏文砚笑着回话,让阿福清点煤的数量,自己则跟王老板算价钱。等定好煤,王老板忍不住问:“您怎么总能掐着点来?我看别的商户都等着洋历上的‘采购日’,您倒好,每年都按那黄纸上的字来。”

苏文砚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不是我能掐点,是节气记着日子呢。您看这几天的天,早晚都结霜了,再过两天霜降,家家户户都要烧煤,您能不涨价?咱做买卖,得跟着天走,跟着节气走,才能不亏。”

王老板听完点头:“还是您懂行,我这就给您安排装车,保证明天就能运到苏记的各个铺子。”

等煤运到铺子,苏文砚又让伙计们把煤分好,按户记好,方便老主顾来买。果然,霜降当天,天就冷了下来,不少客人裹着厚棉袄来买煤,见苏记有煤,都笑着说:“还是苏记靠谱,知道天冷了,早早备着煤,不像别家,现在才去囤,根本没货。”

阿福在旁边记账,见客人络绎不绝,忍不住对苏文砚说:“先生,还是您说得对,要是按洋历等采购日,现在咱也没煤卖。”

苏文砚笑了笑,没说话,只是翻了翻账本,在“霜降囤煤”旁边写了个“妥”字。

日子过得快,转眼到了第二年开春。元宵节刚过,苏文砚就翻着墙上的黄纸,指着“惊蛰”对阿福说:“明天去茶山看看,准备收新茶了。”

阿福看着洋历,疑惑道:“先生,洋历上离收茶还有十几天呢,而且现在茶山上的芽还没冒头,会不会太早了?”

“不早。”苏文砚放下账本,从抽屉里取出个布包,里面是去年收的茶叶样品,“你看,去年‘惊蛰’前三天,茶山就有新芽了,只是芽小,好多商户都等着芽大了再收,可那样的茶,味道就差了点。咱得提前去,跟茶农打好招呼,让他们把第一批芽留给咱,第一批芽嫩,泡出来的茶香,老主顾都认这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苏半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二天一早,苏文砚就带着阿福去了茶山。茶山在城郊,走了两个时辰才到。茶农老周正在地里锄草,见苏文砚来,赶紧放下锄头迎上来:“苏先生,您怎么来了?离收茶还有段日子呢。”

“我来看看,‘惊蛰’快到了,芽该冒头了。”苏文砚蹲下身,拨开茶树的枝条,果然看见枝桠间有小小的绿芽,“你看,这芽已经冒头了,再过三天‘惊蛰’,就能采了。我跟你说,今年的第一批芽,我全要了,价钱按去年的来,不压价。”

老周一听,脸上笑开了花:“还是苏先生实在!去年有商户等芽大了才来,压了我两成价钱,我这心里正犯愁呢。您放心,到时候我肯定把最好的芽留给您。”

苏文砚又跟其他茶农打了招呼,定下第一批茶叶,才带着阿福往回走。路上阿福说:“先生,您怎么知道茶芽已经冒头了?我刚才看了半天都没看见。”

“你没种过茶,不知道节气跟茶芽的关系。”苏文砚说,“‘惊蛰’一到,地气就暖了,茶芽就会冒头,这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规矩。而且茶芽冒头前三天,枝桠会有点发绿,你仔细看就能看见。”

阿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洋历上的日子就没用了吗?”

“有用,结账日、送货日,按洋历记清楚,省得出错。”苏文砚指了指天上的太阳,“但生计得按节气来,洋历记的是数字,节气记的是天地间的规矩,咱做买卖,不能只看数字,得懂规矩。”

三天后“惊蛰”,苏文砚带着伙计去茶山收茶。第一批茶芽嫩得能掐出水来,老周把茶叶装在麻袋里,每袋都过了秤,一点都不掺假。苏文砚看着麻袋里的茶叶,想起父亲当年说的话,忽然觉得,那些写在黄纸上的节气,不只是字,更是父亲留下来的念想,是苏家做买卖的本分。

回到账房,苏文砚把收茶的账目记好,又翻到洋历,见红圈标着的结账日快到了,便让阿福把账本整理好,准备跟商户结账。阿福整理账本时,见苏文砚在黄纸上的“惊蛰”旁边写了“收新茶,老周等五户,共三百斤”,字迹工整,墨色浓淡相宜。

“先生,您这黄纸都快写满了,明年要不要换张大点的?”阿福问。

苏文砚看着黄纸上的字迹,笑了笑:“不用,明年再贴张新的,接着写。这些节气,得一代一代记下去,苏家的生意才能一代一代做下去。”

窗外的梧桐叶又落了几片,落在洋历和黄纸上,阳光透过窗棂照进来,把红圈和墨字都映得暖融融的。苏文砚拿起狼毫,在账本上写下“春分”二字,笔尖落下时,他仿佛又听见父亲的声音:“挂历记的是日子,节气记的是生计,不能错。”

日子就这样在纸页间流转,西洋挂历上的红圈换了一圈又一圈,黄纸上的节气写了一张又一张。苏记的生意越做越稳,老主顾都说,苏记的煤总是最及时的,苏记的茶总是最香的,苏记的账总是最清楚的。他们不知道,那些藏在纸页间的节气,才是苏记长久的秘密。

后来阿福也成了账房先生,他学着苏文砚的样子,在西洋挂历旁贴张黄纸,用毛笔写二十四节气。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直接用洋历,他就说:“挂历记的是日子,节气记的是生计,不能错。”这句话,他从苏文砚那里听了无数遍,如今说出来,竟也有了几分当年苏文砚的模样。

民国二十五年冬天,苏文砚已经六十岁了,他把账房的活交给了阿福,自己则在账房里摆了张躺椅,没事就翻翻新贴的黄纸,看看洋历上的红圈。有一天,他看见阿福在“霜降”旁边写“囤煤,王煤场,五百斤”,字迹虽不如他的工整,却透着认真。他笑了笑,闭上眼睛,仿佛又看见二十年前,父亲抱着他,指着墙上的黄纸,一字一句地教他认节气。

风从窗棂吹进来,带着煤的暖香和茶的清香,落在纸页间。西洋挂历上的红圈依旧醒目,黄纸上的墨字依旧温润,那些藏在纸页间的节气,就像一颗一颗的种子,在时光里生根发芽,长成了苏家最坚实的根基,也长成了老城里最温暖的牵挂。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苏半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