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6章 上六 · 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译文: 前进艰难,返回则有大收获,吉祥。利于见到大人物。

含义: 艰难至极时(往蹇),退守可获巨大成就(来硕),吉祥。并利于见到大人物(利见大人),得其指点或帮助。象征艰极返本,终得大成。

寒来暑往,岁月如梭。

睢阳之围解后,艰贞辅佐公子兹甫,凭借墨家盟友的鼎力相助与各方义士的支持,历经数年鏖战,终于光复商丘,平定叛乱,将篡位的公子偃及其党羽彻底肃清。

公子兹甫,这位在流亡中历经磨砺的君主,正式登基,成为宋国新君。

登基大典,钟鼓齐鸣,百官朝贺。宫殿巍峨,旌旗招展,一扫昔日阴霾。

新君感念艰贞于危难之际的舍命相护,于困顿之中的运筹帷幄,于绝境之时的力挽狂澜。在庄严肃穆的大殿上,国君执艰贞之手,面对满朝文武,朗声宣告:

“艰贞先生,于朕,于宋,有再造之功!非爵禄不足以酬其功,非高位不足以显其德!即日起,拜艰贞为相,总领国政,匡扶社稷!”

“陛下圣明!恭贺相国!” 山呼海啸般的朝贺声,响彻殿宇。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曾经的寒门士子,如今位极人臣。锦衣玉食,高屋广厦,门庭若市。似乎所有的艰难险阻,都已成过往云烟,眼前是无限光明的坦途。

往蹇——前进,步入这权力的巅峰,本当意气风发。

然而,身居相位的艰贞,却很快感受到了另一重无形,却更为粘稠和窒息的“艰难”。

宋国历经内乱,百废待兴。艰贞雄心勃勃,欲推行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削弱旧贵族特权,奖励耕战,选拔寒门才俊……这些政策,桩桩件件都指向了国家积弊的核心。

可他的改革方略,在朝堂之上,却遭遇了巨大的阻力。

那些在平叛过程中出过力,但也盘踞宋国多年的世家大族、功勋旧贵,早已织成一张庞大而坚韧的利益网络。他们习惯了特权,固守着旧制。

艰贞的每一项新政推出,都如同巨石投入深潭,看似激起涟漪,却很快被那无形的网络消弭于无形。

朝议时,面对他提出的考核官吏、清查田亩的法令,几位须发皆白的老臣,引经据典,言辞恳切,言说“祖宗之法不可变”,言说“操之过急恐伤国本”。话语温和,态度恭敬,却将他的政令轻巧地搁置。

推行时,他任用的年轻干吏,到了地方,或被架空,或遭排挤,甚至偶有“意外”身亡。查下去,线索总是断在某个大族的门客或旁支那里,最终不了了之。

他试图推动的降低赋税、与民休息的政策,也被贵族们以“国库空虚,需广开财源”为由,层层加码,最终落到百姓头上的,依旧沉重。

他仿佛陷入了一片泥沼。空有宰相之名,手握相印之重,却感觉自己挥出的每一拳,都打在了柔软的棉花上,无处着力。他面对的,不是战场上的明刀明枪,而是官场中的阳奉阴违,是盘根错节的利益同盟,是数百年来沉淀的沉沉暮气。

往,则必蹇。

在这权力的核心,他前进的每一步,都比他当年在太行山洪中跋涉,比他在彭城灾民中周旋,比他在逃亡路上躲避追兵,更加艰难,更加耗费心力。

夜深人静时,他独坐书房,对着摇曳的烛火,案头是堆积如山的、难以推行下去的奏章。他感到一种深入骨髓的疲惫。

这,就是他九死一生追求的济世之路吗?

将生命耗费在这无休止的扯皮、权衡和内耗之中?

一日,他微服出访,来到商丘城外的乡野。时值春耕,田野间却少见青壮,只有些老弱妇孺在艰难劳作。他询问一老农,老农起初不敢言,见他态度诚恳,才嗫嚅道:“赋税重,徭役多,壮丁要么被征去修宫室,要么……就躲进山里了。地,种不过来啊……”

老农浑浊的眼中,是麻木,是认命。

艰贞的心,被狠狠刺痛。

他想起当年在彭城,面对灾民时那份虽艰难却纯粹的“尽责”。想起在睢阳,与军民同生共死、万众一心的“团结”。想起墨翟兄等人雪中送炭时那份超越利益的“道义”。

而如今,他高居庙堂,手握大权,所能为百姓做的,竟如此有限。甚至,因他未能有效制约旧贵,某种程度上,他成了这盘剥体系的“帮凶”。

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和方向迷失,将他笼罩。

他再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是继续在这权力的泥沼中挣扎,耗尽余生,或许能换取零星寸进?

还是……

一个念头,在他心中酝酿已久,此刻变得无比清晰。

来硕——返回,或许能获得更大的成就。

他要返回的,不是地理上的故乡,而是他理想的起点,是他力量的源泉——传道授业,启迪民智。

数日后,艰贞递上了辞呈。

朝野震动。

国君大惊,再三挽留,甚至以为是自己有所怠慢。贵族们窃喜,却也不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艰贞去意已决。他恳切地对国君说:“陛下,臣之志,在于匡扶天下,救济黎民。然庙堂之上,非臣所长。旧疾缠身,恐误国事。恳请陛下准臣骸骨,归于乡野。”

他说的“旧疾”,是心病,是看到理想在现实中搁浅的痛苦。

最终,国君见他心意已决,只得含泪应允,赐予金帛无数,皆被艰贞婉拒。他只带着简单的行囊,如同当年离开家乡时一样,悄然离开了繁华却令人窒息的商丘。

他回到了那个生他养他的小村庄。

没有锦衣,没有华盖,只有一身布衣,几箱竹简。

他在村头开办了一家小小的学塾。

起初,乡人不解,这位曾官至宰相的大人物,为何要回到这穷乡僻壤。来的学子也不多。

但艰贞不急不躁。他将毕生所学,对历史的洞察,对天下的思考,对人性的理解,融汇贯通。他不教空泛的经典,而是结合实事,讲述治国、用兵、理民、处世之道。

他教导学生:“知识,并非谋求富贵的阶梯,而是明辨是非、服务社稷的工具。”

他言传身教,将“蹇”卦的智慧融入教学:“人生处处有险阻,知进退,明得失,守正道,聚合力,方能行稳致远。”

他的学问,接地气,有深度,充满智慧。他的品格,高洁而谦和,令人敬仰。

渐渐地,“艰贞学塾”的名声,不胫而走。

不仅仅是本乡的青年,邻近郡县,乃至其他诸侯国的年轻士子,都慕名而来。他们中有寒门子弟,也有厌倦了贵族浮华之风、真心求学的贵族少年。

学舍一再扩建,依旧人满为患。

来硕——退守乡野,办学育人,他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

他的弟子们,如同饱满的种子,学成后散入列国。有的成为清廉干练的地方官吏,有的成为军中智勇双全的将领,有的成为名动一方的学者。他们秉持着艰贞所授的“蹇中求通”的智慧与济世情怀,在各自的岗位上,犹如星星之火,悄然改变着世道。

“艰贞先生”的名望,不再局限于宋国,而是响彻天下。他所代表的,已不仅是个人的学识,更是一种在艰难中坚守正道、最终以退为进获得大成的精神象征。

多年以后,列国纷争渐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横扫**,一统天下。

这位千古一帝,在巡游四方、考察民情时,听说了艰贞的传奇与学说,大感兴趣。

于是,一场不事声张,却意义非凡的拜访,在那个小村庄上演。

龙旗仪仗停留在村外,明君只带着几位近臣,步行至学塾门前。

彼时,艰贞已是白发苍苍的老者,正于堂上为弟子讲解《周易》。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平静而睿智的面庞上。

明君并未打扰,而是立于门外,静静聆听。直至课歇,他才缓步而入,对着艰贞,执弟子之礼,恭敬说道:

“久闻先生大名,今日特来请教。天下初定,百废待兴,朕当如何治理,方能江山永固,百姓安康?”

利见大人——退守之中,迎来了地位最尊崇的“大人”的拜访与请教。

满堂学子,皆屏息凝神。

艰贞看着眼前这位气度恢弘、眼神锐利的帝王,并无惶恐,只有欣慰。他请明君坐下,缓缓道来:

“陛下统一四海,功盖千古。然治国之道,不在急功近利,而在知‘蹇’而行。”

“哦?何为‘蹇’而行?” 明君饶有兴趣。

“蹇者,险阻也。治国亦如行路,必有险阻。初遇积弊,当知‘往蹇来誉’,不可强攻猛进,需徐图之;面对非议,当知‘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坚守职责,无愧于心;改革受挫,当知‘往蹇来反’,退回根本,巩固民心;力量不足,当知‘往蹇来连’,广纳贤才,汇聚众智;遭遇大困,当知‘大蹇朋来’,依靠平日所积之德,自得助力。”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深沉:“及至看似无路,陛下当记‘往蹇来硕’。有时,最高的成就,并非来自于一味向前,而是来自于回归本源。教化人心,培育英才,使正道薪火相传,此乃退守之大成,胜过万般权谋征伐。天下安定之根基,在于民心,民心之向背,在于教化。”

一番话语,如醍醐灌顶,将蹇卦智慧与治国方略完美融合。

明君听罢,沉思良久,豁然开朗。他起身,再次郑重施礼:

“先生之言,振聋发聩,使朕如拨云见日!蹇中求通,退守大成,实乃至理!恳请先生出山,辅佐朕教化天下,立万世之基业!”

这一次,艰贞没有拒绝。

非为高官厚禄,而是他看到了践行自身理念、将智慧播撒更广的契机。他的“退守”已然“硕果累累”,如今,是时候将这果实奉献给一个全新的、需要教化的庞大帝国。

他成为了帝师,虽无具体官职,却受天下尊崇。

从寒门士子,到流亡谋臣,到一国宰相,再到退隐宗师,终成帝师。艰贞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的玄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成就,并非在权力巅峰获得,恰恰是在他放下权位、退守本源之后,以一种更宏大、更持久的方式,降临到他身上。

通过艰贞在辅助公子兹甫复国登基、官拜宰相后,面对朝堂积弊深重、改革举步维艰的新的“往蹇”困境,深刻体悟到庙堂之“蹇”更胜于往昔任何险阻,最终选择急流勇退、辞官归乡(来反)。他并未消沉,而是退守教育本源,开办学塾,将毕生智慧倾囊相授(来硕),终致桃李满天下,声闻于诸侯,乃至吸引一统天下的明君亲自前来拜访请教(利见大人)。此段经历精准深刻地阐释了蹇卦上六爻辞“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的终极智慧。它揭示出,当在某一方向(如仕途)陷入极致艰难、难以突破时,果断放弃表面的高位与进路,回归到能够创造更根本价值的根基**业(如教化),非但不是失败,反而可能开辟出更为广阔深远的人生境界,收获超越既往的宏大成就(硕果)。这种“艰极返本”的抉择,需要超越世俗荣辱观的大智慧与大勇气,其最终获得的“吉”与“利见大人”,正是对其智慧与德行的最高嘉奖,也为蹇卦全程的艰难跋涉,画上了一个圆满而光辉的句号。

故事总结与卦象启示

艰贞从知退获誉、尽责无悔、返基固本、联合求援、得助脱困到退守大成的一生,深刻演绎了蹇卦“见险而能止,知矣哉”的智慧。它展现了在艰难险阻中,如何通过审时度势、忠诚坚守、团结外部和退守积累,最终化险为夷。

代表的当前状态: 蹇卦代表一种面临艰难、险阻、进退两难的状态。当前局面可能前有险境,后有压力,行动受阻。不宜冒进,而应谨慎评估,寻求帮助,坚守正道。

后期发展的方向:

知难而退: 初期遇险要“往蹇来誉”,及时退回,保全实力,反获赞誉。

尽责守分: 艰难中若“王臣蹇蹇”,需知非己之过,但应忠诚尽责,无愧于心。

返基固本: 前进不利时“往蹇来反”,退回基础位置,巩固根本,以图后举。

团结求援: 困境中要“往蹇来连”,联合各方力量,形成支援网络。

诚信待助: 大艰难时“大蹇朋来”,依靠平日诚信,朋友自会相助。

退守大成: 艰极之时“往蹇来硕”,退守可获大成就,并“利见大人”,得贵人指引。

蹇卦的整体指引是: “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核心在于 “止”与“慎” 。蹇卦之道,在于见险而止(艮),避免盲目行动(不利东北);同时要柔顺应对(坎),寻求平顺方向(利西南)和外部支持(利见大人)。只要守持正固,步步为营,就能在艰难中蓄力,终获吉祥。蹇非绝路,而是考验智慧与韧性的契机。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