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 > 第27章 四行仓库(1)

10月26日的晨雾,是带着铁腥味的。

苏州河面上飘着层浓得化不开的灰霾,像一块浸了墨的湿棉絮,把河北岸的四行仓库裹得只剩道沉郁的轮廓。钢筋混凝土的墙体上,还留着去年银行搬迁时没拆干净的“中南银行”铜字,此刻被弹片刮得坑坑洼洼,边角卷着,像张布满伤痕的脸。墙根堆着半塌的民房残梁,断木上还挂着半块“杂货铺”的蓝布幌子,布面被硝烟熏得发黑,被风扯得晃荡,偶尔扫过墙面,发出细碎的“沙沙”声,混着远处隐约的枪炮声,成了这雾天里唯一的动静。

河岸边的芦苇丛半枯着,穗子上沾着露水,风一吹,水珠滴落在石板路上,溅起细小的泥点。几个逃难的百姓缩在芦苇丛后,探头往仓库的方向望——有个穿蓝布衫的老汉,手里攥着个布包,里面是给儿子带的棉衣,儿子是仓库里的兵,他已经在这儿蹲了两天,连儿子的影子都没看着;还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怀里抱着个瓷碗,碗里是半块凉透的窝头,她妈妈说,要等“打鬼子的叔叔”出来,把窝头送给他们。

朝歌食肆的铜皮屋顶在雾里露着半截,弧线溜滑的檐角沾着露水,折射出微弱的光。铜皮上还留着去年日军轰炸时的弹痕,浅褐色的锈迹顺着弹痕蔓延,像一道凝固的伤疤。食肆正门的黄铜旋转门还能转,只是转速慢了些,每转一圈都发出“吱呀”的声响,像是在喘着粗气。

朱成碧站在二楼的了望窗前,指尖抵着冰凉的玻璃。玻璃上蒙着层薄雾,她用指腹擦了擦,视线才清晰些。她穿着件靛蓝布衫,领口绣着朵小小的梅花,是她娘生前教她绣的,布衫的袖口磨破了,她用同色的线缝了道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手腕上戴着只银镯子,是祖传的物件,镯身上刻着“平安”二字,此刻随着她的动作,轻轻碰在窗沿上,发出“叮当”的轻响。

她的目光落在仓库一楼的窗口——三个穿灰布军装的士兵正扛着半人高的黄豆袋往墙面堆。袋子是粗麻布做的,边角磨破了,金黄的豆子从破口漏出来,撒在地上的断砖缝里,被后面的兵一脚碾实。最前面的兵看起来不过二十岁,脸上还带着稚气,绑腿松了,垂在脚踝处,他却没顾上系,只腾出一只手把袋子往上顶,另一只手死死抓着墙缝里的钢筋,额角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落在沾满尘土的衣领上,洇出深色的印子。

突然,那兵脚下一滑,黄豆袋往旁边歪了歪,他赶紧用肩膀扛住,脸憋得通红。旁边的班长赶紧过来搭手,两人一起把袋子堆好。班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了句什么,那兵点了点头,又弯腰去搬下一个袋子,手指被麻袋上的麻绳勒得发红,却没皱一下眉。

“灶上的饼快焦了。”

陈玄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靠在门框上,手里转着个黄铜打火机。打火机是旧的,外壳上刻着细密的纹路,磨得发亮,是他一直带在身上的物件。他穿着件米白衬衫,袖口随意挽着,露出腕上串的雷击木珠子,珠子被摩挲得温润,此刻正被他转得慢悠悠。他的头发有些长,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一点眉眼,却挡不住眼底藏着的锐光——那是平时“闲汉”模样里没有的,只有在他蹲在堤岸看水流、或是在院里摆弄旧门板时,才会偶尔露出来。

朱成碧回头,从桌上拿起块刚烙好的葱油饼递给他:“刚出锅的,还热着,你先垫垫。周叔刚来说,后院的旧门板找齐了,三块,都是以前装修时剩下的柚木,够沉,捆浮板正好。”

陈玄接过饼,咬了一口。饼烙得厚,边缘起了焦花,猪油的香味在嘴里散开,带着点麦子的清甜。他没动,指尖的打火机停了转,目光越过朱成碧的肩膀,死死盯着仓库西侧的断墙,眉峰微蹙,像是在算着什么。

“看什么呢?这么入神。”朱成碧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只看见灰蒙蒙的雾和仓库的墙,没什么特别的。

“西侧断墙后,有挺九二式重机枪。”陈玄嚼着饼,声音含糊却清晰,“两个鬼子兵在那儿抽烟,刚才一个抬手看了怀表——四十分钟前,这挺机枪换过一次人,换班的兵提着空水壶,脚步拖沓,像是没睡醒。”

朱成碧愣了愣,她在窗前站了半天,都没注意到断墙后有鬼子。她再往那边看,只能看见雾里隐约的断墙轮廓,什么都看不清。“你怎么看见的?”

“刚才在堤岸,借了个老乡的望远镜看的。”陈玄随口编了个理由,其实他的视力本就比常人好,再加上些早年练的本事,隔着几十米的雾,也能看清远处的动静。他没多说,转身往楼下走,脚步踩在柚木楼梯上,没发出半点声响,像是怕惊动什么。

大堂里,阿福正蹲在地上擦食肆的铜制门环。门环上还留着去年炮弹碎片划过的浅痕,他用细布蘸着煤油,一点点蹭掉上面的锈迹,动作仔细得像在擦拭什么宝贝。阿福今年十五岁,去年闸北被炸后,他爹娘没了,朱成碧看他可怜,就把他留在了食肆,平时帮着扫地、擦桌子,偶尔也去灶房打打下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看见陈玄下来,阿福赶紧站起来,手里的布还攥着,脸上沾了点煤油,像只花脸猫:“陈哥,刚才我去堤岸扔垃圾,看见仓库的兵在拆货架!好几个大木头架子,是硬木做的,他们用斧头劈成小块,钉在墙面的裂缝上,钉子敲得‘砰砰’响,震得墙皮都掉了。有个兵的手被钉子扎了,流了好多血,他就用嘴吸了吸,又继续钉,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嗯。”陈玄应了声,走到柜台前,从抽屉里拿出个小本子——是用洋行废纸订的,纸页边缘卷着,封面用铅笔写着“记”字。他掏出支半截的铅笔,快速画着四行仓库的简易布防图:东侧三个火力点,用圈标出来;西侧两挺重机枪,用叉标着;正门堆着五层沙袋,画了道粗线;唯独西南角的杂货铺残垣,只画了个方框,里面是空的,像个没补上的缺口。

铅笔尖顿在“西南角”三个字上,他抬头又看了眼窗外的仓库方向,眉头皱得更紧了。那片残垣断墙只到腰高,根本挡不住子弹,要是鬼子从这儿冲锋,仓库里的火力根本罩不住——重机枪的射程够,可角度不对,打不到拐角后的敌人;轻机枪又太弱,挡不住成群的步兵。

正画着,远处传来“哗啦”一声脆响,像是什么东西碎了。

陈玄放下本子,快步走到门口。雾稍微散了些,能看清仓库墙根的景象——一根水管裂了,水流在地上积成个小水洼,泛着浑浊的光。几个士兵赶紧跑过去,有的用破布堵缺口,有的用头盔接水,却怎么也堵不住,水顺着砖缝往下渗,在墙根积成滩泥。

一个矮个子兵蹲下来,用手捧着水往嘴里送,刚喝了一口,就被旁边的班长拉了一把:“省着点!后面没水了,伤员还得用!”那兵愣了愣,把手缩回来,在裤子上擦了擦,脸上露出些不好意思的神色,又扛起一块木板往楼上跑,木板太重,压得他肩膀往下沉。

陈玄皱了皱眉,他知道这仓库的水源本就靠屋檐接雨水。昨天他在堤岸看见过,仓库屋檐下摆着四个木桶,里面的水加起来也不过半桶,现在水管炸了,用不了多久,守军就得断水。

这时,一个穿工装的工人从旁边的弄堂走出来,手里拎着个空饭盒,饭盒上还留着“上海纺织厂”的蓝色字样,边缘磕得坑坑洼洼。工人的脸上沾着灰,衣服的袖子破了,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秋衣。看见陈玄站在门口,他往这边凑了凑,声音压得低,像是怕被什么人听见:“小伙子,别在这儿待着,鬼子的巡逻队快过来了。昨天我在这儿看仓库,被鬼子的流弹擦破了胳膊,现在还疼着呢,要不是跑得快,命都没了。”

工人说着,撸起袖子,露出胳膊上一道浅褐色的伤疤,伤口刚结痂,还泛着红。

“仓库里的兵,现在还有吃的吗?”陈玄问,目光还落在仓库的方向。

“哪还有什么吃的。”工人叹了口气,摇了摇头,“昨天我看见个兵在墙根啃干饼,饼硬得能硌掉牙,他啃了半天都没啃动,饼渣掉在地上,他都蹲下来捡着吃了。听说粮袋早就空了,全靠百姓偷偷送点东西,可河面被封了,鬼子的机枪架在对岸,谁送谁倒霉。昨天巷口老郑推了块木板送面包,刚下河就被鬼子的机枪打穿了木板,面包全泡了水,老郑的胳膊也被流弹擦破了,现在还在家躺着呢。”

陈玄没再说话,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板,递给工人:“去对面的铺子买碗热粥喝吧,天凉。”

工人愣了愣,赶紧摆手:“不用不用,我不饿。”

“拿着吧。”陈玄把铜板塞到他手里,“就当是问你事的谢礼。”

工人接过铜板,眼眶有点红,小声说了句“谢谢”,转身往巷口的粥铺走,脚步比刚才轻快了些。

陈玄关上门,往灶房走。朱成碧还在烙饼,铁鏊上摆着六块饼,猪油在鏊上“滋啦”响,香味飘满了整个灶房。她看见陈玄进来,问:“刚才跟谁说话呢?”

“一个工人,说仓库的兵快断粮了。”陈玄走到灶台边,帮着把烙好的饼往粗布包里放,“我去趟洋行,买点消炎药回来,仓库里的伤员肯定用得上。”

“你有钱吗?”朱成碧问。家里的银元早就用得差不多了,前两天买粮食,还是用食肆里的旧铜器换的。

陈玄从口袋里掏出块银元,放在灶台上。银元是旧的,边缘有些磨损,上面的“光绪元宝”字样还能看清:“上次帮洋行老板修水管,他给的工钱,一直没花。”

其实这银元是他从一个古董贩子手里换的,他身上带着些前几年淘的小物件,不值钱,却能换点现钱。他没跟朱成碧说,怕她担心。

“早去早回,路上小心。”朱成碧没多问,只把刚烙好的一块饼塞进他手里,“拿着路上吃,别饿着。”

陈玄接过饼,点了点头,转身往门外走。

洋行在静安寺路,离食肆有两条街的距离。路上的行人不多,大多是逃难的百姓,背着包袱,牵着孩子,脚步匆匆,脸上满是惶恐。偶尔能看见几个穿西装的洋人,慢悠悠地走在街边,手里拿着手杖,对周围的混乱视而不见——租界里还是太平的,洋人们依旧过着自己的日子,仿佛河对岸的枪炮声只是一场遥远的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洋行的门脸很大,铜制的门环擦得发亮,门口站着个穿黑西装的门童,看见陈玄进来,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语气有些冷淡:“先生,请问您需要什么?”

“我要两盒消炎药。”陈玄说。

门童把他领进店里,洋行老板正坐在柜台后看报纸,是个五十多岁的英国人,留着络腮胡,手里拿着个银质的烟斗。听见动静,他抬起头,用生硬的中文问:“消炎药?你要这个做什么?”

“给朋友用,他生病了。”陈玄没说实话。

英国人笑了笑,放下报纸,从柜台里拿出两盒消炎药,放在柜台上:“这是进口的,很贵,一块银元一盒。”

陈玄把两块银元放在柜台上,拿起药盒揣进怀里。药盒是铁制的,棱角硌着胸口,让他想起些遥远的日子——那时他也常揣着药,在演训场奔波,只是那时的药,比现在的要精致得多。

“你们中国人真疯狂。”英国人突然说,看着陈玄的背影,“为了一座楼,不要命了。”

陈玄没回头,径直走出了洋行。他知道英国人说的是四行仓库,在洋人眼里,这场战争不过是一场闹剧,可在他眼里,这是家国存亡的关头,容不得半点退缩。

回到食肆时,已经是中午了。雾散了些,阳光透过云层照下来,落在地上,形成一道道斑驳的光。朱成碧正把烙好的葱油饼往粗布包里塞,已经装了三个大布包,每个包里都有七八十块饼。周木匠坐在桌边,手里拿着张地下通道的草图,图纸是用炭笔画的,线条歪歪扭扭,边缘还沾着点炭灰。

周木匠今年六十多岁了,头发全白了,用一根粗布带子扎在脑后。他是建食肆时的老木工,食肆里的桌椅、门窗,都是他亲手做的。去年日军轰炸时,他的儿子没了,他就留在了食肆,帮着朱成碧打理些杂事,平时也修修桌椅,日子过得简单。

看见陈玄回来,周木匠赶紧站起来,把草图递给他:“玄小子,你看这通道,从酒窖后面下去,台阶是石头铺的,能通到南岸的芦苇丛,离仓库侧门只有五十步。我去年检修过,通道没塌,就是有点潮,得小心滑。只是不知道出口附近有没有鬼子的暗哨,要是有的话,咱们送物资就危险了。”

陈玄接过草图,仔细看了看。通道的入口在酒窖的角落里,用一块石板盖着,平时不注意根本发现不了。他指了指通道出口的位置,对周木匠说:“往西三十步,有个流动暗哨,每二十分钟探次头,带的是三八式步枪,子弹没上膛。我刚才在堤岸看见他换弹夹,动作慢,应该是个新兵,没什么经验。咱们可以趁他换班的空当走,换班有十分钟的时间,足够咱们把浮板推到仓库侧门了。”

“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周木匠愣了愣,眼睛瞪得大,“连暗哨的枪型都知道,你以前是不是当过兵?”

陈玄没直接回答,只笑了笑:“以前跟着老乡学过点本事,能看出些门道。浮板得加固,用三块门板拼成‘品’字形,中间垫层铁皮,能挡步枪弹,再涂成黑色,夜里探照灯照不出来。”

周木匠点了点头,没再追问。他知道陈玄是个有本事的人,只是不爱说罢了。他拄着拐杖站起来,往后院走:“我去把铁皮找出来,后院还有几块去年修屋顶剩下的铁皮,应该够垫浮板的。”

朱成碧走到陈玄身边,递给他一杯热水:“歇会儿吧,跑了一上午,累了。”

陈玄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水是温的,带着点淡淡的茶香,是朱成碧用去年剩下的茶叶泡的,平时舍不得喝,只有客人来的时候才拿出来。

“对了,刚才有个姑娘来找你。”朱成碧突然说,“穿蓝布学生装,辫子上沾着泥,说她哥是仓库的通讯兵,想让咱们帮忙送电话线。我让她在楼上等着了,你去看看吧。”

陈玄点了点头,往二楼走。二楼的房间大多空着,去年日军轰炸后,客人就少了,只有几个逃难的百姓住在这儿,朱成碧没收他们的钱,还管他们吃饭。

林秀芝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手里紧紧攥着个小药箱,药箱是木制的,上面贴着张纸条,写着“林阿明收”。她穿着件蓝布学生装,衣服的袖子破了,露出里面打了补丁的衬衣,辫子上沾着泥,发梢还滴着水,显然是跑了很远的路。她的眼睛红红的,像是刚哭过,看见陈玄进来,赶紧站起来,有些局促地攥着衣角:“你就是陈哥吧?朱姐说你能帮忙。”

“坐吧。”陈玄指了指对面的椅子,“你哥是仓库的通讯兵?电话线怎么断的?”

林秀芝坐下,把药箱放在腿上,声音有些发颤:“昨天鬼子轰炸,把电话线炸断了。我哥托人带信出来,说谢团长急着联系外界,要是联系不上,仓库里的伤员就没救了——没有药,也没有绷带,有的兵腿上的伤口都化脓了,只能用面粉袋当绷带,渗血的布条都结了痂,碰一下就疼得直抽气。”

她说着,从口袋里掏出张纸条,纸条皱巴巴的,上面的字是用铅笔写的,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这是我哥写的,他说只有朝歌食肆能往南岸送东西,让我来找你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玄接过纸条,上面写着:“秀芝,速去朝歌食肆,求朱老板送电话线、消炎药,伤员急需。阿明字。”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急切。

“电话线你带来了吗?”陈玄问。

“带来了。”林秀芝从药箱里拿出一卷电话线,线是黑色的,缠着个木轴,“是租界里的同学帮忙找的,说能用上。”

陈玄点了点头,把纸条还给她:“放心,今晚我就把电话线和药送过去。你先在这儿歇会儿,朱姐烙了饼,一会儿吃点东西。”

林秀芝感激地看着他,眼眶又红了:“谢谢陈哥,谢谢你们。要是我哥能平安回来,我一定好好谢谢你们。”

“都是中国人,应该的。”陈玄说。他站起身,往楼下走——他得赶紧把浮板弄好,还要再去堤岸看看,确认暗哨的换班时间,不能出半点差错。

后院里,周木匠已经把铁皮找出来了,正用剪刀剪铁皮。铁皮很薄,剪起来却不容易,周木匠的手有些抖,剪了半天,才剪出一块合适的大小。阿福在旁边帮忙递东西,一会儿递剪刀,一会儿递麻绳,忙得满头大汗。

陈玄走过去,接过周木匠手里的剪刀:“我来吧,您歇会儿。”

他剪铁皮的动作很熟练,剪刀在他手里像是有了生命,很快就剪出了三块大小合适的铁皮。周木匠看着他,眼里满是惊讶:“玄小子,你还有这手艺?”

“以前学过点。”陈玄随口说,其实这是他在部队里练的——那时经常要剪铁皮做简易工事,时间长了,就练出了这手艺。

他把铁皮垫在门板中间,用麻绳把三块门板捆成“品”字形。麻绳绕得紧,每道结都打得是防滑结,确保浮板不会散。阿福在旁边帮忙扶着门板,看着陈玄熟练的动作,小声问:“陈哥,你以前是不是当过兵啊?我听我爹说,当兵的人都很厉害,会很多本事。”

陈玄愣了愣,摸了摸阿福的头:“以前跟着老乡学过点,不算当兵。”

阿福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又继续扶着门板。

太阳渐渐西斜,天色暗了下来。朱成碧把最后一块葱油饼装进布包,又把两桶热水装进铜壶——铜壶是食肆里的老物件,能保温,热水装在里面,到了仓库还是热的。她还找了两卷棉衣,是去年客人落下的,虽然旧了,却还能保暖,仓库里冷,士兵们肯定用得上。

林秀芝也来帮忙,她把消炎药和电话线装进布包,动作仔细,生怕把东西弄坏了。周木匠把浮板推到食肆门口,浮板很重,三个人一起推,才把它推到河边的堤岸旁。

陈玄看了看天,夜色已经降临,河面上飘着层薄雾,远处的日军哨卡亮了灯,探照灯的光扫过河面,发出“嗡嗡”的声响。他从袖口里摸出块碎镜片——是用食肆水晶灯的残片磨的,边缘被磨得光滑,能当反光镜用。

“我先去堤岸探路。”陈玄对朱成碧说,“用镜片晃三下,你们就把浮板推过来。暗哨换班的空当只有十分钟,得抓紧。”

“小心点。”朱成碧递过块热饼,指尖碰了碰他的手背,“早去早回,我在这儿等你。”

陈玄接过饼,咬了一口,点了点头。他没多说,转身往堤岸的芦苇丛走。芦苇有半人高,风吹过芦苇,发出“沙沙”的声响,掩盖了他的脚步声。他猫着腰,一步步往前走,脚下的石板路有青苔,很滑,他走得很慢,生怕滑倒。

走到通道出口的位置,他停下来,掏出镜片,对着仓库侧门晃了晃——里面没动静。他又晃了两下,过了一会儿,侧门开了条缝,一个穿灰布军装的士兵探出头来,手里举着枪,枪栓拉得“咔嗒”响,声音压得低:“谁?口令!”

“送物资的,朝歌食肆的。”陈玄也压低声音,“林阿明是通讯兵,他妹妹让我来的。”

士兵愣了愣,没立刻开门,而是转身往仓库里喊:“林阿明!有人找你!”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同样军装的士兵跑过来,他个子不高,脸上满是疲惫,眼里却很亮。看见陈玄,他愣了愣:“你是……秀芝让你来的?”

“是。”陈玄点头,“她让我送电话线和药过来。”

林阿明这才放心,把门拉开些:“快进来!鬼子的暗哨在附近换班,刚过去没多久,一会儿就该回来了。”

陈玄跟着林阿明走进仓库,一股混杂着血腥味、火药味和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忍不住皱了皱眉。仓库的一楼堆着半人高的黄豆袋,形成一道道掩体,黄豆袋上有不少弹孔,金黄的豆子从孔里漏出来,撒在地上。墙上到处是炮弹划过的痕迹,露出里面的钢筋,有人用红药水在墙上写了“誓与仓库共存亡”七个字,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

几个伤员靠在沙袋上,有的腿上缠着面粉袋改的绷带,绷带已经被血浸透,有的地方还在渗血;有的士兵胳膊用木板固定着,木板是从货架上拆下来的,上面还留着钉子眼。他们看见陈玄,都抬起头,眼里满是惊讶,像是没想到真的有人能送物资进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明,这是谁啊?”一个坐在旁边的士兵问,他是四川口音,脸上还带着点稚气,嘴唇干裂得起了皮。

“是我妹妹请来送物资的。”林阿明说,帮着陈玄把布包往地上放,“快看看,有饼,还有热水!”

士兵们一下子围了过来,眼里满是惊喜。一个伤兵想站起来,却因为腿伤没站稳,陈玄赶紧扶了他一把。伤兵笑了笑,露出两排白牙:“谢谢老乡,我们都快两天没吃热乎饭了。”

陈玄没说话,只把布包打开,拿出葱油饼分给大家。士兵们拿着饼,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有的兵吃得太快,噎得直咳嗽,旁边的兵赶紧递过热水。看着他们的样子,陈玄心里有些发酸——这些兵,大多不过二十岁,本该在家乡读书、种地,却因为战争,不得不拿起枪,在这孤楼里拼命。

“你就是送物资的老乡?”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陈玄抬头,看见一个穿灰布军装的军官走下来。他个子很高,肩膀很宽,穿着洗得发白的军装,腰间别着把毛瑟枪,枪套擦得发亮。他的脸上满是疲惫,眼里却很有神,透着股军人的坚毅,这人就是谢晋元。

“是。”陈玄站起身,看着谢晋元。

谢晋元走到他面前,伸出手:“我是谢晋元,多谢老乡帮忙送物资。”

陈玄握住他的手,手很粗糙,满是老茧,指关节上还有道没愈合的伤口,应该是练枪时磨的。“我叫陈玄。”

“陈玄。”谢晋元重复了一遍这个名字,目光落在他身上,带着点审视,“你是怎么进来的?河面被鬼子封了,我们的人出去都很难,你怎么能把物资送进来?”

“从地下通道来的,在朝歌食肆的酒窖后面,能通到南岸的芦苇丛。”陈玄说。

谢晋元点了点头,又问:“你刚才说,你懂点战术?林阿明跟我说,你能帮我们调整火力点?”

陈玄愣了愣,没想到林阿明会跟谢晋元说这个。他点了点头:“我以前在地方武装待过,跟着老兵学过点巷战,看仓库的工事,有些地方可以调整一下,能更好地挡住鬼子。”

“哦?”谢晋元挑了挑眉,眼里多了点质疑,“那你说说,哪里需要调整?”

“西侧。”陈玄指着仓库西侧的方向,“西侧的黄豆袋只堆了三层,太浅了,挡不住鬼子的重机枪子弹。而且机枪架得太高,打不到拐角后的敌人,要是鬼子从西南角的杂货铺残垣冲锋,咱们的火力根本罩不住。”

谢晋元的眉头皱了皱,他知道西侧是弱点,却没想到陈玄能看得这么准。他又问:“那你有什么办法?”

“把西侧的黄豆袋再加两层,留两个射击孔,一个打正面,一个打侧方,这样能覆盖拐角的区域。再在杂货铺残垣后面架一挺轻机枪,和仓库里的重机枪形成交叉火力,鬼子冲不过来。”陈玄说,“另外,咱们的弹药要省着用,别轻易开枪,等鬼子靠近了再打,这样能减少弹药消耗。”

谢晋元沉默了,他看着陈玄,像是在判断他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过了一会儿,他对身边的排长说:“张排长,带陈先生去西侧看看。”

张排长点了点头,对陈玄说:“跟我来。”

陈玄跟着张排长往西侧走,谢晋元也跟了过来。西侧的工事确实像陈玄说的那样,黄豆袋堆得浅,机枪架得高,射击角度很有限。张排长蹲下来,摸了摸黄豆袋:“之前我们也想过加黄豆袋,可黄豆不够了,只能堆这么多。”

“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陈玄说,“仓库里不是有很多空粮袋吗?装些沙土,堆在黄豆袋后面,能增加厚度,挡得住子弹。”

谢晋元眼睛亮了亮,这是个好办法,他怎么没想到。他看着陈玄,眼里的质疑少了些,多了点认可:“你这个办法不错。只是……你为什么要留下来帮我们?这里随时可能死人,你没必要冒这个险。”

陈玄看着谢晋元,又看了看周围的士兵,他们都在看着他,眼里满是期待。他深吸一口气,说出了心里的想法:“我是中国人,看着弟兄们在这拼命,我不能走。只要能打跑鬼子,就算死在这里,也值了。”

谢晋元沉默了,他拍了拍陈玄的肩膀,没说话,却用行动表明了态度,他同意陈玄留下来了。

夜色渐深,仓库的窗口亮了几盏煤油灯,昏黄的光映在墙上“誓与仓库共存亡”的字迹上,那字迹是用红药水写的,歪歪扭扭,却透着股不服输的劲。陈玄和谢晋元站在仓库二楼,看着河对岸的朝歌食肆,朱成碧还在窗口望着,灯光透过玻璃,像一颗温暖的星。

“明天让朱老板多送点水和药过来。”谢晋元说,声音有些沙哑。

“好。”陈玄点头,“我会跟她说的。”

他看着仓库里的士兵,有的在啃饼,有的在给伤员换药,有的在擦枪,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倦意,却没人说一句退缩的话。他知道,从今晚起,他不再只是朝歌食肆的“闲汉”,而是这孤楼里的一员,要和四百多个战士一起,守住这片土地,守住这乱世里的一点希望。

河面上,探照灯的光还在扫来扫去,远处的枪炮声隐约传来,可仓库里的人,却像是没听见一样,依旧在忙着加固工事、擦拭武器。陈玄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可他不怕,有这些可爱的士兵在,有河对岸的朱成碧和百姓在,他相信,他们一定能守住这座孤楼,守住这最后的希望。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