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时光织就的网 > 第39章 腊梅映巷辞旧岁,绣展启新待春来

腊月的梧桐巷,终于被腊梅的冷香浸透。清晨的风带着几分寒意掠过青石板路,巷尾那片腊梅园里,满树金黄的花朵迎着寒风绽放,花瓣上凝着薄薄的霜花,却丝毫不减那份清雅的香气。苏晚裹紧围巾往巷里走时,远远就看见忆槐亭的红灯笼下,张奶奶正领着几个孩子剪腊梅剪纸,红色的彩纸在孩子们手中翻飞,不一会儿就剪出一朵朵歪歪扭扭却格外鲜活的腊梅。

“苏晚丫头来啦!快来看看孩子们剪的剪纸,比去年进步多了!”张奶奶举起一张孩子剪的腊梅,纸上的花瓣虽然不够规整,但枝桠间满是童真。苏晚刚要开口,就听见巷口传来汽车喇叭声,夏冉踩着雪靴跑过来,手里挥舞着一张粉色的单子:“苏晚姐!上海非遗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啦!说是提前来对接孙爷爷刺绣展览的事,还带了展区的设计模型!”

孙爷爷这会儿正坐在自家院子里,戴着老花镜整理老伴的刺绣手帕,听见消息立刻放下手帕迎了出来。只见两辆商务车停在巷口,几位穿着深色西装的工作人员从车上下来,手里提着几个大箱子。为首的是上海非遗博物馆的李馆长,他笑着走上前:“孙爷爷,苏晚女士,我们提前来看看梧桐巷的年味,顺便把展区模型带来,跟您再确认一下展品摆放的细节。”

工作人员打开箱子,拿出一个按比例缩小的展区模型——模型里不仅有展示“槐巷映洋房”“桂巷映洋房”的展柜,还有专门摆放孙爷爷老伴刺绣手帕的玻璃展台,展台旁边设有语音讲解器,模型的背景墙上印着梧桐巷的老照片和上海老洋房的图片,甚至连张奶奶准备的“四季巷景”剪纸都做成了迷你版,贴在模型的走廊两侧。

“孙爷爷,您看这个展柜的高度,方便游客欣赏您的刺绣吗?”李馆长指着模型里的展柜,“要是觉得不合适,我们还能调整。另外,我们还想在展区门口设一个‘刺绣体验角’,让游客试着绣简单的腊梅图案,您觉得怎么样?”

孙爷爷凑近模型,仔细看了看展柜的高度,又摸了摸迷你版的刺绣手帕,眼眶有些湿润:“合适!太合适了!没想到你们连我老伴当年绣的小手帕都考虑到了,这样一来,游客不仅能看我的刺绣,还能知道这门手艺的来历,知道梧桐巷和上海的缘分。”他转头对张奶奶说:“体验角好啊!你到时候教游客剪腊梅,我教他们绣腊梅,咱们老两口一起给梧桐巷长脸!”

张奶奶立刻点头:“没问题!我现在就多剪些腊梅剪纸的底稿,到时候带到上海,保证让游客都能学会剪简单的腊梅。”吴叔也凑过来看模型,笑着说:“到时候我把桂花酒和桂花糕装在礼盒里,放在体验角旁边,游客体验完刺绣和剪纸,还能尝尝梧桐巷的味道,多好!”

李馆长拿出一份详细的时间表,递给苏晚:“展览定在明年三月十五日开幕,我们计划三月初就把展品运到上海,提前布置展区。三月十日会有媒体预览会,想请孙爷爷和张奶奶现场展示刺绣和剪纸,跟媒体讲讲背后的故事。”苏晚接过时间表,仔细看了一遍,确认没有问题后说:“我们肯定按时准备好,展品的包装和运输我们会负责,保证不会损坏。”

接下来的几天,梧桐巷的年味里又多了几分忙碌。孙爷爷把“槐巷映洋房”“桂巷映洋房”两幅刺绣小心翼翼地装进特制的锦盒里,锦盒里垫着柔软的丝绸,还放了防虫的香料。他又从旧木盒里拿出老伴的刺绣手帕,每一张都用宣纸包好,再放进另一个锦盒:“这些手帕跟着我几十年了,从来没离开过梧桐巷,这次去上海,可得好好保护。”

张奶奶则忙着剪“四季巷景”剪纸的最终版,她把春天的樱花、夏天的槐花、秋天的桂花、冬天的腊梅剪得格外精致,每一张剪纸的边缘都剪得光滑细腻,还在剪纸的角落绣上小小的“梧桐巷”三个字。“这些剪纸要挂在上海非遗博物馆的展区里,可不能马虎,得让上海的游客看看咱们梧桐巷的手艺。”张奶奶把剪好的剪纸用红线串起来,挂在院子里的腊梅树上晾干,红色的剪纸配着金黄的腊梅,格外好看。

吴叔则开始准备展览期间要带去上海的桂花酒和桂花糕。他把新酿的桂花酒装在精致的瓷瓶里,瓶身上贴着张奶奶剪的腊梅图案,还在瓶底印上“孙爷爷刺绣展限定”的字样。桂花糕则用礼盒包装,礼盒里垫着油纸,每个礼盒里装六块桂花糕,上面印着“梧桐巷”的logo。“展览要办一个月,我准备带两百瓶桂花酒和三百份桂花糕,保证每个来参观的游客都能尝到。”吴叔一边打包,一边跟夏冉说,“到时候你帮我看着摊位,我还想多跟上海的游客聊聊,问问他们喜欢什么口味的点心,下次好改进。”

夏冉笑着点头:“没问题!我还准备了梧桐巷的手绘地图,到时候发给游客,跟他们介绍咱们巷里的景点和双城游的项目,争取让更多人来梧桐巷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腊月二十三这天,梧桐巷迎来了除夕前的最后一批冬季游游客。游客们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手里提着年货,一进巷就被满巷的腊梅香吸引。夏冉领着他们去忆槐亭,亭子里生了炭火盆,暖融融的。张奶奶教大家剪腊梅剪纸,孙爷爷则教他们绣简单的腊梅图案,吴叔给大家端上热腾腾的桂花酒和桂花糕,王爷爷坐在炭火盆旁边,拉着《喜洋洋》《步步高》等新年曲子,整个巷子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位带着孩子的上海妈妈,跟着张奶奶剪了一朵腊梅剪纸,又跟着孙爷爷绣了一个小小的腊梅香囊,高兴地说:“这次来梧桐巷真是太值了!孩子不仅学会了剪纸和刺绣,还尝到了这么好吃的桂花糕,明年春天孙爷爷的刺绣展,我们肯定要去上海看!”她身边的孩子也举着香囊,大声说:“妈妈,明年春天我还要来梧桐巷,看樱花,学剪樱花剪纸!”

除夕这天,梧桐巷的老人们和留在巷里过年的游客一起,在忆槐亭里包饺子、贴春联、挂灯笼。孙爷爷写春联,张奶奶剪窗花,吴叔煮饺子,王爷爷拉二胡,苏晚和夏冉则忙着给大家拍照留念。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大家一起点燃烟花,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映着满巷的红灯笼和腊梅花,格外绚烂。

“新的一年,祝咱们梧桐巷的手艺传得更远!”孙爷爷举起酒杯,大声说道。大家纷纷举杯,桂花酒的甜香混着腊梅的冷香,在新年的夜空中散开。苏晚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从春天的樱花到冬天的腊梅,从上海文化节到即将到来的刺绣展,梧桐巷的故事,在南北文化的交融中,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上海文创公司送来“冬韵系列”文创的样品。样品里有腊梅丝巾、灯笼香囊、壁炉图案的笔记本等,每一件都融入了梧桐巷的腊梅和上海老洋房的元素。腊梅丝巾的底色是深红色,上面绣着金黄的腊梅和上海老洋房的壁炉,边缘还缝着小小的铜铃铛;灯笼香囊用的是红色棉麻布料,上面印着张奶奶剪的腊梅图案,里面装着晒干的腊梅和薰衣草,闻着有淡淡的冷香。

“这些文创太好看了!”夏冉拿起一条腊梅丝巾,围在脖子上试了试,“红色的底色配金黄的腊梅,过年穿特别喜庆,肯定能卖得好。”张奶奶也拿起一个灯笼香囊,晃了晃,铜铃铛发出清脆的响声:“这香囊做得真精致,要是挂在新年的圣诞树上,肯定特别好看。”苏晚看着样品,满意地说:“文创公司这次做得很用心,咱们尽快安排生产,争取在春节期间上架,让大家在新年里能买到咱们梧桐巷的文创产品。”

二月初,春节的氛围还没散去,梧桐巷就开始为孙爷爷的刺绣展做最后的准备。苏晚和夏冉忙着联系物流公司,确认展品的运输时间和路线;孙爷爷则把刺绣工具整理好,准备带到上海的体验角,教游客刺绣;张奶奶把剪好的“四季巷景”剪纸和腊梅剪纸底稿打包,放进特制的箱子里;吴叔则把桂花酒和桂花糕装上车,准备提前运到上海。

二月底的一天,上海非遗博物馆发来消息,说展区已经基本布置好了,邀请苏晚等人提前去上海看看,确认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苏晚、孙爷爷、张奶奶、吴叔和夏冉五个人,带着展品和行李,坐上了去上海的高铁。

高铁上,孙爷爷一直看着窗外,眼神里满是期待。“我这辈子没去过几次上海,没想到老了还能在上海办刺绣展,还能让老伴的手艺被更多人看到。”孙爷爷感慨地说,“要是她还在,肯定会跟我一起去,一起给游客讲我们的故事。”张奶奶拍了拍他的手,安慰道:“她肯定在天上看着呢,看到你这么有出息,看到咱们梧桐巷的手艺这么受欢迎,她肯定会高兴的。”

下午时分,高铁到达上海。李馆长早已在车站等候,他带着大家直奔上海非遗博物馆。博物馆里已经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展区门口挂着“孙先生‘南北绣韵’刺绣专场展览”的横幅,横幅旁边贴着张奶奶的“四季巷景”剪纸。走进展区,首先看到的是孙爷爷老伴的刺绣手帕展台,展台上的手帕被精心地摆放在玻璃罩里,旁边的文字牌上写着手帕背后的故事,游客扫码就能听到孙爷爷的语音讲解。

展区的中央,是展示“槐巷映洋房”“桂巷映洋房”的展柜。阳光透过博物馆的窗户,洒在刺绣上,真丝绸缎上的槐花、桂花和老洋房显得格外生动,盘金绣的窗棂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展区的一角,是张奶奶和孙爷爷的体验角,桌子上摆着剪纸工具和刺绣材料,旁边还放着吴叔的桂花酒和桂花糕礼盒。

“孙爷爷,您看这个展区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吗?”李馆长问道。孙爷爷仔细看了看展柜里的刺绣,又摸了摸体验角的桌子,笑着说:“不用调整了,这样就很好!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张奶奶也点头:“体验角的桌子大小刚好,我教游客剪纸肯定没问题。”吴叔则看着自己的摊位,满意地说:“这个位置很好,游客一进展区就能看到,肯定能吸引不少人来买桂花酒和桂花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月十五日,孙爷爷的刺绣展如期开幕。开幕式当天,上海非遗博物馆里挤满了游客和媒体记者。李馆长上台讲话,介绍了孙爷爷的刺绣技艺和背后的南北文化故事。随后,孙爷爷和张奶奶上台,现场展示刺绣和剪纸。孙爷爷坐在绣架前,拿起绣花针,在素色绸缎上绣了一朵小小的槐花,动作娴熟,眼神专注;张奶奶则拿着剪刀,在红纸上剪了一朵桂花,剪刀在她手中灵活穿梭,不一会儿就剪出一朵精致的桂花。

游客们纷纷围上来,拿出手机拍照录像,不少人还排队体验刺绣和剪纸。一位上海的老奶奶,跟着孙爷爷绣了一个小小的腊梅图案,高兴地说:“我年轻时也学过刺绣,后来因为工作忙就放下了,今天跟着孙爷爷重新拿起绣花针,感觉又回到了年轻时的时光。”她还说,下次要带着家人去梧桐巷,体验更多的非遗手作。

吴叔的摊位前也排起了长队,游客们纷纷购买桂花酒和桂花糕,还有不少人拿着吴叔的名片,说要跟他合作,把梧桐巷的点心卖到上海的超市和餐厅。“没想到我的点心这么受欢迎!”吴叔一边打包,一边跟夏冉说,“下次我要多开发几种口味的点心,比如樱花酥、腊梅糕,争取让上海的游客有更多选择。”

媒体记者们围着孙爷爷和张奶奶,不停地提问。一位记者问孙爷爷:“孙爷爷,您觉得传承非遗手艺最重要的是什么?”孙爷爷想了想,说:“最重要的是情感和坚持。我绣的不仅是图案,还有我对老伴的思念,对梧桐巷的热爱,对上海的牵挂。只有把情感放进手艺里,手艺才有生命力;只有坚持下去,手艺才能传得更远。”

另一位记者问张奶奶:“张奶奶,您为什么总是把梧桐巷的风景和上海的老洋房剪在一起呢?”张奶奶笑着说:“因为梧桐巷和上海有缘分啊!很多老人都跟上海有关系,我把这些风景剪在一起,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南北文化不是分开的,而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这样才更有魅力。”

刺绣展持续了一个月,期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不少游客在参观完展览后,都报名参加了梧桐巷的双城游项目,想亲自去梧桐巷体验非遗手作,感受江南老巷的魅力。上海的几家媒体还对展览进行了专题报道,称孙爷爷的刺绣是“南北文化融合的典范”,张奶奶的剪纸是“最有温度的非遗手作”。

展览结束这天,李馆长给孙爷爷颁发了“上海非遗文化传播大使”的证书,还邀请他明年继续在博物馆举办展览。孙爷爷拿着证书,激动地说:“谢谢大家对我的认可!我会继续坚持刺绣,继续传播梧桐巷的文化,让更多人知道南北文化融合的魅力。”

离开上海的时候,孙爷爷把老伴的刺绣手帕小心翼翼地收起来,说要带回梧桐巷,放在记忆馆里展览,让来巷里的游客也能看到。张奶奶则带着上海手艺人送的剪纸工具,说要跟巷里的孩子们分享,教他们更多剪纸技巧。吴叔则跟上海的几家超市和餐厅达成了合作意向,准备把梧桐巷的点心卖到上海的更多地方。

回到梧桐巷时,巷口的樱花树已经冒出了粉白花苞,再过不久,整个巷子就会被樱花的香气笼罩。苏晚看着满巷的春色,心里满是期待——春天的樱花会吸引更多游客,孙爷爷的刺绣展让梧桐巷的文化传得更远,“冬韵系列”文创在春节期间销量火爆,吴叔的点心即将走进上海的超市和餐厅……梧桐巷的故事,还在继续,在南北文化的交融中,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

孙爷爷、张奶奶、吴叔、王爷爷和巷里的老人们,坐在忆槐亭里,看着满巷的春色,聊着未来的计划——孙爷爷想教巷里的年轻人刺绣,把手艺传下去;张奶奶想跟上海的手艺人合作,创作更多融合南北文化的剪纸;吴叔想开发更多口味的点心,让梧桐巷的味道传遍更多地方;王爷爷想跟上海的评弹演员合作,创作更多融合南北音乐的曲子。

苏晚和夏冉则忙着整理游客的反馈,计划推出新的双城游项目,让游客能更深入地体验梧桐巷的文化。夏冉还准备制作梧桐巷的文化宣传片,把巷里的风景、老人们的手艺和故事拍下来,上传到网上,让更多人知道梧桐巷的魅力。

春风拂过梧桐巷,樱花开得越来越盛,粉白的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像铺了一层粉色的地毯。苏晚知道,梧桐巷的春天,不仅是樱花的绽放,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梧桐巷的未来,会在南北文化的交融中,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会书写更多温暖而动人的故事。而那些关于春天的约定、关于手艺的坚持、关于文化的传承,会像巷里的老槐树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长出新的枝叶,迎向更远的远方。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