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永乐大帝 > 第6章 储君定策 新政育才固根基

永乐大帝 第6章 储君定策 新政育才固根基

作者:焚琴煮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3:13: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永乐十三年的初春,北平城外的燕京大学堂,迎来了一场非同寻常的典礼。往年的这个时节,若有盛会,必是永乐皇帝朱棣亲临,以赫赫武勋和帝王之威训勉学子。但今年,站在宽阔讲坛之上的,是监国太子朱高炽。他略显肥胖的身躯裹在庄重的明黄色太子常服中,面容温和却目光湛然,扫视着台下数百名新入学的年轻面孔。这些学子,是通过了新式考核选拔而来的佼佼者,他们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对这位以仁厚闻名的太子的好奇。

春风拂过广场,吹动旌旗,也带来了朱高炽沉稳而清晰的声音,通过特制的铁皮喇叭,传遍全场:

“诸位学子!今日尔等入此燕京大学堂,非仅为习圣贤之书,求科举之功名。尔等踏入的,乃是我大明帝国求新求强之摇篮,是陛下与朝廷寄予厚望之所在!”

开场白便定下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基调。学子们屏息凝神。

“往昔,世人皆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的何书?多是经史子集,道德文章。此乃立身之本,治国之基,不可或缺!然——”朱高炽话锋一转,声音提高了几分,“当今天下,已非闭门读经即可长治久安之世!陛下北驱蒙元,南定交趾,东抚朝鲜,西通西域,拓土万里,非仅仗弓马之利,更赖甲兵之坚,舟车之便,粮秣之足!”

他向前迈了一步,语气变得无比郑重:“何以甲兵坚?靠的是军工坊里匠人的奇思妙想,是冶铁锻钢之术的不断精进!何以舟车便?靠的是算学格物之推演,是江河海洋地理之测绘!何以粮秣足?靠的是农部推广新式农具、选育良种、兴修水利!凡此种种,皆可归于四字——科技之力!”

“科技,方为第一生产力!”朱高炽斩钉截铁地抛出了这个震撼人心的论断,“它能让我大明士卒以一当十,能让我大明商船跨海逐利,能让我大明百姓仓廪充实!尔等在此学堂,不仅要通经史,明义理,更要格物致知,研学算学、格物、化学、农学、工学!陛下有言,未来战场之胜负,国家之强弱,大半系于科技之高低!大明需要的不再是只会空谈的酸儒,而是能造出永乐神枪、能算出天体运行、能培育高产稻谷、能设计坚固堡垒的实干之才!”

台下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议论声。这番言论,对于浸淫传统儒学已久的年轻心灵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冲击,但也点燃了他们心中一团新的火焰。

朱高炽抬手示意安静,继续说道:“然,学问并非闭门造车。读万卷书,须行万里路。知民间疾苦,方能解民生之多艰;经边塞风霜,方能懂守土之不易!”

他宣布了一项更令人震惊的决定:“因此,朝廷决议,自本届始,所有经由新学考核、殿试录用之士子,无论成绩优劣,出身高低,首任官职,一律派往辽东、漠南、西域、贵州等新辟之地或改土归流之省份,任期五年!”

此言一出,台下更是哗然。去那些苦寒边陲、烟瘴之地五年?这对于许多期望留在京畿或江南繁华之地的学子而言,简直是难以想象。

朱高炽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声音沉静却充满力量:“觉得苦?觉得远?朕告诉你们,这五年,非是流放,乃是镀金!乃是铸魂! 陛下与朕,就是要让你们去最基层的乡镇,去亲手建立衙署,去安抚归化之民,去推广农桑工技,去处理最琐碎也最真实的政务!唯有在那里,你们才能真正理解何为治国平天下!未来大明的各封疆大吏,各部尚书,乃至……”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掷地有声地宣布:“乃至依据《大明帝国宪法》所定,自朕之后,不再由皇室成员出任,而需从能吏干员中选拔产生的——内阁总理大臣! 皆将出自你们这些经历过边陲风霜、基层磨砺的人之中!”

“未来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必出于此!朝廷对尔等,寄予厚望!”

最后的期望,如同重锤,敲在每个学子的心上。恐惧和犹豫渐渐被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豪情所取代。若能成为开天辟地以来第一位非皇室的内阁总理大臣,区区五年边塞之苦,又算得了什么?

——

新政殿试:策问实务

数日后,紫禁城文华殿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殿试悄然举行。由朱高炽亲自主持,考官包括了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以及几位在格物、农学上有建树的大家。

考桌上,没有传统的经义策问,取而代之的是一份份紧扣时局的实务考卷:

“试论如何于漠南新附之地,推广汉话汉文,并使其与蒙古习俗相融,以固长治久安之基?”

“西域干旱少雨,试设计一可行之水利方案,兼顾军屯与民田灌溉,并估算其工料耗费。”

“辽东林木资源丰富,然运输不便,试析可否于当地设立木材加工厂,制造何种器物可获最大利商利民之效?并述其管理之要。”

“有商人自海外携新作物种子曰‘玉米’、‘土豆’,据言耐旱高产,试拟一章程,于贵州山地择地试种推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些题目,完全跳出了四书五经的范畴,要求学子们结合地理、经济、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朱高炽巡视考场,看着学子们或凝神思索,或奋笔疾书,心中欣慰。他要选拔的,正是这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官僚”苗子。

——

布局西南与财政新策

殿试结束后,朱高炽立刻召集心腹重臣,议题转向了帝国的最后一块“硬骨头”——西南腹地那些树大根深、表面恭顺的世袭大土司。

户部尚书夏元吉首先呈上账目:“殿下,近年来虽开拓支出巨大,然随着改土归流地区土地清丈完成,纳税田亩大增;西域、辽东商路拓展,关税收入颇丰;加之福记等国资商行利润上缴,国库岁入已远超岁出,颇有盈余。即便启动西南改流,只要不动大规模刀兵,以抚为主,以剿为辅,所需钱粮,完全可自给自足。”

朱高炽点了点头,这是他推行新政、发展经济最欣慰的成果。帝国终于走出了财政紧张的阴影,有了进行深层改革的底气。

“西南土司,如播州杨氏、水西安氏,盘踞数百年,关系盘根错节,不宜简单用兵。”朱高炽沉吟道,“可先遣精干御史、东厂人员,密查其不法之事,尤其是垄断盐井、矿场,私设税卡,鱼肉乡里之罪证。同时,令‘大明资源总公司’、‘福记商贸’强势进入,以朝廷之力,挤压其经济利益。经济命脉被控,其乱自生。届时,或可逼其主动生事,朝廷再以雷霆之势平叛;或可迫其内部生变,自行请求改流。”

这是更高明的“逼反”策略,旨在掌握道义和舆论的主动权。

兵部尚书金忠问道:“殿下,若西南事起,俘获之众,是否依旧照例,流放美洲?”

朱高炽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摇了摇头:“不。此一时,彼一时。以往无偿输送,是为解二位王弟开拓之初人手短缺的燃眉之急。如今,北美大都护府与南美拓殖使司已初步站稳脚跟,据报甚至已发现银矿,颇有产出。岂能永远由本土输血?”

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传朕的意思给汉王、赵王!自即日起,凡本土平定叛乱所获之战俘及罪役,不再无偿拨付,改为‘官售’! 可由美洲方面,用其所产之金银、木材、皮毛等物产,按‘丁口’向朝廷购买!如此,一可减轻本土财政负担,二可促进美洲与本土之商贸往来,三也可让二位王弟更珍惜人力,善加利用。”

这一石三鸟之计,让在场重臣无不叹服。太子不仅深谙治国之道,更于经济运作上,已显露出超越时代的眼光。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可持续的财政收入,帝国的开拓之路,正走向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新阶段。

朱高炽走到窗边,望着北平城初春的景象。燕京大学堂的新学之风,殿试选拔的实务之才,西南腹地的深谋远虑,以及与美洲新型关系的构建……这一切,都在为永乐盛世之后,一个更加稳固、更具活力的新大明,铺设着坚实的基石。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沉重,但目光却无比坚定。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