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6章 上六 · 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总结

上六 · 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译文:落入洞穴之中,有三位不请自来的客人到来,尊敬他们,最终吉祥。

含义:在等待的最终阶段,意外陷入了困境(入于穴)。此时有意想不到的外力(不速之客)介入。只要以恭敬诚信的态度对待他们(敬之),就能获得帮助,最终化险为夷(终吉)。

上六故事:

治水工程全面展开的号角吹响后,整个中原大地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成千上万的劳动者按照禹的图纸,在各个关键节点同时开工。疏通的古河道开始流淌着驯服的洪水,新开凿的渠道像人体的血管一样延伸,将肆虐的水流引导向指定的区域。

然而,真正的考验总是出现在最关键的部位。

在黄河中游的一处峡谷,工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这里是整个治水方案的咽喉要道,一旦打通,上游积聚的洪水将顺利导入下游新开辟的蓄洪区。但这里的岩层异常坚硬,工人们用尽各种方法——石锤敲击、火烧水激、甚至用上了从沼泽流寇那里学来的土制炸药,都收效甚微。

“已经一个月了,”族叔愁容满面地向禹汇报,“进度不到十分之一。照这样下去,汛期来临前根本无法完工。”

禹亲自前往峡谷视察。眼前的景象令人忧心:工人们疲惫不堪,工具损坏严重,士气低落。更糟糕的是,持续的开凿作业导致山体出现了新的裂缝,随时可能发生滑坡。

这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洞穴”,不仅是地理上的困境,更是心理上的牢笼。工程停滞不前,所有人的努力似乎都撞在了一堵无形的墙上。

“我们仿佛又回到了起点,”一个年轻的工头沮丧地说,“就像十年前面对洪水时一样无力。”

禹没有说话,他走近岩壁,用手触摸那坚硬的石头。这些岩石历经千万年地质变化,确实非同寻常。但他相信,天下没有攻不破的难关,只有找不到的方法。

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刻,营地来了三位不速之客。

他们是周边三个大部落的首领:擅长农耕的稷部落、精于冶铸的金部落、以及以狩猎为生的狩部落。这三个部落一直对禹的治水工程持观望态度,既不出力,也不反对,仿佛隔岸观火的旁观者。

如今他们联袂而来,气氛微妙。

“听说禹的工程遇到了麻烦?”稷部落的首领稷明开门见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金部落的首领金坚则更加直接:“我们早就说过,治水不是儿戏。如此庞大的工程,岂是凭一腔热血就能完成的?”

狩部落的首领狩勇虽然没有说话,但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停滞的工程现场,摇了摇头。

营地中的工人们怒目而视,认为这些人是来看笑话的。十年来,他们从未伸出援手,如今在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分明是来兴师问罪。

族叔更是气得脸色发青,低声对禹说:“我去打发他们走!这些人不帮忙反倒说风凉话!”

禹抬手制止了他,脸上没有任何不悦之色。相反,他向前一步,向三位首领深深一揖。

“三位首领远道而来,禹有失远迎,恕罪恕罪。”他的态度恭敬而诚恳,“正是时候,正好请诸位为治水工程指点迷津。”

这番反应出乎所有人意料,连三位首领也愣住了。他们本以为会遭到冷遇甚至敌视,没想到禹如此谦逊有礼。

禹没有停留于表面的客套,他亲自带领三位首领参观工程现场,毫不掩饰当前的困境。

“就是这段岩层,”禹指着一处只留下浅浅白痕的岩壁,“我们试过了所有方法,都无法有效开凿。三位见多识广,不知可有良策?”

金坚走近岩壁,用随身携带的小锤敲击了几下,侧耳倾听回声:“这是花岗岩与玄武岩的混合岩层,确实坚硬异常。”

稷明抓起一把岩屑,在指尖捻开:“这种岩石,单靠蛮力是破不开的。”

狩勇则观察着山体的结构和裂缝:“强行开凿,恐怕会引发山崩。”

三位首领的专业分析让在场的工人们刮目相看。他们原本以为这些人是外行,没想到句句切中要害。

禹诚恳地请教:“依三位之见,该如何应对?”

三位首领交换了一下眼神。禹的谦逊和诚意打动了他们,原本准备的说辞和责难都咽了回去。

金坚首先开口:“我部落世代冶铸,对火攻有些心得。这种岩石,或许可以用大火连续焚烧,再急速冷却,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使其破裂。”

稷明补充道:“我观察此地植被,发现有几种特殊的草药,燃烧时会产生极高的温度。或许可以尝试。”

狩勇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看到山上有几处天然裂缝,如果能够巧妙利用,或许可以事半功倍。我部落擅长攀岩探险,可以派人探查这些裂缝的走向。”

禹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些建议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他立即下令准备宴席,隆重招待三位首领,并召集所有工头一起听取建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宴席上,禹不仅款待周到,更重要的是,他真诚地向三位首领请教细节,记录下每一种可能的方法。他甚至主动提出,治水成功后,新开辟的肥沃土地将优先分给这三个部落作为回报。

“禹不才,愿与三位首领共享治水之功,共分治水之利。”禹举杯道。

这种胸襟和诚意彻底打动了三位首领。他们原本各怀心思,现在却被禹的诚信所感染。

金坚首先表态:“我部落愿提供所有冶铸工具和火攻技术!”

稷明紧随其后:“我部落可提供特殊燃料和农耕劳力!”

狩勇也放下成见:“我部落的猎手熟悉山形地势,愿为勘探效力!”

第二天,三个部落的援兵和物资就抵达了工地。金部落带来了特制的鼓风机和高温火炉;稷部落运来了大量特殊燃料;狩部落则派出了最精锐的攀岩队伍,探查山体裂缝。

新的尝试开始了。工人们按照金坚的指导,在岩壁上搭建起巨大的火架,点燃稷部落提供的特殊燃料。熊熊烈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岩石被烧得通红。

第四天黎明,在最热的时刻,禹下令将准备好的冷水泼向岩壁。

“咔嚓——”一声巨响,坚硬的岩壁终于出现了裂缝!

“成功了!”工人们欢呼雀跃。

但这只是开始。狩部落的勘探队发现,这些裂缝与山体的天然裂缝相连。如果沿着这些裂缝开凿,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还能避免山体滑坡的危险。

工程重新启动,进度一日千里。原本预计需要数月才能打通的岩层,在三方合作下,仅用半个月就成功贯通。

通水那天,所有人都聚集在峡谷两侧。当第一股洪水顺着新开的河道奔流而下,没有肆虐,没有泛滥,而是温顺地流向指定的区域时,欢呼声响彻云霄。

三位首领站在禹的身边,看着这历史性的一刻,心中感慨万千。

“我们原本是来看笑话的,”金坚坦诚地说,“没想到却成了参与者。”

稷明点头:“禹的胸怀和智慧,让我们自愧不如。”

狩勇则简单直接:“从今往后,狩部落愿听从禹的调遣!”

禹向三人深深一揖:“若非三位鼎力相助,禹恐怕至今仍困在‘穴’中。这份恩情,禹永志不忘。”

工程继续推进,但气氛已经完全不同。原本各自为政的部落开始真正团结起来,资源共享,技术交流,治水工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族叔看着这一切,感慨地对禹说:“我现在明白了,‘敬之终吉’的真义。尊敬他人,就是为自己的道路扫清障碍。”

禹望着远方奔腾的洪水,轻声道:“治水不只是疏导河流,更是疏通人心。当所有人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天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夕阳下,禹的身影显得格外高大。他不仅驯服了洪水,更赢得了人心。需卦的最后一爻,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即使在最困难的“洞穴”中,只要以诚信和尊敬对待一切外来因素,就能化敌为友,转危为安,最终迎来吉祥的结局。

本章小结:在治水工程最关键阶段遭遇坚硬岩层阻碍,陷入“入于穴”的困境时,三位原本隔岸观火的部落首领前来(不速之客三人来)。禹没有因他们之前的冷漠而怠慢,反而以极度恭敬诚恳的态度接待请教(敬之),最终感动对方,获得了关键的火焚水激开山技术,难题迎刃而解(终吉)。这一章深刻揭示了等待智慧的最高境界: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一切潜在助力,即使对方最初抱有质疑或敌意。真正的强者不仅凭借自身力量,更懂得汇聚众人之智,将不速之客转化为同行者。禹的“敬之”不仅是礼貌,更是一种深远的战略眼光——治水必先治心,只有打通人心的隔阂,才能最终打通自然的屏障。

故事总结与卦象启示

大禹治水前的漫长准备期,完美诠释了需卦“等待”的深刻内涵。这种等待不是消极的懈怠,而是积极的、充满智慧的蓄力过程。

代表的当前状态:需卦代表一种前方有险阻,亟待突破,但需要耐心等待时机的状态。它意味着你拥有刚健的内在力量(乾),但外部环境尚有风险与不确定性(坎)。此时不宜强行突破,首要任务是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

后期发展的方向:

耐心准备:在危险尚远时,要“需于郊”,持之以恒地做好基础工作。

不畏人言:在接近目标时,可能会有非议(需于沙),要坚定信念,用行动证明自己。

警惕风险:深入险境时(需于泥),必须提高警惕,提防衍生出的额外风险。

沉着脱险:即使陷入极端困境(需于血),也要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和勇气寻找脱身之道。

养精蓄锐:在时机成熟前,可以适时休整(需于酒食),但不可忘记初心。

敬待外援:以开放和恭敬的心态对待一切未知因素和潜在助力(敬之),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从而渡过最后难关。

需卦的整体指引是:心怀诚信(有孚),坚守正道(贞吉),则前途必然光明亨通(光亨)。学会在险境前积极地等待,是一种比盲动更高级的智慧。只要准备充分,时机一到,自然能“利涉大川”,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