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 > 第20章 春晓计划:希望之种

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哈尔滨的严寒达到顶峰。松花江完全封冻,江面上的积雪厚达尺余。但在江北新开辟的试验农场里,一座座玻璃温室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室内绿意盎然。

林文澜踩着厚厚的积雪走进温室,热气扑面而来。农技员正带着几个学生在记录番茄生长数据,见到司令到来,连忙起身敬礼。

"不必多礼。"林文澜摆手,仔细察看番茄长势,"这些品种抗寒性能如何?"

"报告司令,这是我们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在零下环境里也能正常生长。"年轻的农技员兴奋地介绍,"如果试验成功,明年就能在普通大棚推广。"

林文澜满意地点头,转向随行的农业专家:"陈教授,您看这个'春晓计划'可行性如何?"

白发苍苍的陈教授推了推眼镜:"司令,利用温室技术实现冬季蔬菜种植,理论上完全可行。但问题是...成本太高。普通农民根本负担不起。"

"成本问题我来解决。"林文澜语气坚定,"重要的是先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从试验农场回来,林文澜立即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与会者除了各部门主管,还有特地从各地请来的农业专家。

"各位,'春晓计划'不仅关乎民生,更关系到东北的长远发展。"林文澜开门见山,"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东北的农业发展道路。"

会议上争论激烈。保守派认为应该集中精力保证粮食生产,创新派则主张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诸位,"林文澜打断争论,"我们能不能双管齐下?粮食要保,经济作物也要发展。"

他走到地图前:"我建议分区发展:松嫩平原主攻粮食生产,辽东半岛发展水果种植,山区可以搞林业和药材。"

"资金从哪里来?"财政局长提出关键问题。

林文澜早有准备:"三个渠道:一是特别预算,二是美援资金,三是吸引民间投资。"

这时,杨文涛匆匆进来,在林文澜耳边低语几句。林文澜脸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

"各位继续讨论,我稍后回来。"

在隔壁房间,杨文涛汇报了紧急情况:"司令,我们发现有不明身份的人在试验农场附近活动,似乎在打探'春晓计划'的详情。"

"查清楚背景了吗?"

"暂时没有。但这些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不像是普通探子。"

林文澜沉思片刻:"加强试验农场的安保,但要外松内紧。我倒要看看,是谁对这个计划这么感兴趣。"

接下来的几天,林文澜把主要精力放在"春晓计划"上。他亲自走访农户,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与商人座谈,探讨合作可能;还专门会见了银行代表,商讨农业贷款事宜。

十二月十五日,第一个合作项目终于落地。哈尔滨商会会长带头投资,在城郊兴建了十座示范温室。

"林司令,我们商人虽然重利,但也知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会长在奠基仪式上感慨地说。

林文澜亲自为基石培土:"只要上下同心,东北定能重现繁荣。"

然而,阻力也随之而来。南京某报纸发表评论,质疑"春晓计划"劳民伤财;更有人暗中散布谣言,说林文澜借机中饱私囊。

对这些攻击,林文澜不予理会。他更关心的是即将到来的春耕准备。

十二月二十日,林文澜召开了春耕备战会议。各地汇报的情况令人忧心:种子储备不足,农具严重缺乏,耕牛数量只有战前的一半。

"司令,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农业处长面色凝重,"照这样下去,明年春耕都要成问题。"

林文澜站起身:"传我命令:第一,立即组织采购团,赴关内采购种子农具;第二,动员部队帮助修复农具;第三,设立耕牛租赁站,免费为贫困农户提供耕牛。"

"可是司令,这笔开支..."

"从军费中挤!"林文澜斩钉截铁,"没有粮食,要军队何用?"

命令下达后,各部立即行动。更令人感动的是,消息传开后,许多市民自发捐出家中农具,一些富裕农户也主动提供耕牛。

"看到了吗?"林文澜对部下说,"这就是民心。只要我们真心为民,百姓就会支持我们。"

就在春耕准备工作如火如荼进行时,试验农场再次发生意外。十二月二十五日夜,一伙暴徒试图破坏温室,被埋伏的警卫部队当场抓获。

审讯结果令人震惊:这些人受雇于一个神秘组织,目的是阻止"春晓计划"成功。

"他们害怕的不是几座温室,"林文澜分析道,"而是害怕东北实现自给自足。"

杨文涛点头:"确实。如果我们不再依赖外部援助,某些人就无法从中牟利了。"

林文澜沉思良久,突然问:"我们能不能把'春晓计划'扩大到整个东北?"

"司令的意思是?"

"在每个主要城市都建立示范农场,让更多农民看到实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个想法得到农业专家们的支持。但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

转机出现在年底。史迪威将军来信,表示美国农业协会对"春晓计划"很感兴趣,愿意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这是好消息!"周志宏兴奋地说。

林文澜却保持冷静:"援助可以接受,但主导权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中。"

民国三十六年元旦,林文澜在哈尔滨发表了新年讲话。他没有谈论军事政治,而是详细阐述了"春晓计划"的愿景:

"...我们要让东北的黑土地重新焕发生机,要让每个家庭都能吃饱穿暖,要让孩子们在春天里都能看到绿色..."

讲话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东北,在百姓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农民自发来到指挥部,表示愿意参与"春晓计划"。

一月五日,林文澜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开放试验农场,让农民自由参观学习。

"司令,这样会不会泄露技术机密?"有人担心。

"技术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林文澜不以为然,"如果农民都能学会,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开放日当天,试验农场人山人海。农民们好奇地观察着温室里的蔬菜,询问着种植技术。农技员们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一位老农拉着林文澜的手,老泪纵横:"将军,我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见过冬天能长出这么水灵的蔬菜。您这是给咱们农民指了条明路啊!"

看着农民们渴望的眼神,林文澜更加坚定了推行"春晓计划"的决心。

然而,一月十日,南京突然来电,要求林文澜立即停止"春晓计划",理由是"不符合国家农业政策"。

"果然来了。"林文澜冷笑,"回电:'春晓计划'系地方试点项目,不涉及国家政策。且已初见成效,不宜半途而废。"

这份回电无疑是对南京的公开挑战。所有人都明白,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但林文澜已经做好准备。他深知,为了东北百姓的福祉,这一战必须打下去。

一月十五日,第一批越冬蔬菜上市。虽然数量不多,但在严寒的东北冬天,这些新鲜的绿色蔬菜给了人们莫大的希望。

在蔬菜销售点,排队购买的市民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这笑容,就是对"春晓计划"最好的肯定。

夜幕降临,林文澜站在指挥部顶楼,望着城市的万家灯火。他知道,这个冬天或许依然艰难,但希望的种子已经播下。

春天,不会太远了。

(本章完)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