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时光织就的网 > 第47章 雪落巷陌连北境,非遗冬韵筑新章

十一月末的梧桐巷,秋日温润散尽,凛冽冬意裹着寒风漫进巷陌。巷口老槐树落尽枯叶,光秃秃的枝桠伸向铅灰天空,枝梢悬着几串褐色槐果,像小灯笼般晃悠;青石板路凝着薄霜,踩上去咯吱作响,忆槐亭石桌上的白霜经阳光一照,便化作水珠顺着石缝滑落。

苏晚裹着米白羽绒服往巷里走,远远见孙爷爷坐于亭中,手捧铜制暖手炉,面前摊着张素白厚绸缎——淡墨勾勒的“雪韵梧桐巷”里,老槐树覆雪,忆槐亭飞檐挂冰棱,巷口留着浅脚印,中央大片留白,显然是为融入北方非遗元素预留。“孙爷爷,这是‘非遗雪展’的核心刺绣吧?”她走近发现,绸缎旁的丝线盒里,银白、米白、浅灰、深灰的丝线绕着竹轴,或掺细绒或带光泽,粗细皆按雪的质感区分。

孙爷爷抬头笑,哈出的白气散在冷空气中:“‘桂展’后,哈尔滨冰雕张师傅和北京景泰蓝王师傅特意来巷里,想合作‘雪韵三地’刺绣系列。这留白要绣哈尔滨冰雕城堡与北京四合院雪景,掺上冰雕的剔透与景泰蓝的华丽,揉合南北雪文化。”他拿起根银白丝线:“这是张师傅寄的‘雪绒丝’,掺了细绒,绣出的雪软乎乎的,手感和真雪一样。”

正说着,夏冉抱摞厚策划案从记忆馆跑出来,脸颊冻红却满眼亮:“苏晚姐!孙爷爷!哈尔滨文旅局、北京非遗中心和杭州旅行社刚发通知——‘非遗雪展’十二月二十号开幕,梧桐巷、哈尔滨、北京三地同步办!旅行社还推了‘冬韵非遗专列’,游客先在咱们这儿体验雪韵手作,再去北京看景泰蓝、哈尔滨看冰雕,全程沉浸式感受南北冬日非遗!”她翻开策划案指展区图:“咱们的展区在忆槐亭和巷口广场,搭‘雪韵体验棚’,您教绣雪花,张奶奶教剪雪花剪纸,吴叔做雪地点心;北京展摆景泰蓝雪景作品,哈尔滨展搭冰雕体验区,三地还能‘云端赏雪展’直播,在家也能看冰雕、学手作!”

苏晚刚接策划案,浓郁栗子香就从巷尾飘来。转头见吴叔推保温小推车过来,搪瓷盆里盛着刚炒的糖炒栗子与热乎栗子粥,热气裹着香味满亭飘。“尝尝新炒的栗子!用了北京怀柔栗子,加了桂花蜜,比去年更粉糯!”他递过颗剥好的栗子,“王师傅特意打电话让我多做些,说北方人冬天就爱这‘暖冬点心’,正好当展会冬季限定,三地游客都能尝。”

苏晚咬口栗子,粉糯果肉混着桂花蜜甜香在舌尖散开,暖意顺喉咙滑进胃里。刚要开口,就见张奶奶拎双层竹篮从巷口来,下层装着“雪花剪纸”——单朵雪花、雪中小屋,还有雪花配哈尔滨冰雕、北京四合院的纹样,最精巧的是张“三地手艺人”剪纸:孙爷爷绣雪花,张师傅雕冰雕,王师傅做景泰蓝,连工具花纹都带着地域特色。“刚在巷口教游客剪雪花,有几个要去北京、哈尔滨的,说要贴旅行本当纪念。”张奶奶举剪纸对光:“你看这四合院门墩,我照着王师傅寄的照片剪的,连雪堆弧度都没差,和刺绣配一起,三地游客看着都亲切。”

孙爷爷放下丝线端详剪纸:“比我绣的还细!‘雪韵三地’刺绣就把这场景融进去——我绣梧桐巷雪景,张师傅绣哈尔滨冰雕,王师傅绣北京四合院,再让王师傅做雪花纹样景泰蓝框,三地元素就齐了。”他转头对苏晚:“林晓说上海工作室想做‘雪韵非遗手作包’,装刺绣材料、剪纸模板和点心试吃装,还附三地展‘暖冬体验券’,现在得准备,跟展会同步卖。”

苏晚立刻掏手机:“我这就跟林晓对接包装。对了,张师傅和王师傅下周来巷里,咱们得把体验棚暖气装好,再跟旅行社对接游客流程,确认专列保暖措施。”

夏冉赶紧拿笔记本记:“我整理体验流程,配雪景照片发给旅行社;还得跟哈尔滨文旅局确认冰雕运输保温方案,别让作品化了。”

吴叔接话:“那我多炒些糖炒栗子,再做栗子糕、姜枣茶,还研发了雪花酥,让游客捧着热乎的暖身子。张师傅还想合作‘三地暖冬甜品套餐’,咱们出栗子糕,北京出豌豆黄,哈尔滨出冻梨,展会上一起卖。”

接下来几天,梧桐巷的忙碌像冬日暖阳,清冽中藏着暖意。孙爷爷每日在亭中绣“雪韵三地”——用“雪绒丝”铺底绣积雪,米白丝线勾雪堆轮廓,银白丝线绣冰棱光泽;绣忆槐亭时,深灰丝线绣柱子,银白丝线绣飞檐冰棱,连亭角红灯笼都绣得鲜活。张奶奶忙着剪“雪韵非遗”配套剪纸,除了刺绣用的大幅剪纸,还剪了小巧雪花纹样,贴在手作包和体验区材料袋上。吴叔从早忙到晚,炒栗子、熬粥、研发新点心,还做了迷你试吃装,寄给哈尔滨、北京的合作伙伴。

十二月初,哈尔滨张师傅和北京王师傅到了梧桐巷。刚进巷口,两人就被冬景吸引:“这雪后巷陌比北方多了份温柔!”进忆槐亭见孙爷爷绣了一半的“雪韵三地”,张师傅拿起“雪绒丝”:“这线比我们冰雕装饰线还软,下次刻雪花就按这质感来。”王师傅指着冰棱纹样:“您这绣法比我们景泰蓝掐丝线条还灵动,我回去得学,把这纹样做在景泰蓝摆件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张奶奶递过“雪韵三地”剪纸,张师傅对光看:“这冰雕轮廓比我拍的照片还细,我绣哈尔滨部分就按这个来。”王师傅也说:“这四合院雪堆剪得传神,我绣北京部分时,在旁边绣几只麻雀,画面更活。”

吴叔端来姜枣茶和栗子糕,两人尝了都竖大拇指。张师傅说:“回去就跟哈尔滨甜品店说,引进您的雪韵点心,做‘哈尔滨暖冬美食套餐’。”王师傅也道:“我跟北京文创店说,让他们引进栗子糕和姜枣茶。”

当天下午,几人在亭中敲定细节:“雪韵三地”刺绣分三部分,拼接成“三地雪韵图”;体验棚分刺绣、剪纸、点心区,三人轮流教刺绣;手作包由林晓设计,含三地材料与体验券。

张师傅和王师傅离开时,苏晚把“雪绒丝”和剪纸模板递过去:“十二月十五号在北京非遗中心汇合拼刺绣,别误了时间。”两人笑着应:“放心!肯定按时完成,让‘三地雪韵图’在展会上出彩。”

十二月中旬,“冬韵非遗专列”首批八十位游客抵达。大家裹着羽绒服走进巷里,刚到忆槐亭就被暖意与手作氛围吸引——刺绣区,孙爷爷教绣雪花;剪纸区,孩子们围着张奶奶用模板剪雪花;点心区,众人轮流揉面团做栗子糕,笑声混着栗子香飘满巷。

“这栗子糕比北京豌豆黄还暖身子!”哈尔滨来的李阿姨对吴叔说,“我孙女爱手工点心,您能给我配方吗?”吴叔递过纸条:“栗子选北京怀柔的,煮软压泥,加糯米粉、蜂蜜和哈尔滨冰糖蒸,模具垫油纸就不粘。想学的话,下次带孙女来,我教她。”

游客里有个叫雪雪的小姑娘,一直趴在刺绣桌旁看。孙爷爷手把手教她绣雪花:“左手按紧布,右手慢慢穿针,像画小短线。”小姑娘学得认真,针脚虽歪却不肯停:“爷爷,我能绣完带去北京,给张爷爷、王爷爷看吗?”孙爷爷点头:“当然!到了北京,咱们把它绣到‘三地雪韵图’边角上,让它也成展会的一部分。”

体验结束后,不少游客订了手作包,报名三地展观摩。苏晚看着订单笑:“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得赶紧跟哈尔滨、北京对接,别误了‘三地雪韵图’和手作包运输。”夏冉应:“张师傅、王师傅说刺绣好了,十五号准时去北京拼;林晓也说手作包做好一千二百份,随时能运。”

十二月十五号清晨,苏晚一行人带着雪雪的“小雪花刺绣”坐高铁去北京。窗外景色从江南白墙黛瓦变成北方雪原高楼,孙爷爷翻着张师傅、王师傅发的刺绣照片,与张奶奶聊剪纸贴法;吴叔跟夏冉说,要在展会上教游客做简易栗子糕;苏晚则和林晓微信确认展区细节——北京、哈尔滨的展品已摆好,就等“三地雪韵图”拼好收尾。

到北京非遗中心时,张师傅、王师傅和刘主任已在门口等候。中心展区的展架旁,北京景泰蓝和哈尔滨冰雕模型已就位,中间空地处贴着“三地雪韵图”的标记。“先把三部分刺绣拼好,装王师傅的景泰蓝框,再贴张奶奶的剪纸,就大功告成了。”刘主任领众人走进展区,“明天下午有媒体预览会,正好跟记者讲讲三地合作的故事。”

下午,三人小心地将刺绣拼接——梧桐巷雪景清新,哈尔滨冰雕灵动,北京四合院雪景厚重,拼在一起毫无违和。王师傅做的景泰蓝框是天蓝色,金色掐丝勾着雪花纹,边角缀着三地地标;张奶奶选了四张“三地手艺人”剪纸贴在框角;林晓把雪雪的小刺绣装成迷你画框,摆在左下角,附张卡片写着“来自梧桐巷的冬日礼物”。

拼接完成的瞬间,整个展区仿佛活了过来。工作人员纷纷鼓掌,刘主任笑着说:“这才是真的‘三地雪韵融’!各地游客都能在这儿找到熟悉的文化印记。”

十二月二十号,“非遗雪展”开幕。北京主会场的揭幕仪式上,红色幕布落下,“三地雪韵图”展露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孙爷爷作为非遗传承人代表上台:“从春日槐芽到冬日雪花,从梧桐巷到北京四合院、哈尔滨冰雕城,咱们手艺人用针、用剪、用锅铲,把三地冰雪文化、不同风格的非遗技艺融在一起。只要带着热爱坚持,非遗的种子定会在更多地方生根开花。”

开幕式后,游客涌向各个展区。中心展区前围满了人,大家举着手机拍照;梧桐巷的体验棚里,吴叔教做栗子糕,笑声不断;北京展区的景泰蓝体验区,王师傅带徒弟教掐丝雪花;哈尔滨展区的冰雕体验区,张师傅教雕刻简易冰花;三地直播联动中,不少线上观众留言:“太惊艳了!南北冰雪非遗竟能融得这么好,下次一定要去现场!”

展会持续一个月,每日人气爆棚。游客带着亲手做的手作和手作包离开,不少非遗爱好者留下联系方式想加入合作,甚至有海外文创公司通过北京非遗中心联系苏晚,希望将“三地雪韵”作品引进海外市场。

闭馆那天,组委会为梧桐巷、哈尔滨冰雕工坊、北京景泰蓝工作室颁发“非遗冬季融合创新奖”。站在领奖台上,苏晚看着身边并肩的孙爷爷、张奶奶、吴叔、张师傅、王师傅,忽然觉得这一整年的奔波都有了意义——从春到冬,从梧桐巷到南北各地,他们用手作的温度,串联起不同地域的文化,用非遗的魅力,书写了跨越四季的约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离开北京前,几人去了颐和园。冬日昆明湖结着厚冰,岸边柳树挂着雾凇,远处佛香阁覆着薄雪,美得像幅水墨画。刘主任望着湖面说:“明年咱们把‘非遗雪展’扩展到长春净月潭、沈阳故宫雪区,再开发‘雪韵非遗数字藏品’,让年轻人通过元宇宙平台了解冰雪非遗。”孙爷爷立刻应:“好!明年冬天我绣‘新三地雪韵图’,张奶奶剪‘全国雪韵手艺人’剪纸,吴叔研发‘全国雪韵点心’,咱们把中国的冰雪非遗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十二月末的清晨,一行人回到梧桐巷。巷口老槐树上挂起红灯笼,忆槐亭石桌上,夏冉摆着从北京带回来的驴打滚,还有王师傅寄的景泰蓝雪花小摆件。孙爷爷拿起摆件:“这当‘雪展’纪念,明年带它去更多有冰雪的城市。”张奶奶贴上新剪的“全国雪韵剪纸”,吴叔泡了杯“三地雪韵茶”:“加了梧桐巷的桂花、北京的红枣、哈尔滨的生姜,明年做套装,让大家尝尝全国的冰雪味道。”

苏晚捧着热茶,看着眼前的热闹场景,心里满是温暖。她知道,梧桐巷的非遗之路早已不是孤军奋战——从春到冬,从刺绣、剪纸到冰雕、景泰蓝,从巷陌到全国,手艺人的热爱织成了一张跨越地域与季节的传承网。

未来还有许多约定:明年春天的“非遗四季联展”第三季,要汇聚全国二十个城市的非遗作品;“四季非遗专列”要开到港澳台地区;还要成立“全国非遗手艺人联盟”,让各地手艺人随时交流合作……而梧桐巷,这处江南深处的老巷,会继续以匠心、温度与故事,连接更多远方,迎接每一个热爱文化的人。

暮色渐深,巷里的红灯笼亮了,暖光映着老槐树的枝桠。孙爷爷拿起“雪绒丝”绣新图,张奶奶剪各地冰雪元素,吴叔分装栗子粉准备寄给合作伙伴。梧桐巷的故事仍在继续,那些与远方的约定,如冬日雪花般,在时光滋养中长成非遗传承的壮丽雪原,在更多人心里种下热爱的种子,让非遗的冬韵,绽放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喜欢时光织就的网请大家收藏:()时光织就的网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