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永乐大帝 > 第5章 南巡偶得 治政于山水之间

永乐大帝 第5章 南巡偶得 治政于山水之间

作者:焚琴煮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3:13: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永乐十二年的春末夏初,江南的烟雨仿佛用最细腻的笔墨,将天地晕染成一幅流动的青绿山水长卷。与以往旌旗招展、仪仗煌煌的北巡或西征不同,这一次,永乐皇帝朱棣的船队轻简得几乎不像天家气派。数艘不起眼的官船,沿着京杭大运河悄然而下,目的地是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江南腹地。

船头,朱棣并未身着龙袍,而是一袭玄青色常服,负手而立。多年的戎马生涯和帝王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此刻,望着两岸滑过的、被雨水洗刷得翠绿欲滴的稻田、桑林和星罗棋布的村庄,他的眼神中难得地流露出一丝平和与欣赏。皇后徐妙云陪在一旁,仪态依旧端庄温婉,眼角眉梢却也比在深宫时多了几分舒展的笑意。更活泼的是小妹徐妙锦,她几乎是趴在船舷上,指着掠过水面的白鹭、岸边浣衣的少女、远处黛色山峦间若隐若现的宝塔,不时发出轻声的惊叹。

“陛下此次轻车简从,倒是真能瞧见些民间烟火气了。”徐妙云轻声说道,递上一杯刚沏好的碧螺春。茶香清冽,与湿润的水汽混合在一起,沁人心脾。

朱棣接过茶盏,呷了一口,目光依旧深远:“是啊,深居九重,听的皆是百官奏报,看的皆是文字图册,终究是隔了一层。唯有这般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才知这江山社稷,究竟是何种模样,百姓们,过的又是什么样的日子。”

船行数日,抵达苏州。弃舟登岸,一行人更是如同寻常的富家翁携眷出游,只带了少数精干的侍卫化作家丁随从。他们漫步于拙政园中,但见亭台水榭,曲径通幽,一草一木皆见匠心。朱棣并非一味赞赏,反而对徐妙云姐妹道:“此园精巧,足见苏杭物力之丰,人心之巧。然过于追求奇巧,则失却了天然之趣与雄浑之气。治国亦然,不可一味追求繁文缛节,失了根本。”

登临虎丘塔,远眺太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朱棣胸中顿生豪情,对左右道:“昔年夫差在此称霸,终因骄奢而亡。可见山水之险,不足为凭,唯有民心所向,方是江山永固之基。”

在杭州,他们流连于西子湖畔。细雨霏霏中,苏堤春晓,杨柳依依,断桥残雪虽已无雪,却别有一番朦胧韵味。徐妙锦童心未泯,非要尝尝街边的定胜糕、吴山酥油饼,朱棣也笑着应允,甚至自己也尝了一块,点头称许。他们听当地老者讲述白蛇传的传说,看画舫在湖心穿梭,丝竹之声隐隐传来,一派太平盛世的闲适景象。

然而,帝国的政务并未因皇帝的短暂离开而停滞。每隔几日,便有信使从北平或各地,将重要的奏报密封好,送至朱棣暂住的驿馆或行在。

这一日,在西湖边一处清幽的别院书房内,窗外细雨敲打着芭蕉,室内檀香静谧。朱棣拆阅着最新送来的几份公文。其中有关于辽东屯田进展喜人的,有西域都护府报告商路税收首次盈余的,也有贵州新设府县请求增派官吏的。

朱棣提起朱笔,在这些奏报上一一批复,无非是“知道了,依议行”、“办得好,着吏部议功”等肯定嘉勉之语。他的批复简洁有力,显示出对太子朱高炽监国理政的充分信任,也表明帝国机器正在既定的轨道上平稳运行。

但当他看到一份由吏部和国子监联合呈递的、关于新科进士及国子监优秀监生任职安排的奏疏时,他的笔尖停了下来。奏疏中,大多数人的理想去向是六部观政、或富庶的江南、中原州县为佐贰官,视为“清华之选”。

朱棣凝视着那份长长的名单和拟任官职,眉头微微蹙起,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徐妙云端着一碗莲子羹进来,见他沉思,便轻声问道:“陛下,可是政务有何难决之处?”

朱棣将奏疏推到她面前,沉声道:“妙云,你看这些士子,寒窗十年,金榜题名,个个都想留在繁华之地,靠近权力中枢,此乃人之常情。但长此以往,他们如何能知民间疾苦?如何能懂边疆之重要?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将来如何能成为栋梁之材?”

徐妙云细细看了,点头道:“陛下所虑极是。锦绣文章,终究需在实事上磨练,方能知行合一。”

“不错!”朱棣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烟雨迷蒙的西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朕这些年来,北征蒙古,南抚交趾,东北设省,西域建府,贵州改流……打下这偌大的疆土,不是为了地图上好看!是为了让我大明子民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是为了让华夏文明播撒四方!”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然而,若只有军队征服,没有文官治理,没有郡县体系深入乡里,那么这些新辟之地,迟早还会得而复失!堡垒可以驻军,集市可以通商,但若不能将王化、律法、教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乡镇村社,则统治永远浮于表面!”

他回到书案前,重新提起朱笔,在那份任职奏疏上,开始写下他的旨意,语气斩钉截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传朕的旨意给吏部、国子监:今后新晋进士、监生,除特殊才学者,一律不得直接留任京畿或富庶州县!需优先选派至新辟之疆土、改土归流之省份任职!辽东、漠南、西域、贵州、乃至未来可能新设之省份,当为锻炼人才之首选!”

他的笔锋有力,字字千钧:

“告诉他们,不要只盯着苏杭的繁华!朕要他们去边塞,体会风沙之苦!去苗疆,了解族群之情!去辽东,感受开拓之艰!务必要把乡镇这一级的基础衙门给朕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 税赋如何征收?户籍如何管理?讼狱如何审理?学堂如何兴办?道路如何修缮?这些最基层、最繁琐的事务,才是真正考验能力、磨砺心性的地方!”

“唯有在艰苦处、在复杂处,方能识别真才!在此等地方做出政绩者,方是朕需要的大才,将来方可大用!吏部考功,当以此为首要标准!”

写罢,他放下朱笔,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他看向徐妙云,眼神恢复了之前的平和,甚至带上一丝感慨:“妙云,你看这苏杭山水,固然温婉秀丽,滋养文采。但我大明江山,更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林海雪原,十万大山!未来的宰相肱骨,不应只生于温柔富贵之乡,更应出自那些栉风沐雨、为国拓土安边的艰苦之地!”

徐妙云深深点头,她明白,丈夫这番看似不近人情的决定,实则蕴含着对帝国未来的深远考量,是对“改土归流”国策最坚实的支撑——人才的支撑。

旨意很快被密封,由快马加鞭送往北平。窗外,西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温婉如歌。而朱棣的这道旨意,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必将在大明官场,尤其是那些憧憬着锦绣前程的年轻士子心中,激起巨大的涟漪。帝国的治理根基,将随着这批新鲜血液注入边疆和基层,而变得更加深厚、牢固。南巡的闲暇之余,一代帝王已然为江山的百年大计,定下了新的基调。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