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稜伤势恢复后便继续回军营练兵。
新登县的局势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与此同时,随着黄巢入侵岭南的消息传来,浙西的百姓也都松了一口气。
百姓们又恢复了生产活动。
战乱从来都是统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野心的玩物,更多人只想安居乐业。
章文瑛又恢复了夜校的教学。
只是大家经过了守城之战,兴奋得许多。
她明显地觉得这些为人妇、为人母的女人眼界变得开阔起来。
“我家那口子原来一直羡慕人家媳妇,觉得柔柔弱弱以夫为尊的才是好媳妇。
现在他恨不得看见个亲戚邻居就夸我,说没有我他老娘和两个儿子估计都要死在战乱里。
还让我帮他写信给他那个贡生落第的表兄,嘲笑他老婆不识字。”
一个妇人骄傲地说。
其他人都哄笑起来,另外一个妇人也道:“原来我相公家里大小事情都不让我插手,说我笨。
我想着他毕竟是个队头,就只好听他的。
现在可不一样了,他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我又会算账又会识字还能拿着长矛守城的,可比他强不少,家里事情都得听我的。”
这两个妇人均是上过城头巡逻的。
虽然迎战朱温时不在,但章文瑛告诉她们,这也是报效过家国,她们都得意不已。
大部分妇人都是军营里兵士的媳妇姊妹,像张三娘这样的城中寡妇毕竟是少数。
章文瑛打趣道:“你俩现在识几个字超过了相公,怕是年关两个月一过就全还给我了。”
妇人们都哄堂大笑起来,那两个妇人涨红了脸,拍着胸脯保证会从书坊里买上一卷《千字文》,即便年关回乡也会实实温习。
免费办夜校教学生的好处就是——书坊里的各式书籍销量都大增不少,大部分是感恩章文瑛的女弟子们贡献的。
虽然本意不是如此,但夜校的确成了章家书坊的一个活广告。
想到章家书坊,章文瑛不禁有些黯然。
哥哥嫂嫂因为战乱而远赴海外,至今生死未卜。
而杭州城内的产业也损失大半,书坊大部分的雕版都焚毁在了战火之中。
好在接到杜稜的书信后,大部分的工匠跟着章碣夫妇回了桐庐的山间,性命暂时无忧。
只是章碣寄信过来,提醒杜稜在新登县开垦圩田,并继续筑城。
圩田时下分为两种,一种是地势甚高的湖田,乃是用堤坝将湖围起来,然后把水放干垦田。
另外一种则耗费人力物力良多,也是章文瑛在桐庐所为之事。
章碣写信过来,正是规劝杜稜效仿后者。
在乡间开挖塘浦,引江水灌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