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镜头里的单身舞步 > 第110章 一缸藏岁月·百味入寻常

第一百一十章:一缸藏岁月·百味入寻常

建国后的苏州,运河边的吊脚楼拆了些,盖起了青砖瓦房,“豆香居”的玻璃橱窗换了新的,红漆木牌上的“豆香居”三个字依旧笔力遒劲,只是旁边多了行小字——“中华老字号”。傻妞的背更驼了,却仍每天清晨拄着拐杖去后院,看那排传了三代的酱缸,缸沿的青苔被岁月磨得发亮,像裹了层绿琥珀。

“太奶奶,您慢点。”小石头的儿子小豆子扶着她,这孩子刚从食品厂技校毕业,学的是食品检测,手里总拿着个放大镜,说要给豆干“验验身”。“新腌的这批玫瑰豆干,pH值有点高。”他举着试纸给傻妞看,“我加了点柠檬酸,您尝尝合不合味。”

傻妞捏了块放进嘴里,玫瑰的甜混着淡淡的酸,倒也清爽。“酸是够了,”她咂咂嘴,“就是少了点太阳晒出来的活气。”她往酱缸旁的竹匾里看,新晒的豆干正冒着热气,阳光透过竹篾的缝隙照在上面,像撒了把碎金,“机器测的是数,舌头尝的是心,这俩得搁一块儿才准。”

小豆子点点头,把放大镜揣回兜里,学着太奶奶的样子,用手轻轻翻着豆干,指尖沾着酱色,倒有几分当年傻妞的影子。“厂里说要给‘豆香居’搞联营,”他突然说,“让咱的豆干进超市,用塑料包装,印上您的故事。”

傻妞往酱缸里撒了把盐,盐粒落在酱汤里,激起细碎的涟漪。“包装能换,”她看着缸里的豆干慢慢舒展,“味不能换;故事能写,心不能变。”

这日午后,院里来了位穿中山装的干部,说是市文化馆的,想给“豆香居”的老酱缸拍纪录片。“这可是活文物,”干部举着摄像机,镜头对着最老的那口缸,“得让年轻人知道,咱老祖宗的手艺多金贵。”

傻妞坐在竹椅上,看着他们忙活,手里捏着块刚出炉的软豆干,是给隔壁张奶奶留的。张奶奶跟她同岁,牙口不好,就爱吃这口软乎乎的。“拍缸不如拍人,”傻妞突然说,“缸是死的,人是活的,手艺在人手里揣着,才不会凉。”

干部觉得有理,让摄像机对着小豆子揉豆子,镜头里,年轻人的手和老人的手在竹匾里交叠,揉着同把豆子,动作有快有慢,却都透着股认真劲。“您看,”傻妞对干部说,“这就叫传,一茬接一茬,不断头。”

傍晚时,石头从伦敦回来了,这次没带洋果酱,却带了台烤箱。“妈说用这个烤豆干,火候匀。”他头发都白了,却还像年轻时那样爱笑,给傻妞演示怎么调温度,“您尝尝这烤的土豆干,比灶上烘的焦脆。”

傻妞尝了尝,确实香脆,却总觉得少了点柴火熏出来的烟火气。“机器是省事,”她把烤箱的旋钮往小调了调,“可灶膛里的火,能听出豆子啥时候熟;烤箱的灯,瞅着亮,没这本事。”

石头笑了,往母亲手里塞了块刚烤的豆干:“那咱就烤箱烤一半,灶膛烘一半,让新的老的在一块儿搭个伴。”他往墙上看,挂着张全家福,照片里,金发的重孙已经长成小伙子,正举着块豆干,笑得露出白牙,“他说大学要学食品工程,回来给‘豆香居’搞研发。”

傻妞摸着照片上重孙的脸,皱纹里都透着笑。“好啊,”她看着窗外的夕阳把酱缸染成金红色,“学新的,别忘了老的;走得远,别忘了根在哪。”

入秋时,“豆香居”的豆干真的进了超市,塑料包装上印着傻妞蹲在酱缸旁的黑白照片,旁边写着“百年传承,一口暖心”。小豆子说,超市里的年轻人都爱买,说“吃的是回忆”。

傻妞让小豆子给她捎了包,摸着光滑的塑料,总觉得不如油纸透气。“回忆在嘴里,不在纸上,”她把包装拆开,把豆干倒进竹碟,“得嚼着有滋有味,才算没白回忆。”

这年冬天,张奶奶病了,傻妞每天炖锅黄豆粥去看她。俩老太太坐在床头,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粥,说年轻时的事。“还记得不?”张奶奶喘着气说,“当年你在码头卖豆干,我总偷着给你塞块糖,怕你累着。”

傻妞笑了,往她嘴里塞了块软豆干:“咋不记得?你那糖是你家娃省给你的,我嚼着比蜜甜。”她看着窗外的雪落下来,盖在酱缸上,像给老伙计盖了层棉被,“等你好利索了,咱还去运河边晒太阳,我给你做荠菜豆干。”

张奶奶点点头,攥着傻妞的手,手背上都是老年斑,却攥得很紧。

转年开春,张奶奶还是走了,傻妞去送了最后一程,兜里揣着块软豆干,放在老人手里,算是陪她上路的念想。回来的路上,小豆子扶着太奶奶,见她眼圈红了,却没掉泪。“人走了,”傻妞说,“味能留下,这就不算真走。”

这年夏天,“豆香居”的老酱缸被评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揭牌那天,来了好多记者,闪光灯对着傻妞和小豆子,还有那排沉默的酱缸。傻妞穿着新做的蓝布褂子,胸前别着朵小红花,看着挺精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牌不是给缸挂的,”她对着话筒说,声音有点抖,却字字清楚,“是给天下手艺人挂的,告诉咱,好好干活,不糊弄,就有人记着你。”她往人群里看,见小豆子正给记者演示怎么辨豆子好坏,年轻人的脸上带着自信,倒让她想起当年在村里,爹说“豆子是好东西,能养人”。

揭牌仪式结束后,傻妞让小豆子把那口最老的酱缸打开,里面的豆干已经腌了五十年,黑得像块老木头,却透着股沉郁的香,把周围人的鼻子都勾得直动。“分了吧,”傻妞说,“给在场的每人尝一口,让大伙知道,老日子的味,啥时候都鲜。”

大家捧着小块豆干,慢慢嚼着,有人说“像小时候的味道”,有人说“比现在的醇厚”,傻妞听着,往酱缸里撒了把新豆子,豆子落在五十年的老酱汤里,慢慢沉下去,像颗种子,要在岁月里发新芽。

这年秋天,傻妞的身子不大爽利,却还惦记着酱缸。小豆子每天把豆干揣在怀里,热乎乎地给太奶奶送去,让她闻闻味。“您闻,”小豆子说,“新腌的这批加了桂花,香得很。”

傻妞躺在床上,闭着眼闻着,嘴角露出笑。“嗯,”她说,“有太阳的味,有运河的味,还有咱苏州的味,都齐了。”她摸着小豆子的手,手上沾着酱色,像当年自己的手,“好好做,别糊弄,豆子不骗人,日子也不骗人。”

重阳节那天,傻妞走了,手里还攥着块没吃完的软豆干。送葬的队伍里,有穿西装的石头,有穿中山装的干部,有穿校服的学生,还有隔壁胡同的老街坊,大家手里都捏着块“豆香居”的豆干,走着走着,有人想起傻妞说的“味能留下”,眼圈就红了。

后来,“豆香居”的酱缸还在酿,一茬接一茬的豆子进去,一茬接一茬的豆干出来。超市的货架上,塑料包装的豆干旁边,总摆着个玻璃罐,里面是油纸包的老味道,标签上写着“傻妞亲传”。

小豆子成了“豆香居”的总厨,他会用烤箱,也会用灶膛;会看pH值,也会咂舌头;会给年轻人讲太奶奶的故事,也会教他们怎么在酱缸旁晒太阳。有回,他给金发的表哥视频,镜头对着新腌的玫瑰豆干,说:“你看,太奶奶的手艺,在咱手里揣得热乎乎的。”

运河的水还在流,载着货船,载着游客,载着“豆香居”的故事,往更远的地方去。岸边的老酱缸还在院里蹲着,酱汤里映着云,映着月,映着来来往往的人影,像面镜子,照见岁月里的甜、咸、香、烈,也照见一茬又一茬的人,守着这口缸,守着这口味,守着心里那点热乎气,慢慢走,不断头。

有人说,“豆香居”的豆干里藏着苏州的魂;有人说,那里面藏着中国人的日子。其实啊,那里面藏的,不过是一双手揉出来的实在,一口缸酿出来的绵长,和一颗心揣出来的暖——就像傻妞当年说的,豆子是好东西,能填肚子,能换钱,还能养人,养着养着,就把岁月养出了味,浓得化不开,香得忘不了。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镜头里的单身舞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