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 > 第524章 天清地宁,天清地宁

夜色如墨,寒风卷着秦淮河的湿气,钻进每一条巷弄。

白桃将那张白麻纸上的地址默记于心,指尖的余温仿佛还沾着纸上墨迹的微凉。

入殓正骨,这是药王宗传人对逝者最后的敬意与责任,尤其是对一位为这座城奉献了一生的老药工。

她无从拒绝。

子时将至,城东福寿巷的尽头,一盏孤零零的白灯笼在风中摇曳。

刘伯安的灵堂就设在自家简陋的堂屋里。

没有哀乐,没有喧哗,只有几个家眷和邻里低头默坐,气氛肃穆而压抑。

白桃一踏入门槛,所有目光便齐齐投向她。

她微微颔首,径直走向灵前。

灵柩旁,一个不起眼的小泥炉上,架着一口小小的瓦锅。

锅里“咕嘟”着稀粥,米香混杂着柴火的清气,在冰冷的空气里氤氲出一团小小的温暖。

刘伯安的长子迎上来,声音沙哑地解释:“家父遗言,人走了,也得留一口热气在家里,给回头路上饿了的魂儿垫垫肚子。”

又是锅,又是食物。

白桃的心蓦地一沉,这场景与华婆婆家的灶台,与城中那些看似偶然的“炊事误差”,诡异地重叠在了一起。

她伸出手,指尖悬在瓦锅上方,感受着那股湿润的蒸汽。

这一次,她没有犹豫,从袖中滑出那枚乌银针,针尖朝下,轻轻探入升腾的热气之中。

就在银针触及蒸汽的刹那,一股冰凉的气息仿佛顺着针身瞬间窜入她的经脉。

眼前一黑,无数纷乱的画面涌入脑海。

不是她的记忆,却比亲历更加真切。

昏暗的码头,一个戴着旧毡帽的身影正焦急地踱步,那是西南方坤卦节点上的联络员。

突然,几束刺眼的手电光柱扫来,夹杂着日语的低喝。

危急关头,一个挑着药担的瘦削身影从旁边的阴影里闪出,正是年轻了许多的刘伯安。

他不由分说将一个油纸包塞进联络员怀里,同时用身体挡住对方,压低声音吼道:“快走!他们盯上的是我!”画面戛然而止,只剩下一片浓重的血色和江水拍岸的闷响。

三年前,西南方节点,一次教科书式的舍身替换。

白桃猛地抽回手,踉跄半步,脸色煞白。

这不是回忆,这是一种“气息残留”。

刘伯安赴死时的决绝、不甘与守护的执念,竟如药性一般,凝结在他生命最后的场域里,被这口“留魂粥”的热气激发,通过作为“药引”的乌银针,传递给了她。

逝者的意志,竟能如此清晰地被读取。

她稳住心神,为刘伯安整理了遗容,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正骨之礼。

离开刘家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

她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更夫徐老更常歇脚的茶馆。

“徐伯,”白桃递上一碗热豆浆,“向您打听个事儿。城里老人过世后,都有在灵前煨粥的习俗吗?”

徐老更呷了口豆浆,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了然。

“不全是。但有些孤寡老人走了,街坊邻里倒会自发替他‘守灶七日’,每日添米添柴,不让灶火断了。”他用指节敲了敲桌子,像是在回忆地图,“尤其是城东南和东北那几片老街区,这风俗最盛。”

东南,巽卦位。东北,艮卦位。又是节点!

“为什么这么做呢?”白桃追问。

“唉,”徐老更叹了口气,望向窗外灰蒙蒙的天,“老话儿说,不点灯,怕他们找不着回家的路。一盏灯容易灭,一口热灶,七天七夜,总能让他们闻着味儿回来看看。”

不点灯,怕他们找不着家……白桃心头巨震。

她猛然想起祖父手札《护愿文》中的一句谶语:“灯灭香不断”。

她一直以为这是比喻守护精神的薪火相传,此刻方才恍然大悟,这竟是双关!

物理的灯可以熄灭,但“替人点灯”、“替人守灶”这个行为本身,才是那截永远不会熄灭的香火,是维系着亡者与生者联系的仪式。

与此同时,周砚在南京警察厅的故纸堆里,有了惊人的发现。

他调阅了民国三十年以来的殡葬档案,发现在1943年之后,南京城内记录在案的“无名守灶案”开始逐年增加。

所谓“无名”,是指并非亲属,而是由邻居、甚至陌生人自发为逝者守灶的案例。

这股风潮在1945年初达到了顶峰。

他将这些案例的发生地点一一标注在金陵地图上。

当最后一个红点落下,一张由星星点点的守灶点组成的网络赫然浮现,竟与白桃提供的八卦宝藏节点图,达到了惊人的重合!

更诡异的是,他翻阅其中几份卷宗,发现死者生前履历清白,与任何秘密行动都毫无关联。

其中一页的备注吸引了他的注意:“张氏,女,卒于腊月。据邻人王某称,张氏临终前数日,常在梦中反复念叨‘米下锅、米下锅’三字,状甚焦急。王某不忍,遂于其身后代为守灶。”

周砚的手指抚过那行字,一股寒意从脊背升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张大网,已经超出了人力可控的范畴。

它在以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将这座城市里最纯粹的善意与执念,编织成了自己的神经末梢。

那些逝去的守护者,他们的意志并没有消散,而是化作了梦语、化作了民俗,在生者的世界里继续传递着信号。

白桃决定亲自验证这个匪夷所思的推论。

她选了城北一处早已废弃的坎卦节点,那里曾是一座破败的烈士衣冠冢。

她没有透露任何信息,只在深夜悄悄立了一块无字碑,又在附近巷口贴了张匿名告示,只写着:“英魂归葬,盼一饭之恩。”

第二天清晨,她躲在暗处观察。

天还未亮,一个挑着扁担的菜贩路过,犹豫片刻,从自己的担子里拿出一个还带着体温的菜团,恭恭敬敬地放在了碑前,又匆匆离去。

第三日,碑前已然架起了一口小锅,锅下燃着微弱的炭火。

竟有三个人影,一个教书先生,一个洗衣妇,还有一个无所事事的街头混混,他们互不交谈,却默契地轮流看护着那口锅,确保锅里的汤水永远不会冷却。

白桃寻了个机会,借口问路,分别靠近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指尖在他们腕上一搭。

三人的脉象各不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寸口之处,皆显“浮滑带弦”。

那正是她无数次催动乌银针、与宝藏气息共振时才会出现的脉象特征,是当年祖父手札中记载的,“原玉钥”与守护者血脉产生共鸣的独有之象!

她终于不得不承认一个惊人的事实:死亡不是守护的终点,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接入”。

这些逝去的英魂,正通过这座城市的集体潜意识,征召新的守护者,用最朴素的方式,维系着这张生死共守的大网。

这夜,暴雨倾盆。

徐老更披着蓑衣,提着马灯,走在积水的石板路上。

当他巡到夫子庙旁一处新设的守灶点时,脚步猛地顿住。

那口煨着热汤的锅前,竟站着一个浑身湿透的背影,任凭豆大的雨点砸在身上,久久不动,仿佛一尊石像。

“这位先生,雨大,当心着凉。”徐老更提着灯上前,想看清那人的脸。

那身影似乎被惊动了,猛地一颤,没有回头,只是一闪,便没入了旁边一条漆黑的窄巷,消失得无影无踪。

翌日,徐老更向附近打锅的匠人问起,匠人一脸茫然,说昨夜暴雨,他早早就收摊了,那锅前根本没人。

徐老更独自回到秦淮河边的更亭,雨已经停了。

他吹熄了手中的马灯,转身点燃了亭子里那盏从不轻易动用的旧灯笼。

昏黄的光晕里,他对着空无一人的门口,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低声念了一句:“老兄弟,汤还热着。”

话音落下的瞬间,屋檐上残留的积水,突然毫无征兆地连滴三下,落在亭外的青石板上。

“嗒……嗒……嗒。”一声长,两声短,沉稳而有力,恰如其分地构成了一个静止的符号。

艮卦,为止。

而在遥远的城西,戒备森严的日军细菌研究所深处,一台专门用于监测全城微弱生物电波共振的记录仪,突然在一片死寂中自动运行起来。

尖锐的划针在纸带上疯狂抖动,旁边连接的扬声器里,爆发出一阵刺耳的杂音。

一名值班的日本技术员冲过去,试图分辨那杂音。

在电流的“滋啦”声中,他惊恐地辨认出,那竟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不同男女老少的嗓音,用南京方言叠加在一起,反复念诵着同一句话。

“天清地宁……天清地宁……”

技术员慌忙去看记录仪上的日期戳。

屏幕上,打印出的时间让他浑身血液瞬间冻结。

那串数字清清楚楚地显示着一个——来自未来的日期。

风波暂歇,白桃重新回归了她作为法医和医者的伪装。

这日午后,一个面容憔悴的妇人敲开了她的门,请求为她常年不愈的偏头痛诊治。

妇人姓林,是金陵城里有名的绸缎庄老板的太太。

白桃请她坐下,伸出三指,轻轻搭在林太太的皓腕上。

闭目凝神片刻,她的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起来。

这脉象沉涩如石,凝滞如淤,仿佛一条被巨石拦断去路的溪流,处处透着一股无力冲破的阻碍。

这不像是单纯的病灶。

白桃收回手,语气温和,看似随意地问道:“林太太,平日里您的作息,可有什么特别的习惯?”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