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文豪1983 > 第201章 商业小天才(二)

文豪1983 第201章 商业小天才(二)

作者:小时光恋曲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08-07 05:05:00 来源:抖音小说网

第201章 商业小天才二

余切好奇道:“张俪,你看得懂吗?”

“怎么看不懂,就是说要涨价嘛。”

“为什么会涨价?”

张俪楞了一下,组织语言道:“因为有的企业用更低的价格,拿到了配额,另外的企业却用市场价做买卖——那就有人会把低价的消费品转卖出去,甚至直接卖配额!”

随后,她举起了余切之前在羊城买收录机的事情:

当时余切遇见了一把沪市制造的雨伞,在港地转了一圈,成了进口货物,最终比沪市直接发出来的雨伞却还要更便宜。

这就是双轨制导致的怪象:出口有低价配额,使得出口转进口竟然比直接流通更便宜。

余切被张俪这一番回答惊得瞠目结舌。

这些东西虽然是后世一个大学生都能明白的教训,然而在八十年代,却是少数聪明人才发现的商机。张俪看看新闻,就能发觉其中的不对,她的确有经商的天赋。

“双轨制”在整个八十年代,从来没有在任何公众场合阐述过,而只在学术内部这么指代,在学术外,人们几乎不使用这个词。

余切招呼张俪过来,把她那本《简爱收走了:“张俪啊,你以后别研究小说了。我发现你的天赋根本不在这里。”

余哥哥否定我了?

张俪“愤怒”了,扑到床上,把《简爱抢了回去:

“不行!我还得看文学名著呢,我得和你齐头并进!”

余切说:“我给你找一些真正的名著,你去看看……你去给我拿一张纸条来,我给你写上。”

“你怎么不去拿呢。”

余切掀开铺盖:“这不是我在床上躺着吗?你要觉得不满意,你也来跟我躺一块儿。”

张俪的脸顿时就红了一片,她个性比较正经,还不太能开这种玩笑。

然后她乖乖的拿来一张纸条,余切在上面写下几本书,她翻开一看,念出来了:

“《国富论亚当斯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管理的实践德鲁克……”

足足有六七本书。

张俪蒙了:“这些也是文学名著吗?”

余切点头道:“这些书在人类历史上,更深刻的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就连我也有许多东西不懂。”

“那这会不会太难了?”

“不难,对你来说肯定不难,你先看着吧。”

张俪把条子揣着自己包里面,到时候找时间去买。余切又想起来,《国富论这本书他正好有,就直接转送给了张俪。

《国富论这本书适合入门小白去看,书中阐述的“自由贸易”理论、“劳动分工”理论、“看不见的手”理论等,到今天仍然可以用来解释部分经济现状。

张俪当即开始看,结果这一看,陷进去了。

深夜,要熄灯了,张俪才恋恋不舍的合上书。“余哥哥,这本书真是名著,我原先有很多不明白的,今天都明白了。”

“张俪,你可以拿去给陈小旭看,就说她指不定也能看进去这本书。”

“我能说是你推荐的吗?”

“你可别提陈小旭了,再这样下去,我要怀疑你了。”“哦,我不提她了就是。”

————————

张俪回家待了三四天,按照书单,在京城把余切纸条上的书全买下来了,装在箱子里,然后乘火车去正定拍戏。

剧组众人看到她的书,纷纷调侃张俪是女强人,明明可以在正定买书的,偏偏要从京城带过来。张俪老实道:“这些书只在京城才买得到,正定的书店恐怕没有。”

什么书这么稀奇啊。

女演员们纷纷借书来看,《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大部分人都不感兴趣,很快放弃了。

只有饰演尤二姐的张明明把书全部看完了,她的戏份比较少,时间相当充裕。

张明明也是全剧组,最早看过余切小说的人,她甚至早于张俪。《大撒把那本书,张明明买了好几本用来送人和收藏。

邓洁和张俪的关系特别好,调侃她:“你是不是也要考燕大经济系,和你对象做同学?”

张俪无奈道:“我?我可考不上。”

陈小旭却觉得奇怪:“张俪,你怎么看这些书呢?和咱们拍戏完全没关系。”

“余切推荐的。”

陈小旭马上说:“那我也看看。”

她这么一看,也陷进去了。这两人都有个聪明的小脑瓜,历史上经商颇为成功。只是相比起张俪,陈小旭更加实用一些,她更喜欢看那些商业管理、企业管理的技术。

导演王福林知道这件事情后,反而鼓励剧组的演员们多看书。《红楼梦拍摄周期长达数年,一部电视剧下来,少女熬成了成年女性,知识文化水平却还停留在初高中。

历史上,很多人在最后选择出国留学,或是在国内考上大学。

东方闻樱(探春)家里人想要购买一套房产,写信问她这个女儿的主意,因为这时候买房子是一件大事情,买私人房产更是。

东方闻樱整天在剧组叹气:“万一买错了怎么办?又不是非要买,买了也不一定划算……何必!”

张俪根据书里面的经验,告诉她:“我前年在蓉城时,鸡蛋每个八分钱到一毛钱,现在才过去两年,听说鸡蛋变成了一毛五一个……我们没办法买鸡蛋来等着涨价,鸡蛋会坏。”

“但是,我们却可以买房子。”

东方闻樱被她说服了,写信回去表示同意了家里面买房的计划。

没多久,家里面又寄信回来,找她拿钱,原因是半年前看的房子,现在已经涨价六百块。

东方闻樱有没有买房子?她没有说,大家伙儿最终不知道。

但《红楼梦剧组却掀起了一股“学习热”,陈小旭买的英语磁带,张俪带来的经济学书籍,通通被借走。

余切虽然没有在剧组里面,却成了剧组茶余饭后的话题。

剧组为了建设荣国府和宁荣街,把央台给的预算的七七八八,到处找公司化缘,又新来了一批到燕京拜访的东南亚华侨,听说央台正在拍摄《红楼梦这一历史性著作,慷慨解囊数十万元,暂时解了燃眉之急。

其中,卜蜂集团的谢国民捐献的最多,仅他一个人就贡献了二十万元。他这一次来燕京做生意,还顺便给央台打钱,希望能开办一档名为《正大综艺的节目。

华侨谢国民点名道姓说:“我是因为余先生做顾问才捐献这一笔钱的!电视剧播出后,请把余切和卜蜂集团……不,是正大集团写在上面。”

王福林感慨:“这就像是《红楼梦那个‘皇帝’一样,他全程没有样貌,也没有出现过,但剧里面却该有这么一个人!”

另一边,余切本人却在撰写《伤痕文学为何必然消失的理论文章,沪市那边的《收获杂志也向他发来信件,问他到底何时能参加在杭城举办的会议。

这个在杭城举办的作家会议,或者说西湖会议,历史上正是“新旧之分”的明显分界点。一系列流派登堂入室,一些老黄历彻底被赶下舞台。

巧合的是,它和鲁迅文学进修班的时间衔接了。有的作家刚从杭城会议上下来,马上又被通知要去进修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