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 > 第21章 家国系列,设计伊始

崭新的清辞绣坊在京城百姓的殷切期盼中,终于彻底落成。

青砖灰瓦,檐角轻扬,比之从前更显恢宏大气。悬挂其上的“清辞绣坊”匾额,是苏清辞亲笔所书,字迹清隽而隐含风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开业的筹备紧锣密鼓,织机重新安置,丝线染料入库,绣娘们陆续回归,甚至还招收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新人。坊内重现往日忙碌景象,织机札札,绣针翻飞,一派生机勃勃。

然而,苏清辞的心,却并未完全沉浸在这重建的喜悦与琐碎事务之中。她的目光,越过了绣坊的高墙,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皇子逆党虽已肃清,但朝局初定,皇帝陛下依旧龙体欠安,昏迷不醒,由太子萧景澜监国。北境虽暂得安宁,然胡人元气未失,边关将士依旧枕戈待旦。而那场波及朝野的巨大动荡,以及之前北境战事的阴影,仍在许多百姓心中留有痕迹,市井之间,虽恢复了往日的喧嚣,却总似缺少了几分底气和昂扬。

一种无形的、需要抚慰和凝聚的人心,弥漫在帝国的空气里。

这一日,苏清辞独自坐在新布置好的、宽敞明亮的设计室内。窗外是喧闹的市井声,阳光透过新糊的窗纸,柔和地洒在宽大的画案上,案上铺着洁白的宣纸,一旁摆放着各式画笔与颜料。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着手设计新的服饰花样或装饰绣品。她的指尖轻轻拂过光滑的纸面,脑海中浮现的,是北境风雪中黑云骑玄甲上的寒光,是边关城墙上哨兵挺立如松的身影,是云州之战后那些伤残将士沉默而坚毅的面容……同时,也交织着京城百姓自发为她重建绣坊时,那一张张淌着汗水却充满善意的笑脸,是市集上贩夫走卒的吆喝声,是茶馆里说书人拍响惊堂木的激昂,是母亲牵着稚子手走过的安宁街巷……

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在她心中涌动。

清辞绣坊的重生,得益于万民相助。那么,如今的绣坊,又能为这天下、这黎民做些什么?

仅仅是制作华美的衣物、精致的摆设,满足达官贵人的需求吗?不,这远远不够。

她想起了自己“护国女先生”的封号,想起了那些在困境中给予她力量的普通人,想起了这个时代赋予她的、超越了个人生存的使命感。

她要将这份感悟,将这份对家国、对将士、对百姓的深沉情感,融入到她的绣品之中。她要设计一个全新的系列,不为牟利,不为取悦,只为记录,为歌颂,为凝聚,为振奋!

一个名字在她心中渐渐清晰——“家国系列”。

主题明确:一半,献给浴血奋战、守护国门的边关将士;另一半,献给辛勤劳作、承载着帝国根基的市井民生。

思路既定,苏清辞眸光湛然,提笔蘸墨,开始在宣纸上勾勒。

她首先描绘的是边关。

笔锋遒劲,墨色酣畅。她画下了《铁血边关图》的初稿:并非具体某一场战役,而是一种意象的凝聚。画面主体是巍峨的、饱经风霜的城墙,墙体上布满了刀劈斧凿与箭矢的痕迹,无声诉说着岁月的残酷与坚守的不易。城墙上,一名普通士兵手执长戟,迎风而立,身姿挺拔如标枪,玄色的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的面容隐在头盔的阴影下,看不真切,唯有一双眼睛,透过纸背,望向远方,目光坚定而沉静,带着一丝对故土的思念,更充满了不容侵犯的凛然。背景是苍茫的雪山与翻滚的云海,极远处,隐约有胡骑的身影,更衬托出守土卫士的孤勇与伟大。

她摒弃了传统武将绣像的华丽与夸张,着力于刻画那种真实的、朴素的、却撼人心魄的英雄气概。

接着,她又构思了《雪夜巡营》。画面以冷色调为主,月色清冷,洒在覆盖着薄雪的营帐和连绵的栅栏上。一队巡营的士兵,身着厚重的冬衣,手持长枪,踏着积雪默默前行,身影在雪地上拉得很长。没有激烈的厮杀,只有无言的坚持与警惕,展现出边关生活枯燥而危险的另一面。

然后,她的笔锋转向了市井。

墨色变得柔和,线条也轻快了许多。她开始绘制《坊市烟火录》。这是一幅长卷的构想,描绘京城某处热闹街市的日常景象:热气腾腾的包子铺前围满了食客;卖糖人的老汉手巧地捏出各种形状,引得孩童驻足;绸缎庄的伙计正热情地向顾客展示布料;茶馆里人声鼎沸,说书先生口沫横飞;街角,剃头师傅正给客人修理面庞;更远处,有杂耍艺人在表演,引来阵阵喝彩……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与蓬勃的生命力。

她还设计了《春耕图》,描绘京郊农人驱牛犁地的场景,泥土翻飞,充满希望;《织造忙》,表现江南女子在织机前辛勤劳作,丝线如瀑;《稚子嬉戏》,刻画几个孩童在巷弄间玩闹的天真烂漫……

每一幅图样,她都力求捕捉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将宏大叙事融入细微之处,让观者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仅有好的画稿还不够。绣品的关键在于“绣”,如何用丝线的色彩与针法,将这份情感与意境完美地呈现出来,是更大的挑战。

苏清辞陷入了沉思。

边关的苍凉、雄浑与将士的铁血、坚毅,需要何种针法来表现?市井的繁华、温暖与民生的艰辛、乐观,又该如何用丝线来传达?

她召来了春桃、芸娘以及几位技艺最为精湛、领悟力最强的老绣娘,将“家国系列”的构想与初稿展示给她们。

“东家,这……这真是……”一位老绣娘看着《铁血边关图》的草稿,手指微微颤抖,眼中已有泪光。她的儿子就在北境从军。

“我们要绣这个?”春桃看着《坊市烟火录》上那些熟悉的生活场景,兴奋得脸颊泛红,“这多有意思啊!比绣那些花鸟虫鱼带劲多了!”

苏清辞看着她们的反应,心中一定。她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此系列,旨在振奋民心,歌颂将士,记录民生。技艺上,我们需突破以往。边关系列,我打算大量运用‘乱针绣’、‘叠纱绣’来表现风雪的凌厉、铠甲的质感与画面的磅礴气势;色彩上,以玄、青、赭、白等冷硬色调为主,突出苍茫与肃杀。”

她拿起一根玄色丝线,手指灵活地演示着一种新的、更加粗犷有力的走针方式:“比如将士的战袍,不能绣得太平滑光亮,要体现出历经风霜、磨损甚至沾染尘土的厚重感。”

“而民生系列,”她话锋一转,拿起一束明亮的茜红色丝线,“则要用‘套针’、‘抢针’表现人物的鲜活与市井的热闹;色彩需明快、丰富,展现出生活的多彩与活力。比如这卖糖人的老汉脸上的笑容,这孩童眼中的光彩,都要绣得活灵活现。”

绣娘们围拢过来,仔细听着,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这无疑是对她们技艺的一次全新挑战和升华。

“东家,这‘乱针绣’表现风雪,妙啊!”一位擅长山水绣的绣娘赞叹道。

“这市井人物,眼神最难绣,但若能绣好,定然动人。”芸娘也若有所思。

设计室内,讨论声渐渐热烈起来。苏清辞将初步确定的几种新针法和配色方案一一讲解,绣娘们则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补充和建议。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原本停留在纸上的构想,开始逐渐变得清晰、立体,有了成为传世绣品的骨血与灵魂。

接下来的日子,苏清辞几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家国系列”的深化设计中。她反复修改画稿,调整构图;她与绣娘们一起试验新的针法,常常为了一个细节的效果,耗费数日时光,拆了绣,绣了又拆;她亲自筛选丝线,对色彩的微妙差别要求极为严苛,力求达到最完美的表现力。

她知道,这个系列承载的意义非同一般。它不仅是清辞绣坊重建后的首次重磅亮相,更是她作为“护国女先生”,向这个时代、向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们,献上的一份赤诚之礼。

当第一幅正式的小样——《铁血边关图》的核心部分,那名戍边士兵的半身像,在绣架上逐渐呈现出那撼人心魄的雏形时,所有参与其中的绣娘都屏住了呼吸。

那玄甲上的冰霜,那战袍上的风尘,那目光中的坚毅与沧桑……仿佛不是用丝线绣成,而是用情感与心血熔铸而成。

苏清辞站在绣架前,久久凝视。

家国系列,设计伊始,已然注定了它的不凡。她相信,当这一系列绣品最终完成,展现在世人面前时,必将如巨石入水,在这座京城,乃至整个大靖,激起深远而悠长的回响。

喜欢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请大家收藏:()绣染山河:大靖女先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