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第104章 左良玉整编

回到明末做皇帝 第104章 左良玉整编

作者:老老王的梦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2:25: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节:武昌惊涛

长江的浊流在武昌城下呜咽着奔涌向东,江面上弥漫的薄雾,却无法掩盖两岸森然林立的营寨与如林的刀枪。武昌,这座九省通衢的巨城,此刻已完全沦为一座巨大的兵营。空气中不再有往日商贾云集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紧绷与肃杀,混合着数以十万计军卒聚集所产生的汗臭、牲畜粪便以及隐隐的铁锈血腥之气。

城头之上,原本飘扬的各式明军将领认旗,如今大多已被一面面硕大的“左”字帅旗所取代。这些旗帜在江风中猎猎作响,宣示着此地无可争议的主人——平贼将军、太子少保、拥兵号称二十万的左良玉。他的军队如同贪婪的巨兽,盘踞在武昌及周边府县,其粮饷需求早已榨干了湖广本地的民力,军纪更是败坏到了极致,劫掠地方、欺压百姓几乎成了常态。左军麾下,鱼龙混杂,既有早年跟随左良玉征战的边军老底子,更多则是收编的各路流寇、散兵游勇以及地痞土匪,派系林立,将领骄悍,形同一个个独立的小军阀,只知有左帅,不知有朝廷,更遑论那远在北方、声威日隆的辽国公。

这一日,一支规模不大、却极其引人注目的船队,逆着江流,缓缓驶近武昌码头。船队核心是三艘中等大小的江船,并无特别之处,但护航的两艘战船却让沿途所有左军水师哨船纷纷避让,不敢靠近——那两艘战船通体黝黑,船型流畅而透着杀气,主桅上高高悬挂的,正是那面如今已能令天下震动的狰狞狼头旗!

辽国公王磊的使者,到了。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瞬间传遍武昌的大街小巷,更以最快的速度送入了位于城中心、被左军重重护卫的平贼将军行辕。

行辕大堂之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左良玉高踞于主位之上,他年约五旬,身材高大,面容因长年军旅生涯而显得粗犷且带着几分病容(目疾已久),但那双微微眯起的眼睛开阖之间,却依旧闪烁着鹰隼般的锐利与多年统御大军所形成的威压。他并未穿戴全副甲胄,只是一身锦袍便服,但手边案几上,却放着他那顶标志性的、缀有红缨的凤翅盔。

堂下,分左右站立着数十名左军的高级将领。这些人个个气息彪悍,甲胄在身,刀剑随身,许多人脸上带着桀骜不驯的神情,眼神交汇间充满了审视、猜疑,甚至毫不掩饰的敌意。他们之中,有左良玉的旧部嫡系,如副总兵金声桓、部将徐恩盛、郝效忠、吴学礼等;更有大量收编而来的原流寇悍将,如“闯塌天”刘国能、“混十万”马进忠、“曹操”罗汝才的旧部杨承祖等,这些人匪气未脱,对朝廷本就缺乏敬畏,对那突然冒出来的辽国公更是心存鄙夷与不服。

“辽国公?哼,手伸得可真长!管天管地,管到咱们湖广地面上来了!”一个满脸虬髯、声音洪亮的将领粗声粗气地开口,他是马进忠,原流寇十三家之一,如今是左军中的一个总兵官。

“听说派来个姓黄的毛头小子?还想整编咱们二十万大军?笑话!他辽国公在北方威风,到了这长江边上,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另一名面色阴鸷的将领接口道,他是杨承祖,眼神中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大帅!咱们兵强马壮,何须看他王磊的脸色?他若识相,送些粮饷来,咱们便尊他一声国公爷;若是不识相,想吞并咱们,哼,管叫他来得去不得!”更有激进者已然按住了刀柄。

左良玉面无表情地听着麾下将领们嘈杂的议论,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他并未立刻表态,目光却扫过站在武将班列首位、一个面容与他有几分相似,却更显年轻气盛的将领——他的儿子左梦庚。

左梦庚感受到父亲的目光,上前一步,朗声道:“父帅,诸位将军!辽国公势大,已非虚言。中原群雄,如曹变蛟、黄得功等皆已归附。其兵锋之盛,火器之利,粮饷之足,天下皆知。如今遣使而来,名为整编,实为收权。我等若断然拒绝,恐……恐非善策。”他话虽如此,但眉宇间也带着一丝不甘与忧虑。他尤其记得父亲曾私下感叹,当年在辽东,王磊尚是一小卒时,便敢智擒他左梦庚,以“首级换粮”,手段狠辣果决,绝非易与之辈。

此时,一名亲兵快步进入大堂,单膝跪地:“禀大帅,辽国公使者,靖南伯、江北督师黄得功将军,以及监军御史已至辕门外!”

“黄闯子?!”堂下顿时响起一片低呼。黄得功骁勇善战,诨号“黄闯子”,在军中颇有威名,他的到来,显然大大增加了这次“整编”的份量和威慑力。

左良玉眼中精光一闪,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来的都是客。传令,开中门,奏鼓乐,本帅要亲自出迎。”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吩咐下去,没有本帅的将令,任何人不得轻举妄动,违令者,斩!”

命令一下,尽管诸多将领心中不服,却也无人敢公开违抗左良玉的权威。鼓乐声起,辕门洞开。左良玉率领主要将领,步行至辕门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只见辕门外,黄得功一身锃亮的山文甲,外罩猩红斗篷,按剑而立,虎目圆睁,不怒自威,其身后数十名亲兵皆是精锐,甲胄鲜明,杀气腾腾。与黄得功并肩而立的,是一位身着獬豸补服、神色平静的文官,正是监军御史。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站在文官另一侧的一名年轻将领,不过二十出头年纪,身着辽地新式深蓝色呢料军服,肩章上的将星显示其品级不低,身姿挺拔如松,面容冷峻,眼神锐利如刀,正平静地扫视着左军诸将,仿佛在评估着一群潜在的对手。他便是辽国公特使,辽武堂一期毕业生,现任总参谋部作战参谋的年轻俊杰,陈泰。

“左帅!别来无恙!”黄得功声若洪钟,上前抱拳行礼,礼节周到,但语气中却透着一股毋庸置疑的强势。

左良玉拱手还礼,脸上挤出笑容:“黄将军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快,里面请!”他的目光与陈泰短暂接触,对方那年轻却沉稳如山、洞悉一切的眼神,让他心中莫名一凛,不禁想起当年那个在辽东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眼神同样锐利的年轻人。

众人重回大堂,分宾主落座。寒暄已毕,气氛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监军御史率先开口,宣读辽国公王磊的钧旨。旨意中,充分肯定了左良玉镇守湖广的功绩,随即话锋一转,指出左军虽众,然编制混乱,号令不一,军纪废弛,亟需整顿。故特命黄得功为整编总办,监军御史协同,辽国公特派参谋陈泰赞画军务,即日起对左良玉所部大军进行彻底整编。汰弱留精,最终精简为八万劲旅,分为武昌、襄阳、荆州三镇。所有整编后的部队,粮饷、装备由辽国公府统一供给,并派遣教官进行新式操练。

旨意宣读完毕,大堂内一片死寂。落针可闻。

左良玉的脸色阴沉了下来。二十万变八万!这等于要削去他一大半的兵力!而且还要分驻三地,接受辽系的粮饷和训练?他不由想起多年前,王磊还只是个小小把总时,就敢用计擒拿梦庚,逼他左良玉用粮食换人,那份胆识和算计,如今看来,不过是今日这番更大图谋的预演罢了。

“左帅,”黄得功目光灼灼地看向左良玉,“国公爷的钧旨,想必已听明白了。此事关乎朝廷体面,关乎湖广安危,更关乎这数十万将士的前程与生死。还望左帅深明大义,鼎力配合。”他的手,看似随意地搭在了剑柄之上。

陈泰此时也站起身,向左良玉微微一礼,声音清晰而冷静:“左帅,国公爷有一句话,命下官私下转达。”他略作停顿,目光扫过左良玉和其身后的左梦庚,“国公爷言道:昔日辽东,以粮易人,实为无奈,亦显左帅爱子情深。今日时势异也,国公愿以湖广千里之地,八万精锐之师,换左家一世富贵,保梦庚公子前程无忧。然,若仍固守旧念,欲以二十万虚兵自重,恐非但虚名难保,祸亦不远矣。何去何从,望左帅三思。”

这话声音不高,却如同重锤,狠狠敲在左良玉的心上。旧事重提,既是点醒,更是警告!威胁、利诱、剖析利害,**裸地摊开在面前。保全虚名而冒险,还是接受现实换取实利和儿子的未来?

左良玉的呼吸变得粗重起来,他死死攥着座椅扶手,指节发白。堂下诸将更是怒目而视,气氛紧张得一触即发。金声桓等人手已按上刀柄。

良久,左良玉长长吐出一口浊气,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又像是做出了重大的抉择。他缓缓站起身,对着黄得功和监军御史的方向,艰难地拱手,声音沙哑:“辽国公……深谋远虑,安排周详。左某……谨遵钧旨。麾下将士……必定全力配合整编。”

“父帅!”左梦庚失声惊呼。堂下诸将更是哗然!

左良玉猛地回头,厉声喝道:“住口!本帅意已决!谁敢抗命,以军法论处!”他眼中闪烁着痛苦、不甘,但最终都被一种冰冷的理智所覆盖。他深知,王磊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其势已成,抗拒唯有毁灭。

黄得功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左帅深明大义,实乃国家之福!如此,便请左帅即刻下令,召集所有千总以上将领,于校场集合,宣读钧旨,即刻开始整编事宜!”

第二节:雷霆整肃

武昌城最大的校场,此刻人山人海,肃杀之气冲天而起。数以千计的左军将领,按照品级和所属部队,黑压压地站满了整个校场。他们之中许多人还带着醉意,或满脸不屑,或交头接耳,根本未将即将到来的整编放在心上,甚至有人公然嬉笑,认为这不过是走个过场。

点将台上,左良玉面色铁青地坐在主位,身旁是黄得功、监军御史和陈泰。黄得功带来的数千精锐,以及左良玉最核心的家丁亲兵,已然接管了校场四周的警戒,弓上弦,刀出鞘,气氛森严。

监军御史再次当众宣读了辽国公的整编钧旨。果然,旨意刚念完,台下顿时炸开了锅!尤其是那些收编来的流寇将领,如马进忠、杨承祖等人,更是煽风点火,企图裹挟众人闹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肃静!”左良玉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试图弹压。

但混乱的声浪几乎将他的声音淹没。就在这时,一直冷眼旁观的陈泰,对黄得功微微点了点头。

黄得功虎目一瞪,厉声喝道:“拿下!”

早已准备就绪的黄得功亲兵以及混在人群中的辽军教导队员瞬间动手!如虎入羊群,直扑那几个叫嚣得最凶、试图鼓动兵变的将领!

马进忠反应极快,猛地抽出腰刀,狂吼:“左帅!他们真要动手了!弟兄们……”话音未落,一名辽军教导队员手中一根带有铁钩的长杆猛地锁住他的手腕,另一人欺身近前,一柄短巧锋利的匕首精准地刺入其咽喉!马进忠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捂着喷涌鲜血的脖子,重重倒地。

杨承祖见状,惊骇欲绝,转身就想跑,却被黄得功的亲兵队长一刀鞘砸在腿弯,跪倒在地,随即被五花大绑。

另有数名试图反抗的中级将领,也迅速被制服,按倒在地。

整个过程快如闪电,狠辣无情!刚才还喧闹无比的校场,瞬间变得死一般寂静!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血腥镇压惊呆了!他们这才真正意识到,这不是玩笑,不是走过场,辽国公是来真的!而且手段如此酷烈!

黄得功踏步上前,声如雷霆:“抗命不遵,煽动兵变,形同谋逆!依军法,立斩不赦!行刑!”

刽子手鬼头刀扬起落下,马进忠的人头瞬间落地!血淋淋的人头被挑在竹竿上,在校场内示众。杨承祖等几人被按在行刑台上,当众杖责一百军棍,打得皮开肉绽,昏死过去。

血腥味弥漫开来,所有左军将领面色惨白,冷汗直流,再无一人敢出声。

陈泰此时才缓缓走到台前,声音冰冷,透过扩音的铁皮喇叭传遍全场:“辽国公钧旨:整编之事,势在必行。抗命者,杀无赦!然,国公爷亦知诸位将军征战辛苦,故特许:凡诚心服从整编之将士,无论过往,一概不究。所有留任之官兵,饷银翻倍,即刻发放安家粮饷!所有裁汰之士卒,发放遣散银,安排屯田落户!”

紧接着,一口口沉重的箱子被抬了上来打开,里面是白花花的银元和黄澄澄的铜钱!更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布匹!

硬的一手是冰冷的屠刀,软的一手是晃眼的银钱粮食!

巨大的反差,瞬间击垮了绝大多数将领的心理防线。看着同僚血淋淋的人头,再看看眼前实实在在的好处,权衡之下,生存和利益压倒了所有的忠诚与义气。

“我等愿遵辽国公钧旨!愿听左帅号令!”不知是谁先带头喊了一声,紧接着,校场上响起一片参差不齐却声势浩大的附和声。许多将领甚至争先恐后地表示拥护整编。

左良玉闭上眼睛,痛苦地挥了挥手。他知道,左军,完了。从这一刻起,它不再姓左了。

整编工作随即以惊人的效率和铁腕手段展开。

黄得功坐镇武昌,总揽全局。陈泰带领庞大的参谋团队和教导队,负责具体的甄别、考核、整编方案制定。他们手段专业而冷酷。

首先,对所有官兵进行严格的登记造册,建立详细的档案。

其次,进行体能、技能考核。年老体弱、技艺不精者,一律裁汰。

更重要的是政治审查。所有原流寇出身、劣迹斑斑、以及左良玉的心腹党羽,即便考核合格,也大多被以各种理由“优化”掉,或明升暗降,或调离实权岗位。

最终,从近二十万大军中,筛选出八万相对年轻、强壮、背景“干净”的官兵。

这八万人被重新打散编制,彻底脱离原有的山头体系,混合编成三个崭新的镇:武昌镇、襄阳镇、荆州镇。各级军官大量由黄得功部军官、辽军教导队员以及考核中脱颖而出的平民军官担任。左良玉的旧部被极大稀释。

左梦庚被任命为襄阳镇副将,看似升迁,实则被调离武昌老巢,置于黄得功的直接监控之下。

左良玉本人,则被尊为“湖广总兵官,督师三镇”,听起来权力更大,实则被架空,其命令出不了武昌帅府,身边尽是辽国公安排的人。

与此同时,大量的新式军械——燧发枪、野战炮、统一制式的盔甲刀剑——被运抵,装备新军。辽军教官入驻各营,开始严厉的新式操练。被裁汰的士卒,则领取银钱,被强制安排到指定区域进行屯田,由专人看管。

整个整编过程,充满了高压、监视甚至零星的反抗与镇压。左良玉旧部中,共有数十名中高级将领因各种“抗命”、“谋逆”罪名被处决或囚禁。左军,这支曾经横行中原、跋扈不臣的庞大军阀力量,在辽国公的雷霆手腕下,被彻底肢解、消化,融入了王磊的新军事体系之中。湖广大地,终于被真正纳入了辽国公的掌控。左良玉坐在空荡荡的帅府中,听着外面新军操练的嘹亮号角,心中明白,一个时代,结束了。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