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三十六年一月二十日,哈尔滨的天空阴沉欲雪。林文澜站在指挥部窗前,手中捏着刚收到的南京急电。电报内容简短却重若千钧:晋升他为特级上将,兼任海陆空三军副元帅,即日赴南京就职。东北军政事务交由新任命的东北行辕主任接掌。
"明升暗降。"林文澜轻声道,指尖在电报纸上留下深深的折痕。
周志宏快步走进办公室,面色凝重:"司令,南京特使已经到了,带着委任状和...新任行辕主任。"
林文澜缓缓转身:"请他们到会议室。"
会议室里,炭火烧得正旺。南京特使钱大钧与新任行辕主任杜聿明并排而坐,身后站着四名全副武装的侍卫。
"文澜兄,恭喜高升啊。"钱大钧皮笑肉不笑地展开委任状,"特级上将,三军副元帅,这可是前所未有的殊荣。"
林文澜没有接委任状,目光直视杜聿明:"光亭兄,别来无恙。"
杜聿明略显尴尬:"文澜,这是中央的决定..."
"我明白。"林文澜抬手制止,"让我和部下们告个别。"
当晚,林文澜召集所有师级以上军官。指挥部大厅里将星云集,却鸦雀无声。
"诸位,"林文澜开门见山,"南京来了调令,要我即日赴任。从今天起,东北军政由杜聿明将军接管。"
话音未落,满座哗然。
"这分明是削藩夺权!"邱清泉第一个拍案而起,"司令不能走!"
郑洞国更是激动:"东北刚有起色,这个时候换帅,置百姓于何地?"
林文澜抬手压下喧哗:"军令如山。我走之后,望诸位精诚团结,继续为东北百姓谋福祉。"
"司令!"众将齐声呼喊,许多老将眼中含泪。
这时,杜聿明在钱大钧陪同下走进大厅。钱大钧昂首道:"奉中央令,即日起解除林文澜东北一切职务。各军师长原地待命,不得擅动!"
"谁敢动司令!"邱清泉拔枪在手,一时间大厅内枪械声响成一片。
"都把枪放下!"林文澜厉声喝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他环视众将,声音低沉:"我走之后,望诸位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重。"
深夜,林文澜独自在办公室整理行装。周志宏和杨文涛悄悄进来。
"司令,真要走吗?"周志宏红着眼睛问。
林文澜没有回答,反问道:"部队情况如何?"
"各部队都不稳,特别是新一军、第五军,官兵们都说要跟司令共进退。"
杨文涛递上一份密电:"司令,这是刚截获的。南京已经密令杜聿明,一旦接管成功,立即清算'春晓计划'相关人员。"
林文澜握紧拳头,指节发白。
一月二十二日凌晨,变故突生。杜聿明突然下令调防,要将林文澜的嫡系部队调往关内。消息传来,全军震动。
"司令,不能再犹豫了!"郑洞国闯进办公室,"这是要瓦解我们的部队!"
林文澜站在地图前,久久不语。窗外,哈尔滨还在沉睡,而这座城市的命运,正系于他的一念之间。
"召集全体将领。"他终于开口,"我要听听大家的意见。"
会议室里,将领们意见分歧。以邱清泉、郑洞国为首的一派主张抗命,以汤恩伯为首的一派则主张服从调遣。
"司令,"汤恩伯道,"军人当以服从为天职。况且南京方面承诺,只要服从调遣,诸位将军都可晋升一级。"
"放屁!"邱清泉怒道,"这是要分化我们!司令,您说怎么办,我们都听您的!"
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林文澜身上。
林文澜缓缓起身,走到墙上的中国地图前:"自北伐以来,我亲历内战二十余载。多少将士马革裹尸,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如今抗战胜利,本当休养生息,奈何..."
他转过身,目光如炬:"我意已决。不愿再打内战,不愿再见同胞相残。"
"司令的意思是?"众人屏息。
"东北,必须完整交给中国人。部队,必须为国家的真正统一而战。"
汤恩伯脸色大变:"司令,您这是要..."
"我要带领愿意跟随的将士,走出另一条路。"林文澜坚定地说,"一条避免内战、实现真正统一的道路。"
会议室里死一般寂静。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的分量。
"我给你们选择的机会。"林文澜环视众将,"愿意回南京的,我绝不阻拦。愿意留下的,我们共同寻找救国之路。"
汤恩伯第一个起身:"司令,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
随后又有数名将领离席。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数将领都选择留下。
"司令,"邱清泉代表众人发言,"我们跟定您了!"
一月二十三日,林文澜做出一系列重大决定:第一,拒绝南京任命;第二,暂停所有军事调动;第三,邀请各界代表共商东北未来。
消息传出,举国震动。南京连续发出十二道急电,措辞一封比一封严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月二十五日,林文澜在哈尔滨召开中外记者会。面对闪烁的镁光灯,他庄严宣告:
"东北是中国的东北,必须保持完整。我部将士不愿参与内战,不愿再见同胞相残。我们将寻找一条实现国家真正统一、民族真正复兴的道路!"
记者会后,林文澜开始了秘密筹划。他首先派人联系了在东北的各方力量,寻求和平交接的可能。同时加强部队整训,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
二月一日,一个关键人物秘密抵达哈尔滨——**东北局代表林枫。
"林将军深明大义,我们十分敬佩。"林枫开门见山,"不知将军有何具体打算?"
林文澜坦然相告:"我有三个条件:第一,东北必须完整;第二,百姓利益必须保障;第三,我的部队必须参与国家的统一大业。"
"请将军放心,我们完全同意。"
接下来的谈判持续了三天。最终达成协议:林文澜部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兵团,参与全国解放战争;东北实行和平交接,最大限度减少破坏。
二月五日,林文澜召开最后一次全军会议。他站在台上,望着台下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将士们,心潮澎湃。
"弟兄们,"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今天我们做出这个选择,不是为了个人得失,而是为了国家的未来。我们不愿再做内战的工具,我们要为真正的统一而战!"
台下响起震天的呼喊:"愿随司令!统一中国!"
改编工作立即展开。令林文澜感动的是,绝大多数官兵都选择留下。就连一些原本犹豫的将领,在看到和平交接的详细方案后,也改变了主意。
二月十日,和平交接正式开始。整个过程秩序井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更令人欣慰的是,"春晓计划"等民生项目都得以保留并继续实施。
二月十五日,林文澜率领改编后的部队誓师南下。在出征仪式上,他庄严宣告: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任何派系的工具,我们是中国人民的军队!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部队开出哈尔滨时,全城百姓自发相送。雪花飘洒,却挡不住人们的热泪。
"将军保重!"
"早日凯旋!"
呼喊声此起彼伏。林文澜在车上向百姓挥手告别,心中百感交集。
车队行进到松花江大桥时,林文澜命令停车。他走上桥头,最后望了一眼这座他守护多年的城市。
"司令,该出发了。"周志宏轻声提醒。
林文澜点点头,转身走向等待的吉普车。车轮碾过积雪,向南驶去。
车窗外,是无垠的雪原和辽阔的天空。林文澜知道,前路必然充满艰难险阻,但他坚信,这一次,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为了国家的统一,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百姓的福祉,这支曾经的**精锐,正在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本章完)
喜欢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请大家收藏:()烽烟奉军:从排长到特级上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