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大民富商苏半城 > 第349集:当铺里的新放大镜

大民富商苏半城 第349集:当铺里的新放大镜

作者:竹晴园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29 10:37:12 来源:全本小说网

铜镜照心

民国十七年的秋老虎,把青石板路烤得冒热气。“宝昌当”的黑漆木门吱呀推开时,老掌柜周亭年正用绒布擦那副铜框老花镜,镜片上道细痕在阳光下亮了亮,像条没睡醒的银线。

柜台后新添的玻璃放大镜还透着冷光,黄铜底座擦得能映出人影。小伙计陈三儿正凑在镜前,把块青白玉牌翻来覆去地看,嘴里啧啧:“掌柜的,您瞧这纹路,放大镜下跟画儿似的,连玉里的棉絮都看得一清二楚。”

周亭年没抬头,指尖顺着老花镜的铜框摩挲——这框子是光绪年间的老物件,边角被岁月磨得圆润,贴着掌心暖烘烘的。他把眼镜架在鼻梁上,细痕刚好落在右眼余光里,像块温吞的胎记。“玉牌是谁当的?”

“东街头的张屠户,说儿子要去省城读书,差俩学费。”陈三儿把玉牌递过来,“我看这玉是新坑的,水头一般,最多给五块大洋。”

周亭年没接放大镜,只凑着老花镜看。镜片虽有细痕,却不挡光,玉牌上的缠枝纹在视野里慢慢清晰,连刻痕里积的细灰都看得见。他忽然用指尖敲了敲玉牌边缘:“这儿有处老绺,是盘玉时不小心磕的,张屠户用蜡填过,你没看出来?”

陈三儿愣了,赶紧拿过放大镜再看,果然见玉牌边角有道极细的裂纹,蜡质在镜下泛着浅白。“您这老花镜……比放大镜还厉害?”

“不是镜厉害,是得用心看。”周亭年摘下眼镜,指了指镜片上的细痕,“二十年前,有个姓林的姑娘来当玉佩,是她娘留的陪嫁,碎了道纹。我凑太近看,想多给她算两文钱,镜框就磕在柜台角上,留下这道痕。”

陈三儿早听过这故事,却还是忍不住问:“那姑娘后来赎回去了吗?”

“赎了,三年后抱着孩子来的,说玉佩是孩子的念想。”周亭年把玉牌放回锦盒,“张屠户的玉牌虽有绺,但玉质温,是他早年走镖时得的,当给咱们,心里肯定舍不得。你去跟他说,给六块大洋,赎期延到明年开春。”

陈三儿应着去了,刚走到门口,就见个穿蓝布衫的年轻人站在台阶下,手里攥着个布包,指节泛白。年轻人叫许念安,是城里中学的教员,前儿刚把母亲留下的银镯子当了三块大洋,给学生买课本。这会儿他攥着刚借来的钱,额头上全是汗。

“周掌柜,我来赎镯子。”许念安把布包放在柜台上,声音有点发紧。布包里的银元裹在粗布里,叮当作响。

周亭年点点头,让陈三儿去取当物。他见许念安总盯着那放大镜,便问:“小伙子,见过这新鲜玩意儿?”

“在学校见过,洋人老师用它看标本。”许念安笑了笑,“掌柜的,用这镜子看当物,肯定不会看走眼吧?”

“走眼倒难,就是容易冷了心。”周亭年把老花镜戴上,接过陈三儿递来的银镯子。镯子是民国初年的样式,镯身刻着“平安”二字,边缘磨得发亮,显然戴了多年。他凑着镜片看,镯子内侧有处极小的凹痕,是当年许念安小时候摔断镯子,后来请银匠补的——这细节,昨天陈三儿用放大镜看时,压根没注意。

“镯子没动过,你点点银元。”周亭年把镯子推过去,却没接钱,反而从抽屉里拿出个小布包,“这里面有两颗银元,是我昨天多算的——你这镯子是足银的,当年我给的价低了,该补你。”

许念安愣住了,手里的布包差点掉在柜台上。“掌柜的,昨天我没说……”

“不用你说,老物件都有脾气,得用心听。”周亭年摘下老花镜,细痕在灯光下晃了晃,“二十年前那姑娘的玉佩,要是我只用放大镜看碎纹,就只能按碎玉算价,可她那玉佩里,藏着她娘的念想,我得多给两文,让她能撑到赎回去的那天。你这镯子,藏着你娘的牵挂,我也不能让你亏了念想。”

许念安攥着镯子,眼圈有点红。他想起昨天来当镯子时,陈三儿用放大镜看了半天,只说“镯子一般,给三块”,他没敢多话,怕再少了钱,学生的课本就没着落。可周掌柜只用那副旧老花镜,就看出了镯子的分量,还主动补了钱。

“掌柜的,您这老花镜,比放大镜暖多了。”许念安轻声说。

周亭年笑了,把老花镜放进绒布套里:“放大镜看的是物件的纹路,老花镜记的是人心的纹路。当铺收的是老物件,守的是人心,要是只盯着纹路算钱,那生意就做凉了。”

许念安走后,陈三儿挠着头问:“掌柜的,您何必补那两块银元?他也没说什么。”

“要是只看眼前的钱,就不是‘宝昌当’了。”周亭年指了指柜台后的“诚信”匾额,“我爹当年开这当铺时,就说过,当物有价,人心无价。你用放大镜看一百次,不如用心里的秤称一次——那秤砣,就是老物件里藏的念想。”

陈三儿没说话,默默把放大镜挪到了柜台角落,反而把周亭年的老花镜摆在了显眼处。他想起昨天张屠户来当玉牌时,提到儿子要去省城读书,眼里的光;想起许念安攥着镯子时,手指的颤抖——这些细节,用放大镜根本看不见,只有用心,才能摸得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苏半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过了几天,天快黑时,店里来了个老太太,拄着拐杖,手里攥着个红布包,颤巍巍地走到柜台前。“周掌柜,您还认识我不?”老太太的声音有点哑,却带着股熟稔。

周亭年抬头,看了半天,忽然眼睛亮了:“您是……林姑娘?”

“是我,周掌柜。”老太太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我来赎当年的玉佩,当年您多给我的两文钱,我记了二十年,如今终于能赎回去了。”

周亭年赶紧从抽屉里拿出个锦盒,里面躺着枚碎纹玉佩,碎纹处用细银线缠了,还能看出当年的模样。他没拿放大镜,直接戴上老花镜,凑着看了看玉佩上的刻痕——还是当年的缠枝莲,只是玉色比从前温润了些。

“玉佩没动过,您点点当票。”周亭年把锦盒递过去,手指不小心碰到老太太的手,暖烘烘的。

老太太打开锦盒,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当年我娘走得急,就留下这枚玉佩,我当出去时,以为再也赎不回来了。您当年多给的两文钱,让我能给孩子买碗热粥,撑到我男人回来。”她擦了擦眼泪,从红布包里拿出银元,“这是本金加利息,您点点。”

周亭年没接钱,反而把锦盒又推了推:“利息就免了,当年那两文钱,换您今天能赎回玉佩,值了。”

老太太不肯,非要把利息留下,两人推让了半天,最后周亭年只收了本金。老太太走时,手里攥着锦盒,脚步都轻快了些,嘴里还念叨着:“还是‘宝昌当’好,守着人心做生意,比什么都强。”

老太太走后,陈三儿看着那枚空了的锦盒,忽然明白了周亭年的意思。他拿起那副铜框老花镜,试着戴在鼻梁上,镜片上的细痕落在视野里,像条温暖的线。他想起昨天看的块银锁,锁背上刻着个“福”字,当时用放大镜看,只觉得字刻得一般,可现在回想起来,那“福”字的笔画有点歪,像是孩子初学刻字时的模样——那银锁,说不定是哪个母亲亲手给孩子做的,藏着多少牵挂。

“掌柜的,明天我不用放大镜了,我也用您这老花镜学看当物。”陈三儿认真地说。

周亭年笑了,把老花镜递给他:“慢慢来,别急。这老花镜啊,得跟老物件磨,跟人心磨,磨久了,你就能看出物件里藏的故事,摸出人心底的念想——那才是当铺的根。”

秋老虎渐渐退了,街上的青石板路凉了下来。“宝昌当”的黑漆木门依旧每天吱呀开关,柜台后的玻璃放大镜,渐渐落了层薄灰,而那副铜框老花镜,却总被擦得发亮,架在周亭年或陈三儿的鼻梁上,映着柜台里的老物件,也映着来来往往的人心。

有次,个年轻媳妇来当嫁妆里的银簪,陈三儿用老花镜看了半天,发现簪子的银花里藏着个“安”字——是她丈夫的名字。他想起周亭年的话,给的价比放大镜算的高了一块,还把赎期延了半年。年轻媳妇走时,眼里含着泪,说:“等我男人回来,我一定来赎,这簪子,是他给我的念想。”

陈三儿看着她的背影,摸了摸鼻梁上的老花镜,镜片上的细痕温温的,像贴在心上。他终于明白,周亭年守的不是那副旧老花镜,也不是那些老物件,而是藏在物件里的人心——那些念想、牵挂、期盼,才是“宝昌当”最值钱的当物,也是最该守护的东西。

后来,陈三儿也有了自己的老花镜,是周亭年送的,铜框的,跟当年那副很像。他把周亭年的旧老花镜放进了锦盒,跟那枚碎纹玉佩的锦盒放在一起。每次有客人来当物件,他都会先戴上自己的老花镜,凑近了看,像周亭年当年那样——看物件的纹路,更看人心的纹路。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那台新放大镜,他总笑着说:“放大镜看的是物件,老花镜记的是人心。当铺收的是老物件,守的是人心,不能让客人亏了念想。”

这话,跟当年周亭年说的,一字不差。而“宝昌当”的“诚信”匾额,在岁月里越发光亮,像一颗温暖的心,守着城里人的念想,也守着生意人的本分。

喜欢大民富商苏半城请大家收藏:()大民富商苏半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