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武侠仙侠 > 剑起万里 > 第419章 春风吹绿青萍岸,联动春耕启新程

正月十五的花灯刚撤下,青萍镇外的田埂就已透着春意——冻土渐渐化开,踩上去软乎乎的,田埂上去年种的耐旱草冒出新绿,连空气里都带着泥土的腥甜。这日清晨,林惊尘已带着民生堂的成员,在示范田旁竖起了“联动春耕”的木牌,木牌上清晰标注着“青萍镇—定远镇—风沙镇”的联动组别,还有春耕的时间表,从选种、泡种到播种、灌溉,每一步都写得明明白白。

“今年咱们推行‘三堂联动春耕’,青萍镇出技术和农具,定远镇出抗蝗玉米种,风沙镇出耐旱麦种,三家的百姓代表混编分组,在示范田里一起种,既学经验,又熟流程,等示范田种完,再回各自的镇子带乡亲们种。”林惊尘拿着木牌,给围拢过来的三镇代表讲解,身边还摆着提前准备好的粮种——定远镇的玉米种颗粒饱满,风沙镇的麦种小巧耐旱,青萍镇的稻种则圆润饱满,都装在贴着标签的布袋里。

定远镇的代表是去年来学秋收的小伙子,如今已能独当一面,他举起玉米种问道:“林副堂主,咱们这抗蝗玉米种,泡种时要不要加些特殊的药水?去年咱们加了艾草水,蝗虫确实少了不少。”

“要加,但比例要调整。”林惊尘点头,指向一旁的瓦罐,“这是我和张老丈熬的‘艾草苦参水’,比去年多放了一成苦参,既能防蝗卵,又能促进发芽,泡种时要没过粮种两指,泡六个时辰,中途翻两次,泡好后捞出来晾干,别暴晒,不然会伤芽。”

风沙镇的代表则更关心耐旱麦种的播种深度:“咱们风沙镇土壤浅,风又大,麦种播深了出不来,播浅了又怕被风吹走,您看播多深合适?”

林惊尘蹲下身,用手指在土里挖了个坑,深度约一寸:“就按这个深度,一寸深、三寸行距,播种后用木耙轻轻覆土,再在土面撒一层碎艾草,既能保墒,又能防沙吹露种子。等苗长到三寸高,再在苗旁种上耐旱草,形成‘草护苗’的阵势,风沙就吹不倒了。”

张老丈也凑过来,手里拿着改良后的木耧:“大家别担心行距不准,这木耧的播种管已经按三寸行距调好,只要推着走,种子就会均匀落在土里,比人工播种准多了。待会儿我和惊尘带大家实操,保证每个人都能学会。”

田埂另一头,苏慕言带着分舵的侠客,推着打谷机、拉着灌溉用的水车在田里穿梭,还带着三镇的乡亲们搭建临时灌溉渠。“这水渠要顺着地势挖,西高东低,坡度别太大,不然水流太快会冲坏田埂;每隔五丈挖一个蓄水坑,天旱时能存水,下雨时能排水,一举两得。”苏慕言一边挖,一边讲解,三镇的乡亲们跟着学,铁锹挥舞间,水渠很快就成型了,清澈的河水顺着水渠流进示范田,滋润着干涸的土地。

柳轻烟则带着阿青,在田埂旁的棚子里准备“春耕防护包”,包里装着防治皮肤开裂的药膏、防蚊虫的艾草包,还有预防中暑的金银花茶。“春耕时天天在田里干活,手脚泡在泥里容易开裂,大家早上出门前涂一层药膏,晚上回家用温水洗脚后再涂一层,很快就能好;中午太阳大,记得喝金银花茶,别中暑。”柳轻烟一边分发包,一边叮嘱。

阿青则拿着一本“春耕日志”,给每个分组登记粮种和农具,还特意在日志上标注了每个代表的家乡和擅长的农活:“王大哥是定远镇的,擅长防蝗;李大哥是风沙镇的,擅长种麦;咱们青萍镇的张叔擅长种稻,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准备工作就绪后,三镇代表按分组行动——第一组种耐旱麦,由风沙镇的代表带队,林惊尘在一旁指导播种深度;第二组种抗蝗玉米,由定远镇的代表带队,张老丈指导泡种和覆土;第三组种水稻,由青萍镇的代表带队,苏慕言指导灌溉;柳轻烟和阿青则在田里穿梭,给大家送防护包和金银花茶,还时不时帮着扶木耧、递种子。

阿青在麦种组帮忙时,发现一名风沙镇的乡亲播种时总把艾草撒太多,盖住了种子,赶紧上前提醒:“李大哥,艾草别撒太多,薄薄一层就行,撒太多会压着种子,出不来苗。”说着,他拿起木耙,轻轻把多余的艾草耙走,“您看,这样既能保墒,又不影响种子发芽。”

那名乡亲不好意思地笑了:“多谢小先生!我在家种麦时,总怕风沙吹走种子,就多撒艾草,没想到反而坏事。”

“没事,慢慢学,很快就熟练了。”阿青笑着道,又耐心地教他如何均匀撒艾草。

中午时分,示范田的第一畦麦种和玉米种都种好了,绿油油的稻种也播在了水田里,三镇的代表们坐在田埂上,喝着金银花茶,聊着春耕的技巧,原本陌生的乡亲们,如今已像一家人一样熟络。

“以前咱们各管各的,种不好就发愁,现在联动起来,互相教经验,连农具都是改良的,今年肯定能有好收成!”定远镇的代表笑着说。

“是啊!去年我来青萍镇学秋收,今年又来学春耕,回去后我要把学到的都教给乡亲们,还要跟青萍镇和风沙镇多联动,以后不管是防蝗还是防沙,咱们都一起应对!”风沙镇的代表也说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剑起万里请大家收藏:()剑起万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惊尘听着大家的话,心里满是欣慰:“这就是联动春耕的意义!咱们不仅要一起种好示范田,还要把这种联动的方式带回各自的镇子,以后春耕、夏汛、秋收、冬藏,咱们三堂都联动起来,一方有难八方帮,大家一起把日子过好。”

接下来的十日,三堂联动春耕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示范田的麦种和玉米种已冒出嫩芽,绿油油的一片;水稻也已扎根,水田里泛起淡淡的绿意;临时灌溉渠运行顺畅,没出现漏水或冲坏田埂的情况。三镇的代表们不仅学会了对方的春耕技巧,还熟悉了改良农具的用法,不少代表还主动提出,要把自家镇子的好经验写下来,交给林惊尘,汇总成“三堂联动春耕手册”,方便明年推广。

这日午后,武当山民生总堂的宋远带着两名弟子赶来,看到示范田里的景象,笑着道:“林副堂主,你们的联动春耕做得真好!掌门让我来看看,还说要是做得好,就把这种联动方式在各分堂推广,让更多分堂受益。”

林惊尘大喜,带着宋远参观示范田,讲解联动春耕的流程和经验:“咱们按‘技术共享、粮种互通、人力互助’的方式,把三堂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解决了风沙镇缺种的问题,又解决了定远镇缺技术的问题,还提高了春耕效率,比去年快了三成。”

宋远点头,拿出纸笔,认真记录:“好!我回去后就把你们的经验报告给掌门,明年咱们在各分堂都推行这种联动春耕,让民生堂的力量更集中,让更多百姓能种好地、收好粮。”

三日后,联动春耕圆满结束,三镇的代表们带着“联动春耕手册”和交换的粮种,依依不舍地告辞。临走前,风沙镇的代表握着林惊尘的手,说道:“林副堂主,多谢你们!今年的春耕经验,咱们回去后就推广,等麦种和玉米种出苗了,我再派人来跟你们报喜!”

“好!咱们常联系,出苗后有任何问题,随时写信到民生信箱,我会第一时间回复。”林惊尘点头道。

送走代表们后,青萍镇的乡亲们也开始了自家的春耕——林惊尘和张老丈带着乡亲们,用改良木耧播种,教大家如何均匀撒艾草和覆土;苏慕言带着侠客们,帮着镇里的孤寡老人种庄稼,还检查各户的灌溉情况,确保每一块田都能浇到水;柳轻烟和阿青则在田里穿梭,给大家送防护包和金银花茶,还教大家如何辨别种子发芽的好坏,发现坏芽及时补种。

阿青还多了一项新任务——每天去示范田查看出苗情况,在“春耕日志”上记录苗高和长势,遇到问题及时向林惊尘请教。有一次,他发现一畦麦种出苗后有些发黄,赶紧跑去告诉林惊尘,林惊尘查看后,发现是覆土太薄,种子扎根不深,赶紧教他如何轻轻培土,没过几日,麦苗就重新变得绿油油的。

“惊尘哥,以后我每天都来查看,保证不让一棵苗出问题!”阿青握着日志,坚定地说。

“好!有你在,我放心。”林惊尘摸了摸他的头,眼里满是期待。

四月初,春风更暖了,青萍镇的示范田里,麦苗已长到三寸高,玉米苗也冒出了两片嫩叶,水稻则在水田里舒展着叶片,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各分堂也传来消息——定远镇的抗蝗玉米种出苗良好,已按青萍镇教的方法,在苗旁种上了防蝗草;风沙镇的耐旱麦种出苗率达九成,灌溉渠运行顺畅,没出现风沙吹坏田埂的情况;苏州府和黄土镇的分堂,也按青萍镇的联动经验,开始了跨堂春耕,效果显着。

林惊尘和林啸天站在示范田旁,看着绿油油的庄稼,林啸天笑着道:“惊尘,你看如今的联动春耕,既解决了难题,又拉近了各分堂的距离,这都是你和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林惊尘摇头,笑着道:“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三堂的乡亲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要继续完善联动制度,不仅春耕联动,夏汛、秋收、冬藏都要联动,让民生堂的各分堂,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衬,共同守护百姓的民生。”

林啸天点头,眼里满是欣慰。春风吹过示范田,麦苗和玉米苗随风摇晃,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不远处的民生学堂门口,“联动春耕”的木牌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民生信箱静静地挂在一旁,偶尔有乡亲过来,投下一封咨询苗情的信件。

林惊尘知道,今年的联动春耕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分堂加入联动,会有更多乡亲受益于这种方式;示范田里的庄稼,不仅会长出金黄的粮食,更会长出民生堂的凝聚力,长出“护民生,守太平”的希望。待明年春风再吹绿青萍岸时,联动春耕一定会谱写出更美的新篇,民生堂的薪火,也一定会照遍江湖的每一个角落。

喜欢剑起万里请大家收藏:()剑起万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