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3章 九三 · 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译文:把军队埋伏在草莽之中,又登上高陵观望,三年不敢兴兵。

含义:在团结过程中,遇到强大阻力或疑虑时,不可轻举妄动。需像将军队隐蔽起来(伏戎于莽),并登高观察形势(升其高陵),耐心等待,甚至长期不采取行动(三岁不兴)。象征团结需要时机和策略,有时隐忍是必要的。

九三故事:

镐京的迎贤驿日益繁忙,各方使者络绎不绝。反商的呼声在西土上空汇聚,如同酝酿中的雷云。周军大营里,新铸的戈矛堆积如山,来自各部族的战士操练着陌生的战阵,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的兴奋。

许多将领,尤其是那些来自偏远部族、饱受商朝压迫的首领,已经按捺不住。他们亲眼见过商纣的暴行,亲人死于劳役或酷刑,胸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大王!一位来自羌部的魁梧首领在军事会议上声若洪钟,古铜色的脸庞因激动而泛红,如今八方义士来投,兵强马壮,士气如虹!朝歌那边,纣王日日醉生梦死,忠良诛尽,正是天赐良机!何不即刻誓师东征,直捣殷商巢穴,以慰天下冤魂?

是啊,大王!另一位来自微国的将领附和道,我部儿郎早已磨快了战刀,就等大王一声令下!迟则生变啊!

帐中许多年轻将领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渴望,目光灼灼地望向主位的姬发。就连一向沉稳的南宫适,握剑的手也不自觉地收紧,显露出内心的激荡。

姬发沉默着,目光扫过一张张战意昂扬的脸,最后落在身旁始终气定神闲的姜子牙身上。

姜子牙缓缓睁开半眯着的眼睛,声音不高,却瞬间压过了帐内的躁动:诸位求战之心,可嘉。然,诸位可曾登高,望清前方之路?

他站起身,虽年迈,身形却如松柏般挺拔。他走到悬挂的简陋地图前,手指点向东方:朝歌,仍是那个朝歌。城墙依旧高大,武库依旧充盈。商军主力,虽士气低迷,然数量犹存。恶来、费仲之辈,仍掌控着朝堂。更重要的是——

他顿了顿,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圈:这广袤的殷商腹地,数百年来受其统治,那些方国诸侯,有多少已真心向我?有多少仍在观望?又有多少,会在我军与商军主力鏖战之时,断我粮道,袭我后路?

一连串的问题,如同冷水浇在炭火上,让帐内火热的气氛为之一窒。

我军新合,来自八方,号令、战法尚需磨合。此乃其一。姜子田继续道,语气冷静得近乎残酷,其二,商纣虽失道寡助,然积威数百年,余威尚在。此刻若我周军贸然东进,逼之太急,反而可能迫使那些仍在摇摆的东方诸侯,因恐惧而重新聚集在商纣旗下,共御外侮。届时,我等要面对的,将不是一个众叛亲离的独夫,而是一个被逼入绝境、困兽犹斗的庞大帝国。

姬发此时终于开口,声音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尚父所言,正是我所忧。伐国大事,岂是匹夫之勇可成?《易》云: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如今之势,我周军便是那需要隐藏于草莽之中的兵锋(伏戎于莽),而我等为帅者,便需如登高临下的观察者(升其高陵),冷静审视全局,耐心等待那最佳的、一击致命的时机。在此时机到来之前,纵有千般诱惑,万般激愤,也需隐忍不发,甚至长期不兴兵戈(三岁不兴)!

可是大王!羌部首领急道,要等到何时?难道眼睁睁看着商纣继续荼毒生灵吗?

姬发斩钉截铁,一等商纣自毁长城,众叛亲离到了极致;二等天下诸侯,尤其是东方诸侯,对其彻底绝望,真心归附于我;三等天时、地利、人和,尽在我手!此非怯懦,乃是战略!为将者,怒而兴师,愠而致战,乃取死之道!

他看向那位羌部首领,目光深邃:将军之仇,亦我之仇。然,唯有忍耐一时,方能换取彻底的、永绝后患的胜利,方能真正告慰枉死之魂。莽撞出击,若致败绩,非但仇不得报,反会引来更大的灾祸,让更多生灵涂炭!此中轻重,将军可明白?

羌部首领张了张嘴,看着姬发那坚定而清澈的眼神,胸中的怒火渐渐被一种更沉重的理智压下,他最终重重抱拳:末将……明白了!谨遵王命!

战略既定,周国这台已然启动的战争机器,并未停止运转,而是转入了另一种更隐蔽、更深沉的模式。

大量的周军主力,包括那些新归附的部族战士,被化整为零,分散到岐山、密林、河谷等各处预设的营地进行强化训练(伏戎于莽)。姜子牙亲自督导,磨合各部的战法,演练复杂的阵型,锤炼着这支成分复杂的大军的协同作战能力。

同时,一张庞大而精细的间谍网络,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率铺开。更多的细作,伪装成商人、奴仆、游侠,甚至落魄的贵族,渗透向东方,潜入朝歌,混入各个诸侯国。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搜集军事情报,更是密切关注商朝内部的政治动向、民心向背,以及各方诸侯的微妙态度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姬发自己,则真正践行着升其高陵。他不再仅仅局限于镐京的宫室,而是时常登上岐山之巅的灵台,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更多的时候,他是在悬挂着巨大地图的密室中,与姜子牙、周公旦、散宜生等核心谋士,对着各地传回的海量信息,进行反复的推演和研判。

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猎人,在丛林的边缘,耐心地观察着猎物的一举一动,评估着它的体力、警觉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时间一天天,一月月地流逝。

前方的消息不断传回:

有报告说,商纣为了建造新的苑囿,再次强征东方诸国的大批工匠和物资,引得怨声载道。

有密报称,朝歌城内,又有一位老臣因直言劝谏,被施以炮烙之刑。

也有令人振奋的消息,某个原本依附商朝的小国,因不堪勒索,其国君暗中派使者来到了镐京,表达了投诚之意。

但姜子牙和姬发始终保持着冷静。

还不够。姜子牙指着地图上帝辛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这些核心区域的诸侯,大多还在观望。商纣的根基,尚未彻底动摇。

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军营中的躁动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严格纪律约束下的、引而不发的锐气。将士们在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中,将复仇的渴望沉淀为更强大的战斗力。

而那些来自各部的首领们,在参与周军严谨的军事体系和接触到周国高效的行政运作后,最初的疑虑和单纯的复仇心态,也渐渐转化为对周王朝及其领导者更深层次的认同与敬佩。

第三年的春天,一个关键的消息被快马加鞭送到镐京。

潜入朝歌的顶级细作冒死传回密报:纣王因听信妲己和费仲谗言,怀疑王叔箕子装疯,将其囚禁;更令人发指的是,亚相比干因强谏,竟被剖心而死!朝歌城内,昔日德高望重的微子启,已然绝望,称病不出,暗中筹划离开……

消息传来,举国震惊。

姬发在密室中,拿着那份染着汗渍和焦急的绢书,手指微微颤抖。比干,那是天下皆知的大贤!他的死,意义非同寻常。

姜子牙眼中精光爆射,沉声道:大王!商纣已自绝于宗室,自绝于天下!人心尽失,根基已朽!此刻,便是那之上,望见的最佳时机!三载,当出矣!

姬发猛地抬头,眼中再无丝毫犹豫,只有积蓄已久、喷薄欲出的决断之光。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三年的隐忍、等待和压抑全部吐出。

传令!他的声音如同出鞘的利剑,斩断了长达三年的沉寂,全军集结,兵发孟津!通告所有盟友,会师之时已至!

命令如同燎原的星火,瞬间点燃了整个周原。

分散在各处训练的军队,如同百川归海,迅速向镐京外围的指定地点汇聚。沉寂了三年的战鼓,再次隆隆敲响,声震四野。

那些忍耐了许久的将士们,听到号令,非但没有因长久等待而疲惫,反而将压抑了三年的力量、三年的怒火,化作了更加磅礴的斗志!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周武王姬发在天下反商力量初步汇聚、群情激昂要求立即东征的背景下,采纳姜子牙的建议,力排众议,毅然采取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的隐忍策略,生动阐释了同人卦九三爻的深刻智慧。面对强大的商朝和尚未完全成熟的时机,武王没有被复仇情绪和初步的联合成果冲昏头脑,而是将大军隐蔽起来积蓄力量(伏戎于莽),自己则如同登高望远般冷静观察天下大势(升其高陵),以极大的耐心等待了数年之久(三岁不兴)。这种战略上的隐忍和等待,并非怯懦退缩,而是为了等待商纣王彻底众叛亲离、天下人心完全归周的最佳战机,最终在比干被剖心、箕子被囚禁的转折点果断出击。这深刻揭示了在团结进取的过程中,面对强大阻力时,必要的隐忍、冷静的观察和耐心的等待,是避免盲目行动导致失败、最终把握最佳时机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