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3章 六三 ·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译文: 系附于君子,就会失去小人。随从于贤明之主,愿望就能实现,利于安居守正。

含义: 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跟随了有德有能的君子(系丈夫),自然就远离了小人(失小子)。这样,随从的愿望(如施展抱负)就能实现(随有求得)。此时更应安守本分,持守正道(利居贞)。

六三故事:

渭水的清晨总是带着一种沁人心脾的宁静。薄雾如轻纱般笼罩在水面,苇草随风摇曳,露珠在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姜尚如往常一样,坐在那块光滑的青石上,手持那根直钩鱼竿,心神却似乎与这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感应着那冥冥中的气运流转。

接连拒绝了数位势力的招揽,他的心境反而愈发澄澈。那些被拒绝的“小子”们,其带来的喧嚣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涟漪散尽后,水面复归平静,却也让他的存在,如同水底沉潜的明珠,其光华虽内敛,却终究难以被完全掩盖。

这一日,晨曦刚刚驱散薄雾,远处便传来了一阵不同于往常的动静。那不是甲胄铿锵的兵戈之声,也不是车马华丽的炫耀之音,而是一种沉稳、有序,带着几分庄重与谦和的队伍行进声。

姜尚没有回头,但他的耳廓微微一动,握着鱼竿的手依然稳定,心神却已悄然外放,感知着来者的气息。

队伍在距离他十余丈外便停了下来,避免了惊扰。只听得几声简短的命令,随从们安静地肃立。然后,一个脚步声不疾不徐地独自向他走来。

那脚步声沉稳有力,落步均匀,带着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力量感。

“渭水之滨,竟有先生这般人物,垂钓于斯,怡然自得,姬昌冒昧前来,望勿惊扰。”一个温和而醇厚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只有平等的问候与真诚的探询。

姬昌!西伯侯!

这个名字如同一声春雷,在姜尚看似古井无波的心湖中炸开。他等待多年,筛选多次,那个无数人口耳相传、被他寄予厚望的“丈夫”,终于出现了。

他没有立刻转身,而是缓缓收竿,将那根离水三尺的直钩提到眼前,仿佛在检视着并不存在的鱼获,实则是在平复内心激荡的波澜,也是在完成最后一次无声的确认。

他转过身,第一次看清了来人的样貌。只见一位中年男子,身着素色麻衣,虽无华贵饰物,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雍容气度。面容慈和,眼神却清澈深邃,如同包容万物的深潭,既有长者的宽厚,又有智者的明睿。他站在那里,不矜不伐,却自然流露出一种令人心折的威仪。

这正是他游历四方时,从无数百姓、商旅、隐士口中听到的,那个“善养老者、慈爱幼童、路拾枯骨而葬之”的仁德之主!这正是他分析天下大势后,推断出的最有可能承载天命、取代暴商的“丈夫”!

刹那间,过往所有被他拒绝的“小子”们——野心勃勃的黑肱、唯利是图的邶君、庸碌无为的芮君——他们的形象在脑海中闪过,然后如同烟云般消散(失小子)。所有的等待,所有的坚守,所有的拒绝,在这一刻都有了答案,都有了价值!

他心中再无丝毫疑虑,一种前所未有的明晰与坚定充斥胸臆。就是此人!此乃天意所示,民心所向,亦是他姜尚毕生所学、平生之志所能依托的明主!

他放下鱼竿,站起身,向着姬昌深深一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错辨的郑重:“山野鄙人姜尚,不知西伯驾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姬昌连忙上前一步,虚扶一下,恳切道:“先生快请免礼!是姬昌慕名而来,叨扰先生清静才是。”他的目光落在姜尚手中那根奇特的鱼竿上,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了然,却并未直接点破,而是谦逊地问道:“昌观先生垂钓之法,与众不同,钩直而无饵,离水三尺,敢问先生,所钓者何?”

姜尚知道,这是最后的考较,也是奠定未来关系基调的关键时刻。他抬起眼,目光与姬昌坦然相对,声音清越,如同金石相击: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非为锦鳞设,专钓王与侯。”

此言一出,如同惊雷裂空!姬昌身后那些肃立的随从们面露惊容,而姬昌本人,眼中瞬间爆发出耀眼的光彩!这不仅仅是诗句,更是宣言,是抱负,是等待的智慧,是择主的傲骨!

“好一个‘专钓王与侯’!”姬昌抚掌赞叹,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先生大才,隐于此地,实乃天下苍生之憾!如今天下纷扰,纣王无道,百姓倒悬。姬昌不才,受封西岐,常怀惕厉,唯恐德薄,不能上承天命,下安黎庶。今日得遇先生,如暗夜得见明灯!敢请先生出山,随昌同返西岐,以先生之才学智慧,辅我周邦,拯此乱世,解民倒悬!昌,愿以师礼事之!”

这番话,情真意切,志向高远,礼贤下士到了极致。不是招揽,是恳请;不是雇佣,是托付;不是给予官职,是奉以师位!

姜尚心中最后一丝尘埃落定。他不再犹豫,不再等待。他后退一步,整理了一下粗布的衣袍,对着姬昌,行了最为郑重的一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尚,一介布衣,才疏学浅,蒙君侯不弃,以国士相待,以师礼相邀。此知遇之恩,如同再造!君侯仁德布于四海,志在安民,此乃顺天应人之举。尚,愿效犬马之劳,追随君侯(系丈夫),竭尽驽钝,助君侯成就王道伟业!”

没有讨价还价,没有故作姿态。这一刻,他做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选择,完成了等待已久的“随从”。这不是屈从,而是价值的契合,是志向的共鸣,是生命的托付(随有求得)!

“好!好!好!”姬昌大喜过望,一连说了三个好字,亲自上前扶起姜尚,“得先生相助,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我周邦之幸,天下苍生之幸也!”

他当即下令,让出自己车驾,请姜尚同乘。自己则亲自为姜尚执鞭引马,行弟子之礼,以示尊崇。此举让随行众人无不震撼,也更加明白了这位白发老者在西伯侯心中的分量。

回归西岐的路上,姬昌与姜尚同车而坐,日夜交谈。从天下大势到治国方略,从农耕水利到兵家韬略,姜尚积攒了数十年的智慧与见解,如同找到了宣泄口的洪流,汹涌而出,却又条理分明,切中要害。姬昌听得如痴如醉,时而击节赞叹,时而凝神思索,对姜尚的敬佩之情与日俱增。

抵达西岐后,姬昌力排众议,正式在宗庙之前,举行盛大仪式,拜姜尚为“师”,尊称为“太公望”,总揽军政大权,地位超然。他将自己的战略规划、人才选拔、军队训练等诸多核心事务,尽数托付于姜尚。

面对如此信重和崇高的地位(随有求得),姜尚内心深处却愈发清醒和谦抑(利居贞)。他深知,地位越高,责任越重,越需谨言慎行。他并未因姬昌的尊崇而骄矜自傲,也并未因手握大权而结党营私。

他依旧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居住在西伯侯为他安排的简朴宅院中。对待同僚,他谦和有礼,从不以势压人;处理政务,他秉公持正,一切以周邦利益和天下大道为准则。他将自己的定位,清晰地界定为“臣子”和“辅佐者”,尽心竭力地为姬昌谋划,为周邦的强盛奠基。

他改革兵制,训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的“周师”;他发展农耕,推行先进的耕作技术,使西岐仓廪日益充盈;他招揽四方贤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为周邦汇聚了庞大的人才库;他外交诸侯,远交近攻,一步步瓦解商朝的羽翼,扩大周的影响力。

所有的谋划与行动,他都及时向姬昌汇报,详细阐述利弊,绝不自作主张。他始终牢记着自己“随从者”的身份,安守臣位,持守辅佐之正道(利居贞)。

他的谦逊、忠诚与卓绝能力,很快赢得了西岐上下的一致敬重。那些最初对他空降高位心存疑虑的臣子,也渐渐被他的品德和才华所折服。

姜尚知道,他找到了真正的归宿,施展抱负的舞台已然铺开。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清晨,在渭水之畔,那场历史性的相遇与选择。

通过姜尚在渭水之滨得遇前来寻访贤士的周文王姬昌,凭借其仁德、远见和至诚的邀请,姜尚认定其为苦等多年的贤明之主(丈夫),毫不犹豫地决定追随(系丈夫),从而自然远离了之前所有招揽他的庸碌势力(失小子),得以一展平生所学,实现济世安民的抱负(随有求得)。进入西岐后,虽被拜为师,位高权重,他却愈发谦逊谨慎,安守臣位,持守辅佐正道,尽心竭力(利居贞),生动阐释了随卦六三爻“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的深刻智慧。它揭示了在做出正确的追随选择后,不仅能够实现个人价值,更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姿态,安守本分,持守正道,方能稳固成果,行稳致远,实现追随的终极意义。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