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5章 六五 · 鼎黄耳金铉,利贞。

译文: 鼎配以黄色鼎耳和金铉,利于守持正固。

含义: 鼎新至核心阶段,配备稳固部件(黄耳金铉),利于守持正固(利贞)。象征革新需完善关键环节,坚守正道。

六五故事:

冬雪,覆盖了鼎坊的屋檐,将往日喧嚣沉淀为一片寂静的白。炉火虽未熄灭,却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张扬,只在炉膛内深沉地燃烧,如同鼎君此刻的心境。

距离那场“鼎折足”的惊天变故,已过去三年。

三年间,鼎坊的门庭冷落了许多。昔日络绎不绝的客商不见了踪影,坊间流传的,仍是那场祭祀大典上的狼狈与凶险。徐国之辱,如同一道深刻的伤疤,刻在鼎坊的招牌上,也刻在鼎君的心头。

他没有争辩,没有急切地去挽回声誉。只是将那段断裂的鼎足,供奉在祖师牌位前,日日相对,警醒自己。

“折足之凶,根在急,基在浮。” 他常常对着那截断足,喃喃自语。

大部分工匠已被他暂时遣散,只留下阿藜、已成少年的石娃,以及几位最核心、信念最坚的弟子。鼎坊的积蓄在快速消耗,但他们做的,却并非外人想象中的“重振旗鼓”。

他们在做一件看似最笨、最缓慢的事情——研究鼎足。

鼎君翻出了所有先祖留下的、关于鼎足铸造的竹简与图谱。那些被岁月熏得发黄的卷册,铺满了整个工坊的地面。他带着石娃和弟子们,一遍又一遍地研读,比对,争论。

“师父,这笔记上说,范芯阴干,需‘历经三伏’,这……这也太久了!”一个年轻弟子忍不住抱怨。

鼎君头也未抬,手指抚过竹简上模糊的字迹:“先祖既如此记载,必有深意。我等先前,便是败在一个‘快’字上。”

他不再允许任何“应当无妨”的侥幸。他们从最基础的泥范配方开始试验,尝试了十几种不同的粘土和砂的比例,记录下每一种的收缩率、透气性。他设计了新的承重测试架,对每一只试验铸造的小鼎足,都施加数倍于其设计承重的巨石,不压到变形断裂绝不停止。

失败,是家常便饭。

看着又一尊精心制作的鼎足在重压下“嘎吱”碎裂,年轻的弟子们难免泄气。鼎君却会蹲下身,仔细收集起每一块碎片,在灯下观察断口,分析失败的原因。

“看这里,”他指着断面上一个细微的气孔,“泥范未干透,水汽被困,铸造时便成了隐患。”他又指向另一处,“此处晶粒粗大,是火候过急,铜性未融。”

他的声音平静,没有责备,只有探寻。阿藜默默地在一旁调整着炉火的温度,她掌控的火,不再追求烈焰滔天,而是追求一种均匀、透彻、能“养”出铜料最佳韧性的温和。

石娃已经长成了精壮的青年,他沉默寡言,却将师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都认真记录在新的皮卷上。他的手上布满了与铜料、工具摩擦留下的茧子,眼神却愈发沉静。

这个过程,枯燥得令人发指,缓慢得让外界几乎遗忘了这家曾经声名显赫的鼎坊。偶有故人来访,见他们不接订单,只埋头于这些“无用功”,无不摇头叹息,认为鼎君经此一挫,已然疯魔。

鼎君充耳不闻。

他知道,徐公那场祭典上的“凶”,并非终点。那是一次淬炼,一次将他与他的铸鼎之道投入最烈火焰中的淬炼。要么化为灰烬,要么炼出真金。

他要炼的,就是那能让鼎足、让鼎坊、让他心中之道“稳如磐石”的根基。

寒来暑往,试验的记录皮卷堆满了半个房间,碎裂的鼎足残片几乎可以填平一个小坑。终于,在一个桃花初绽的清晨,一尊按照全新工艺铸造的试验鼎足,在承受了相当于巨鼎五倍重量的压力后,依旧纹丝不动,完好无损。

工坊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看着那尊在阳光下泛着沉稳暗光的鼎足,仿佛在看一个奇迹。

石娃第一个走上前,用指节轻轻敲击。

“铮——”

一声清越、悠长、带着金属特有韧性的回响,在坊间回荡,久久不散。

鼎君闭上眼,聆听着这声音,紧绷了三年的嘴角,终于缓缓松弛,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真正的笑容。

他找到了。

“黄耳金铉,利贞。”

便是在这时,命运的转折悄然来临。一位来自南方面临大河的芈姓诸侯,因其封地水患频繁,欲铸一尊镇水之鼎,以安民心。他听说了鼎君的往事,既知其技艺曾达巅峰,亦知其曾遭惨败。旁人皆劝他莫用此“有瑕之匠”,但这位诸侯却道:“败而知省,困而求索,此真匠师也。寡人愿予其机。”

使者带着并不丰厚的定金和极大的诚意来到鼎坊,说明了来意。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但也风险巨大。镇水之鼎,需常年置于江边,受风雨侵蚀,浪涛拍击,对鼎的稳固要求,比祭鼎更甚。

所有人都看向鼎君。

鼎君没有立刻答应。他仔细询问了鼎的放置环境、所需形制、乃至当地的水文特性。沉思三日后,他接下了订单,但提出了一个条件:工期需由他定,不能催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使者应允。

这一次,鼎坊上下,气氛截然不同。没有了之前的狂热与急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静而坚定的力量。

鼎君亲自设计图样。鼎足,自然采用了那历经千次试验才得以成功的 “磐石之法” 。泥范选用陈年澄泥,严格按照古法阴干,不差一日。铜料配比,更是精确到了铢两,加入了能提升耐腐蚀性的特殊矿粉。

而最重要的,是鼎耳与铉。

“此鼎镇水,需稳,需固,更需与天地之气相通。”鼎君对弟子们解释,“耳为鼎之枢,铉为鼎之衡,关乎全局。”

他决定,为这尊镇水鼎,配备 “黄耳金铉” 。

并非为了炫富,而是取其象征与实用。“黄”乃中色,象征大地,厚德载物;“金”性不朽,象征永恒,坚韧不摧。他以精铜铸就鼎耳核心,再以古老的鎏金之法,将纯金如水银般均匀镀于其上,成就光华内蕴、沉稳大气的 “黄耳”。

而那根用来抬鼎、贯耳的 “金铉” ,他更是耗费心血。选用了韧性极佳的青铜合金,反复锻打,消除内应力,使其刚柔并济。铉身雕刻水波纹,与鼎身纹路呼应,既美观,又防滑。

铸造过程中,鼎君仿佛回到了跟随父亲学艺的少年时代,每一个步骤都恪守祖训,一丝不苟。火候由阿藜亲自掌控,永远是那不急不躁、最能激发铜料潜能的“文火”。雕刻纹路时,鼎君亲自执刀,线条如行云流水,却又力透骨脊。

他时常在工休时,对围坐过来的弟子们说:“利贞者,心正鼎正。 我等此刻守的不是工期,是‘正道’。心若不静,手便会歪;意若不定,鼎便会斜。这‘黄耳金铉’,便是提醒我等,无论外界如何,内心当如黄金般纯粹坚定,行事当如中色般守持正固。”

他的话,如春风化雨,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整个铸鼎过程,如同一场庄严的修行,没有喧哗,只有专注;没有焦虑,只有笃定。

当最后一锤敲定,最后一磨完成,镇水巨鼎终于铸成。

它没有过于炫目的光华,通体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暗金色,那是铜质极度纯净、火候恰到好处的证明。黄耳沉稳,金铉坚实,三只鼎足如同三根定海神针,透着一股岿然不动的力量。

交付之日,巨鼎被运至诸侯封地的江边。时值汛期,江水滔滔,浊浪排空。

在无数民众的注视下,巨鼎被安放在预先筑好的石基上。说也奇怪,自巨鼎落位,那原本奔腾咆哮的江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安抚,竟渐渐收敛了脾气,水流变得平缓了许多。

诸侯大喜,亲自撰文刻碑,记述此事,盛赞鼎君“技近乎道,守正出新”。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列国。

人们这才意识到,那个曾经跌倒的鼎君,非但没有沉沦,反而在沉默中锻造出了更胜从前的技艺与心性。他的“黄耳金铉”之鼎,不仅是一件器物,更是一种品质与信念的象征。

订单再次如雪片般飞来。但这一次,鼎君严格筛选,宁缺毋滥。他立下新规:鼎坊所出之鼎,必依“磐石之法”铸足,必循“守正之心”制作。

他常常抚摸着成功铸就的鼎身,对弟子们感叹:“昔日之凶,乃为今日之贞。若无折足之痛,岂有今日黄耳金铉之固?鼎新之道,险阻常在,唯守正者,能化凶为吉,基业长青。”

鼎坊的声誉,以一种更坚实、更令人信服的方式,重新屹立起来。而这“黄耳金铉,利贞”的智慧,也随着一尊尊稳固的鼎器,传遍了天下。

紧承“折足”之凶后,细致描绘了鼎君如何历经三年沉寂,带领核心成员潜心钻研,最终掌握鼎足“磐石之法”的过程。在面对新的铸鼎机遇时,他不再追求速度,而是恪守“利贞”之道,以“黄耳金铉”为象征,将守持正固、夯实根基的理念贯穿铸造始终,最终成功铸就镇水巨鼎,重获声誉。这生动阐释了鼎卦六五爻辞的精髓:在革新遭遇重大挫折后,真正的突破在于回归正道,完善关键。通过坚守纯粹坚定的内心(金铉之质)与中正平和的行事准则(黄耳之德),才能稳固根基,化解危机,引领事业迈向更坚实、更崇高的境界,为最终的圆满提升奠定基础。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