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 > 第157章 课·英国宗教改革:政教博弈下的历史变局——欧洲史专题课

新学期第二堂欧洲史课,咱们把目光从法国转向英国,聚焦影响英国政治格局的核心事件——宗教改革。不同于法国革命的剧烈动荡,英国宗教改革更像一场围绕“政教权力”与“利益分配”的漫长博弈:从亨利八世为夺权夺利拆分教会,到后续君主在天主教与新教间摇摆,再到查理一世、詹姆斯二世因突破“政教平衡”翻车,最终以光荣革命与《继承法案》定格“禁天主教徒继位”的规则。今天,咱们就结合心理学、《易经》与哲学原理,通过课堂对话拆解这场博弈的底层逻辑,看清英国如何在乱麻中走出独特的政教之路。

(课堂铃声落,和蔼教授拿着标注密密麻麻的讲义走进教室,叶寒、秦易、许黑、蒋尘、周游早已坐定,桌上摊着上节课的笔记)

和蔼教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聊了法国1848年革命的“急风暴雨”,这节课换个节奏,看看英国的“慢工细活”——宗教改革如何塑造它的政教格局。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样是“宝剑(王权)与圣杯(教权)”的合作,英法从一开始就有本质不同,谁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秦易,你先来试试。

秦易:教授,我记得法国教会从查理曼时期就跟国王亲近,还出过“阿维尼翁之囚”对抗教皇,像“逆子”;英国教会是教皇派传教士建立的,离罗马远,一直对教皇很忠诚,是“乖宝宝”,比如金雀花王朝有大主教为教皇殉道。

和蔼教授:说得太准了!这“乖与逆”的差异,直接影响了后续的利益分配。法国教会依附国王,国王不用给教皇太多好处,大革命时教会土地才占10%;英国教会忠于教皇,国王要搞好关系就得“出血”,托马斯·克伦威尔说英国土地三分之一归教会和修道院,虽有水分,但比例至少是法国的两倍。从《易经》“比卦”来看,“比之匪人,不亦伤乎”,法国教会“比(依附)国王”,虽失教皇支持但得实际利益;英国教会“比教皇”,看似有靠山,却成了亨利八世眼里的“肥肉”,这就是选择“依附对象”的不同后果。

许黑:教授,那亨利八世搞宗教改革,真就是为了抢教会的地?之前看资料说他还想离婚,这两者有关系吗?

和蔼教授:许黑问到了关键!离婚是“导火索”,抢地是“核心动力”。亨利八世想休妻另娶,教皇不同意,他干脆成立国教,自封最高宗教首领——这在当时是“超前操作”,像块肉卡在嗓子里,给后代埋了大雷。从哲学“矛盾论”来看,这是“王权扩张”与“传统教权”的矛盾爆发,但亨利八世没考虑到“主权理论”还没出现,改革缺乏理论支撑,后续君主只能在天主教与新教间“左右横跳”。

比如爱德华六世,偏新教还智商低,权臣借他的名义抢教会财产,1549年一年就有1%的英国人死于社会动荡。从心理学“权力滥用效应”来看,当权力缺乏约束,掌权者会借“宗教倾向”满足私欲,最终引发社会危机。这也说明,任何改革若只盯着“利益”,忽略“社会共识”,必然会出乱子。

叶寒:教授,那玛丽女王对国教恨得牙痒痒,为啥不彻底清算?按理说她恢复天主教,应该会推翻亨利八世的改革啊。

和蔼教授:叶寒这个问题戳中了英国政治的“潜规则”!玛丽没清算,有两个关键原因。第一,1430年亨利六世就规定,选下议院代表得有年入40先令的地产——城镇商人、乡绅发了财就买地,几乎所有世俗精英都参与过抢教产。从心理学“利益绑定效应”来看,大家都吃了“教会的肉”,若玛丽清算,等于要所有人吐出来,必然引发集体反抗,她不敢冒这个险。

第二,国教尊国王为最高首领,对王权来说是“划算买卖”——既能掌控教权,又不用受制于教皇。从哲学“功利主义”角度看,玛丽即便信天主教,也不会放弃“王权高于教权”的好处。这就像《易经》“节卦”说的“安节,亨”,玛丽选择“克制清算欲”,是为了维持王权稳定,这是“适度节制”的智慧。

蒋尘:教授,那詹姆斯一世“左右手互搏”为啥没翻车?他聊教义是新教,做事是高教会派,还搞国际两头押宝,难道精英阶层不反感吗?

和蔼教授:蒋尘观察得很细!詹姆斯一世没翻车,核心是他守住了“底线”——没踏出“国教圈子”。贵族和乡绅不在乎国王信什么,只要他“右手打天主教、左手打新教”,不打破现有平衡就行。从心理学“安全感需求”来看,世俗精英最怕的是“清算”,只要国王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威胁他们的既得利益,就算政策摇摆,大家也能接受。

但查理一世和詹姆斯二世就犯了“突破底线”的错。查理一世11年不开议会,还想改苏格兰教会为国教——不开议会,等于断了精英阶层“参与政治、维护利益”的渠道;改苏格兰教会,更是触动了新教精英的神经。从哲学“权力合法性”来看,英国的王权合法性早已和“议会协商”绑定,查理一世破坏这个规则,等于自毁根基,最终被联手推翻,这就是“违背共识必遭反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游:教授,那詹姆斯二世是怎么把自己搞下台的?听说跟他生儿子有关,这也太离奇了吧?

和蔼教授:周游说的“生儿子”,确实是光荣革命的“直接导火索”!詹姆斯二世继位时51岁,议员们本来等着他去世后,让信国教的女儿玛丽、安妮继位,谁料1688年他妻子生了个儿子——这个儿子是天主教徒,继承顺序还在女儿前面。从心理学“预期违背效应”来看,议员们原本的“安稳预期”被打破,担心天主教卷土重来,自己的利益会受损,于是彻底慌了。

之前查理二世就想恢复天主教,1672年未经议会批准发《信教自由令》,结果下议院逼他收回,还出台《核验法》,要求公职人员必须是圣公会教徒,连詹姆斯二世当时都丢了海军大臣的官。到了詹姆斯二世这儿,“天主教继承人”的出现,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哲学“历史必然性”来看,即便没有“生儿子”,詹姆斯二世的天主教倾向也早晚会引发冲突,“儿子事件”只是加速了矛盾爆发。

最终议会请玛丽和女婿威廉来继位,1701年《继承法案》明确“禁天主教徒当国王”——这不是什么“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世俗精英为保住利益,对“政教平衡”的再次确认。从《易经》“鼎卦”来看,“鼎新革故”,光荣革命和《继承法案》不是“彻底革命”,而是“改良鼎新”,通过调整继承规则,巩固了“王权与精英共治、国教为核心”的格局。

和蔼教授:讲到这儿,咱们梳理一下英国宗教改革的脉络:从亨利八世为利益拆分教会,到后续君主在“守平衡”与“破底线”间的博弈,再到光荣革命以《继承法案》定格规则,核心始终是“政教权力如何分配”与“世俗精英利益如何保障”。不同于法国的“非此即彼”,英国走的是“中间路线”——通过漫长的协商、试错,在王权、教权、精英阶层间找到平衡点,这也为它后来的政治制度埋下伏笔。

最后,给大家留两个思考题,课后好好琢磨:

1. 结合《易经》“中孚卦”(诚信为本)与心理学“群体共识”理论,分析英国宗教改革中,“世俗精英害怕清算”成为“政治基本逻辑”的原因——这种“利益绑定”为何能比“宗教信仰”更能维持社会稳定?

2. 从哲学“量变与质变”角度看,查理一世“11年不开议会”和詹姆斯二世“生天主教儿子”,都属于“突破底线”的行为,为何前者引发暴力革命,后者却以“光荣革命”(不流血)解决?这说明英国政治博弈中,哪些“隐性规则”在起作用?

这两个问题咱们下节课深入讨论。觉得这节课理清了英国政教关系逻辑的同学,别忘了点赞支持,也把咱们的专题课分享给身边感兴趣的朋友。下节课咱们接着聊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制度如何进一步完善,精彩内容别错过,记得准时上课!

问答:(1)

>1<在英国宗教改革中,“世俗精英害怕清算”成为“政治基本逻辑”,且“利益绑定”比“宗教信仰”更能维持社会稳定,这可以结合《易经》“中孚卦”与心理学“群体共识”理论进行分析:

从“中孚卦”角度分析

- 诚信与利益共享 :“中孚卦”强调诚信为本,主张主客双方应相互信任,做到互利共赢。在英国宗教改革中,世俗精英与国王之间存在着利益关系。国王通过宗教改革加强了王权,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而世俗精英则希望在这一过程中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这种利益共享的关系如同“中孚卦”中所倡导的“吾与尔靡之”,双方基于诚信达成了一种默契,世俗精英支持国王的改革,以换取国王对其利益的保护,避免被清算。

- 避免冲突与协作共赢 :“中孚卦”指出,当双方素质都良好时,相互攻击可能两败俱伤,而协作则可能互利共赢。英国宗教改革时期,世俗精英和国王都具有一定的实力,世俗精英拥有经济和社会资源,国王拥有政治权力。如果世俗精英与国王对抗,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进而威胁到双方的利益。因此,世俗精英选择与国王协作,通过支持宗教改革来维持社会稳定,这与“中孚卦”中倡导的避免冲突、力求协作共赢的思想相一致。

从心理学“群体共识”理论角度分析

- 社会共识的形成:根据社会表征理论,社会共识是群体成员共享的价值观、观念和实践系统,源于社会互动。在英国宗教改革中,世俗精英通过与国王及其他社会阶层的互动,形成了一种关于宗教改革的群体共识。他们认为,宗教改革可以带来政治和经济利益,同时也可以避免社会动荡带来的风险。这种群体共识使得世俗精英们在面对宗教改革时,能够达成一致的行动策略,即支持改革以保护自身利益,害怕因反对改革而被清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群体共识对行为的影响:社会共识对社会群体成员的行为具有强制的影响力量。在英国宗教改革的背景下,“世俗精英害怕清算”这一群体共识影响了他们的行为选择。世俗精英们意识到,只有遵循这一共识,与国王和其他支持改革的群体站在一起,才能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相比之下,宗教信仰在此时可能并不如利益绑定那样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因为宗教信仰往往较为抽象,而利益则是实实在在的。当世俗精英们面临现实的利益考量时,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基于利益绑定的行动策略,以维持社会稳定和自身的地位。

问答(2)

>2<从哲学“量变与质变”角度看,查理一世“11年不开议会”,期间通过非法征税、宗教压迫等一系列**行为,不断积累社会矛盾,使国王与议会、民众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最终引发暴力革命。而詹姆斯二世“生天主教儿子”这一事件,虽突破了新教主导的底线,但此前复辟王朝与议会已有多次博弈,且各方势力已形成一定的政治共识,托利党与辉格党联合邀请威廉三世回国执政,以和平方式实现政权更迭 。

这说明英国政治博弈中,“议会传统对王权的制约”“宗教信仰与政治利益的关联”以及“各方势力权衡利弊后的妥协”等隐性规则在起作用。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