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五世同堂记 > 第16章 兄弟分业

五世同堂记 第16章 兄弟分业

作者:花花游玩记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6 13:32:10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民国二十八年的春节,青石镇飘着零星的雪花,林建业家的院子里却透着格外的热闹。外出求学的林福安和林福秀都回了家,许久未见的弟弟林建国也从县城赶了回来 —— 如今的林建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背着布包去学堂的少年,他穿着一身挺括的中山装,手里提着精致的皮箱,眉宇间带着几分生意人特有的精明与干练。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桌上摆着王氏炖的鸡肉、炒的青菜,还有林建业特意去镇上买的酒。林守义看着两个儿子,笑得眼睛都眯了:“建国这次回来,能多住几天吧?好几年没跟你好好聊聊了。”

林建国笑着点头:“爹,我这次回来,就是想跟哥好好商量点事,打算多住几天。”

林建业心里一动,他知道弟弟这些年在县城做药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这次特意回来商量事,想必是有重要的打算。

饭后,王氏收拾碗筷去了,林福安和林福秀在屋里看书,林建业带着林建国去了后院的铁匠铺。铺子里的炉火已经熄了,只剩下铁砧和铁锤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林建业给弟弟倒了杯热茶,递到他手里:“建国,你想说什么事,现在可以说了。”

林建国捧着茶杯,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哥,我这次回来,是想跟你商量 —— 我打算去上海发展药材生意。”

林建业愣了一下,随即问道:“上海?那么远的地方,你一个人去,能行吗?”

“我在县城认识个朋友,他在上海有药材铺,想拉我入伙。” 林建国语气坚定,“上海是大城市,药材需求量大,比在县城做买卖有前途。只是…… 我走了以后,家里的事,还有爹,就得靠哥你多费心了。”

林建业看着弟弟眼中的憧憬,心里既欣慰又有些不舍。弟弟从小就比他有闯劲,当年去县城读新式学堂,就常说要 “走出青石镇,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如今终于有了去大城市发展的机会,他理应支持。可一想到弟弟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他又忍不住有些担心。

“上海确实是个好地方,能去那里发展,是好事。” 林建业沉吟了一会儿,又问,“只是你在县城的药材铺怎么办?就这么放弃了?”

“我打算把县城的铺子盘给可靠的伙计,带着本金去上海。” 林建国解释道,“我朋友说,上海的药材生意利润比县城高不少,只要做得好,用不了几年就能站稳脚跟。只是我走之前,还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 关于家里和铁匠铺的事。”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哥,你也知道,爹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前,家里的事和铁匠铺的事都需要人操心。我去上海后,肯定没法常回来,这些事就只能靠你和嫂子了。不过你放心,我每个月都会寄钱回来,帮家里补贴家用,也减轻你打理铁匠铺的压力。”

林建业摆了摆手:“钱的事你不用操心,家里和铁匠铺我能打理好。你去上海好好做买卖,照顾好自己就行。爹有我和你嫂子照顾,不会让他受委屈的。”

“哥,我不是担心你照顾不好爹,我是担心你太累。” 林建国看着哥哥手上厚厚的老茧,还有鬓角新添的白发,心里有些发酸,“铁匠铺的活本来就累,你还要照顾爹、管家里的事,再加上之前要应对苛捐杂税,我怕你身体吃不消。”

林建业笑了笑,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我没事,都习惯了。你嫂子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福安和福秀也懂事,能帮着做些事,刘三师傅和学徒们也给力,铁匠铺的生意能稳住。倒是你,去了上海,要多注意安全,遇到难处别硬扛,记得给家里写信。”

兄弟俩就这么坐在铁匠铺里,聊了整整一夜。林建国跟哥哥说了上海药材生意的具体打算,还跟他分析了大城市的商机与风险;林建业则跟弟弟说了家里的近况,还有铁匠铺这些年的变化,叮嘱他在外要谨慎行事,别轻易相信陌生人。

第二天一早,林建国去给林守义请安,跟父亲说了去上海发展的打算。林守义愣了很久,才叹了口气:“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爹不拦你。只是上海太远了,你一个人在外,要照顾好自己,常给家里写信。”

“爹,您放心,我会的。” 林建国握着父亲的手,眼眶有些发红,“我去上海后,会好好做买卖,等站稳脚跟,就把您和哥嫂都接过去住几天,让您也看看大城市的样子。”

接下来的几天,林建国忙着处理县城药材铺的事,林建业也帮着他收拾行李,还特意去铁匠铺打了一把小巧的匕首,送给弟弟:“上海不比家里,遇到危险时,能用它防身。”

林建国接过匕首,心里暖暖的:“哥,谢谢你。”

临走前一天晚上,林建业一家人和林建国又聚在院子里。王氏给林建国装了满满一布包的馒头和咸菜,还有她织的布:“建国,这些你带着路上吃,布可以做件衣服。到了上海,要好好吃饭,别舍不得花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五世同堂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林福安和林福秀也给叔叔送了礼物 —— 林福安写了一幅字,上面写着 “一帆风顺”;林福秀画了一幅画,画的是青石镇的老槐树和林家的铁匠铺。

“叔叔,你到了上海,要记得想我们,常给我们写信。” 林福秀拉着林建国的衣角,小声说。

林建国笑着点头:“放心吧,叔叔会常给你们写信的。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也去上海,叔叔带你们玩。”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林建业就陪着林建国去了镇上的火车站。站台上寒风刺骨,林建业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系在弟弟脖子上:“路上冷,别冻着了。到了上海,记得第一时间给家里写信。”

“哥,你也多注意身体,别太累了。” 林建国握着哥哥的手,久久没有松开。

火车开动的时候,林建国从车窗里探出头,大声对林建业说:“哥,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做买卖,不辜负你和爹的期望!”

林建业站在站台上,看着火车渐渐远去,直到再也看不见,才转身往回走。路上,他想起小时候和弟弟一起在铁匠铺玩的日子 —— 弟弟总喜欢拿着小锤子,在铁砧上敲敲打打,说以后要和他一起打理铁匠铺。如今弟弟长大了,有了自己的追求,要去更远的地方闯荡,他虽然不舍,却也为弟弟感到高兴。

回到家,林守义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看着远方,眼神里满是牵挂。林建业走过去,坐在父亲身边:“爹,您别担心,建国都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他去上海发展,是好事,咱们应该支持他。”

林守义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我知道,只是这孩子从小没离开过家,一下子去那么远的地方,我心里总有些不踏实。你们兄弟俩,一个守着家里的铁匠铺,一个去外面闯荡,也好 —— 守着的能把家业传下去,闯荡的能开创新的天地,这样咱们林家才能越来越兴旺。”

林建业心里一动,父亲的话点醒了他。兄弟分业,不是分离,而是各自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 他守着铁匠铺,是为了传承家族的手艺,守住林家的根;弟弟去外面闯荡,是为了开拓新的事业,让林家的日子过得更好。这样的分工,既是对家族的负责,也是对彼此的支持。

从那以后,林建业更加用心地打理铁匠铺。他不仅改进了打铁工艺,还扩大了经营,开始打制一些城里流行的铁制家具和工具,生意比以前更红火了。每个月,他都会收到林建国从上海寄来的信,信里写着他在上海的生活和生意情况 —— 刚开始时遇到了不少困难,后来渐渐站稳了脚跟,药材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林建国也时常寄钱回来,帮家里改善生活,还出钱给林福安和林福秀交学费,让他们能安心读书。有时候,他还会寄些上海的特产回来,给家里人尝尝鲜。

民国三十一年的夏天,林建国从上海寄来一封信,说他在上海的药材铺已经开了两家分店,还娶了个上海姑娘做媳妇,打算年底带媳妇回青石镇看看。林建业一家都很高兴,王氏早早地就开始收拾房间,准备给弟媳做新衣服;林守义也每天去镇上的茶馆,跟老朋友们说弟弟要回来的事,脸上满是骄傲。

年底的时候,林建国果然带着媳妇回了家。弟媳穿着时髦的旗袍,说话温柔有礼,很快就和王氏、林福秀打成了一片。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吃着饭,聊着天,热闹得像过年一样。林建国跟哥哥说了上海药材生意的新打算,还说以后要把上海的新式商品引进青石镇,帮哥哥的铁匠铺拓展销路。

林建业看着弟弟意气风发的样子,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兄弟分业的决定是对的 —— 他守着铁匠铺,守住了林家的根;弟弟去外面闯荡,开拓了林家的新天地。而这份兄弟间的相互支持与分工,也像林家的铁匠手艺一样,成为了家族传承的重要部分,支撑着林家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发展、不断兴旺,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从那以后,每当有人问起林建业,为什么愿意让弟弟去那么远的地方闯荡,他都会笑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我守着铁匠铺,是我的责任;弟弟去外面闯荡,是他的追求。咱们兄弟俩,一个守,一个闯,互相支持,才能让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而这份 “守” 与 “闯” 的智慧,也深深影响了林家的后代。林福安后来成为了工程师,在外地工作;林福秀成为了美术老师,留在了县城;林建国的儿子则继承了父亲的药材生意,把生意做到了全国各地。他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却始终记得祖辈的教诲 —— 既要守住家族的根,也要有开拓的勇气,这样才能让家族的传承源远流长。

喜欢五世同堂记请大家收藏:()五世同堂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