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101章 荣归故里沐亲恩 拜谢尊长启新程

------

第一百零一章 荣归故里沐亲恩 拜谢尊长启新程

院试尘埃落定,簪花礼毕,又在府城盘桓数日,与赵文渊先生、新结识的同科学友如周文博、李茂才等应酬往来,略作品茗论文之谊后,陈彦一行人终于踏上了归乡之路。

离家的时间不算太长,但经历县试、府试、院试连番鏖战,尤其是最终摘得“小三元”的殊荣,此刻踏上归途,陈彦的心境与离家时已大不相同。少了几分初次离家的忐忑,多了几分历经锤炼后的沉稳与自信,但更多的,是对家中亲人的深切思念。

马车行驶在官道上,窗外是熟悉的田野风光,初夏的绿意盎然,空气中弥漫着禾苗的清香。陈延岳坐在车辕上,赶着马车,却总忍不住回头隔着车窗跟车内的陈彦说话。

“彦儿,你掐三叔一下,看看三叔是不是在做梦?”陈延岳第无数次地重复着类似的话,脸上洋溢着近乎傻气的笑容,“咱们彦儿,真的考中了秀才?还是案首?小三元?我这心里,咋就跟揣了个兔子似的,扑腾扑腾静不下来呢!”

陈彦看着三叔那兴奋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心中既觉好笑又感温暖,耐心答道:“三叔,是真的。喜报都送到家了,哪能有假?”

“对对对!喜报都送到了!县太爷都亲自去咱家道贺了!”陈延岳用力一拍大腿,声音洪亮,引得路旁行人侧目,“哈哈!我就是……就是觉得跟做梦一样!咱们老陈家,真的出了个秀才公!还是顶顶厉害的小三元!祖宗保佑!真是祖宗保佑啊!”

赵修远和柳云卿也在一旁微笑。赵修远打趣道:“三叔,您这一路都问了不下十遍了。再问下去,别说您,连我们都觉得像是在梦游了。”

柳云卿也憨厚地笑道:“陈三叔是太高兴了。”

陈延岳嘿嘿直笑,丝毫不以为意:“高兴!咋能不高兴!我这不是怕梦醒了嘛!”他转而看向陈彦,眼神里充满了骄傲与慈爱,“彦儿,回去后,你爷你奶,你爹你娘,还有你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要高兴成啥样呢!你可是咱家的功臣!大大的功臣!”

陈彦微微一笑,目光投向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脑海中浮现出大弟陈松调皮的笑容、小妹陈秀乖巧的模样,还有那个蹒跚学步、咿呀学语的小弟陈彦平。心中对即将到来的团聚充满了期待。他知道,这份荣耀,不仅仅属于他个人,更属于身后那个虽不富裕却充满温情的家,属于所有关爱他的亲人。

与此同时,陈家沟早已沉浸在一片翘首以盼的喜悦之中。

自打县令周文正亲自登门道贺、喜讯传遍四里八乡之后,陈家的门槛几乎都被前来道喜的乡邻踏平了。老族长陈德善主持开了祠堂,告慰祖先,又摆了三天流水席,宴请全族和远近亲朋,整个陈家沟比过年还要热闹。

然而,热闹过后,等待便显得格外漫长。

陈彦的祖母王氏,几乎每天都要拄着拐杖,由儿媳张桂娘搀扶着,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张望几次。望着那条通往府城的官道,一望就是小半天。

“桂娘啊,你说彦儿他们咋还不回来呢?这都多少天了?”王氏絮絮叨叨地,“府城离咱们这儿,马车走也就两三天功夫吧?这考完了,该办的事也该办完了吧?是不是路上有啥事耽搁了?可别是累着了,或者水土不服病了吧?”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张桂娘心里也惦记着儿子,但还得宽慰婆婆:“娘,您别急。彦儿有他三叔和赵先生照顾着,没事的。许是府城里还有些礼节应酬,耽搁了。说不定就这两天就到家了。”

陈彦的祖父陈满仓,表面上比老伴镇定,依旧每日下地看看,或是和族老们商量些族里的事务,但烟袋抽得比平时凶了不少,时不时也会踱步到村口,看似随意地瞟一眼官道方向。听到老伴的念叨,他会不耐烦地呵斥一句:“老婆子,你就不能消停点?整日念叨,耳朵都起茧子了!彦儿是去做正经事,办完了自然就回来了!”但呵斥完,自己也会轻轻叹口气,眼神里藏着同样的期盼。

陈彦的弟弟妹妹们,更是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大弟陈松拍着胸脯对小妹陈秀说:“秀儿,等大哥回来,肯定带府城的好吃的给我们!大哥最疼我们了!”小妹陈秀则眨着大眼睛,奶声奶气地问:“大哥是不是变成秀才老爷了?是不是要穿很好看的衣服?会不会不认识秀儿了?”只有三岁的小弟陈彦平,还不懂什么是秀才,只是咿咿呀呀地跟着哥哥姐姐们学舌:“大哥……回来……糖糖……”童言稚语,逗得大人们又是心酸又是好笑。

全家人的心,都系在了那条归家的路上。

这一日,午后刚过,日头偏西。 村口玩耍的几个孩童忽然大叫起来:“马车!有马车来了!好几辆呢!”

这一声呼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正在院子里做活计的张桂娘手一抖,针扎到了手指都浑然不觉;在屋里歇息的王氏猛地站起身;在田埂上抽烟的陈满仓也立刻站直了身子,踮脚望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只见官道尽头,三辆马车正缓缓驶来,打头的正是陈延岳离家时雇的那辆青篷马车!

“回来了!是彦儿他们回来了!”张桂娘声音颤抖,扔下手中的活计就往外跑。

王氏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在儿媳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往外走:“我的孙儿回来了!我的秀才孙儿回来了!”

陈满仓也顾不上烟袋了,大步流星地往村口赶,脸上是抑制不住的激动笑容。左邻右舍听到动静,也纷纷涌出家门,簇拥着陈家人向村口走去。

马车在村口停下。车帘掀开,陈彦第一个跳下马车。他穿着一身崭新的青色生员服,头戴方巾,虽面容尚带稚气,但身姿挺拔,目光清亮,自有一股读书人的儒雅气度。

“爷!奶!爹!娘!我回来了!”陈彦看着涌来的亲人,眼眶瞬间就红了,声音也有些哽咽。

“彦儿!”

“我的孙儿!”

“大哥!”

亲人们一拥而上。祖母王氏一把将陈彦搂在怀里,心肝肉地叫着,眼泪止不住地流:“瘦了!瘦了!在外面吃苦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母亲张桂娘也拉着儿子的手,上下打量,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嘴角却带着笑:“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没瘦,精神头挺好!”

祖父陈满仓站在一旁,用力拍着孙子的肩膀,嘴唇哆嗦着,半晌才说出话来:“好!好小子!给老陈家长脸了!爷……爷高兴!”这位一向严肃的老农,此刻也难掩激动之情。

弟弟妹妹们挤到前面。大弟陈松仰着小脸,又是好奇又是崇拜地看着穿着“官服”的大哥,想靠近又有点不好意思。小妹陈秀则大胆地拉着陈彦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问:“大哥,你是秀才老爷了吗?”最小的弟弟陈彦平,被母亲抱着,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看着这个有点陌生的大哥,怯生生地把脸埋进母亲怀里。

陈彦看着三个弟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笑着摸摸陈松和陈秀的头,又轻轻捏了捏陈彦平的小脸蛋,温声道:“松儿,秀儿,彦平,大哥回来了,给你们带好吃的了。”

这时,赵文渊先生、赵修远、柳云卿以及陈延岳、石头也都下了车。陈家人又是一番热情的问候和感谢,尤其是对赵文渊先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众人簇拥着陈彦一行,热热闹闹地往家走。沿途都是乡邻的道贺声和羡慕的目光。回到那熟悉的小院,虽然简陋,却充满了让陈彦安心温暖的气息。

当晚,陈家自然是杀鸡宰鸭,做了一桌极其丰盛的饭菜,既是接风,更是庆功。席间,长辈们不停地给陈彦夹菜,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弟弟妹妹们也围着大哥,陈松叽叽喳喳地问着府城的新鲜事,陈秀乖巧地给大哥夹菜,连小彦平也似乎被热闹的气氛感染,咿咿呀呀地活泼起来。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小屋,其乐融融。陈彦享受着这久违的亲情温暖,看着活泼的弟妹,心中充满了幸福和责任感。他知道,无论将来走多远,这里永远是他最温暖的港湾,他也是弟弟妹妹们的榜样和依靠。

第二天一早,陈彦便起身,准备去镇上拜访外公一家。 母亲张桂娘早已准备好了礼物——一些自家产的干货、一块给外公做衣裳的布料,还有陈彦从府城带回来的两包点心。

来到镇上的张记杂货铺,外公张老汉正戴着老花镜在柜台后看账本,舅舅张大山在整理货物。见到陈彦进来,张老汉先是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放出巨大的笑容,连忙摘下眼镜迎了出来。

“彦儿!哎呀,我的好外孙!你可回来了!”张老汉一把拉住陈彦的手,激动地上下打量,“好!好!这身秀才服穿着,精神!真精神!”

舅舅张大山也笑着过来,用力拍了拍陈彦的肩膀:“好小子!真给你娘,给咱们老张家争气!小三元!了不得!了不得啊!”

舅母闻声也从后堂出来,满脸堆笑,热情地招呼陈彦坐下,又忙着去沏茶拿点心。

坐下后,外公张老汉感慨道:“前些日子,县衙的官报贴出来,镇上的人都看到了!咱们镇上的秀才公,还是小三元!你外公我这脸上,可是光彩得很哪!这几天,来铺子里买东西的人,都要夸你几句!我这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陈彦谦逊道:“外公过奖了。孙儿侥幸得中,离不开长辈们的养育之恩,更离不开外公平日里的教诲和舅舅舅母的关爱。”

“哈哈,好孩子,不骄不躁,好!”张老汉越发高兴,“你娘这些年,不容易。你能有今天,她最高兴!往后啊,更要好好读书,争取乡试、会试,一路考上去,光宗耀祖!”

陈彦点头应承,又将带来的礼物奉上。外公舅舅推辞一番,最终还是高兴地收下了。一家人叙了许久家常,舅母还硬留着陈彦吃了午饭才放他走。浓浓的亲情,让陈彦倍感温暖。

从外公家出来,陈彦又去了县衙投帖,求见县令周文正。 他深知,自己能顺利参加科举,除了师长家人,也离不开地方父母官的支持与认可,尤其是县试时周县令点他为案首,更是一份知遇之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周县令闻报,很快便在二堂花厅接见了陈彦。

“学生陈彦,拜见县尊老父母!”陈彦身着生员服,恭敬地行礼。

“快快请起!陈案首不必多礼!”周县令笑容满面,亲自虚扶一下,示意陈彦坐下,“本官早已恭候多时了!得知你今日返乡,正想着你何时会来呢。”

“学生昨日方归,今日特来拜见老父母,感谢老父母昔日提点之恩,以及日前亲临寒舍道贺之谊!”陈彦态度诚恳。

周县令满意地点点头:“嗯,年少成名,而不忘本,知恩图报,殊为难得。你县试之文章,本官便觉不凡,如今院试再夺案首,连中三元,实至名归!此乃我县文教之盛事,本官亦与有荣焉。”

两人交谈片刻,周县令勉励陈彦要戒骄戒躁,继续潜心向学,将来为朝廷效力。他还提及,已将陈彦之事上报学政衙门,并准备将其事迹载入县志,以励后学。陈彦一一恭敬受教。

临别时,周县令又赠予陈彦一些书籍和文房用品,并道:“日后若在学业上有何疑难,或是家中有什么难处,可随时来县衙寻本官。”

“多谢老父母厚爱!学生定当努力向学,不负厚望!”陈彦再次深深一揖。

辞别周县令,走出县衙,陈彦抬头望了望清河县熟悉的天空,心中一片澄澈。荣归故里的喧嚣与喜悦渐渐沉淀下来,他知道,院试的辉煌已成过去,“小三元”的荣耀是肯定,更是鞭策。前方的路——乡试、会试、殿试……还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艰巨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而此刻,他需要的是短暂的休憩,是亲情的滋养,然后,便是新一轮的蓄力与启程。

------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