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永乐大帝 > 第十七章 滇云变局

永乐大帝 第十七章 滇云变局

作者:焚琴煮鱼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0-10 03:13:2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沐晟回到昆明已近三月。

黔国公府的书房内,炭盆驱散了春末的些许寒意,却驱不散沐晟眉宇间的阴霾。他望着窗外熟悉的庭院景致,手中摩挲着一块温润的翡翠——这是某个土司前日送来的"心意"。

"公爷,"心腹幕僚低声禀报,"朝廷派来的那些官,动作比我们想的要快得多。"

沐晟冷哼一声:"不过是虚张声势。朝廷哪来那么多懂税赋、通律法的人派到云南?那些读书人,不都挤破头想去江南、京畿做官吗?"

他久居边陲,对内地这十年来的变化认知有限。他不知道,燕京大学堂、金陵书院乃至各地新式学堂,早已培养出大批精通实务的年轻学子,正愁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

"可是公爷,"幕僚忧心忡忡,"那个新来的税务司主事王明远,带着几十个算账的好手,已经把昆明的商税账目查了个底朝天。还有理刑厅的那个李正清,更是油盐不进,前日还把木氏土司的家奴给判了流放......"

"什么?"沐晟猛地转身,"木氏的人也敢动?"

"说是那家奴当街强抢民女,被李正清抓了个正着。木氏派人去说情,被直接轰了出来。"

昆明城南,新挂起的"云南税务司"牌匾下,排起了长队。商户们好奇地张望着这座刚刚修缮一新的衙门。

"都听好了!"一个年轻税吏站在台阶上,声音洪亮,"自即日起,所有商税一律以永乐币缴纳!这是朝廷新铸的银元,成色十足,童叟无欺!"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

"这纸票子能当钱用?"

"听说沐王府都不收这个......"

这时,一个绸缎庄老板陪着笑脸上前:"官爷,小的店里都是些零散铜钱,这永乐币......"

"无妨!"税吏爽快地说,"隔壁皇家银行就能兑换!一两银子换一块银元,随时可兑!"

不远处,沐家名下的"滇南茶行"掌柜冷眼看着这一幕,低声对伙计吩咐:"去,告诉各分号,继续只收银子和海贝。我倒要看看,这永乐币能撑几天。"

然而,接下来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过半月,情况就开始逆转。先是朝廷宣布,所有官营工程——包括正在勘探的铁路线和刚刚开工的昆明至大理的水泥路——工钱一律用永乐币发放。接着,福记商行在昆明开设分号,明确表示只接受永乐币交易。更让茶行掌柜心惊的是,连沐家控股的盐业公司也开始要求用永乐币结算。

"掌柜的,这、这可怎么办?"伙计慌慌张张地跑来,"咱们不收永乐币,可茶农现在都要这个,说是方便去福记买布匹、铁器......"

掌柜的颓然坐倒在椅子上。他终于明白,朝廷这次不是靠政令强推,而是用实实在在的经济链条,让永乐币自然

与此同时,昆明城东新设立的"明伦学堂"里,传来了朗朗读书声。

"云岭苍苍,滇水泱泱,大明之风,山高水长......"

课堂上,年轻的教员正在领读新编的《滇云地理志》。台下坐着数十个年纪不一的学童,有汉家子弟,也有彝、白等族头人送来的孩子。

"先生,"一个彝家少年举手问道,"书里说我们都是大明子民,那为什么还要分土司、流官?"

教员微笑着解释:"这就好比一个大家庭,以前各房自己管自己。现在朝廷要让大家更团结,所以派流官来帮忙治理,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

学堂外,几个土司派来窥探的家丁面面相觑。

"这还了得?再读下去,娃娃们的心都要被读野了!"

然而,让他们更吃惊的是,不过月余,就有土司主动把子弟送进了学堂——因为听说学得好的,将来可以去北京的大学堂深造,甚至能做官。

消息传到沐晟耳中,他久久不语。他终于意识到,朝廷用的不是刀剑,而是更厉害的武器:金钱和教化。

真正的冲突,发生在大理。

理刑厅推官李正清接到一桩命案:一个白族农户因争水,被当地杨氏土司的家丁活活打死。按照土司旧例,赔几头牛、几匹布就算了事。但李正清坚持要缉拿凶手,依法审判。

"李推官,"杨土司亲自来到理刑厅,语气傲慢,"这是我们彝家人的事,按我们的规矩办就好。何必劳烦朝廷?"

李正清不卑不亢:"土司大人,如今既设理刑厅,命案就当依《大明律》审理。这是朝廷法度,还望土司配合。"

"若是我不配合呢?"杨土司冷笑。

"那下官只好请沐王爷主持公道了。"

当消息传到昆明时,沐晟陷入了两难。帮土司,就是公然对抗朝廷法度;帮理刑厅,就会寒了各地土司的心。

就在这时,太子朱高炽的密信到了。信中语气温和,却字字千钧:"......闻滇南有土司抗法,想必公爷定能妥善处置。朝廷新编的近卫师已移驻辰州,随时可入滇协助维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沐晟放下密信,长叹一声。他知道,这是最后通牒。

三日后,在沐晟的默许下,云南都指挥使张荣派兵"协助"理刑厅,强行从杨氏土司府中带走了凶手。一个月后,凶手被依法判处斩刑。

行刑那天,大理城万人空巷。当刽子手刀起头落时,围观的各族百姓鸦雀无声。他们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土司的规矩,还有朝廷的王法。

更让土司们恐慌的是修建中的昆大路。

"公爷,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几个大土司齐聚黔国公府,情绪激动,"朝廷修这条路,分明是要把刀架在我们脖子上!等路修通了,朝廷的军队朝发夕至,我们还有活路吗?"

沐晟沉默地听着。他何尝不知道这条路的意义?但他更清楚,阻止修路就是公然谋反。而谋反的下场,看看播州杨氏就知道了。

"诸位,"沐晟终于开口,"修路是咨政大会定下的国策,本公也无能为力。不过......"

他话锋一转:"朝廷答应,修路占用的田地都会按价赔偿。而且路修通后,诸位的茶叶、药材运出去也更方便。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土司们面面相觑。他们忽然意识到,这位曾经说一不二的黔国公,如今说话也开始带着朝廷的口吻了。

果然,随着昆大路一段段修通,变化接踵而至。福记的商队来得更勤了,收的价钱也更公道。一些胆大的农户开始把山货运到昆明贩卖,甚至有人沿着新修的路去了更远的地方。

更让土司们坐立不安的是,越来越多的百姓遇到纠纷,不再找土司裁决,而是跑去理刑厅告状。而理刑厅的判决,往往比土司的裁决更得民心。

永乐十五年的秋天,昆明城外的演武场。

新组建的云南新军正在进行操练。这些士兵穿着统一的蓝色军服,手持燧发枪,动作整齐划一。观礼台上,沐晟看着这支完全按照新式操典训练的军队,心情复杂。

"公爷觉得如何?"身旁的朝廷特使微笑着问。

"精锐之师。"沐晟由衷赞叹。

"这都是陛下的恩典。"特使意味深长地说,"有了这样的军队,云南才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回府的路上,沐晟望着街道两旁新开的店铺、往来不绝的商旅,还有那些行色匆匆的朝廷官吏,忽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不过大半年光景,昆明已经变了模样。朝廷的势力如同春雨,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每个角落。金钱、法律、教育、道路、军队......朝廷用他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这片土地上牢牢地扎下了根。

"父亲,"随行的长子低声问,"我们以后......"

沐晟望着远处苍翠的西山,良久才说:"记住,从今往后,云南不再只有沐王府一个声音了。"

夜幕降临,昆明城华灯初上。茶馆里,商人们用永乐币结账;学堂里,孩子们朗读着新编的教材;理刑厅内,烛火通明,官员还在审理案件。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个新时代,正伴随着水泥路的延伸和永乐币的叮当声,悄然来临。

喜欢永乐大帝请大家收藏:()永乐大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