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辅佐汉室,重振三国 > 第50章 天下是你们男人的,可你,是我的。

一声“愿为主公效死”,字字千钧,在简朴的茅屋中回响。

刘备闻言,积压在心中多日的焦虑与渴望,在这一刻尽数化为狂喜的泪水。他紧紧握住马良的手,仿佛握住了安定天下的基石,激动得难以言语:“先生肯出山,乃汉室之幸,万民之幸啊!备得先生,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马良被刘备的至诚深深感动,他再次一揖,道:“主公过誉了。良不过一介书生,能遇主公这等仁德之主,方是良三生之幸。愿为主公尽绵薄之力,万死不辞!”

一旁的关羽,此刻那张素来威严的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敬佩。他上前一步,对着马良一抱拳,声音沉稳而洪亮:“先生之才,关某今日方知。日后军国大事,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这简单的一句话,从孤傲的关云长口中说出,其分量之重,远胜千言万语。这代表着刘备集团武将之首,对这位新加入的文臣的最高认可。

陆瑁更是心悦诚服,他上前一步,以晚辈之礼恭敬地说道:“季常先生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晚辈定当在先生与军师身边,好生学习,为主公分忧。”

刘备见状,心中更是高兴。他一手拉着马良,一手拍着关羽的肩膀,笑道:“好!好啊!文有孔明、元直、季常,武有云长、翼德、子龙、子璋,文武一心,何愁大业不成!”

他转头对马良道:“备已决意,拜先生为从事,即刻随我返回公安,参赞军机,总领荆州文书,安定民心士心!不知先生,何时可以启程?”

马良略一沉吟,道:“主公厚爱,良感激不尽,自当即刻追随。只是……家中尚有老母与四位兄弟,需稍作安顿与告别。”

刘备闻言,立刻大包大揽道:“先生放心!您的家人,便是备的家人!备当即刻派人,将伯母与诸位令弟,一同接到公安城中,备下府邸,好生奉养,绝不让先生有后顾之忧!至于告别,我等便在此等候先生。”

说着,他想起了伊籍之前提过的话,又关切地问道:“听闻先生之弟马谡,亦是少年英才,不知可愿随先生一同出仕,兄弟同心,共辅汉室?”

马良心中又是一暖,他没想到刘备竟连自己兄弟的名字都记得如此清楚,这份礼贤下士的细致,让他愈发坚定了追随之心。他微笑道:“舍弟幼常,性情跳脱,颇有才具,但尚需磨砺。主公若不嫌弃,良自当说服他同往,在主公帐下听用,以为磨炼。”

“好!太好了!”刘备抚掌大笑,“‘马氏五常’,我得其二,实乃天助我也!”

当下,马良便将刘备亲自来访、自己决意出山之事告知了母亲与兄弟。马母深明大义,勉励其辅佐明主,建功立业。马谡听闻刘备礼遇,又素来仰慕兄长,亦欣然同意同行。

一个时辰后,马良兄弟二人收拾好行囊,与刘备一行人汇合。刘备留下一队亲兵与伊籍,负责护送马家全家迁往公安,自己则与关羽、陆瑁,带着马良、马谡兄弟,踏上了归途。

归途的气氛,与来时截然不同。来时是忐忑与期盼,归途则是满满的喜悦与希望。

路上,刘备与马良并辔而行,不断地向他请教荆州各项事务的处理方法,从农桑、水利到兵员、赋税,无所不谈。马良对答如流,条理清晰,所提建议无不切中要害,让刘备越听越是钦佩。

关羽则依旧沉默寡言,但那双丹凤眼却不时地看向谈笑风生的马良,眼神中充满了认可。他知道,这位白眉先生的加入,将极大地分担诸葛亮的压力,让整个刘备集团的运转更加稳固。

而陆瑁的目光,则更多地停留在了跟在马良身后的那位年轻人——马谡身上。

马谡,字幼常。他年纪与陆瑁相仿,面容俊秀,眉宇间带着一股掩饰不住的聪慧与傲气。此刻他正与兄长并肩而行,偶尔插话,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引得刘备连连称赞。

看着意气风发的马谡,陆瑁的心情却有些复杂。

作为一名穿越者,他的脑海中储存着这个时代未来百年的走向。当“马谡”这个名字与“失街亭”那三个血淋淋的大字联系在一起时,他的心中便会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沉重与惋惜。

“言过其实,不堪大用。”这是刘备对他的评价。

然而此刻,陆瑁看着眼前这个谈笑间闪烁着智慧火花的年轻人,却又觉得那八个字的评价,或许并不完全公允。马谡的才华是真实不虚的。他对兵法的理解,对战局的推演,往往能跳出常规,直指核心,展现出惊人的天赋。这种天赋,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按部就班、稳扎稳打的马良更加耀眼。

陆瑁心中明镜似的:马谡之才,是顶级谋士之才,而非统军将帅之才。

他就像一把锋利无比的手术刀,适合在参谋部里,在地图前,为统帅剖析战局,制定精妙的作战计划,甚至出奇谋、行诡道。他的战场,应该是在中军大帐,在方寸之间。但若将这把手术刀交给他,让他亲自去主刀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局势和复杂的人心士气,他那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经验的弱点便会暴露无遗。他会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忽略部将的建议,最终导致“纸上谈兵”的悲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辅佐汉室,重振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可惜了……”陆瑁在心中暗暗叹息。一个顶级参谋的苗子,却因为被放错了位置,最终身死名裂,还断送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最好机会,成为了千古遗恨。

“子璋,你在想什么?如此出神?”刘备温和的声音将陆瑁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陆瑁回过神,看到刘备、马良兄弟等人都正好奇地看着自己。他连忙收敛心神,微笑道:“回主公,瑁是在赞叹季常先生与幼常先生之才。有二位先生相助,我军如虎添翼,瑁心中高兴,一时走了神。”

刘备哈哈大笑,指着马谡对陆瑁说道:“子璋,你与幼常年岁相仿,皆是我军未来的希望。日后当多亲近,多交流。幼常善谋,你善战,你们二人若能珠联璧合,必能成为一段佳话。”

“主公谬赞了。”马谡对着陆瑁拱了拱手,眼中带着几分审视与少年人的好胜心,“陆将军智勇双全,威名远扬,谡久仰大名。日后还望陆将军不吝赐教。”

“幼常先生客气了。”陆瑁也回了一礼,态度谦和,“我不过一介武夫,于行军打仗或有些许心得。论及谋略,还需向先生多多学习。”

他看着眼前的马谡,心中暗下决心:既然我来到了这个时代,就绝不能让街亭的悲剧重演。马谡这块璞玉,必须用在对的地方。未来,一定要想办法,让他成为一名出色的参谋,而不是一个失败的将军。或许,我可以……

回到公安后的当夜,刘备再摆盛宴,正式向全军文武介绍马良、马谡兄弟。席间,刘备正式任命马良为左将军从事,总领荆州文书,参赞军机;任命马谡为议曹从事,随军听用。

回到公安城的当夜,太守府内再次灯火通明,笙歌鼎沸。

刘备为显对马氏兄弟的极度重视,再摆盛宴,正式将二人引荐给麾下全体文武。宴会的气氛比上一次庆功宴更加热烈,因为所有人都明白,人才的加入,比攻城略地更能奠定基业的长久。

大堂之上,刘备高居主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身旁,诸葛亮羽扇纶巾,神情欣然。他早已从伊籍处听闻了马良的“荆州策”,对此深表赞同,认为马良的加入,能极大地补全自己在政务和内治方面的短板,让自己能更专注于对外的宏观战略。

堂下,关羽、陆瑁等众将依次列坐,徐庶、孙乾、简雍等文臣亦齐聚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地投向了主位下方两个陌生的席位。

酒过三巡,刘备缓缓起身,满堂的喧嚣瞬间平息。

他领着马良、马谡兄弟二人,走到大堂中央,朗声对众人介绍道:“诸君!备今日,要为我等这个大家庭,引荐两位旷世之才!”

他先是指向马良,声音中充满了骄傲:“这位,便是襄阳马季常先生!乡人有言:‘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备昨日亲往拜访,得闻先生一席话,方知安邦定国之真谛!其才,足以安天下;其德,足以抚万民!”

说罢,刘备转身,对着马良深深一揖,郑重宣布:“我今奉汉献帝诏,以左将军领荆州牧,在此,我正式任命马良先生为左将军从事,总领荆州往来文书,参赞军机,为我谋划方略,安定人心!”

“从事”一职,乃州牧的重要佐官,地位尊崇。“总领文书,参赞军机”这八个字,更是赋予了马良极大的权力,几乎成为了除诸葛亮之外,刘备集团的文官第二人!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马良上前一步,对着刘备与堂上众人,不卑不亢地行了一礼。他环视四周,目光与诸葛亮交汇,两人皆含笑点头,一种智者间的默契油然而生。

“良,一介山野村夫,蒙主公不弃,亲至茅庐,委以重任,感激涕零。”马良的声音清朗而沉稳,“军师珠玉在前,为我军擘画天下。良不才,愿为亮公之辅,为诸君之后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这番话,既表明了心志,又巧妙地摆正了自己与诸葛亮的位置,赢得了满堂文武的赞许。

接着,刘备又拉过一旁的马谡,笑道:“这位,是季常先生的贤弟,马幼常!他虽年轻,却胸怀韬略,辩才无双,乃我军未来的希望!”

“我在此,任命马谡为议曹从事,暂无实职,随军听用,以便其观摩军务,历练才能!”

这个任命同样意味深长。“议曹从事”是参与议论的属官,而“随军听用”,则给了马谡一个极高的起点,让他可以直接接触到军队的核心事务。

马谡上前一步,与他兄长的沉稳不同,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锐气,他高声道:“谡,谢主公知遇之恩!愿随诸位将军之后,学习用兵之道,为主公披荆斩棘,建功立业!”

众人再次鼓掌欢迎。

而坐在席间的陆瑁,内心却掀起了波澜。他看着那个意气风发、眼神中闪烁着对建功立业无限渴望的马谡,心中暗道:“来了……历史的轨迹,果然有其强大的惯性。”

“议曹从事,随军听用……”陆瑁默默咀嚼着这八个字。这正是将马谡推向“统军之将”这条道路的第一步。他将被允许参与军事会议,观摩战阵,甚至对战局发表看法。以他的才华和辩才,很快便能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博得诸葛亮的喜爱与信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辅佐汉室,重振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切,都与陆瑁记忆中的历史,严丝合缝地对应上了。

“不行!”陆瑁暗暗捏紧了拳头,“绝不能让他走上这条老路。他的战场,应该是在地图前,而不是在山峰上。必须想办法,将他的天赋,引向正确的方向。”

宴席之上,主臣同欢,其乐融融。

宴席将散时,陆瑁已是酩酊大醉,伏在案几上,口中还断断续续地念叨着“西川……兵法……”之类的醉话。

关羽抚着长髯,那双丹凤眼扫过醉倒的女婿,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与无奈。他并未多言,只是对身旁的关平使了个眼色,低声吩咐道:“平儿,派几个稳重的亲兵,将子璋好生送回府去。告诉凤儿,让他好生歇息,明日不必早起议事。”

“是,父亲。”关平领命,立刻找来几名精壮的亲兵,小心翼翼地将陆瑁扶起,架着他离开了喧闹的太守府。

夜风微凉,吹在陆瑁滚烫的脸上,让他略微清醒了几分。他被人架着,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只觉得天旋地转。朦胧中,他似乎回到了那晚的婚房,看到了那红烛下娇羞无限的脸庞。

“凤儿……我的凤儿……”他含混不清地呢喃着。

陆府之内,关凤早已沐浴完毕,换上了一身舒适的寝衣,正坐在灯下,安静地读着一卷兵书。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即使成了婚,也未曾改变。

忽然,门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下人恭敬的问安声。她心中一动,知道是夫君回来了。她放下竹简,起身迎了出去。

刚走到庭院,她便看到了令她哭笑不得的一幕。

自己的夫君,那个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在议事厅里从容镇定的陆瑁,此刻竟像一摊烂泥般,被两名关府的亲兵一左一右地架着。他双眼紧闭,满脸通红,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酒气,嘴里还不知在嘟囔着什么。

“夫人。”亲兵见到关凤,连忙恭敬行礼,“二将军命我等,送陆将军回府。”

关凤的柳眉微微一蹙,心中既有些心疼,又有些好笑。她挥了挥手,对亲兵道:“有劳二位了,剩下的交给我便好。”

说着,她上前一步,从亲兵手中“接”过陆瑁。陆瑁的身体大半的重量都压在了她的身上,那股混合着酒气与男子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让她的脸颊微微一热。

她强撑着,对一旁的侍女吩咐道:“快去备一碗醒酒汤,再打一盆热水来。”

“是。”侍女连忙退下。

关凤半拖半抱着将陆瑁弄进卧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安顿在床上。她看着丈夫那张醉得毫无防备的脸,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他的脸颊。

“你这个傻瓜……平日里看你精明得很,怎么一上酒桌,就喝成这样。”她嗔怪地低语道,语气中却满是藏不住的宠溺。

她坐到床边,细心地为他脱去外袍和靴子。就在这时,陆瑁忽然在梦中翻了个身,一把抓住了她的手,口中含混不清地喊道:

“凤儿……别走……等我……等我拿下西川,就……就再也不让你担心了……”

关凤的心,在那一刻,仿佛被什么东西狠狠地撞了一下,又酸又软。

她反手握住他温热的大手,看着他那张在睡梦中依旧紧锁着眉头的脸,眼眶不禁有些湿润。她知道,这个男人,将兴复汉室的大业扛在肩上,也将她放在了心底最深处。

侍女端来了醒酒汤和热水。关凤接过,屏退了侍女。她先是小心翼翼地将陆瑁扶起,靠在自己怀里,然后一勺一勺地将微温的醒酒汤喂进他口中。他又像个孩子一样,皱着眉头,似乎觉得汤药太苦,却还是乖乖地咽了下去。

喂完汤,她又拧干热毛巾,轻柔地为他擦拭着脸颊和双手。烛光下,她的动作无比温柔,眼神中充满了爱怜。那个在校场上可以与男子一较高下的将门虎女,此刻,只是一个心疼自己丈夫的普通妻子。

“你呀……”她为他盖好被子,坐在床边,静静地看着他熟睡的容颜,低声自语,“天下是你们男人的,可你,是我的。”

夜,深了。卧房之内,红烛摇曳,映照着一对璧人的身影,温馨而又宁静。

喜欢辅佐汉室,重振三国请大家收藏:()辅佐汉室,重振三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