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 > 第33章 武汉来信

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 第33章 武汉来信

作者:吾妻浅仓唯 分类:武侠仙侠 更新时间:2025-11-22 09:06:11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上海的梅雨季来得比往年早。细雨像扯不断的棉线,从清晨缠到黄昏,把巷口的青石板润得发亮,倒映着朝歌食肆那块褪色的木招牌——“朝歌”两个红漆字被雨洗过,倒显出几分鲜活,像是在对抗这满城的压抑。

朱成碧蹲在后院的桂花树下,正把新收的桂花往竹筛里摊。去年深秋的老桂花早被她封进陶罐,藏在地窖最深处,混着从印度商人手里换的奎宁粉末——那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的存货,当时没送完,如今成了她的念想。指尖拂过筛里的花瓣,细小的水珠沾在指腹,凉丝丝的,让她想起四年前那个同样下雨的深秋。

那天她和陈玄裹着同一件破棉絮,缩在弄堂尽头的菜窖里。菜窖里堆着半窖萝卜,潮湿的霉味混着奎宁的苦味,呛得人直咳嗽。陈玄手里攥着个铁皮盒,里面是刚从租界药房偷买的奎宁,每一片都裹着油纸,怕受潮。“听说红军过了湘江,好多人得了疟疾,这药得赶紧送出去。”陈玄的声音压得极低,外面传来巡捕的皮鞋声,两人赶紧往萝卜堆后缩了缩。

“朱姐,玄哥!王婶送了碗热汤圆来,说驱驱湿气!”小石头的声音从堂屋传来,打断了朱成碧的回忆。少年抱着个粗瓷碗,裤脚沾着泥,是刚才冒雨去王婶家取的。小石头今年十五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冬天跟着逃难的人群到上海,差点冻饿在街头,是朱成碧把他捡回来的。他知道食肆里藏着秘密,却从不多问,只是每天劈柴、挑水、帮着望风,眼睛亮得像淬了火。

朱成碧接过碗,汤圆还冒着热气,芝麻馅的甜香混着桂花味,在雨雾里散开。“王婶还说啥了?”她舀了个汤圆放进嘴里,热乎气顺着喉咙往下滑,暖了半截身子。“王婶说,巷口的日军岗哨换了人,新来的那个爱查老百姓的菜篮,让咱们送东西时多留心。”小石头蹲在门槛上,一边吃汤圆一边说,眼睛还不忘盯着巷口的动静。

陈玄就是这时回来的。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灰中山装,肩头被雨打湿了一大片,手里攥着个牛皮纸信封,封蜡是教会常用的十字纹,边角却压了个极小的“伍”字。朱成碧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这个标记,她太熟悉了。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冬天,他们往陕北送棉布,武汉来的联络人递来的字条上,落款处就有这个字。

“皮埃尔神父亲自送来的,说这信是武汉转来的,要咱们亲手拆,阅后即焚。”陈玄的声音压得很低,指腹在封蜡上摩挲着,指尖有些发颤。两人没敢在堂屋多待,快步躲进后厨,关紧了那扇漏风的木窗。后厨的灶上还温着锅鲥鱼汤,白汽裹着鲜气漫出来,在油垢斑驳的墙面上凝出细小的水珠,倒让这紧张的时刻多了点烟火气。

陈玄用小刀轻轻挑开封蜡,动作慢得像在怕碰碎什么。抽出的信纸是延安造的粗制毛边纸,纸面粗糙,带着草木的纤维,却被叠得方方正正,没有一丝褶皱。字迹是钢笔写的,笔力沉稳,撇捺间透着股恳切,没有半句虚话,开头直截了当:“成碧、陈玄二同志:展信时,料沪上已入梅,君等奔走于雨雾之中,辛苦可知。”

朱成碧的指尖落在“辛苦可知”四个字上,忽然就红了眼眶。她想起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春,为了把盐巴混进腌菜坛,她的手被坛沿划得全是口子,鲜血渗进咸菜里,她却笑着跟陈玄说“没事,盐能杀菌”;想起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陈玄为了护着一批急救包,在日军岗哨被搜身,挨了两记枪托,回来只说“包没湿,就是衣服破了点”。这些藏在烟火气里的疼,他们从没跟任何人说过,可这封信里的四个字,却像有人亲眼看见过一样,把所有的委屈都揉成了暖。

往下读,信里竟把他们四年转运的事记得清清楚楚,桩桩件件都落到了实处:“民国二十三年秋,君等转递之奎宁,解中央红军湘江战后疟疾之困。彼时红军刚过湘江,伤员过半,药品告罄,有战士高烧至昏迷,得君等之药,次日便随队前行,终突破乌江天险。此事,时任红军卫生部长的同志曾多次提及,言‘沪上同志之援,救红军于危难’。”

陈玄的呼吸顿了顿,指腹按在“湘江战后”四个字上。他还记得当时联络人带来的消息,说奎宁送到时,有个卫生员抱着药盒哭了,说“这下能救好多人了”。那时他们只觉得做了件该做的事,却没想到,这件事会被记这么久,还传到了延安。

“民国二十四年春,君等以腌菜坛藏盐之法,转运盐巴至云贵高原。彼时红一方面军在遵义休整,当地缺盐,战士们嚼着没盐的干粮行军,不少人腿软得走不动路。君等所送之盐,虽仅百余斤,却让一个连的战士多撑了三程路,顺利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法之巧,后被编入红军敌后物资转运手册,供各地参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成碧忍不住笑了,眼里却含着泪。那年她和陈玄为了让盐巴不被发现,特意往坛里加了花椒和辣椒,想着就算被查,也能装成是自家腌的咸菜。现在想来,那些呛人的花椒味,竟成了最珍贵的回忆。

信的中段,话锋转向了当前的抗战局势,没有空泛的口号,全是实实在在的进展:“今晋西北伏击战告捷,贺师长与关政委来电称,君等所送之盘尼西林,救二十余重伤员性命。其中有一班长,腿被子弹击穿,伤口化脓至骨,王医生本欲截肢,得此药后,十日便好转,如今已能拄着拐杖送弹药。汉口机场之伊-16战机,用君等转运之苏联航空零件与煤油,近日击落日军侦察机两架,使晋西北前线之空袭减少大半——敌后转运非小事,君等每送一批物资,前线便多一分胜算,民族便多一分希望。”

“是张班长!”小石头不知何时站在了后厨门口,手里还攥着个没吃完的汤圆,“上次赵叔从晋西北回来,说有个张班长腿伤快好了,还问起送药的上海同志,没想到就是咱们送的!”朱成碧摸了摸他的头,把信纸往下挪了挪,让他也能看见。少年的眼睛越睁越大,嘴角咧着,却不敢大声笑,怕惊动外面的人。

最让他们心头一暖的,是信里对安全的叮嘱。没有华丽的辞藻,全是具体的提醒,像家人般细致:“敌后工作艰险,切记‘隐蔽精干,长期埋伏’之原则,切勿因一时之急而轻身犯险。前日闻沪上日军加强租界巡查,在苏州河沿岸增设岗哨,严查过往船只与车辆。君等若遇突发情况,可凭此信找法租界圣玛利亚教堂皮埃尔神父,他是我方可靠同志,会协助联络组织,安排转移。君等安好,即是对革命事业之重要贡献,切勿因小失大。”

陈玄想起前几天,他在租界看到日军的巡逻队,手里拿着名单,挨家挨户地查“可疑分子”。当时他还跟朱成碧说“得再小心些”,没想到这封信里,连上海的局势都摸得这么清楚。这份牵挂,比任何鼓励都让人安心。

信的末尾,是平实却有力的期望,没有半句虚言:“当前抗战虽处相持阶段,然教员同志所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绝非虚语。君等在沪上点燃的这簇火,与陕北窑洞的灯火、晋西北战场的炮火、武汉城头的灯火聚在一起,终能烧退日寇,照亮中华。此信阅后即焚,切勿留存,以免落入敌手。伍豪 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三十日 于武汉”

陈玄把信纸凑到灶火边,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纸页,慢慢把字迹吞进黑暗里。朱成碧蹲在一旁,看着纸页卷缩、成灰,却把每一句话都刻在了心里。最后一点纸灰落在灶膛里,混着鲥鱼汤的鲜气,像是把这封信的温度,永远留在了他们身边。

“原来咱们做的这些事,延安都知道,伍豪同志也知道。”朱成碧站起身,往灶里添了块柴,火光映在她脸上,比平时亮了不少。她想起四年前刚开始转运物资时,陈玄曾说“咱们就像暗夜里的萤火虫,不知道光能不能照远”,现在她终于知道,这光不仅照远了,还被人稳稳地接住了。

陈玄摸出那块黄铜怀表——这是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送奎宁时,联络人给的,表背刻着个“红”字,表链是用细铁丝缠的,已经磨得发亮。他把怀表贴在胸口,能感受到表芯的跳动,像和信里的叮嘱、和远方的革命脉搏,慢慢合在了一起。“下批磺胺下周三到,得跟赵叔商量,把路线再绕远些,避开苏州河的新岗哨。”他的声音很稳,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还有小石头,得跟他说,以后不管谁问,都不能提地窖里的东西,就说都是做菜用的桂花和面粉。”朱成碧看着蹲在门槛上的少年,小石头正攥着衣角,眼睛亮得像星星,知道他都听见了。

小石头跑过来,拉着朱成碧的衣角:“朱姐,我记住了!以后我帮着望风,要是看见日军岗哨过来,我就咳嗽三声报信!等我再长大些,我也想送物资,像赵叔一样,把药送到晋西北,救更多的战士!”

朱成碧笑着点头,摸了摸他的头:“好,等你长大,咱们一起送,到时候就不用躲躲藏藏了,光明正大地把物资送到前线去。”

午后的雨渐渐小了,阳光透过后厨的窗棂,在地上洒下细碎的光斑。朱成碧和陈玄在后院整理空的煤油桶,桶身裹着的粗布还留着桂花味——这是他们从民国二十三年就用的法子,用桂花香盖过机油味,能瞒过日军军犬的鼻子。陈玄把桶摞得整整齐齐,朱成碧则在桶身上贴了张纸条,写着“桂花酱”,怕被人误翻。

“你看,从长征到现在,咱们用的还是老办法,可心里的底气不一样了。”朱成碧擦着桶身上的泥,“以前是摸着黑走,不知道前面有没有路,现在有伍豪同志的信,有组织的指引,就像走夜路有了灯。”

陈玄靠在晾衣绳旁,看着竹筛里的桂花干:“信里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咱们这簇火虽然小,可只要一直烧着,总有一天能和全国的火聚在一起。到时候,上海的雨雾就散了,晋西北的黄土坡上也能种桂花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傍晚时分,地下交通员老周来了。他穿着件洋布衫,手里提着个鸟笼,像是来遛鸟的,走到食肆门口时,悄悄把一张字条塞给了陈玄。字条上写着:“滇越铁路已疏通,磺胺从越南海防港入境,下周三由民夫队赵叔护送抵沪,接头暗号‘桂花甜’。”

陈玄把字条递给朱成碧,两人对视一眼,都松了口气。老周压低声音说:“武汉方面还传来消息,说教员同志近日在延安作报告,提到‘敌后地下党是抗战的重要力量,要关心他们的安全,保障他们的工作条件’——你们在上海的事,延安都记着呢。”

老周走后,朱成碧把字条放进地窖的陶罐里,和那些陈年的桂花、旧字条放在一起。地窖里很静,只有水珠从石壁上滴落的声音,她忽然觉得,这里不是藏东西的地方,而是藏着希望的地方——藏着他们四年的坚守,藏着延安的牵挂,藏着胜利的曙光。

那天晚上,食肆的灯亮到很晚。朱成碧在灶上炖了锅小米粥,陈玄在账本上记下“收到伍豪同志来信,下批磺胺待接应”,小石头则在一旁帮忙剥桂花,把花瓣放进瓷碗里。粥香混着桂花味,飘满了整个食肆,也飘出了巷口,在上海的雨雾里,晕开一圈温暖的光。

“等抗战胜利了,咱们把食肆的墙刷成白色,院里种满桂花。”朱成碧盛了碗粥递给陈玄,“到时候请伍豪同志来坐,给他吃葱油饼,喝鲥鱼汤,告诉他,咱们没辜负他的叮嘱,没辜负组织的信任。”

陈玄接过碗,眼里映着灶火:“还要告诉他,沪上的这簇火,一直亮着,直到全中国都亮起来。”

窗外的雨停了,一轮新月从云层里钻出来,清辉洒在青石板上,也洒在朝歌食肆的木招牌上。朱成碧知道,前路或许还有艰险,还有无数个需要躲躲藏藏的日子,但只要有这封信的温度,有组织的指引,有彼此的陪伴,那束象征胜利的曙光,就会越来越近,终有一天,会照亮整个上海,照亮整个中国。

喜欢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请大家收藏:()飞升大罗天后才发现是洪荒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