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114章 荣归故里暖乡情 师门叙话畅襟怀

------

第一百一十四章 荣归故里暖乡情 师门叙话畅襟怀

客船在清河县码头缓缓靠岸时,已是腊月十八的傍晚。冬日天黑得早,码头上却比往日热闹许多,尽是归乡的旅人和等候的家人,灯笼火把将岸边照得通明,人声鼎沸,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急切而喜悦的年节气息。

陈彦、赵修远和柳云卿提着大包小裹的行李,随着人流走下跳板。脚踩在故乡坚实的土地上,闻着那熟悉的、混合着河水与泥土气息的空气,几人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踏实与激动。

“总算是回来了!”赵修远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是卸下旅途疲惫的轻松笑容。

柳云卿也深深吸了口气,眼中闪着光:“是啊,终于到家了。”

陈彦的目光早已急切地在人群中搜寻着熟悉的身影。他知道,家人定然已在等候。

“云卿兄,就此别过。年节期间,好生陪伴伯母和令妹。待过完年,我们书院再聚!”陈彦对柳云卿拱手道别。

“陈兄,修远兄,一路顺风!年后再会!”柳云卿连忙还礼,语气中充满了对即将见到母亲的期盼。三人又互相道了珍重,柳云卿才背起行囊,匆匆消失在熙攘的人流中。

“彦弟,我家马车应该就在前面,可要捎你一段?”赵修远问道。

陈彦摇摇头,谢绝了师兄的好意:“多谢师兄,不必麻烦了。石头已经去雇车了,想必很快便到。师兄也快回去吧,莫让家人等急了。”

正说着,石头已灵活地挤过人群,身后跟着一辆熟悉的青篷马车,正是常与陈家往来的一位老车把式。

“少爷!车雇好了!赵公子好!”石头跑得额头见汗,脸上满是兴奋。

赵修远见状,便也不再坚持,与陈彦互道珍重,约好年节期间再聚,便朝着自家马车等候的方向走去。

陈彦和石头将行李搬上马车,车厢里顿时被各种包裹塞得满满当当。马车吱呀呀地启动,驶离喧嚣的码头,转入通往陈家沟的官道。

马车在暮色中疾驰,车轮碾过冻得硬实的土路,发出规律而急促的声响,仿佛也在催促着归家的脚步。陈彦靠在车厢壁上,微微闭上眼睛,却毫无睡意。他的心早已飞回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山村,飞回了那扇亮着温暖灯光的院门。

当马车拐过最后一个山坳, 陈家沟熟悉的轮廓在朦胧的暮色中显现时,陈彦忍不住探出身去。村口那棵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摇曳,树下,依稀可见几个翘首以盼的身影!

“是彦儿!是彦儿的马车回来了!”一个苍老而激动的声音率先响起,是祖母王氏!她拄着拐杖,在儿媳张桂娘的搀扶下,正努力地向前张望。

马车越来越近,车辕上挂着的风灯照亮了前方。陈彦看得更清楚了!祖父陈满仓披着厚厚的棉袍,站在最前面,虽然努力保持着镇定,但紧握的烟袋和微微前倾的身体暴露了他的急切。父亲陈延峰、母亲张桂娘一左一右扶着祖母,脸上都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大弟陈松、小妹陈秀更是蹦跳着挥手,连三岁的小弟陈彦平也被母亲抱在怀里,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旁边还站着闻讯赶来的二叔二婶、老族长陈德善以及许多左邻右舍!几乎半个村子的人都出来了!

“爷!奶!爹!娘!我回来了!”陈彦不等马车停稳,便掀开车帘,跳下车,快步向家人奔去。

“彦儿!”

“我的孙儿回来了!”

“大哥!”

亲人们一拥而上,瞬间将陈彦围在中间。祖母王氏一把抓住孙子的手,老泪纵横,上下打量着,声音哽咽:“回来了!总算回来了!瘦了!也高了!在外面吃苦了没有?路上冷不冷?”她粗糙温暖的手掌紧紧握着陈彦的手,仿佛生怕他再离开。

母亲张桂娘也红着眼圈,替儿子拍打着衣衫上并不存在的尘土,声音颤抖:“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饿不饿?娘给你炖了鸡汤,一直在灶上温着呢!”

祖父陈满仓用力拍了拍孙子的肩膀,嘴唇哆嗦着,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好!回来就好!身子骨更结实了!”那力道,充满了欣慰与激动。

父亲陈延峰不善言辞,只是憨厚地笑着,接过石头递过来的行李,连声道:“快回家,快回家,外面风大!”

弟弟妹妹们更是挤到跟前,七嘴八舌地叫着“大哥”,陈秀还献宝似的举起一个漂亮的毽子:“大哥,你看,我新做的毽子,等你回来一起踢呢!”

老族长陈德善捻着胡须,呵呵笑道:“好!好!咱们陈家沟的文曲星回来了!给咱们村争了大光啊!”

乡邻们也纷纷围上来道贺,言语中充满了真诚的羡慕和祝福。

“彦哥儿回来了!岳麓书院的高才生!”

“瞧瞧这气度,就是不一样了!”

“一路辛苦了吧?快回家歇着!”

寒暄声、问候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冬日夜空的寂静,让整个陈家沟都充满了温暖的气息。陈彦被这浓浓的乡情和亲情包围着,心中暖流涌动,眼眶也湿润了。他一一回应着长辈的关怀,摸摸弟妹的头,感受着这久违的、毫无保留的关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好不容易从热情的人群中脱身,一家人簇拥着陈彦,提着大包小裹,热热闹闹地回到了那座翻修一新的宅院。

一进院门, 温暖的灯光和饭菜的香气便扑面而来。堂屋里,炭火烧得正旺,暖意融融。一张大圆桌上,早已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炖得烂熟的母鸡汤、油光锃亮的红烧肉、香气扑鼻的腊味合蒸、鲜嫩可口的清蒸鱼、还有各色时蔬小炒,琳琅满目,都是陈彦平日里爱吃的。显然,为了迎接他归来,家里准备了许久。

“快,先洗把热水脸,喝口热茶暖暖身子,饭菜马上就好!”张桂娘忙着张罗。

陈彦洗漱完毕,一家人围坐桌旁。他并没有急着动筷子,而是让石头将那些从长沙府带回来的包裹一一打开。

“爷,奶,这是孙儿从长沙府‘九如斋’买的点心,桂花糕、灯芯糕,软和香甜,您二老尝尝。”他将两盒精致的点心放到祖父母面前。

“爹,娘,这是给你们的,浏阳的湘绣料子,给娘做件新衣裳;这方菊花石砚,给爹平日写字用。”他又拿出布料和石砚。

“二叔二婶,这是给你们的,一些长沙的腊味和酱菜,尝尝鲜。恭喜二婶又有喜了!”他笑着向已有身孕的二婶道贺。

“松儿,秀儿,彦平,这是给你们的,长沙的芝麻糖、云片糕,还有给小彦平的拨浪鼓。”他将糖果点心分给眼巴巴的弟妹们。

每拿出一件礼物,都引来一阵惊喜的欢呼。祖母拿着点心,笑得合不拢嘴:“我孙儿有心了!这么大老远还惦记着我们!”母亲摸着光滑的绸缎,眼中满是欢喜。父亲拿着那方纹理如菊、温润如玉的石砚,爱不释手。弟妹们更是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堂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好了好了,礼物也看了,快吃饭吧!菜都凉了!”祖母发话,大家这才动筷。一家人边吃边聊,陈彦讲述着书院里的趣事、岳麓山的景色、长沙府的风物,家人则说着村里的变化、肥皂生意的红火、家长里短。一顿饭吃了许久,温情弥漫,直到夜深。

第二天一早, 陈彦早早起身。虽然昨日舟车劳顿,又与家人团聚到深夜,但多年的习惯让他依旧准时醒来。在院中与石头一同练了会拳脚,活动开筋骨,用罢母亲准备的丰盛早饭,他便对家人说:“爹,娘,我今日想去镇上拜访赵先生,禀报一下在书院的学习情况。”

陈满仓和张桂娘连连点头:“应该的,应该的!赵先生对你恩重如山,理当先去拜见。礼物娘都给你备好了,就在桌上。”

陈彦带上父母准备的家乡土产和一些从长沙带回的笔墨礼品,唤上石头,套上马车,便往镇上驶去。

到了镇上赵府, 门房的老仆一见是陈彦,顿时眉开眼笑,一边赶紧往里让,一边高声通报:“老爷,夫人!陈相公来了!陈相公从岳麓书院回来了!”

陈彦刚走进二进院子,就见赵文渊先生已闻声从书房迎了出来。数月不见,赵先生清瘦了些,但精神矍铄,一双眼睛依旧睿智有神。他看到陈彦,脸上立刻露出了发自内心的欣慰笑容。

“学生陈彦,拜见先生!一别数月,先生一切安好?”陈彦快步上前,撩起衣袍,便要行大礼。

“快快请起!彦儿,不必多礼!”赵文渊连忙上前一步,亲手扶住陈彦的手臂,不让他拜下去,目光慈爱地上下打量着他,连连点头:“好,好!气色不错,身形也更挺拔了,看来在书院未曾懈怠!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他拉着陈彦的手,语气中充满了关切,“路上辛苦了吧?快,屋里坐,喝杯热茶,慢慢说与为师听听,在岳麓书院这数月,感受如何?”

师母也闻声从内堂出来,见到陈彦,亦是满脸喜色,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彦儿可算回来了!瘦了些,不过更精神了!在书院吃得可习惯?住得可好?你娘前几日还念叨你呢!”

正说着,一个清脆如黄莺出谷的声音从廊下传来:“爹,娘,是陈师兄来了吗?”

话音未落,一个身着淡粉色绣梅花棉裙、外罩月白比甲的身影,像一只轻盈的蝴蝶,从廊下翩然转出,正是赵文渊先生的外孙女,陈彦的小师妹——林婉馨。

数月不见,林婉馨似乎长高了些许,原本略带稚气的脸庞轮廓更加清晰,眉眼间的书卷气更浓,却又不失少女的灵动。她看到陈彦,明亮的眼眸中瞬间闪过一抹显而易见的欣喜,脸颊微微泛红,脚步轻快地走上前,敛衽一礼,声音清脆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涩:“婉馨见过陈师兄。师兄安好。”

陈彦连忙还礼:“婉馨师妹安好。多时不见,师妹一切可好?”他注意到林婉馨的气质似乎沉静了些,但那份聪慧灵秀依旧。

林婉馨抬起头,嫣然一笑:“劳师兄挂念,婉馨一切安好。听闻师兄在岳麓书院学业精进,还得了案首,真是可喜可贺!”她的目光落在陈彦身上,带着好奇与钦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文渊看着眼前这对出色的年轻人,眼中笑意更深,捋须道:“好了,都别在院里站着了,进屋说话。馨儿,去把你哥哥也叫来,就说他彦弟回来了。”

一行人走进温暖如春的书房,分宾主落座。丫鬟奉上香茗。赵文渊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彦儿,快与为师说说,岳麓书院究竟如何?欧阳山长学问如何?书院学风怎样?你都学了些什么?”

陈彦便从入院考试说起,将岳麓书院的宏伟建筑、严谨学风、藏书之富、名师之众,尤其是欧阳山长的博学与亲和、周大儒等教授的授课风采,以及同窗之间切磋砥砺的氛围,娓娓道来。他重点描述了书院注重经世致用、鼓励独立思考的教学特点,以及副修制度的开设,让自己在研习经史之余,也能涉猎骑射,强健体魄。

赵文渊听得极为专注,时而点头,时而追问细节,当听到陈彦在藏书阁与欧阳山长因算学结缘,并得到赏识时,更是抚掌赞叹:“妙!妙啊!欧阳山长乃当世大儒,学识渊博,尤精易理算学,你能得他青睐,实乃莫大机缘!定要虚心受教,珍惜这份缘分!”他又关切地问及陈彦的课业进展,对他在经义、策论上的见解频频颔首,给予肯定,也指出了些许可进一步提升之处。

林婉馨安静地坐在一旁,双手捧着茶杯,听得入了神。她时而因陈彦描述的麓山美景露出向往之色,时而因书院严格的考课而微微蹙眉,时而又因陈彦巧妙解答难题或与同窗辩驳的趣事而掩口轻笑。她看向陈彦的目光,随着叙述,愈发显得专注而明亮,那里面除了以往的熟悉,似乎还多了一丝对更广阔天地的憧憬,以及对眼前这位侃侃而谈、见识不凡的师兄的……悄然变化的情愫。

赵修远此时也闻讯赶来,兄弟相见,自是又是一番热闹。赵修远补充了些书院生活的趣闻,书房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陈彦将特意为赵先生挑选的一套湖笔徽墨、一方端砚,以及为师妹林婉馨准备的一盒长沙特色女红用品和几本新出的诗词集奉上。赵文渊夫妇笑着收下,连声道他太过客气。林婉馨接过那份显然用了心的礼物,脸颊微红,低声道谢,眼中满是欢喜。

中午,赵家设了丰盛的家宴为陈彦接风。席间,赵文渊心情极佳,多喝了几杯,对陈彦勉励有加,嘱托他戒骄戒躁,来年更需努力。师母不停地给陈彦夹菜,让他多吃点,补补身子。林婉馨虽不多言,但举止间透着细心,不时悄悄将陈彦爱吃的菜挪近些。一顿饭吃得温馨而融洽。

直到申时末,陈彦才起身告辞。赵文渊亲自送到门口,又叮嘱了许多话,才放他离开。林婉馨站在父母身后,目送着陈彦的马车远去,直到消失在街角,才微微叹了口气,转身回府,心中竟有些淡淡的失落,又充满了对来年春天师兄重返书院的期盼。

马车行驶在回村的路上,冬日的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陈彦回顾着这一日的团聚与拜访,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力量。家人的关爱,师长的期许,同窗的友情,还有……师妹那悄然变化的眼神,都让他觉得,这次归乡,不仅仅是休憩,更是积蓄了更多前行的动力。岳麓书院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也有力量,继续走下去。

------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完)

喜欢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请大家收藏:()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