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元殿造记
第一幕:长安召匠
时间:唐贞观八年,春,辰时
地点:长安朱雀门内,将作监衙署外广场
人物:
- 宫束班:年近五十,民间工匠班首,粗布衣衫沾木屑,双手布满老茧,说话带憨气却眼神亮
- 石头:二十岁,宫束班徒弟,力气大,有点愣头青
- 柳叶:十八岁,宫束班远房侄女,跟着学木雕,心思细
- 王监丞:将作监官员,青袍束带,持卷而立
- 小吏:两名,站在王监丞身后
(广场上聚着数十个民间工匠,交头接耳。宫束班蹲在台阶上,用树枝在地上画榫卯结构图,石头凑在旁边看,柳叶帮着整理工具袋)
小吏:(高声喊)肃静!将作监王监丞到——
(工匠们纷纷站起,宫束班赶紧擦了擦手上的灰,拉着石头、柳叶往前站了站)
王监丞:(展开手中文书)奉陛下旨意,大明宫正殿含元殿今日起动工,特召长安及周边民间工匠,与将作监匠人共造此殿。谁是宫束班?
宫束班:(往前迈了两步,脚底下差点拌着石阶,赶紧稳住)小的、小的就是宫束班!
(周围工匠有人低笑,宫束班摸了摸后脑勺,憨笑两声)
王监丞:(打量他两眼)听闻你班社造过华阴西岳庙的斗拱,手艺扎实?
宫束班:回大人,那斗拱是小的带着徒弟们一斧一凿刻的,三年了没出过半点错!就是……就是小的们都是山野工匠,没造过皇宫大殿,怕笨手笨脚的,给陛下丢脸。
柳叶:(小声拉了拉宫束班的衣角)班叔,咱们能行!
王监丞:(嘴角勾了勾)要的就是你这份实在。含元殿建在龙首原上,殿基高五丈,要做十二丈宽的丹陛,东西还要立翔鸾、栖凤两阁,用曲廊连殿——这活计,既要巧劲,更要憨劲,你们这群“憨货”,正好合适。
石头:(大声道)大人!俺们不憨!俺们能把木头刻成花!
(宫束班赶紧拍了石头一下,石头挠挠头不说话了。王监丞笑出了声,挥了挥手)
王监丞:明日卯时,带齐工具到大明宫工地,迟到者,逐!
宫束班:(赶紧拱手,声音洪亮)谢大人!小的们保证,卯时准到,绝不给含元殿丢脸!
(王监丞转身走了,工匠们围上来,七嘴八舌问情况。宫束班蹲下来,又拿起树枝在地上画,这次画的是丹陛的轮廓)
宫束班:石头,明日你带几个力气大的,先去搬木柱料,记住,选那纹路顺的,有结子的咱不用;柳叶,你把咱刻花的刻刀都磨亮,含元殿的栏杆,得刻出凤凰衔花的样子,比西岳庙的还要精细!
柳叶:班叔,俺记住了!
石头:俺这就去跟兄弟们说,今晚不睡觉也把工具收拾好!
(宫束班看着两人忙活的样子,又摸了摸后脑勺,眼神里满是干劲,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刚画好的殿宇轮廓上)
第二幕:工地难题
时间:三个月后,夏,未时
地点:大明宫含元殿工地,殿基台面上
人物:
- 宫束班:满身汗,衣服沾着泥点,手里拿着木尺
- 石头:光着膀子,肩上搭着毛巾,喘着粗气
- 柳叶:手指沾着木屑,拿着刻好的木样
- 李匠头:将作监匠人首领,五十多岁,面色严肃
- 几个工匠:或抬木料,或锯木头,忙忙碌碌
(台面上堆着不少木料,李匠头正对着一张图纸皱眉,宫束班凑过去看)
李匠头:(没回头)宫束班,这丹陛的台阶,按图纸要做“螭首排水”,可石头太硬,匠人凿了三天,只凿出个模糊样子,再这么下去,要误工期了。
宫束班:(接过图纸,又走到旁边堆着的青石板前,蹲下来摸了摸,敲了敲)这石头是终南山的青石,硬归硬,但纹理是顺的。李匠头,您让匠人别光用大锤凿,先用小錾子顺着纹理画轮廓,再一点点敲,像剥栗子壳似的,准能成。
李匠头:(挑眉)你试过?
宫束班:(憨笑)前年在华阴,俺们凿过比这还硬的石头,就用这法子,刻出来的石狮子,连鬃毛都根根清楚。石头,你去把咱班的小錾子拿来,给大伙儿演示演示。
(石头赶紧跑下去,没多久拿了一袋子錾子来。宫束班选了个小的,蹲在石板前,先顺着纹理画了个螭首的轮廓,然后握着錾子,轻轻敲了起来,木屑一点点掉下来,没一会儿,螭首的眼睛就有了样子)
李匠头:(凑过来,眼睛亮了)还真行!那这事就交给你班社了。
(宫束班刚应下来,柳叶拿着个木样跑过来,脸上带着急色)
柳叶:班叔,李匠头,这殿宇的斗拱,按图纸要做“五铺作”,可俺们试了好几次,拼起来总有点歪,您看看。
(宫束班接过木样,把斗、拱、昂一件件拆开,又重新拼,拼到一半停住,指着一个拱件)这里的榫头,比图纸上多了半分,得磨掉一点,不然拼的时候卡不住,自然会歪。柳叶,你拿刨子来,俺教你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柳叶赶紧去拿刨子,宫束班一边磨榫头,一边跟周围的工匠说:“这斗拱就像人的骨头,榫头就是关节,差半分都不行,得严丝合缝,这样殿宇才能立得稳,几百年都不倒。”)
石头:(凑过来,看着磨好的榫头)班叔,俺之前拼的时候,就觉得这里不对劲,可就是说不上来,您一指点,俺就明白了!
李匠头:(看着宫束班一群人忙活,脸色缓和了不少)之前总觉得民间工匠野路子多,现在看来,你们这“憨劲”,倒是比精细活儿还管用。
宫束班:(磨完榫头,拼好斗拱,递给柳叶)李匠头,俺们就是实诚,啥活都想着做到最好,不糊弄。含元殿是陛下的大殿,也是咱老百姓造的殿,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这时,远处传来小吏的喊声,说太子要过来视察工地。工匠们赶紧收拾工具,宫束班拍了拍手上的灰,对石头和柳叶说:“咱得把活儿做得更细点,让太子看看,民间工匠也能造好大殿!”)
第三幕:斗拱风波
时间:又过了两个月,秋,寅时
地点:含元殿工地,东阁(翔鸾阁)施工现场
人物:
- 宫束班:眼睛里带着血丝,手里拿着油灯,照着斗拱
- 石头:趴在木架上,手里拿着锤子,打盹差点掉下来
- 柳叶:坐在旁边的木料上,缝补磨破的手套
- 张御史:朝廷御史,身穿绯袍,表情严肃
- 王监丞:跟在张御史身后,神色紧张
- 几个小吏:手持火把,照亮周围
(寅时的工地很安静,只有偶尔的虫鸣,宫束班带着石头、柳叶在检查东阁的斗拱。之前因为连日下雨,部分斗拱受潮,有点变形,他们连夜赶来修补)
石头:(打了个哈欠)班叔,都检查三遍了,就那两个斗拱有点变形,俺们已经换了新的,咋还不回去睡觉啊?
宫束班:(瞪了他一眼)睡觉?这斗拱是东阁的架子,要是出了错,阁子塌了咋办?再检查一遍,确认都没问题了再走。
(柳叶站起来,帮着举油灯,灯光照在宫束班的脸上,能看到他眼角的皱纹和疲惫)
柳叶:班叔,您都两天没合眼了,要不俺和石头再检查,您靠会儿?
宫束班:不用,俺陪着你们。这含元殿,咱造了快半年了,眼看就要封顶,可不能在最后关头出岔子。
(突然,远处传来脚步声,还有火把的光。宫束班赶紧让石头下来,整理衣服)
王监丞:(快步走过来,声音有点急)宫束班,张御史深夜来查工,你们怎么还在这儿?
张御史:(走到斗拱前,用手敲了敲,看着宫束班)深夜不歇,是活儿没做好,还是想偷工减料?
宫束班:(赶紧拱手,声音有点哑)回御史大人,不是偷工减料,是之前下雨,有两个斗拱受潮变形,小的们连夜换了新的,怕还有问题,就再检查检查。
张御史:(挑眉)换了新的?可有记录?这斗拱用的木料,是上等的松木吗?
宫束班:(指着旁边堆着的旧斗拱)大人您看,那就是换下来的旧斗拱,木料是终南山的松木,俺们选的都是二十年以上的老松,没半点空心。记录在李匠头那儿,您要是要,小的现在就去拿。
(张御史走过去,拿起旧斗拱看了看,又摸了摸新换的斗拱,脸色缓和了些)
张御史:之前听说民间工匠造殿,多有敷衍,今日见了你们,倒不像传言那样。这斗拱做得严实,榫卯也合缝,是用心了。
宫束班:(憨笑)大人,俺们都是手艺人,靠手艺吃饭,糊弄别人就是糊弄自己。含元殿是给陛下用的,更是给咱大唐百姓长脸的,俺们咋敢不用心?
王监丞:(松了口气)张御史,宫束班这群人,虽说看着“憨”,但干活最实在,这半年来,没出过一次差错。
张御史:(点头)好,既然没问题,你们也别太累了,明日还要上工。记住,含元殿是大唐的门面,你们造的不是殿,是大唐的气派,不能马虎。
(张御史走后,石头拍了拍胸口)
石头:吓死俺了,还以为要挨骂呢!
宫束班:(笑着拍了他一下)只要咱活儿做得好,就不怕查。走,再检查最后一遍,没问题就回去睡觉,明日还要给大殿上梁呢!
(油灯的光在工地上晃动,三个身影又开始仔细检查斗拱,远处的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
第四幕:上梁盛典
时间:冬,辰时,晴空万里
地点:含元殿正殿工地,殿基周围挤满了人
人物:
- 宫束班:穿着新做的粗布衣裳,手里拿着系着红绸的斧头
- 石头:站在木架上,手里拉着梁木的绳子
- 柳叶:手里捧着装有五谷杂粮的篮子
- 唐太宗:身穿龙袍,坐在殿基旁的观礼台上
- 长孙皇后:坐在唐太宗身边,面带微笑
- 李匠头:站在宫束班旁边,手里拿着图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艺之神请大家收藏:()艺之神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