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 > 第523章 子时魂归,遵其遗愿

那口灶火的下落,指向了城南最深的一条巷弄,名叫“百草巷”。

巷如其名,曾是金陵城药材商贩的聚集地,如今只剩下斑驳的青石板和几户不愿搬离的老人。

白桃要找的华婆婆,就住巷尾那棵老槐树下。

华婆婆曾是白家老宅的厨娘,一手调羹弄膳的本事,连祖父白景明都赞不绝口。

白桃到时,她正坐在门槛上,对着院里一口大铁锅唉声叹气。

锅里咕嘟着白粥,一个虎头虎脑的半大孙子在灶下添着柴,满脸不服气。

“又糊了,又糊了!跟你说了多少遍,文火慢熬,火不能舔着锅底,你怎么就是不听!”华婆婆用手里的蒲扇指着灶膛,语气里满是无奈。

“奶奶,书上说旺火攻克,才能出香!”小孙子梗着脖子犟嘴。

白桃走上前,柔声喊了句:“华婆婆。”

华婆婆抬眼一看是她,脸上的愁云散了几分,忙起身招呼。

“是桃丫头啊,快进屋坐。别理这小猴崽子,存心气我呢。”

白桃的目光却落在那锅粥上。

一股淡淡的焦香混杂在米香里,并不难闻。

她走到锅边,笑道:“小石头这是在学新本事呢。我尝尝看,这新法子熬出的粥是什么味儿。”

说着,她不待华婆婆阻拦,便用勺子从锅底焦黑的地方刮起一点米汤,送入口中。

米汤入口,舌根处先是一阵微苦,随即,一股奇特的甘甜缓缓泛起,仿佛深山老林里被雨水浸润过的朽木气息。

这味道……白桃心头猛地一跳,这分明与她幼时随祖父在钟山采药,咀嚼黄精根茎时尝到的苦甘之味,有七分神似!

她不动声色地咽下米汤,又舀了一小匙,装入随身携带的玻璃瓶中,对华婆婆说:“婆婆,这粥底我带回去研究研究,说不定真能琢磨出什么新方子。”

回到安全屋,白桃立刻取出那枚乌银针。

她没有验毒,而是将针尖小心翼翼地刺入瓶中已冷却的焦黑米糊里,然后闭上眼,以“药王宗”的心法,去感知那碳化层中的细微结构。

银针冰冷,但她的感知世界里,却浮现出无数细碎的星点。

那不是毒素的反应,而是一种金属的结晶。

极其微量的铜与锌,以一种不规则却又暗含某种序列的方式,附着在碳化的米粒之上。

这结晶的结构……竟与当年祖父手札中记载的,那枚开启宝藏的“原玉钥”在熔铸过程中,因火候过猛而逸散在炉壁上的残余成分,一般无二!

白桃的呼吸陡然一滞。

她猛然醒悟:错误的火候,也能炼出正确的“药”!

那些逸散的、被视为失败产物的金属微粒,正是启动某种感应的“药引”。

她立刻走上街头,沿着昨夜感应到的那十七个节点的方位,暗中走访了十余户人家。

她惊奇地发现,几乎每家人的厨房里,都藏着相似的秘密。

有的在炖肉时,会特意在锅边烤焦一块;有的在烙饼时,总要留一个角带着焦斑。

当她向一位正在烙饼的大娘问起缘由时,大娘一边熟练地翻着面,一边理所当然地答道:“这是老辈传下来的规矩,饭锅里带点焦,能压住邪气,晚上睡得安稳。”

巷口,几个孩童正在玩闹,一个女孩的脖子上,用红绳挂着一小块黑乎乎的东西。

白桃走近一看,那竟是一块锅巴,被磨得油光发亮。

女孩见她好奇,得意地挺起小胸膛:“这是我阿妈给我的护身符,她说妖魔鬼怪最怕这个味儿!”

失败,早已被他们变成了供奉。

白桃回到住处,心潮翻涌,她翻开随身携带的《本草纲目》抄本,径直找到谷部。

在“粳米”一条的末尾,一行小字赫然在目:“焦米,味苦入心,能安神定魄,去秽辟邪。”

她不禁露出一丝苦笑。

原来如此,这座城市的人们,早已用最朴素的生活智慧,自发地调配出了对抗敌人精神污染的解药。

他们甚至不知道《护愿文》,却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同样的东西。

与此同时,在城西的一家旧书坊,周砚正埋首于故纸堆中。

他偶然淘到一本战前出版的小学国文课本,纸页泛黄,散发着陈旧的霉味。

他随手翻开,一篇题为《我家的早晨》的课文吸引了他。

文中写道:“……每天清晨,灶房里都飘出米粥的香味。有时候,弟弟不小心把火烧大了,锅底会有一点点焦。我总是很生气,觉得浪费了粮食。可爷爷却笑着对我说,饭烧糊了不要倒,那是‘守锅’的印子,留着它,家里的香火才能旺旺的……”

文章的作者署名为“李小川”,籍贯标注着“金陵夫子庙南街”。

周砚心中一动,立刻从怀中掏出那份早已烂熟于心的名单。

李小川,正是当年外围通讯员李铁嘴的独子,十年前在一次混乱中失踪。

周砚拿着那本薄薄的课本,手微微颤抖。

他终于明白,那张无形的网络,其编码规则远比他想象的更加高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错误本身,已被编码为信标。

只有那些“不懂规矩”的后来者,那些不知晓原始密码的外人,才能在无意中读懂这层用“失败”写就的语言。

入夜,白桃悄然来到钟山脚下,找到那间几乎被人遗忘的铁匠铺。

铺子的主人赵铁匠,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三十年未曾离开过这里。

他的墙上,还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药锄,那是白景明当年亲手交给他保管的药王宗信物。

白桃没有多言,只递上一张图纸。“赵师傅,请您帮我打一口锅。”

赵铁匠接过图纸,眉头紧锁。

那图纸上的锅,比例古怪,锅壁厚薄不均,甚至在几个特定位置标注着要刻意加入铜、锌等杂质,并用特殊的淬火手法,使其产生细微的龟裂。

这不是在打锅,倒像是在制造一件次品。

但他什么也没问,只是点了点头,将那把药锄从墙上取下,沉声道:“三日后来取。”

三日后,白桃拿到了一口看似粗制滥造,实则暗藏玄机的铁锅。

她将这口锅带到城中一处早已废弃的节点小院里,按照图纸的指示,将锅架在冰冷的旧灶台上。

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只在固定的时辰来此,用这口锅烧一锅清水,烧开即走,不留烟火。

第七日,当她再次返回小院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怔住了。

院中竟有三位素不相识的路人,一个卖货郎,一个教书先生,还有一个提着菜篮的大嫂,他们正自发地往灶膛里添着柴,让那锅清水始终保持着微沸的状态。

白桃上前询问缘故。

教书先生扶了扶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说来惭愧,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一位穿着药袍的老夫人,指着这院里的锅,那锅身上有道裂纹,她对我说:‘这儿还热着,别让它冷了。’我今早路过,鬼使神差就进来了,没想到他们二位也是……”

卖货郎和大嫂连连点头,说辞竟与他大同小异。

白桃的目光落在锅身上那道赵铁匠精心打造的裂纹上。

热气正从裂口丝丝缕缕地冒出,像是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也像是一个永不中断的呼吸。

而在金陵城另一端,戒备森严的日军实验室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他们截获了“焦锅”可能是新载体的模糊情报,立刻组织了顶尖的化学与物理专家,试图模拟“金陵炊事误差曲线”。

他们用最精密的仪器控制温度,用最标准的成分分析米质,用光谱仪测量火焰的每一丝波动。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精确地复制“烧糊”这个过程,实验室里的共振信号探测器始终一片死寂。

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在实验记录本上,用颤抖的笔迹写下了结论:“我们做得太准了,反而死了。”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一条被雨水打湿的小巷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正蹲在屋檐下,她把从锅里偷挖出来的焦饭团,仔细地捏成一个个小球,再小心翼翼地塞进一个泥巴捏成的“小锅”里。

她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谣:“火要歪,饭要黑,天清地宁才不累……”

雨水顺着青瓦屋檐滴落,敲在石板上,发出“嗒……嗒、嗒……”长短交错的声响,轻柔而绵长,如风吹过树梢,在寂静的雨巷中,仿佛一阵洞穿一切的窃笑。

那正是八卦中的“巽”卦之音,风行草偃,无孔不入。

这天傍晚,白桃刚送走前来交换情报的周砚,一个穿着黑色短衫的年轻人便敲响了她的房门。

他神色肃穆,递上一张折叠整齐的白麻纸。

纸上没有多余的字,只用工整的毛笔小楷写着一个地址,以及一行字:

“城东老药工刘伯安今夜子时魂归,遵其遗愿,恭请药王宗白氏后人,为其行入殓正骨之礼。”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