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 > 四管穿透,管理内核

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 四管穿透,管理内核

作者:惯看秋风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18 10:19:18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林辰抬手示意大家落座时,会场里的掌声依旧像潮水般涌动。他从讲台旁拿起保温杯,拧开盖子时蒸汽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带着雨前龙井特有的清苦香气。等最后一声掌声消散在穹顶之下,他才重新看向台下,目光比刚才多了几分沉静。

“四管,是管理的根。”他把保温杯放在讲台上,杯底与木质台面碰撞出轻脆的声响,“就像一棵大树,根扎得深不深,决定了能不能经得起风雨。咱们先说第一管——管心。”

这三个字刚出口,销售部的赵经理就下意识地挺直了背。陈默记得上周业绩复盘会,赵经理还在抱怨手下几个业务员“心思不在工作上”,说现在的年轻人“给多少钱都捂不热”。此刻赵经理手里的笔悬在笔记本上方,显然对这两个字充满了好奇。

“什么是管心?”林辰的指尖在讲台上轻轻点着,“不是年节发福利时在群里发个红包,也不是员工生日时送个蛋糕券。是让每个人打心底里觉得,自己在这儿不是可有可无的零件。”

他转身点开身后的大屏幕,调出公司内部通讯软件的后台数据。密密麻麻的聊天记录截图里,有生产部老张凌晨两点发的朋友圈——配着机床运转的视频,文字写着“老伙计今晚也加班,陪我一起赶这批急单”;有市场部李经理女儿画的画,小姑娘用蜡笔涂了栋歪歪扭扭的大楼,旁边写着“妈妈在里面工作,能帮很多阿姨”;还有王博士转发的一篇医学期刊论文,备注是“咱们的芯片如果能做到这个精度,就能帮更多心脏病患者”。

“这些不是我让他们发的,是他们自己想发的。”林辰的声音里带着笑意,“三个月前老张找我谈换机床,手里攥着的维修单上,第七次大修费用合计两万三千七百块。我后来让财务部查了下,这台机床如果继续修下去,明年的维护成本至少要十五万,还不算耽误生产的损失。”

台下有人发出低低的抽气声。陈默记得那天林辰在办公室待了很久,最后让采购部直接走了加急流程,新机床这周已经运到车间。当时还有高管不理解,说“年底了没必要这么急”,林辰只说了句“老张的心安了,机器才能转得稳”。

“老张怕浪费钱,不是抠门,是把公司当成了家。”林辰的目光扫过生产部区域,老张正低头用粗糙的手掌抹着脸,“上周新机床调试的时候,他带着三个徒弟守了整整两夜,凌晨四点给我发消息说‘董事长,这新家伙比我儿子还听话’。你们说,这样的员工,你跟他谈KPI,谈绩效奖金,是不是远不如让他觉得这公司真需要他?”

行政部的张姐忽然举起手,这在严肃的年终会上显得格外突兀。林辰朝她点头示意,张姐站起身时声音还有点发颤:“林董,上个月我妈住院,您批了我二十天假,还让工会送了慰问品……其实我知道,那段时间行政部特别忙,您是怕我心里过意不去。”

会场里响起善意的笑声。陈默记得那二十天,林辰每天早上都会问他“张姐母亲的检查结果出来了吗”,甚至让自己帮着联系相熟的医生。当时他只当是老板体恤下属,现在才明白,这种不经意的牵挂,远比发多少奖金更能焐热人心。

“管心,是让张姐知道,她在医院照顾母亲时,公司记着她的好;是让市场部的小姑娘们明白,她们为了方案哭鼻子的时候,有人懂她们的不甘心;是让王博士清楚,他在实验室熬的每个通宵,都在往有意义的地方走。”林辰等张姐坐下,继续说道,“人心不是算盘珠子,你拨一下动一下。你得先把心交出去,别人才愿意把心给你。”

他顿了顿,像是在给大家消化的时间。陈默看见不少人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研发部的王博士摘下眼镜擦了擦,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昨天还递辞呈的人,此刻显然被什么东西触动了。

“说完管心,咱们讲第二管——管脑。”林辰的语气轻快了些,“如果说管心是让大家愿意干,那管脑就是让大家知道怎么干,还敢自己琢磨着干。”

大屏幕上跳出一张车间流水线的照片,两个穿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正蹲在传送带旁比划着什么,旁边扔着个拆开的传感器。陈默认出那是小李和小王,两个刚入职半年的95后,平时在车间里总爱捣鼓些小发明。

“上周三我去车间,听见这俩小伙子吵架。”林辰的故事总能抓住人心,“小李说要在传送带侧面装个红外传感器,检测到工件偏移就自动报警;小王说不如改改传送带的角度,从根源上减少偏移。俩人争得脸红脖子粗,看见我来赶紧闭嘴,以为要挨骂。”

生产部的工人们都笑了起来,老张更是拍着大腿说:“这俩小子天天琢磨这些,我还说过他们不务正业!”

“我没骂他们,反而让设备部给他们批了五千块经费。”林辰的话让全场都愣住了,“我说你们把想法画成图纸,需要什么零件直接去库房领,搞成了给你们发创新奖,搞砸了公司承担成本。结果这周,他们改的流水线试运营,废品率降了百分之十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请大家收藏:()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小李和小王在台下红了脸,互相挠着对方的胳膊。陈默想起林辰当时对设备部总监说的话:“年轻人脑子里的想法,比任何精密仪器都值钱。你把他们的脑瓜锁死了,公司也就离淘汰不远了。”

市场部区域忽然有人举手,是那个刚入职半年的实习生小林。这姑娘平时说话都细声细气的,此刻站起来时声音却很坚定:“林董,那我们新人提的想法太幼稚怎么办?万一给公司造成损失……”

“幼稚的想法就像刚发芽的小苗,你不能因为怕它长不成参天大树就把它拔了。”林辰的比喻总能让人豁然开朗,“去年咱们做校园推广,小林你是不是提过让学生拍vlog记录产品使用?当时市场部觉得太花哨,没采纳。结果竞品用了这个方案,在高校市场份额涨了百分之九。”

小林惊讶地捂住嘴,她以为自己随口说的建议早就被忘了。陈默翻了翻笔记本,确实记着这件事——当时林辰在会议纪要上批了句“下周讨论可行性”,后来因为紧急项目被搁置了,没想到他一直记在心里。

“管脑不是让领导把想法灌输给下属,是让每个人的脑子都转起来。”林辰的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研发部的人可以质疑我的决策,生产部的人可以修改我的流程,连实习生都可以说‘林董,我觉得你这个想法不对’。如果哪天公司里只有一种声音了,那才是最危险的。”

这话让后排的几个实习生眼睛都亮了。陈默想起自己刚入职时,每次汇报工作都提前把方案改了七八遍,就怕被林辰挑出毛病。直到有次他斗胆提出不同意见,林辰不仅没生气,反而说“就喜欢你这种敢跟我较真的劲儿”,从那以后他才敢真正放开手脚。

“第三管——管行。”林辰的语气重了几分,“想法再好,脑子再活,不动起来也是白搭。但管行不是盯着考勤表看谁迟到了五分钟,也不是查监控看谁上班刷手机了。”

屏幕上出现一张奇特的表格,第一列是日期,第二列写着“今日三事”,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打钩符号。陈默认出这是销售部赵经理的工作笔记,每天早上他都会在部门群里发一张,上面列着每个人当天必须完成的三件事。

“赵经理,你说说每天这三事是怎么定的?”林辰把问题抛了出去。

赵经理站起身,手里还捏着那支转了一下午的笔:“其实是被逼出来的。去年华东区那个大单,我们团队连续加班半个月,天天忙到后半夜,结果还是差点出纰漏——不是忘了给客户送样品,就是漏了合同条款。后来我琢磨着,与其让大家瞎忙,不如每天早上花十分钟,每个人说清楚今天必须搞定的三件事,完成一件勾一件,晚上复盘时没勾完的必须说原因。”

他挠了挠头,语气里带着点不好意思:“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刚开始有人觉得我多此一举,说‘赵哥你这是给我们上紧箍咒’。但试了一个月,大家发现效率反而高了,加班也少了,现在不用我催,他们自己就会写。”

陈默想起那些加班的夜晚,确实见过销售部的人围在会议桌前,没人看手机,没人闲聊,都在埋头处理自己清单上的事。当时他还以为是赵经理管得严,现在才明白,所谓管行,是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脚下的路该往哪走。

“上个月我突击查岗,没提前打招呼就去了华东办事处。”林辰接过话头,“当时是下午三点,按说正是犯困的时候,可办事处的人都在忙——有人在给客户打电话,有人在整理样品,还有个新人在对着镜子练产品介绍。我问他们怎么这么拼,他们说‘赵哥说了,今天的三事没干完,回去睡不着觉’。”

台下爆发出一阵笑声,赵经理的脸更红了。林辰却收起了笑容:“这就是管行的真谛——不是靠制度逼着大家动,是让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知道什么该做,什么时候该做完。就像农民种地,不用谁催,到了节气自然会去播种收割,因为他们清楚,误了农时就没收成了。”

生产部的老张忽然哼了一声,虽然声音不大,在安静的会场里却格外清晰。林辰看向他:“老张有话说?”

老张慢慢站起身,手里还攥着那个空了的塑料袋:“林董,您说的这些都对,可我们生产线上不一样——开机就得连轴转,少个螺丝都出不了货。去年有个年轻工人,就是因为想着快点干完去约会,少拧了两个螺母,结果产品到客户那儿就出了问题,公司损失了好几万。”

“所以管行还要有底线。”林辰的回答干脆利落,“就像开车,你可以选不同的路线,但不能闯红灯。那个少拧螺母的工人,后来是不是主动申请去客户厂里维修,还自己掏钱买了新零件?”

老张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是,那小子回来后写了整整五页检讨,现在每次开机前都要对着操作规程念三遍。”

“这就是管行的关键——既要给方向,也要划红线。”林辰的目光扫过全场,“你可以允许员工走弯路,但不能让他们掉沟里;可以接受他们犯错,但不能容忍他们明知故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请大家收藏:()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陈默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箭头,从“管心”指向“管脑”,再指向“管行”,三个词之间形成了一个闭环。他忽然明白,这三管环环相扣——先让人心安,再让人脑活,最后让人脚稳,缺了哪一环都不行。

“最后一管——管果。”林辰的声音里带着总结的意味,“咱们干企业,终归是要结果的,但这个结果不能只看账本上的数字。”

屏幕上出现两份合同,左边那份金额巨大,甲方要求用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备注里写着“利润空间30%”;右边那份金额小了一半,却明确要求“符合国际环保标准”,利润空间只有15%。

“去年这两份合同,我们选了右边这个。”林辰的手指点在右侧合同上,“当时采购部、销售部都反对,说‘放着钱不挣是傻子’。但现在大家再看,选右边这个的客户,今年又给我们介绍了三个新客户;而左边那个客户,上个月因为用劣质材料被曝光,合作的厂家都被牵连了。”

台下响起一阵吸气声,不少人这才知道还有这么回事。陈默记得当时董事会争论得特别激烈,林辰拍着桌子说“宁可不挣钱,也不能砸了招牌”,最后硬是压下了所有反对意见。

“什么是好结果?”林辰的声音回荡在会场里,“是客户拿到我们的产品时说‘这东西靠谱’,是员工领到工资时能挺直腰杆说‘这钱挣得踏实’,是我们晚上躺在床上,想起今天干的事,能睡得安稳。”

他拿起保温杯喝了口茶,茶水在喉咙里发出轻响:“上个月客服部小周创了纪录,客户满意度百分之百。有人说她运气好,碰到的都是好说话的客户。但我看了她的通话记录,有个客户因为物流问题闹了半小时脾气,小周没急没躁,陪着聊了四十分钟,不仅解释清楚了问题,还跟客户聊起了孩子上学的事,最后客户说‘就冲你这态度,我以后只买你们家的’。”

客服部区域爆发出一阵掌声,小周红着脸低下头。陈默想起林辰当时在全公司邮件里写的话:“我们卖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人心。客户买的也不只是东西,更是信任。”

“所以这四管——管心、管脑、管行、管果,说到底是一回事。”林辰的手指在讲台上敲出节奏,“管心是让大家愿意来,管脑是让大家会思考,管行是让大家有章法,管果是让大家有奔头。”

他拿起话筒,声音透过音响传遍每个角落:“十年前我刚接手公司时,老董事长跟我说‘管理就像放风筝,线太紧会断,太松会飞,你得找到那个平衡点’。现在我明白了,这四管就是那根线,心是风筝的骨架,脑是风筝的翅膀,行是拉动的力量,果是最终的方向。只有四线合一,这风筝才能飞得高,飞得稳。”

话音落下的瞬间,会场里的掌声比刚才更热烈了。这次不仅有人站起来,还有人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连平时最沉默寡言的研发部都响起了震耳的跺脚声。陈默看着那些涨红的面孔,听着这排山倒海的掌声,忽然觉得这四管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藏在日常工作里的点点滴滴——是老张攥着的维修单,是市场部撕碎的策划案,是王博士没说出口的迷茫,更是每个普通人心里那份“想把事做好”的朴素愿望。

林辰站在聚光灯下,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他没有像演讲家那样挥手示意,只是静静地看着台下,目光像月光一样温柔。陈默知道,关于四管的故事今天只是开了个头,明天太阳升起时,这些掌声里的期待,终将变成每个人脚下的路。

侧台的时钟指向九点,窗外的夜色更浓了,而会场里的光,却越来越亮。

喜欢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请大家收藏:()我说我的二零二五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