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回到明末做皇帝 > 第105章 李自成安置

回到明末做皇帝 第105章 李自成安置

作者:老老王的梦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2:25:27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一节:南阳困龙

南阳盆地的冬日,天色总是灰蒙蒙的,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仿佛要压垮这片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寒风卷过枯黄的旷野,扬起阵阵沙尘,吹打着残破的村落和焦黑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焦糊与血腥混合的萧瑟气息。

在南阳城西一处临时圈出的巨大营地里,景象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这里没有整齐的营房,只有杂乱无章、依着地势胡乱搭建的窝棚和帐篷,绵延十数里,如同一个巨大而肮脏的疮疤,烙印在苍凉的大地上。营地里挤满了人,男女老幼皆有,但绝大多数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汉子。他们或坐或卧,眼神大多空洞麻木,间或闪过一丝难以驯服的野性与戾气。刀枪弓箭随意地堆放在一旁,锈迹斑斑,旗号五花八门,却大多残破不堪。这便是被辽国公王磊麾下曹变蛟陕兵军团、黄得功江北军以及部分辽军新式部队连续重创、精锐尽失,一路被驱赶,最终被迫退至南阳地区接受“招安”的闯王李自成及其麾下残余的近十万部众。

营地中央,一座稍显规整的大帐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前的闷雷。李自成,这位名震天下、令朝廷寝食难安的“闯王”,此刻正烦躁地在大帐内踱步。他年近四旬,身材高大,满脸虬髯,一双环眼因长期熬夜和焦虑而布满血丝,开阖之间依旧凶光毕露,但深藏的眼底却难掩一丝穷途末路的疲惫与巨大的不甘。他身着一件旧的箭衣,早已没了往日驰骋中原时的嚣张气焰,更像是一头被多方围猎、困于绝境的受伤猛虎。

“闯王!咱老子们就这么认栽了?!那辽国公王磊把咱们困在这南阳死地,给的粮食还不够塞牙缝!兄弟们都快饿疯了!不如反他娘的吧!冲出条血路,去四川,去湖广,哪里不能重整旗鼓?!”一个满脸虬髯、声音洪亮如雷的猛将猛地站起,他是权将军刘宗敏,李自成最倚重的大将,此刻双眼赤红,充满了暴戾与不甘。他的手掌粗糙布满老茧,此刻正死死按在腰间的刀柄上,手背青筋暴起,仿佛下一刻就要拔刀而出。帐内炭火盆的光芒映照在他狰狞的脸上,更添几分凶悍之气。他是最早跟随李自成的老八队成员之一,作战勇猛无比,却也性情暴烈,杀人如麻,在军中威望极高,此刻他的态度几乎代表了绝大多数骄兵悍将的想法。

“宗敏兄弟说得对!闯王!咱们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还能在这小阴沟里翻船?辽狗火器厉害,咱们就跟他躲猫猫,钻山沟!老子就不信他还能把天下的山都平了!”制将军田见秀也按着刀柄吼道,他脸上还带着新添的伤疤,那是上次突围时被辽军火铳射出的铅子擦过留下的印记。他的眼神中除了愤怒,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后怕。他是李自成麾下少有的有谋略的将领,但此刻也被逼到了绝境,言语间充满了破釜沉舟的决绝。帐内其他将领,如刘芳亮、袁宗第、郝摇旗、张鼐等李自成的核心班底,也都群情激愤,议论纷纷,充满了对现状的屈辱和对未来的绝望。他们习惯了流动作战,以战养战,如今被围困在此,行动受限,粮草匮乏,这种煎熬比正面战败更让他们难以忍受。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皮革味和一种焦躁不安的气息,仿佛一点火星就能引爆整个营帐。

“都给额闭嘴!”李自成猛地停下脚步,暴喝一声,声如雷霆,震得帐内嗡嗡作响。他环视众人,目光凶狠,逐一扫过刘宗敏、田见秀等人的脸庞,那目光中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也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反?拿啥反?北面是曹变蛟的陕兵铁骑!那些陕北汉子,饿狼一样,追了咱们多少里地?东边是黄得功的江北军!水网纵横,咱们的马队展不开!南边是左良玉的地盘!那条老狗,巴不得咱们去碰个头破血流!西边……是辽狗新军的主力,火器厉害得邪乎!你们谁没吃过那苦头?隔着几百步就能把人打个对穿!咱们的人马,老营弟兄还剩多少?饿得拉不开弓,提不动刀!冲出去,就是送死!让人家当兔子打!”他的声音越来越高,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愤怒,却又在最后化为深深的疲惫。他何尝不想拼死一搏?但作为主帅,他必须为这近十万跟着他出生入死的弟兄负责。

他走到一张粗糙的木案前,手指重重地点在案上一份简陋的文书上,那文书材质普通,上面的字迹却仿佛有千钧之重:“这是王磊开出来的条件!额看明白了!他这是阳谋!额们没得选!要么,留在这里,饿死,或者被他的大军一点点磨死!要么……就接受招安,去南阳、汝州那边领田地,种地当顺民!至少,去了那边,还能有条活路,给兄弟们,给那么多老营家眷,留条活路!”他的手指几乎要将那文书戳破,声音嘶哑,带着巨大的屈辱和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清醒。

“可是闯王!接受招安?咱们跟官府斗了这么多年,死了多少弟兄?现在低头去种地?兄弟们心里这口气咽不下啊!”刘宗敏捶着胸口,痛心疾首,虎目之中竟隐隐有泪光闪烁。他不是怕死,而是无法接受这种屈辱的结局。其他将领也纷纷附和,帐内再次充满悲愤的气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自成死死盯着牛金星,胸膛剧烈起伏,他又缓缓转头,扫过身后那些跟随他多年、此刻却大多面露菜色、眼中充满求生渴望的部下,扫过远处营地那些蜷缩在窝棚里、瑟瑟发抖的老弱妇孺。刘宗敏、田见秀等人还想说什么,却被李自成用眼神制止。他脸上肌肉抽搐,最终长长叹了一口气,那口气仿佛抽干了他所有的精气神,又像是彻底认清了现实,卸下了千斤重担。他艰难地开口,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额……遵旨。谢……辽国公……恩典。”这一刻,他仿佛苍老了十岁。

第二节:屯田安民

安置李自成部众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军事整编,而是一场规模空前、极其复杂的社会改造与人口迁徙工程。牛金星与监军御史在南阳城内原知府衙门旧址,设立了庞大的“安置总理衙门”,门口悬挂着辽国公亲笔题写的匾额,下设田亩司、户籍司、物资司、工赈司、监察司等十几个机构,从河南、山东等地紧急抽调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吏员,并招募了一批通晓算术、文笔较好的读书人,日夜不停地高效运转。衙门内外,车马络绎不绝,文书往来如飞,一派繁忙景象。

首先进行的是大规模、极其细致的登记造册工作。数以百计的书记员被分配到各个营地,设立临时登记点。所有李自成部众,无论官兵、家眷、甚至裹挟的工匠、流民,全部进行详细登记。登记内容远超以往,包括姓名、籍贯、年龄、体貌特征、家庭成员、原有职业、有何特长(木工、铁匠、农事等)、意愿(务农、从军、务工、归乡)。辽国公派来的技术人员(其中不少是宋应星格物院的学员)运用新式的复式表格登记法和更高效的阿拉伯数字记账法,大大提升了效率和准确性。每个登记完的人都会拿到一个写着编号的木牌,作为领取口粮和后续安排的凭证。这项工作繁琐至极,却是一切安置的基础。

紧接着是规模浩大的土地清查与分配工作。衙门组织了大量人手,包括原有的地方衙役、招募的识文断字者以及部分降军中表现老实的士卒,组成若干个清查队,配备新式的丈量工具和标准尺,深入南阳、汝州两地,全面清查因战乱、逃亡而荒芜的无主田地。他们重新绘制详细的鱼鳞图册,对每一块土地进行编号、评估肥力、记录方位四至,并造册登记。然后按照“丁口均田,就近安置”的原则,将清查出的土地分配给愿意务农的降卒及其家眷。每丁授上田三十亩,中田四十亩,下田或山地五十亩,并发放由辽国公府统一印制的标准地契,明确产权,承诺三年内免赋,三年后田赋亦从轻征收。此举旨在将这些不安定的流动力量牢牢固定在土地上,使其转变为安分守己的自耕农,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动荡的根源。地契的发放仪式往往很简单,但当那些祖辈为佃户、从未拥有过土地的农民颤抖着接过那张盖着红印的纸时,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跪地朝着北方磕头。

与此同时,一场庞大的物资调运与发放工作以惊人的效率和规模展开。由辽国公府统一协调,通过漕运、改良后的驿道以及雇佣的大量民夫车队,从辽东、山东、江南等地调拨的粮食、豆种、麦种、农具(崭新的铁锹、锄头、镰刀)、耕牛、骡马、甚至还有棉花、布匹、食盐等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运抵南阳、汝州等地。在各个交通要道和安置点,设立了大量的物资发放处。发放过程井然有序,凭登记木牌按户领取。当那些面黄肌瘦的农民和降卒真的领到沉甸甸的粮袋、闪着金属光泽的崭新农具、甚至还有几头瘦弱却无比宝贵的耕牛时,场面往往变得异常激动,许多人再次跪地叩谢“辽国公恩德”。实实在在的利益,比任何空洞的说教和武力威慑都更能收拢人心,瓦解抵抗意志。

对于那些选择继续从军的青壮,则设立了专门的“选兵处”,进行极其严格的甄别和考核。不仅考核体能、力量、骑射技艺,更由辽军派来的教导官进行面谈,考察其背景、动机、有无劣迹。体质羸弱、年龄偏大、兵痞习气严重、或有劫掠残害百姓劣迹者,一律坚决劝归农田,甚至进行管制。最终,从近十万人中,筛选出约两万余相对年轻、强壮、背景清白、有改造潜力的青壮。这些人被重新编组成若干个新兵营,由曹变蛟部选派来的军官和辽军教导队员进行严格的新式整训,完全打散原有的编制和山头,教授新的军纪、队列、战术,特别是火器操作。整训结束后,再分批补充到河南镇守军的各个营哨之中,其家眷同样分配田地,就近安置,既安其心,亦为质实。

整个安置过程,绝非一帆风顺的田园牧歌。期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骚乱和冲突。一些习惯了刀头舔血、不愿辛苦耕种也不想受军纪约束的悍匪和老兵痞,企图煽动闹事,抢劫运粮车队,甚至冲击官府,殴打吏员。然而,驻防在附近的曹变蛟部陕兵反应极其迅速果断,一旦接到求援,立刻以雷霆手段进行镇压。为首者一经查明,当场格杀,悬首示众;附从者严惩不贷,或鞭笞,或罚作苦役,绝不容情。辽国公的意志通过冰冷的钢刀与温饱的粮食,清晰地、不容置疑地传达给每一个人:顺从,可得活路,甚至富足安稳;反抗,唯有死路一条,绝无侥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自成被授职后,并未立刻前往南阳卫就任。他主动向牛金星请求,希望能暂时留在营地,协助安抚旧部,亲眼看到弟兄们安定下来。辽国公王磊得知后,竟慨然应允,并额外赏赐了一些金银布帛,以示优容与安抚。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人们时常能看到,昔日的闯王,如今的李参将,脱下那身参将服,依旧穿着旧的布衣草鞋,在一队辽军“护卫”(实为监视)的陪同下,行走在刚刚翻垦、还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埂上,去看望那些正在辽军农事官指导下,笨拙地学习扶犁耕种的老部下,与他们话家常,甚至偶尔自己拿起锄头,尝试着刨几下地,往往引来部下们善意却复杂的笑声。此情此景,充满了历史的吊诡与沧桑,也让许多原本心怀怨愤、时刻想着闹事的旧部,在看到他们曾经的领袖都不得不接受现实后,也渐渐熄了心思,开始尝试着接受这种全新的、陌生的安稳生活。

刘宗敏、田见秀等高级将领,最初极为抵触,整日借酒消愁,闭门不出,对前来拜访的辽军军官和吏员恶语相向。但在亲眼看到普通士卒真的分到了土地、领到了活命的粮食和农具,生活逐渐有了盼头,甚至开始规划来年收成后,他们的态度也开始慢慢软化。最终,在牛金星和李自成的反复劝说下,刘宗敏极其勉强地接受了河南镇守军副将的虚衔,却几乎从不理事;田见秀则选择了解甲归田,用辽国公赏赐的金银,在南阳附近置办了一处不小的田庄,当起了富家翁,似乎决心彻底告别过往。

经过数月夜以继日的紧张忙碌,这场规模空前的安置工作终于接近尾声。近十万张嘴巴要吃饭的巨大压力逐渐缓解,广袤的、曾经荒芜的田野上,冬小麦已经播下,嫩绿的幼苗顽强地钻出土地,预示着来年的希望。南阳、汝州两地,原本十室九空、白骨蔽野的惨象逐渐消失,开始恢复生机与人气,虽然依旧贫瘠,却有了炊烟,有了鸡鸣犬吠,有了孩童的奔跑嬉戏声。

这一日,牛金星与监军御史在新建的衙门口,为李自成举行了一场简单的赴任送行仪式。李自成换上了一身参将的常服,这身官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有些别扭。他神情复杂,与牛金星等人一一话别,言语简短而克制。他的身后,是寥寥数名坚持跟随他的老亲兵和几辆装载着简单行李的马车,显得有些冷清。

“李将军此去南阳卫,安心任事。国公爷已安排妥当,必不负将军。”牛金星拱手道,语气公式化。

李自成回头,最后望了一眼这片他曾经纵横驰骋、如今却即将安顿他无数老弟兄的土地,目光复杂,留恋、不甘、屈辱、释然……种种情绪交织,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无言的叹息。他对着牛金星和监军御史拱了拱手,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登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启动,车轮碾过初春尚且泥泞的道路,驶向未知的、却已然注定的将来。南阳的困龙,终究被套上了无形的枷锁,纳入了一个由辽国公王磊亲手构建的、全新的秩序之中。

喜欢回到明末做皇帝请大家收藏:()回到明末做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